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性教育夜校的理想與現實:“小時候沒人這樣教我”

性教育夜校的理想與現實:“小時候沒人這樣教我”

文章來源: 南方周末 於 2025-08-26 19:37:3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性教育夜校的理想與現實:“小時候沒人這樣教我”

課堂上,主講人讓大家想出生殖器的不同替代詞,寫下來貼在一棵樹上。(受訪者供圖)

成都玉林東路社區的活動室,昏黃的燈光下蚊蟲盤旋。7月的這一天,成都剛剛下過暴雨,堵車讓原本個位數的報名者又缺席了一個。

八位參與者圍坐一圈,大部分是年輕的女性麵孔,隻有一個男生,是和女友一起來的。每個人先做自我介紹,講述自己來到性教育夜校的原因。

一個女大學生戴著耳釘,頭發比寸頭略長,說話聲音緩慢低沉。她坦蕩得幾乎令人驚訝,“小時候父母從來不提,上了高中我就開始自慰,一切都是自己摸索”,想來學習性教育。

另一個女生還沒說話就哭了。她即將大學畢業,剛剛做過婦科檢查,因為恐懼檢查工具,身心備受煎熬。她有點激動,最後強調,要像正視其他器官一樣正視自己的性器官。她帶著男友一起來聽課。

一位實習教師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困惑。在她任教的小學裏,孩子們對性有懵懂的認知,有一次上課,一個調皮的男孩當堂發問,“老師,那你說說,青樓是什麽意思?”她想試著去教,可不知道該怎樣回答。

組織者Summer用一個小遊戲開場,她請每個人事先想一個美好的形容詞,然後讓大家隨機抽取卡片,卡片上寫著日常生活中常被避諱的詞匯:卵巢、陰道、陰莖、月經……形容詞加上抽到的卡片,就是每個人暫時的名字——

“顆粒飽滿的卵子!”

“溫暖的月經!”

“合乎理性的遺精!”

當兩個人在搶數字遊戲中同時報數,必須先大聲喊出對方的這個新名字,否則淘汰。一個女生說自己不擅長玩遊戲,退出到一邊旁觀。幾輪下來,“至尊的交配”“跳躍的精子”這些名字被喊得越來越自然和響亮,聽到“溫暖的月經”後,有人發出了“哇”的讚歎聲。

脫敏小遊戲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擺脫麵對性的羞恥。在創始人武羊和Summer原本的計劃裏,性教育夜校主要麵向家長,她們相信做性教育,家長比孩子更重要。

然而,直到完整的六期課程結束,一共隻有兩三位家長前來參與。報名前來的更多是對性教育感興趣的年輕人,比如想在鄉村推廣性教育的誌願者、女童保護組織的工作者、性學會的成員等等。

性教育的重要性早已在全社會形成共識。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首次將“性教育”納入其中,提出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而現實中,當中國第一間性教育夜校在社區開設,如何吸引家長參加卻始終是個難題。

今年的一次課上,一個年輕學員看到一位中年女性帶著小女孩進來聽課,若有所思地紅了眼眶。她覺得小女孩很幸福,“小時候就沒人這樣教我”。她不願意過多談論自己,隻是說,她自己的命運也許就是帶著遺憾度過一生。



學員圍坐成一圈,共同討論和互動。(受訪者供圖)

沒有家長來

玉林東路社區(下稱“玉東社區”)位於成都老城區,暴雨過後,積水退去,人影開始攢動。搖蒲扇的、端茶缸的、追著孩子跑的、三三兩兩打牌下棋的,社區小廣場上熱氣騰騰。性教育夜校得到了社區的支持,但附近的居民卻很少有人參加。

不久前的一天,武羊拿著海報準備去社區張貼,竟然看到一個個頭看起來已上小學的女孩,赤身裸體在人群中奔跑。在鄰居的示意下,武羊震驚地找到女孩母親,對方解釋,孩子衣服濕了沒得換,就讓她“光著跑跑”。

武羊和同事找來一件衣服給女孩穿上,內心五味雜陳:“我們天天在社區做性教育,結果社區裏就有個這麽大的小女孩裸奔。”

