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裏,朝鮮多次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而這一切都與金正恩采取的大膽政治舉動密不可分。這位年輕的朝鮮領導人,如何籌謀他的“小國大棋局”,又如何從被嘲諷發型和體重的“金三胖”,一路逆襲成為不少如今網友口中的“地表最強80後”?在過去一年多時間裏,朝鮮多次成為全世界矚目的焦點,而這一切都與金正恩采取的大膽政治舉動密不可分。這位年輕的朝鮮領導人,如何籌謀他的“小國大棋局”,又如何從被嘲諷發型和體重的“金三胖”,一路逆襲成為不少如今網友口中的“地表最強80後”?
— DW 中文- 德國之聲 (@dw_chinese) October 3, 2025
專家分析看這裏https://t.co/H0hFKl7UNo pic.twitter.com/TlyOaIIiWh
2011年12月17日,朝鮮第二代最高領導人金正日去世,當時隻有二十七八歲的金正恩迅速被推上了最高領導人的位置。他沒有像父親那樣在繼位之前接受長期曆練,不僅在國際上默默無聞,哪怕在朝鮮國內也沒有多少聲望,很多人猜測他不會成功,他無法積累足夠的權力來延續金氏王朝的第三代統治。
在世界充滿懷疑的審視目光中,年輕的金正恩迅速清除異己,鞏固了權力,還把自己的姑父張成澤送上了斷頭台。一開始他也想過要嚐試效仿中國模式,通過一定程度上的改革來改變朝鮮積貧積弱的經濟現狀,包括在企業管理、農業發展和銀行體係等方麵的調整,鼓勵引進外資和旅遊業發展。他在文化政策上也有一定鬆動,比如允許西方音樂、迪士尼動畫等在公開場合播放。但是這些改革很快遇到瓶頸。
韓國國民大學教授安德烈·蘭科夫(Andrei Lankov)在接受德國之聲采訪時分析道:“他可能發現,所有這些自由主義實驗都在他的臣民心中製造懷疑、不確定性和一些危險的想法,而他不想要這些。”於是他回歸高壓體製,強化對社會和思想的控製,確保家族統治的安全。
與此同時,他將發展核武器作為對內鞏固權力、對外增加談判籌碼的主要手段。而核項目就是他的“寶劍”。夏威夷東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的朝鮮問題專家Jean Lee認為,金正恩不僅利用核計劃作為自己掌權的正當理由,也以此來告訴他的人民,“他能夠保衛他們,並且在某種程度上讓朝鮮變得不可觸碰”。
逆勢突圍——從被拋棄到被看見
2018年,金正恩自信地走上國際外交舞台,他認為自己具備了通過談判爭取解除部分國際製裁的籌碼,而時任美國總統特朗普也對這位年輕的朝鮮領導人頗有興趣,因此就有了2018年史無前例的美朝領導人會晤。然而2019年,兩國之間的談判破裂,金正恩也發現僅憑手上現有的籌碼還不足以換取理想的協議,因此他選擇再次退回孤立狀態,專注於核武發展。
朝鮮問題專家Robert Carlin認為,與特朗普的“第一回合較量”失敗,令金正恩的思想發生了轉變。“他不再認為與美國接觸是對於朝鮮來說最好的選擇,轉而認為必須防止大國以及鄰國控製自己。他想到最好的辦法是加入強大鄰國的行列。因為在他看來,美國正處於收縮之勢,作為全球大國,美國正在失去影響力。”
而2022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後,金正恩看到了讓自己被強大鄰國看到的機會。2024年6月,他在平壤接待了來訪的俄羅斯總統普京,兩國簽署了一份全麵戰略夥伴關係條約。同年秋天,朝鮮開始派遣士兵前往俄烏戰爭前線。朝鮮過去幾十年“先軍政策”之下積攢的大量武器彈藥庫存,也一定程度上幫助俄羅斯在戰場上解了燃眉之急。而作為交換,朝鮮得到了什麽呢?
韓裔美國記者、朝鮮問題專家Jean Lee指出,朝鮮應該是得到了一些他們所急需的燃料和經濟資助,可能還有一些能夠有助於武器研發的技術。“他們究竟得到了什麽樣的技術,又能在技術上對其核項目提供多少推進作用,是地區內很多國家所擔心的。”
根據猜測,至今應該有一萬多名朝鮮人民軍士兵參戰,傷亡人數在4000左右。這是一個相當高的傷亡比例,但金正恩卻借此獲得了與普京平等對話的機會,也讓朝鮮在中俄之間擁有了更多議價空間。他不再滿足於被視為“小弟”,而是希望被當作平等的戰略夥伴。
中俄朝三角關係:“專製聯盟”還是各取所需?
