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衛星互聯網防火牆”安全載荷裝星圖。(來源:北郵官網)
目錄
人工智能技術過濾互聯網信息成焦點
注重數據安全之餘 希望與西方國家衛星通信抗衡
最近,被譽為中國互聯網防火牆的搖籃之一的“北京郵電大學”再度研發出一款“衛星互聯網防火牆”安全載荷並由穀神星一號(遙十五)運載火箭發射成功,這意味著未來中國大陸地麵物理網絡的防火牆技術將用於太空通信之中。該技術未來將於馬斯克的星鏈成為競爭對手,而北京方麵近年來也在致力於發展北鬥衛星開發技術用於互聯網的連接。
人工智能技術過濾互聯網信息成焦點
這款產品據北郵方麵介紹是“由聚焦於衛星互聯網安全領域,成功突破多維規則引擎、AI異常行為感知、星上主動巡檢、大模型自主決策等關鍵技術”,簡而言之就是“將地麵物理網絡的防火牆技術和設備加載到衛星通信上,過濾通信數據”。
訂閱 風傳媒VIP會員,享有零廣告閱讀介麵
透過追蹤風傳媒
這款設備目前還未透露如何部署在現有大陸發射的通信衛星上,不過也有大陸科技博主表示,這款設備未來很可能會投入到太空科技競爭之中。同時,該博主還稱“該衛星安全載荷部署的時候,還加入了像『DeepSeek』這樣的人工智能模型,從而豐富產品在智能化的選擇。”
這樣的做法與現在大陸地區的互聯網審查製度模式一致。中國互聯網防火長城更多是“人工智能篩選+人工審核的模式”,這類技術像是在微信公眾號文章、知乎、新浪微博、小紅書視頻等,而微信聊天中的監控則是觸發敏感詞監控加用戶高頻使用算法的審查。尤其是將人工智能模型部署到審查體係之後,用戶平常的數據行為都會形成一個資源庫,若是某個敏感詞多次觸發,該用戶行為將會得到重點關注。

SpaceX公司星鏈計劃(Starlink)預計將1萬1900顆高速網絡人造衛星送上太空(Wikipedia / CC0)
注重數據安全之餘 希望與西方國家衛星通信抗衡
北京郵電大學是大陸工信部直屬高校之一,屬於大陸工信設施重要智力支持的大學,而大陸工信部與台灣數位部一樣掌控著所有通信領域的工作與管理。中國早期的防火牆就是由該大學前任校長方濱興研發,因此也被譽為“防火牆之父”。
對此,中國保密協會在今年八月份的一篇文章中來自北京郵電大學教授、計算機學院院長王尚廣的分析指出“衛星安全問題很重要,因為每一個衛星節點,都代表著數額較大的資產,通過手機和其他的終端設備訪問衛星,也會像訪問互聯網一樣,存在突出的安全問題,其中牽涉到監聽、攻防的問題”。

衛星互聯網安全風險示意圖。(圖源《安全內參》雜誌。
在此背景下,中國互聯網的審查技術早已不局限於本土的控製進而出口到其他國家,像是越南和柬埔寨也部署了大量來自中國的網絡審查設備。這樣的技術一方麵可以為日後中國發生局部衝突後,快速與周邊國家斷開公共互聯網,也能有效的躲避來自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監控。
相較於馬斯克的星鏈技術,大陸這款設備目前還並未能夠自由連接,同時中國大陸也是馬斯克星鏈的一個禁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