武羊和Summer最初設想過,成年人時間寶貴,未必能上滿三周的課,假如媽媽沒時間來,那就爸爸來,或者家中其他看護孩子的長輩來,輪流來上滿六節課,一個家庭的性教育認知也基本建立完成了。

2024年夏天是性教育夜校首次開設,六期結束後,引起了不少媒體的關注。10萬+的閱讀量、上萬的轉發和千人的點讚,讓Summer一度以為今年的招募壓力會更小。整整一年,社交平台上持續有人谘詢開課時間,想來聽課或者當誌願者的人不在少數,一些外地網友甚至希望線上聽課。

等到正式開班前,報名人數卻寥寥,有一天隻有兩個人。

最高人民檢察院2025年6月發布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24)》顯示,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中,涉案人數最多的主要罪名依次是強奸罪、猥褻兒童罪、搶劫罪、尋釁滋事罪、強製猥褻和侮辱罪。排在前兩位的,均是涉性犯罪。

鍾鈺琪是四川省性學會性教育分會的委員,為了推廣兒童性教育,她來到夜校學習。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很多性教育的會議和論壇上,他們經常討論新出現的性犯罪方式,“我們現在說防性侵、猥褻,不是簡單地告訴小朋友,不要跟陌生人走,網絡空間的隔空猥褻等新型犯罪方式,早已以更隱秘的方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裏。”

需求的緊迫與現實的遇冷似乎是兩番景象。這個暑假,南方周末記者試圖在玉東社區觀察,為什麽很少有家長真正走進性教育課堂。

在熱鬧的社區小廣場上,鮮少有人上前觀望路邊手繪的海報。天色漸暗,誌願者在門口等候,試圖招呼來往的中年人,“家長夜校,了解一下?”一位中年女性徘徊良久,仔細看了海報,打電話叫來丈夫。男人趕到,看了幾眼,卻拉著妻子快步離開。

一位穿著吊帶裙的年輕媽媽出來乘涼,帶著兩個孩子和一隻狗,本想進去“坐坐”,問了小女兒好幾次要不要一起去聽聽,但走到門口聽說至少要待兩小時,立刻牽著狗匆匆離去。

這樣的冷遇,武羊和Summer經曆了不少。她們曾在社區群、朋友圈廣發信息,家長們都說“好”,卻沒人報名,理由五花八門:晚上要輔導作業、帶孩子、沒時間。有人直白建議:“能不能把孩子送來,你們教完我接走?”也有人說:“小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懂。”

Summer有時自嘲她們是“草台班子”,沒有名校光環,年輕的麵孔,難以撬動家長的信任。武羊則不斷聽聞身邊觸目驚心的故事:朋友的妹妹班上,女生意外懷孕被迫轉學;社區警官提到,轄區學校有男生當眾將手伸進女生內衣,校方想請武羊去講課,但因校方和家長溝通老師勞務費等多種複雜流程,最終作罷。

信息難以抵達家長,武羊又想到了孩子們的哥哥姐姐。她曾經四處宣傳,如果家裏有6-14歲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也可以來上課,或許他們會有更多閑餘時間。後來,果然來了少數這樣的大學生。

武羊寬慰自己,這些年輕人過來也算是提前早教,“就算不生孩子,以後也可能是姨姨,或者是姑姑,也就知道性教育要怎麽去溝通。”

來上課的學員偶爾也有意外之喜。所有參加過課程的人中,年紀最大的是65歲的孟奶奶。武羊記得,她是一位高知分子,在社區教朗誦課。孟奶奶的女兒很忙,於是她自己來上課,以後可以在洗澡的時候,給小孫女講解一些知識。



性教育夜校在玉林東路社區開設,這個社區位於成都老城區,往來的居民卻很少參與其中。(南方周末記者 汪暢 攝)

性就是一個人用好奇心看待他的一生

“假如男孩重生了,”主講人Summer拋出問題,“請幫他想一個幸福的結局。”

她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初中開始自慰,他沒有接受過性教育,在學校、家庭和朋友間都得不到支持,在周圍一片將性批判為肮髒和恥辱的聲音裏,產生了巨大心理壓力,最後用剪刀剪掉了自己的生殖器。

