隱藏式門把手被全麵禁用,新勢力車企們幾乎全軍覆沒?
這波門把手新國標真的太狠了,但也真的是大快人心。
就在前幾天,預熱了很久的汽車門把手新國標終於公開征求意見了。裏頭最最重要的部分,就是隱藏式門把手徹底涼涼了,如果有新車在2027
年之後( 預計時間,非官宣 )還在用隱藏式門把手,那直接就不讓賣了。
關於新國標,脖子哥在閉門會階段就寫過了文章,也在小破站發了條動態,結果發現大夥的問題其實還是挺多的。
比如新規的具體內容是啥,市麵上的車子哪些合規哪些不合規,已經用了隱藏把手的車型要不要返廠等等。
於是前一陣我們找到了幾位行業內的大佬,有車企的總工程師,也有參與國標製定的企業代表,來幫大夥一起看懂這回新規的內容和影響。
當然在開始討論前,咱們還是先來看看這個新國標具體都要求了啥。
大夥做好筆記啊,後麵有隨堂檢查的。
簡單來說,這回新國標的重點無非就這麽幾條,首先,新規明文規定了車門外把手應該具備機械釋放功能,電子開啟的全軍覆沒。
同時,車門外把手應該在任何狀態下,擁有一個不小於60mm*20mm*25mm
的手部操作空間,也就是得有個手能摳的地方,那和車身平齊的全隱藏式設計就沒了。
車內的門把手同樣也得具有機械釋放的功能,並且必須無結構件遮擋,直觀可見,隻能放在咱們手可以輕鬆夠到的這個灰色區域裏麵。
注意啊,上頭說的這些機械釋放功能,說的可不是門把手上的可活動機械部件( 比如小米
YU7的機械翻蓋和特斯拉 Model 3手動外拉把手
),而是車門裏麵類似下圖這樣的能夠通過物理方式打開車鎖的拉杆。
大夥不要搞混了。
再加上一些事故後的硬性安全規定,比如在碰撞之後可以從車外不借助工具從車外打開車門、碰撞以後門把手不能斷了或者掉了等等,就是這回門把手新國標的全部內容了。
至於它的生效時間,雖然在征求意見稿裏沒有寫明,但是根據多方驗證,它大概率會從2027 年的 1 月 1
號開始施行。再結合原文裏的生效條款,那情況大概是:
除了一定要有手摳區域這個要求以外,所有在 2027 年 1 月 1
日以後新發布的車,就都得按新國標的要求配上有機械結構的門把手。7 個月後也就是 2027 年的 7 月 1
日,上市的新車也必須擁有手摳的區域。
對於市麵上已經有的車型,新規生效 19 個月以後也就是 2028 年的 7 月 1 日,也得完全符合新國標的要求。
如果到了時間點還不能滿足要求,就會直接失去上市的資格,不讓賣了。
是不是感覺還挺簡單的啊?
好,那我接下來要考考大家了,接下來出現的這些門把手,它們符不符合新國標。先來個難度低一點的哈,這個,特斯拉
Model 3 的門把手。
符合嗎?
肯定不符合了對吧。
因為它沒有給到人手可以操作的區域嘛,得先按一下才能摳開。
那這個,這個是很多新勢力,比如理想、極氪、問界都在用的電彈隱藏式門把手。
這個符合嗎?
是的,也不符合。
因為雖然它彈出來以後有操作空間了,但新國標要求的是在默認狀態下也得有摳的地方。
OK 我要開始上難度了啊,這個,小米 SU7的半隱藏式門把手,符合國標嗎?
答案是,不符合。
因為雖然它在默認狀態下給到了手部操作空間,但是它的內部沒有機械的開鎖結構,隻是一個按鈕通過電信號開鎖,也不合規。
大夥猜對沒?
那我們再來看最後一個啊,這個是特斯拉的後排內門把手,要不要改?
也要改,因為雖然這個拉環的形式沒問題,但是它一是前麵有結構遮擋,二是沒有處在國標規定的區間裏麵,太低了,也不行。
哈哈,有沒有都猜對的兄弟劃個線團建吧。
那整這麽半天,怎麽啥啥設計都不行啊?到底咋樣的門把手是符合新國標的呢?
答案其實也非常簡單,就是滿大街都是的,形式最簡單的傳統門把手啊喂!
