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戶晨風比我強,不是說他粉絲比我多,掙錢比我多,名聲比我大,這三點他確實比我厲害,但我不太在乎。但還有三點,都是我很在意的,他也很強,不僅比我強,比絕大多數人都強。
一、呈現真實的能力
這是我最在意的一種能力,幹了近二十年新聞,念茲在茲的就是呈現真實,尤其是自己想呈現的現實。
這很難,比如剛入行我就想去報道礦難,後來才知道不是你想做就能做,以及做了就會有人看。即便後來我學了很多技巧,直至今天,還是覺得很難。
再舉個最近的例子,我想呈現中國農村老人的真實處境。很多城裏人甚至不知道農村老人一個月養老金隻有不到兩百元,就這麽一個簡單的事實,你怎樣才能讓他們知道?它比想象的難很多,這大半年我在文章中一次又一次重複,還有很多朋友幫我轉,我並不知道有多大效果。
但戶的一條視頻,至少比我大半年的努力效果好一百倍。推薦大家看看,有可能打不開,就是他在成都偶遇一位農村老人並給她買東西的視頻。很多人正是因為這個視頻,才知道原來四川農村老人一個月養老金隻有107元。這裏麵有人物、有故事、有細節、有形式感,比我傳播好是理所當然的事情,這是一種的能力,不服不行。
而這並不是偶一為之,而是貫穿始終:從“購買力測試”,到“提問送錢”,戶一直在幹同樣的事情。呈現底層真實生活這種事情,用他們的說法,這個“賽道”,現在已經沒幾個人幹了,包括媒體。
除了底層生活,戶還有一個主題是“國外是怎樣的?”這恐怕是中國語境下最值得呈現的兩個主題:如果說很多人對底層是因為“完全不知道的無知”,對國外就是“知道太多的無知”。戶不僅在直播間跟人辯論,還帶你去看,所謂百聞不如一見。雖然出國旅遊已經不算什麽事兒,但至少還有幾億人沒這個條件。當年林達寫《近距離看美國》,現在戶晨風直播帶國人看世界,意義是一樣的。
二、傳播常識的能力
這是網友總結的戶的主要觀點。
一、中醫不科學;
二、英語重要;
三、蘋果手機好;
四、中餐不健康;
五、油車首選豐田,電車首選特斯拉;
六、喝熱水會得咽喉癌,冷水不傷胃;
七、喝粥不健康,中國人應該多吃牛肉、蛋、奶;
八、沒有山姆,沒有蘋果直營店,沒有國際機場,且直達美日澳新的城市,年輕人不要待。
像一道光,公眾號:往事和隨想網紅賽道容不下戶晨風
我不知道你從這8條中看出了什麽,我能看出的是:這些話題,無一例外,都很敏感。
沒錯,包括“喝粥不健康”也很敏感。還記得張文宏嗎?這就是時代特色。
戶非常有“現實感”,今天的現實與過往不同,敏感議題藏著衣食住行之中。再換句話說,價值觀也藏在這些看似瑣碎的話題之中,以消費主義看待戶,未免太淺薄了。
戶最被詬病的所謂“蘋果人”和“安卓人”,與其是用物品定義人,不如說是代表不同的思維方式。雖然安卓蘋果一個開放一個封閉,但正如左右派一樣,中外不同語境下,完全不是一回事。
不同的時代有不同的常識,不是隻有托馬斯潘恩的才是常識。戶晨風幾乎在所有敏感議題上正麵迎擊,真正是“生冷不忌”,這點我也遠不如他。
三、與大眾溝通的能力
與大眾對話的能力很重要。我認為所謂“公知”,除了要有公共精神和知識水平,還要有與公眾溝通的能力。你得接地氣,而不是隻在小圈子裏唱和。
前段時間我開始做視頻,發到抖音有很多老農民看我,這給我了很大的安慰,我終於跟我文中寫的人接上頭了,而不是在另外一個平行空間說話。這是進步,但捫心自問,如果要跟那些反對的人辯論,我還是做不到。通常情況下,我要麽無視,要麽直接開罵。
所以我不同意維舟和李清晨對戶的批評的,一個說他粗暴,是社達主義者,一個說他瞧不起人,沒有平等觀念,在我看來,他們都忽略了一件事,寫文章與隨便跟一個人對話是兩件事。去看看查理柯克斯如何跟人辯論的,就知道區別了。這方麵戶和查理柯克很像。
不要躺在自己的舒適圈,試一試躬身入局。別的不說,能不生氣算你有本事,更不要說避免陷入無效的糾纏。而這方麵戶是一流的,就我視野所及,戶是最強的,沒有之一。
為什麽我強調這一點?因為唯有如此,你才會有公眾影響力。
過去十年,是公知退場的十年,媒體人、法律人、專家學者、代表委員……很多人要麽主動要麽被動,從輿論場消失。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戶揣著人民幣,對著攝像機,橫空出世。今時今日,還能與周小平盧克文胡錫進對衝的,也就戶一人而已。他的功與過,皆在於此。
之前我一直說想采訪戶晨風,有一天倘能如願,我最想問這個滿口蘋果手機特斯拉山姆店的年輕人的一個問題是:“在賺錢和輸出價值觀之間,你最看重哪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