課堂雖然人數不多,但大家都很認真,沒有人臉紅、竊竊私語或尬笑,有人認真做著筆記。

現場三人一組,天馬行空地討論起來。有人提議:“讓他回到過去,去學校上一堂生理課,或者找父親聊這件事,讓父親坦然回答他的問題……”有人更直接:“讓他停在拿起剪刀那一刻!”也有人認為應該讓他來到醫術更發達的時代,找醫生接回身體組織。有人直接表示悲觀:“那樣的環境裏,重生多少次結局可能都一樣。”

武羊對南方周末記者解釋,一些情境的設計,是想將在場所有人拉回那個時刻,讓家長們設身處地去思考那個場景下的孩子需要什麽。

青春期因性產生好奇和衝動的人並非少數。Summer前不久在溫江推廣性教育時,被一位學生家長偷偷拉到一邊,她發現自己12歲的兒子在看擦邊主播的視頻,不知道該怎麽辦。那個男孩學習成績優異,看起來沉默寡言。Summer和搭檔商量後,在課堂上特意設置了一個情境,一位小男孩放在桌上的黃色漫畫被家長發現了,邀請大家一起討論該怎麽辦。

武羊和Summer都提到,性教育不僅僅包括性行為,還包括正確認識身體、性侵預防、家與親密關係、性傳播疾病、性別認同與平等等多方麵,這是一種應該覆蓋全年齡段的教育,在孩子的不同階段,家長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方式。

她們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做過詳細分析:6至9歲的孩子們處在小學一到三年級階段,認知成長非常快,跟他們聊性教育,得通過玩遊戲或淺顯表達;9至12歲的孩子處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即將麵臨生理發育,比如胸部開始發育,聲音開始變化;到了12至14歲,進入初中階段,有些學生已經開始早戀。夜校教的不隻是防性侵,還有身體變化、性好奇心、家與親密關係、多樣性與平等觀等等,貫穿人的一生。

有時即使是過去很多年,當年的困惑也會留在心裏。

有一次課堂上來了兩個男生,大家聊起青春期,現場的女生們說起很多關於月經的感受,比如像火山噴發,伴隨著疼痛,也伴隨著不被理解、羞恥,不敢大大方方地拿衛生巾。兩個男生起初沉默,而後也提到了遺精,“像關不緊的水龍頭”,尤其是第一次,完全是驚慌失措,而由於感到羞恥,始終無法向任何人提及。

“性教育應該是覆蓋全年齡段的。”武羊特別認同一句話:“把‘性’這個字拆開,就是一個人用好奇心來看待他(她)的一生。”

在性教育夜校裏,她們總能聽到許多關於性的困惑,這些疑問來自不同年齡、不同性別:

“小學生上課的時候問我,老師你說說青樓是什麽意思?”“小朋友指著我手機殼上的陰蒂畫像問我這是什麽,我該怎麽回答?”“該怎樣跟侄女講性教育?哥哥會不會介意?”“是哪些東西的缺位導致了性侵害?”……

社區活動室的牆上貼著一張水彩筆畫的海報,它被命名為“停車場”,停著課上學員們突然冒出的各種問題,會在後續的課上隨機集體討論。

有一次,一個學員提問,她在鄉村推廣性教育時,有學齡前的孩子指著她手機殼上的陰蒂插畫問這是什麽,她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大家集體討論起來,學員提出,她主動引導孩子們對畫像進行聯想,孩子想法單純,有人說覺得像孔雀。

從這個問題開始,思考不斷延伸。Summer提醒性教育在社會與家庭、學校層麵的不同分工,假如要對孩童進行性教育,身份也很重要,或許可以先觸達家長、學校,這樣會更加妥善。



性教育夜校裏,參與者認真做著筆記。(受訪者供圖)

她也想成為那個姐姐

2022年,武羊在玉東社區舉辦過一個關於女性情緒表達的劇本圍讀會,10個女孩在私密的空間裏讀完劇本,依次抽取三張卡牌,表達內心所想。一圈下來,幾乎所有人說的都是性侵,有的是突然伸來的鹹豬手,有的是職場性騷擾,嚴重的是遭遇性犯罪。

所有人都沉默了,所有人也都哭了。

武羊年幼時曾遭遇過猥褻,很長一段時間,她不敢告訴別人,隻是一直持續做噩夢。圍讀會那一幕讓她印象深刻,她說,過去的事無法改變,她想和更多人一起保護現在和將來的孩子。