2025年9月3日,中俄朝三國領導人在北京閱兵儀式上並肩站立的畫麵,向以美國為首的西方世界傳遞了重要信號,歐盟外交事務高級代表卡拉斯稱其為“專製聯盟”形成的標誌,但是專家認為,三人“同框”的象征意義其實大於實際意義,朝鮮與中俄的關係本質上是“各取所需”。
從地緣政治層麵來看,中國需要朝鮮作為緩衝區,俄羅斯需要朝鮮的軍事資源。金正恩則巧妙利用與中俄的互動,既能在國內宣揚自己的外交勝利,也在國際上贏得了“平等夥伴”的形象。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The Stimson Center)的朝鮮問題專家Jenny Town對德國之聲分析指出,在地緣政治層麵,朝鮮一直都是一張難以預測的未知之牌。但是朝鮮確實也符合中國所強調的安全敘事理念。在美中競爭的背景下,北京方麵一直對美國、韓國和日本之間的深度聯盟合作有不少怨言。對於平壤來說,美日韓聯盟是中朝“共同的敵人”。
但是金正恩可能不會滿足於在習近平所宣揚的世界新格局下僅僅充當一個邊緣化的小夥伴,而且朝鮮成為擁核國家也不是北京所希望看到的。盡管中國理論上有製衡能力,但實際上無法有效阻止朝鮮推進核武器發展。
出生於俄羅斯的朝鮮問題專家蘭科夫認為:“已經有跡象顯示,朝鮮在試圖利用俄羅斯來提升自己與中國打交道時的籌碼,反之亦然。不過我並不認為他們會成功。”
簡言之,在中俄朝三角關係中,中國是核心,朝鮮對中國的依賴最大。中朝之間存在不信任和互相厭惡,但彼此需要。雖然在中俄之間“左右逢源”能為金正恩撈取不少政治紅利,但他能否長期維持這種平衡,就很難說了。
會有2.0版本的“特金會”嗎?
今年9月,金正恩表示願意與美國總統特朗普再次會晤,但前提條件是:他不會討論放棄朝鮮的核武器。美國朝鮮問題專家Robert Carlin分析認為,即使特朗普和金正恩未來再次會晤,局麵也是今非昔比了。
他回憶道:“當年談判失敗之後,他(金正恩)派了兩名高級外交官出席新聞發布會,他們說:你們再也不會見到這樣的機會了。你們再也不會見到朝鮮願意拿核項目來作為取消製裁的交換條件了。下一次再見麵的時候,我們會更加強硬。我認為這就是金正恩這次講話中傳達的意思。他會期待美國在安全領域做出巨大的讓步。而他的謀算應該是,特朗普可能會是那個願意做出讓步的美國總統。”
如果特朗普真的做出了重大讓步,這可能會給美韓同盟關係造成重大打擊。而假如金正恩不能從美國那裏得到自己想要的,那他就可以向國人宣稱,跟美國人無論怎樣都無法做交易,我們必須做好準備和他們死磕到底。
半島未來與金家第四代接班人——不確定中的確定性
雖然金正恩自己也正值壯年,但過去一直有不少關於他健康狀況不佳的傳聞,再加上最近他頻繁帶女兒公開亮相,引發外界猜測——這個年僅十幾歲的女孩兒未來會成為下一任朝鮮最高領導人嗎?
朝鮮問題專家Robert Carlin指出,很顯然金主愛是在接受培訓。“她跟隨父親參加了不少軍事活動。你實在無法想象一個小孩子能被帶去觀看導彈試射,但是她去了。為什麽?很顯然,這是她接受培訓的一部分。這是為了告訴國內民眾,未來當這位年輕女子要接手處理一些生死攸關的問題時,她將完全有能力應對。”
Jenny Town則認為,顯然金正恩已經賦予了女兒一定的公眾角色和政治角色,但這不一定代表她就是指定的繼任者,也許會是類似伊萬卡·特朗普那樣的角色。在Jean Lee看來,不管金主愛是不是金家王朝內定的第四代繼承人,但金正恩帶著女兒出入公眾場合也是在與人民分享自己的家庭,“這在某種程度上也是為了展示作為正常家庭的形象”。
金家王朝的統治已經傳承了三代,與世隔絕和高壓統治成為其政權維係的堅硬盾牌。盡管這個國家似乎和現代社會格格不入,但隻要中朝關係穩定,擁有核武器這個王牌的金正恩政權在短期內難以動搖。蘭科夫教授總結道:“沒有什麽是永恒的,沒有什麽是永遠的,但是朝鮮的統治、朝鮮的體係很可能還會維持很長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