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中國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同夫人彭麗媛在北京迎接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
中國長期以來一直尋求擴大在國際機構中的影響力。如今,隨著白宮削減對聯合國及其他全球組織的資金支持,中國終於迎來了機會。
北京無需再像過去那樣與美國展開財力比拚,如今可以用較低成本來獲得影響力。
特朗普政府已取消對聯合國、美國國際開發署等國際援助機構數十億美元的資助,這加劇了聯合國本已存在的預算危機,導致開支廣遭削減。
中國官員長期以來批評聯合國在勞工權利、少數群體權利等領域的多邊努力是幹涉他國內政的借口。如今他們正抓住機會削弱這些工作。《紐約時報》調查發現,在聯合國人權工作的中心所在地——日內瓦舉行的會議上,中國與古巴、伊朗、俄羅斯和委內瑞拉等國聯合提議,通過縮減人權調查來節省資金。
中國官員辯稱,在華盛頓退縮之際,北京正在維護全球價值觀。9月12日,一位中國前聯合國官員在官方媒體《中國日報》撰文稱,麵對“聯合國遭遇的質疑與挑戰,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始終堅定支持聯合國的全球治理努力,在應對全球挑戰的解決方案中立場堅定”。
以較少投入贏得影響力
事實上,中國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聯合國的預算緊張,因為它往往到年末才繳納會費,導致資金無法及時得到使用。但美國的撤退掩蓋了這一現實。
“近日我們看到,中國在話語層麵自我標榜為多邊主義捍衛者和負責任的成員國,”前聯合國官員、目前在一家聯合國研究機構任職的尤金·陳(音)表示。
中國駐美大使館則聲明稱:“國際機構是國際合作的平台,不是地緣政治競爭的舞台。中國從未意圖挑戰或取代美國。”
最近在天津舉行的一次印度、俄羅斯及中亞多國領導人參加的會議上,習近平主席提出了所謂“全球治理倡議”,這是一個廣泛但定義鬆散的重塑國際機構願景。該提議呼籲發展中國家擁有更大話語權,符合北京遏製西方在全球機構中主導地位的努力。
出席會議的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對此表示歡迎,稱“我們正走向一個多極化的世界”。
除聯合國外,北京也在以更精簡的預算填補華盛頓留下的全球援助空白。今年3月,緬甸發生強烈地震,中國迅速派出搜救隊在廢墟中展開救援;美國因國際開發署內部動蕩,導致響應行動比往常要慢。
在特朗普今年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後,中國承諾在五年內提供5億美元資金——遠低於美國原本可能承擔的金額,但足以贏得媒體頭條和國際好感。
選擇性參與策略
特朗普提名的美國駐聯合國大使人選邁克爾·沃爾茲在7月的確認聽證會上表示,美國在聯合國製衡中國“至關重要”。但白宮宣稱聯合國不符合美國利益,且中國對該組織運作的影響力已過大。
特朗普政府尚未公布原定於上月完成的關於美國參與國際組織的全麵評估結果。此次評估預計將導致美國退出更多聯合國機構。特朗普今年已退出多個聯合國機構。
美國外交官已告知日內瓦的歐洲同級官員,白宮將對聯合國采取選擇性參與策略。這很可能意味著美國繼續留在製定關鍵技術政策的專門機構,但退出涉及人權和發展等更廣泛議題的機構。
然而,即使在技術性機構中,美國也在失去陣地。今年6月,中國成功申辦2027年國際電信聯盟關鍵會議,擊敗了美國最後時刻提出的申辦方案。該聯合國機構負責製定衛星通信和互聯網電纜政策。
駐日內瓦歐洲外交官擔心,隨著美國基本缺席聯合國事務的情況下,一些機構可能會被一個以中國為核心的、主要由非民主國家組成的鬆散聯盟所主導。
“我們本可以采取更具戰略性的措施,而不是任由中國宣稱‘我們投入少量資金來維持這個項目運作’,”華盛頓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專家、前國務院官員艾莉森·隆巴多指出。“這對他們來說是公共外交的勝利。在世界各地,凡有美國缺席之處,中國都能借此大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