Summer從小生活在西北農村,父母不在身邊,幼時“尿尿的地方痛”,爺爺奶奶隻說抹點消炎藥。後來胸部發育、身體長毛,在月經前,她發現很多分泌物,但不知道那是什麽,隻覺得自己好像和別人不一樣,感到羞恥自卑。

直到她在院子裏和鄰居姐姐一起玩,姐姐告訴她,“那個分泌物叫做白帶,這是我第一次認識這個詞語”。後來,鄰居姐姐把她帶回家,送了她一本科普的書,講到女孩的身體青春期會發生什麽變化、月經是什麽、女孩子的胸部怎麽發育。看完這些,Summer才知道,原來大家都是一樣的,原來自己沒有生病。某種程度上,這本書填補了她童年缺失的部分——應該給她做科普的父母的角色。

另一個大姐姐曾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有一天下午,Summer獨自一人在村裏的平房前玩耍,突然走來一個大叔,他手裏一邊把玩著自己的生殖器,一邊問Summer男廁所在哪裏。彼時Summer還沒有性別意識,她指了一下,對方要求她帶著去,她懵懂地陪同對方往旱廁走去。突然,鄰居家五年級的大姐姐衝出來,拉著Summer飛奔離開。

七八年後,Summer回想到那個大叔掏著襠部的舉動,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可能躲過了人生中的一個大劫。她至今回想起來依然渾身發抖,忍不住想要流淚,“我現在已經記不得那兩個大姐姐的樣貌了,也不知道她們的名字,但某種程度上,她們救了我。”

Summer和武羊認識之後,還沒有熟悉到掏心窩子的地步,有一次無意中聊起這段經曆,才得知對方相似的過往。兩個人痛哭流涕,一拍即合地決定,要去做性教育。

每次有人問起為什麽要做性教育,Summer都說,她早已忘記童年時兩個鄰居姐姐的樣貌,但始終感激她們,而今天,她也想成為那個姐姐。

NANA在網上看到活動後,主動加入成為誌願者,她覺得性教育的缺失,會讓人有一種後知後覺的害怕。高中時發生的一幕讓她難以忘懷,前桌的女生正在戀愛,她回頭來問她同桌的男生,性關係該怎麽樣發生。“她在問,他在教,而我完全懵懂,這太恐怖了。”

更小的時候,NANA曾把這個問題拋給媽媽,媽媽的說法簡單且直接,“就是把男性的生殖器插進女生身體裏。”一句話給小學的她帶來多年的陰影,“插進去,好像在說要把什麽東西插進你眼球裏一樣。”這讓她在很長時間裏都覺得性是件恐怖的事情。

2023年6月,武羊專門學習了性教育的係統性課程,獲得了西安市光源助學公益慈善中心認證的性教育講師資格認證,這是一個專注為6至18歲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助學幫扶和性教育服務的機構。她開始了解性教育的底層邏輯和邊界,學習不同老師的課件,專業知識部分由她構思,然後和Summer一起設想簡單有趣的形式進行教學。

在武羊看來,目前這是一個比較空白的領域,沒有標準答案。她想到自己之前做戲劇的經曆,決定通過藝術、遊戲、討論等方法進行性教育,“我們還可以去關照下一代”。



性教育夜校的創辦人之一Summer正在上課。(受訪者供圖)

至少這個字能打在牆上了

李虹是一位80後母親,她是2024年唯一全程聽完六期課程的家長。起初在“脫敏”遊戲時,她也有些不好意思說出口。但現在麵對兩個女兒的疑問,她會像談論胃和腸道一樣,平靜地和女兒討論有關生殖器官的話題。

兩個女兒在成長過程中產生了很多關於性的困惑。小女兒上幼兒園時問李虹,為什麽男生的生殖器和自己的不一樣,“媽媽,是我的還沒有長出來嗎?”而大女兒則早已在手機上看到過有關性的信息,她曾經問李虹,第一次發生性行為是怎樣的感受?