那大概知道國標是啥以後我們就開始解答大夥的疑問了。
首先第一個問題,新國標這麽一改,對已經買車的朋友們會造成啥影響嗎?答案是,不會的。
已經買到手的車,以及準備在新國標實施也就是 2027
年以前買的車,就算是用了隱藏式的門把手,就算是它新國標裏的要求一條都沒滿足,都不需要什麽召回、返廠升級新的門把手,也不用擔心哪天開在路上會被交警攔下來,正常開就完事了。
唯一影響的,可能就是非常喜歡隱藏式門把手的朋友了。
因為為了適應新規,車企們大概率會提前用上新的把手設計,我估摸著一年以後,咱們在新車上應該就看不見全隱藏的設計了。所以如果你就是中意把手彈出來的形式感,留給你下單的時間不多了。
不過我想,應該不會有人的癖好這麽奇怪吧。。。
相比之下,這個新國標對於車企們的影響就比較有意思了,新國標剛發沒多久脖子哥就找到了國內外不同車企的大佬們了解他們的反饋。
結果我發現,國內外車企們對於這個新國標的反應竟然非常不一樣。
A
是參與這回新國標討論和製定的某國際一線車企法務代表,他對我們表示新國標的內容一發,對他們現在的產品影響非常大,甚至有可能趕不上國標施行的日期。
主要原因,是因為他們原來以為新國標不會卡的這麽死,一定要求外門把手一定要機械解鎖,所以一直是按照做好電控開鎖的備份來準備的,新規一出發現臥槽白準備了,隻能推倒重來。
這樣一來需要修改的東西就非常多了,所以他們目前的計劃是重新設計整套落鎖解鎖的係統,涉及到新的工業設計,還有整車架構裏的信號控製邏輯更新。
再加上驗證和全球工廠的產線調整,可能一時半會真就做不出來,隻能加班加點趕 deadline
。
那這麽一看,新國標對車企的影響好像挺大的嘛,別的企業是不是也得緊張起來,改進改設計了?
咳咳,並不是。
B 是國內某大型汽車集團的總工程師,和 A 的觀點完全不同,B
表示新國標對自己的企業其實沒有帶來太大的影響,即使沒有新規,他們也一直在嚐試不同的門把手設計,改方案隻是日常。
他還說,現在國內主流新勢力車企的新車開發周期已經被壓縮到了隻有十八個月,研發和驗證的速度是非常快的。再加上帶有機械結構的門把手的相關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一年的時間完成修改和量產已經綽綽有餘。
他的原話是:這點東西交給中國的工程師,最多幾個月就能搞定。
而當我拿著 A 說來不及修改方案的觀點向他求證的時候,B
甚至表示從研發層麵看幾乎不太可能出現這樣的情況,裏頭大概率有其他更複雜的影響因素。
一邊說來不及,一邊說灑灑水,這種國內外車企兩極分化的情況還是挺有趣的。
大夥覺得,為啥會有這種區別呢?
但不管咋樣,雖然對車企的影響各不相同,但總歸從 2027 年的 7
月份開始,隱藏式門把手這個人人喊打的配置就要徹底退出國內舞台了。
毫無疑問,這是件天大的好事。
因為咱們頻道的老粉應該都知道,我們早在將近兩年前就發過一篇文章,噴了隱藏式門把手。
具體內容不展開了啊大夥可以戳這裏回顧一下,總結起來就是隱藏式門把手這玩意除了能完全和車門齊平以外,對一台車幾乎沒有任何作用。
不僅很難用還容易壞,成本還比一般把手要高,甚至你說這玩意能降風阻減能耗,可能你中午少吃點,空調溫度調高點效果都比它好。
但難用和沒用還不至於讓隱藏式門把手被國標 ban 掉,不安全才是。
很多人說隱藏式門把手很容易在撞車的時候出現無法解鎖的情況,這種說法其實隻對了一半。
C
是一名負責車門係統驗證的高級工程師,他對我們說即使是電子控製的外門把手,在碰撞的時候隻要沒有傷到低壓電池,幾乎都能做到穩定快速的解鎖,相關技術已經非常成熟了。
真正影響安全的,是隱藏式設計的彈出機構。傳統的機械把手,在碰撞之後隻要解鎖就能夠直接開門,而隱藏式門把手在解鎖之後,還得再執行一個彈出指令才行。
兩倍的電信號意味著兩倍的失效概率,為了不在事故,甚至是日常用車的時候出現彈出不來的情況,就必須在研發的時候做好可靠性的驗證。
但是相比於傳統門把手,隱藏式門把手的耐久性驗證可不是那麽好做的。
C 給我舉了個例子,驗證傳統把手的工裝隻需要模擬外拉動作,然後用電機和氣泵驅動工裝就行。
但隱藏式門把手,特別是帶翻蓋的設計,用來驗證的工裝不僅按壓和外拉的動作要更加細膩,還得在執行的過程裏避讓翻轉機構,設計難度非常高,需要測試團隊極強的技術力,也需車企超高的研發和驗證投入。
也是因此,C
的實驗室雖然已經是國內最強的那一批,但最多也隻能給半隱藏式的門把手做耐久性驗證。
反觀現在滿大街的,不到十萬的新車都在用的全隱藏式門把手,裏頭又有幾個車企是能拍著胸脯保證,自己的設計能在事故的時候安全穩定地彈出呢?
很有意思的是,在這波新國標的洗禮下,受到影響最小的反倒是沒有跟風做隱藏式門把手的那些車企。
看來,有時候動作慢也不一定是壞事嘛。
當然這回的新規也給車企和我們提了個醒,那就是並不是所有的新技術、新設計都是符合市場和用戶需求的。也並不是所有車企都在用某個功能,就能代表人們真正需要它的。
回歸理性,把實用和安全放在比各種噱頭更高的位置,才是避免人們吐槽、不被新規製裁的更好思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