參加夜校之前,李虹不知道該怎麽回應。後來她變得更直接了,麵對這些提問,她會在更自然的場合進行科普,比如洗澡的時候,李虹會告訴小女兒,那到底是什麽器官。13歲的大女兒來月經前,李虹提醒她備好衛生巾。有一次,大女兒跟她聊起電影裏的某段情節。那一刻,李虹明白女兒已經懂了性交是怎樣進行的,但她沒有大驚小怪,“就像聊一件平常事”。

今年來聽課的劉娜也有兩個女兒。她發現大女兒在玩“蛋仔派對”遊戲,有些擔憂。新聞報道過,有人在這款遊戲裏利用贈送皮膚誘導未成年人進行詐騙和隔空猥褻。劉娜在網上看過一則對比視頻,如果孩子被錯誤誘導討論與性有關的話題,家長可能會有兩種反應:前一種很武斷,一聽到性的內容,就會表現出厭惡,導致孩子不敢再問;後一種學過性教育,懂得引導孩子看待性,也留意到孩子可能遭遇危險,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她來到夜校,是想成為後一種家長,學習“更合適的引導方式”。

走出活動室的人也在默默行動:有人把“脫敏遊戲”帶到朋友聚會;有人為侄女購買性教育繪本;有人幫武羊她們介紹更多社區和學校資源。

但就在當下,更多人還是發現了性教育的缺失。

有一次,李虹遇到一個賣菜攤主的女兒,她舉著“處女證”四處炫耀——這是在青少年中流行的一款惡搞商品。李虹問她,你知道處女是什麽嗎?小女孩正在上小學高年級,她說不知道,“但肯定是好的意思”。李虹繼續問,那你知道月經嗎?小女孩又說不知道,她在公共廁所看過垃圾桶裏有帶血的衛生巾,但“媽媽說,那是痔瘡”。

武羊曾暢想,性教育能走進大山,去往更多欠發達地區。現實卻仍然遙遠,武羊也常收到一些學校或社區的講課邀請,最後因各種阻礙不能成行,她清楚現實,資金有限。

有時候走在街上,武羊看見其他性教育活動的宣傳,目光掃過牆上“性教育”三個大字,她忽然想起,一年多前,連把這幾個字公開貼出來,都是一種禁忌。“至少現在‘性’這個字,能明白打在牆上了”。

武羊說,那些偶然駐足、短暫停留的家長和年輕人,哪怕隻帶走一點點勇氣,能在未來某個時刻,對自己的孩子或朋友的孩子坦然說出:“這是你身體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們叫生殖器官,你要保護好它們。”這就是她們繼續往前走的意義。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被驅逐中國留學生自述在休斯頓機場“關押36小時”
調查還在繼續:鄒鎮豪或在24小時內先後強奸兩位女性
校園19死傷!槍手犯案前拍片,炫耀武器寫"殺了川普"
美軍F-35戰機"螺旋式"失控下墜!跑道上炸出火球
疑慮再起 網瘋傳川普與英女王過世前照片驚人相似




24小時討論排行

陸媒:誰尊重曆史?誰背叛曆史?觀禮名單一目了然
南大女教師離世 23年從美歸國 網傳“個人原因輕生”
中媒曝趙一曼被審訊日文檔案:被捕時受致命傷
“北溪”案7嫌犯均為烏公民:船長 爆破手 女深潛者...
先進芯片99%在台灣 貝森特:空前國安危機 必須"去風險"
黃仁勳:若能賣中國願讓川普抽成 AI將推“周休三日”
黎智英審訊落幕 恐判無期!紐時:或成川習外交牌
紐約時報:美國的人工智能未來能否戰勝中國的綠色革命
美防長:中國工程師不再為五角大樓雲端環境服務
加州州長抨擊特朗普與英特爾的交易:把我惡心壞了
普京金正恩確定參加93閱兵,如何觀察背後的細節
華為董事:國產算力基本能解決美國卡脖子問題
華盛頓風暴來了 “無家可歸者必須立即離開華盛頓”
中國為產能過剩的太陽能產品找到新買家:非洲
“普習金”三巨頭破天荒同台 專家解析金正恩盤算
加州盜竊集團橫掃71間Home Depot 600次 損失過千萬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性教育夜校的理想與現實:“小時候沒人這樣教我”

南方周末 2025-08-26 19:37:37



性教育夜校的理想與現實:“小時候沒人這樣教我”

課堂上,主講人讓大家想出生殖器的不同替代詞,寫下來貼在一棵樹上。(受訪者供圖)

成都玉林東路社區的活動室,昏黃的燈光下蚊蟲盤旋。7月的這一天,成都剛剛下過暴雨,堵車讓原本個位數的報名者又缺席了一個。

八位參與者圍坐一圈,大部分是年輕的女性麵孔,隻有一個男生,是和女友一起來的。每個人先做自我介紹,講述自己來到性教育夜校的原因。

一個女大學生戴著耳釘,頭發比寸頭略長,說話聲音緩慢低沉。她坦蕩得幾乎令人驚訝,“小時候父母從來不提,上了高中我就開始自慰,一切都是自己摸索”,想來學習性教育。

另一個女生還沒說話就哭了。她即將大學畢業,剛剛做過婦科檢查,因為恐懼檢查工具,身心備受煎熬。她有點激動,最後強調,要像正視其他器官一樣正視自己的性器官。她帶著男友一起來聽課。

一位實習教師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困惑。在她任教的小學裏,孩子們對性有懵懂的認知,有一次上課,一個調皮的男孩當堂發問,“老師,那你說說,青樓是什麽意思?”她想試著去教,可不知道該怎樣回答。

組織者Summer用一個小遊戲開場,她請每個人事先想一個美好的形容詞,然後讓大家隨機抽取卡片,卡片上寫著日常生活中常被避諱的詞匯:卵巢、陰道、陰莖、月經……形容詞加上抽到的卡片,就是每個人暫時的名字——

“顆粒飽滿的卵子!”

“溫暖的月經!”

“合乎理性的遺精!”

當兩個人在搶數字遊戲中同時報數,必須先大聲喊出對方的這個新名字,否則淘汰。一個女生說自己不擅長玩遊戲,退出到一邊旁觀。幾輪下來,“至尊的交配”“跳躍的精子”這些名字被喊得越來越自然和響亮,聽到“溫暖的月經”後,有人發出了“哇”的讚歎聲。

脫敏小遊戲的目的是為了讓大家擺脫麵對性的羞恥。在創始人武羊和Summer原本的計劃裏,性教育夜校主要麵向家長,她們相信做性教育,家長比孩子更重要。

然而,直到完整的六期課程結束,一共隻有兩三位家長前來參與。報名前來的更多是對性教育感興趣的年輕人,比如想在鄉村推廣性教育的誌願者、女童保護組織的工作者、性學會的成員等等。

性教育的重要性早已在全社會形成共識。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未成年人保護法》首次將“性教育”納入其中,提出學校、幼兒園應當對未成年人開展適合其年齡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範性侵害、性騷擾的自我保護意識和能力。而現實中,當中國第一間性教育夜校在社區開設,如何吸引家長參加卻始終是個難題。

今年的一次課上,一個年輕學員看到一位中年女性帶著小女孩進來聽課,若有所思地紅了眼眶。她覺得小女孩很幸福,“小時候就沒人這樣教我”。她不願意過多談論自己,隻是說,她自己的命運也許就是帶著遺憾度過一生。



學員圍坐成一圈,共同討論和互動。(受訪者供圖)

沒有家長來

玉林東路社區(下稱“玉東社區”)位於成都老城區,暴雨過後,積水退去,人影開始攢動。搖蒲扇的、端茶缸的、追著孩子跑的、三三兩兩打牌下棋的,社區小廣場上熱氣騰騰。性教育夜校得到了社區的支持,但附近的居民卻很少有人參加。

不久前的一天,武羊拿著海報準備去社區張貼,竟然看到一個個頭看起來已上小學的女孩,赤身裸體在人群中奔跑。在鄰居的示意下,武羊震驚地找到女孩母親,對方解釋,孩子衣服濕了沒得換,就讓她“光著跑跑”。

武羊和同事找來一件衣服給女孩穿上,內心五味雜陳:“我們天天在社區做性教育,結果社區裏就有個這麽大的小女孩裸奔。”

武羊和Summer最初設想過,成年人時間寶貴,未必能上滿三周的課,假如媽媽沒時間來,那就爸爸來,或者家中其他看護孩子的長輩來,輪流來上滿六節課,一個家庭的性教育認知也基本建立完成了。

2024年夏天是性教育夜校首次開設,六期結束後,引起了不少媒體的關注。10萬+的閱讀量、上萬的轉發和千人的點讚,讓Summer一度以為今年的招募壓力會更小。整整一年,社交平台上持續有人谘詢開課時間,想來聽課或者當誌願者的人不在少數,一些外地網友甚至希望線上聽課。

等到正式開班前,報名人數卻寥寥,有一天隻有兩個人。

最高人民檢察院2025年6月發布的《未成年人檢察工作白皮書(2024)》顯示,2024年,全國檢察機關起訴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中,涉案人數最多的主要罪名依次是強奸罪、猥褻兒童罪、搶劫罪、尋釁滋事罪、強製猥褻和侮辱罪。排在前兩位的,均是涉性犯罪。

鍾鈺琪是四川省性學會性教育分會的委員,為了推廣兒童性教育,她來到夜校學習。她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在很多性教育的會議和論壇上,他們經常討論新出現的性犯罪方式,“我們現在說防性侵、猥褻,不是簡單地告訴小朋友,不要跟陌生人走,網絡空間的隔空猥褻等新型犯罪方式,早已以更隱秘的方式出現在我們的生活裏。”

需求的緊迫與現實的遇冷似乎是兩番景象。這個暑假,南方周末記者試圖在玉東社區觀察,為什麽很少有家長真正走進性教育課堂。

在熱鬧的社區小廣場上,鮮少有人上前觀望路邊手繪的海報。天色漸暗,誌願者在門口等候,試圖招呼來往的中年人,“家長夜校,了解一下?”一位中年女性徘徊良久,仔細看了海報,打電話叫來丈夫。男人趕到,看了幾眼,卻拉著妻子快步離開。

一位穿著吊帶裙的年輕媽媽出來乘涼,帶著兩個孩子和一隻狗,本想進去“坐坐”,問了小女兒好幾次要不要一起去聽聽,但走到門口聽說至少要待兩小時,立刻牽著狗匆匆離去。

這樣的冷遇,武羊和Summer經曆了不少。她們曾在社區群、朋友圈廣發信息,家長們都說“好”,卻沒人報名,理由五花八門:晚上要輔導作業、帶孩子、沒時間。有人直白建議:“能不能把孩子送來,你們教完我接走?”也有人說:“小孩子長大了自然就懂。”

Summer有時自嘲她們是“草台班子”,沒有名校光環,年輕的麵孔,難以撬動家長的信任。武羊則不斷聽聞身邊觸目驚心的故事:朋友的妹妹班上,女生意外懷孕被迫轉學;社區警官提到,轄區學校有男生當眾將手伸進女生內衣,校方想請武羊去講課,但因校方和家長溝通老師勞務費等多種複雜流程,最終作罷。

信息難以抵達家長,武羊又想到了孩子們的哥哥姐姐。她曾經四處宣傳,如果家裏有6-14歲的弟弟妹妹,哥哥姐姐也可以來上課,或許他們會有更多閑餘時間。後來,果然來了少數這樣的大學生。

武羊寬慰自己,這些年輕人過來也算是提前早教,“就算不生孩子,以後也可能是姨姨,或者是姑姑,也就知道性教育要怎麽去溝通。”

來上課的學員偶爾也有意外之喜。所有參加過課程的人中,年紀最大的是65歲的孟奶奶。武羊記得,她是一位高知分子,在社區教朗誦課。孟奶奶的女兒很忙,於是她自己來上課,以後可以在洗澡的時候,給小孫女講解一些知識。



性教育夜校在玉林東路社區開設,這個社區位於成都老城區,往來的居民卻很少參與其中。(南方周末記者 汪暢 攝)

性就是一個人用好奇心看待他的一生

“假如男孩重生了,”主講人Summer拋出問題,“請幫他想一個幸福的結局。”

她講了一個故事:一個小男孩初中開始自慰,他沒有接受過性教育,在學校、家庭和朋友間都得不到支持,在周圍一片將性批判為肮髒和恥辱的聲音裏,產生了巨大心理壓力,最後用剪刀剪掉了自己的生殖器。

課堂雖然人數不多,但大家都很認真,沒有人臉紅、竊竊私語或尬笑,有人認真做著筆記。

現場三人一組,天馬行空地討論起來。有人提議:“讓他回到過去,去學校上一堂生理課,或者找父親聊這件事,讓父親坦然回答他的問題……”有人更直接:“讓他停在拿起剪刀那一刻!”也有人認為應該讓他來到醫術更發達的時代,找醫生接回身體組織。有人直接表示悲觀:“那樣的環境裏,重生多少次結局可能都一樣。”

武羊對南方周末記者解釋,一些情境的設計,是想將在場所有人拉回那個時刻,讓家長們設身處地去思考那個場景下的孩子需要什麽。

青春期因性產生好奇和衝動的人並非少數。Summer前不久在溫江推廣性教育時,被一位學生家長偷偷拉到一邊,她發現自己12歲的兒子在看擦邊主播的視頻,不知道該怎麽辦。那個男孩學習成績優異,看起來沉默寡言。Summer和搭檔商量後,在課堂上特意設置了一個情境,一位小男孩放在桌上的黃色漫畫被家長發現了,邀請大家一起討論該怎麽辦。

武羊和Summer都提到,性教育不僅僅包括性行為,還包括正確認識身體、性侵預防、家與親密關係、性傳播疾病、性別認同與平等等多方麵,這是一種應該覆蓋全年齡段的教育,在孩子的不同階段,家長應該有不同的教學方式。

她們對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們做過詳細分析:6至9歲的孩子們處在小學一到三年級階段,認知成長非常快,跟他們聊性教育,得通過玩遊戲或淺顯表達;9至12歲的孩子處在小學高年級階段,即將麵臨生理發育,比如胸部開始發育,聲音開始變化;到了12至14歲,進入初中階段,有些學生已經開始早戀。夜校教的不隻是防性侵,還有身體變化、性好奇心、家與親密關係、多樣性與平等觀等等,貫穿人的一生。

有時即使是過去很多年,當年的困惑也會留在心裏。

有一次課堂上來了兩個男生,大家聊起青春期,現場的女生們說起很多關於月經的感受,比如像火山噴發,伴隨著疼痛,也伴隨著不被理解、羞恥,不敢大大方方地拿衛生巾。兩個男生起初沉默,而後也提到了遺精,“像關不緊的水龍頭”,尤其是第一次,完全是驚慌失措,而由於感到羞恥,始終無法向任何人提及。

“性教育應該是覆蓋全年齡段的。”武羊特別認同一句話:“把‘性’這個字拆開,就是一個人用好奇心來看待他(她)的一生。”

在性教育夜校裏,她們總能聽到許多關於性的困惑,這些疑問來自不同年齡、不同性別:

“小學生上課的時候問我,老師你說說青樓是什麽意思?”“小朋友指著我手機殼上的陰蒂畫像問我這是什麽,我該怎麽回答?”“該怎樣跟侄女講性教育?哥哥會不會介意?”“是哪些東西的缺位導致了性侵害?”……

社區活動室的牆上貼著一張水彩筆畫的海報,它被命名為“停車場”,停著課上學員們突然冒出的各種問題,會在後續的課上隨機集體討論。

有一次,一個學員提問,她在鄉村推廣性教育時,有學齡前的孩子指著她手機殼上的陰蒂插畫問這是什麽,她不知道該如何回應。大家集體討論起來,學員提出,她主動引導孩子們對畫像進行聯想,孩子想法單純,有人說覺得像孔雀。

從這個問題開始,思考不斷延伸。Summer提醒性教育在社會與家庭、學校層麵的不同分工,假如要對孩童進行性教育,身份也很重要,或許可以先觸達家長、學校,這樣會更加妥善。



性教育夜校裏,參與者認真做著筆記。(受訪者供圖)

她也想成為那個姐姐

2022年,武羊在玉東社區舉辦過一個關於女性情緒表達的劇本圍讀會,10個女孩在私密的空間裏讀完劇本,依次抽取三張卡牌,表達內心所想。一圈下來,幾乎所有人說的都是性侵,有的是突然伸來的鹹豬手,有的是職場性騷擾,嚴重的是遭遇性犯罪。

所有人都沉默了,所有人也都哭了。

武羊年幼時曾遭遇過猥褻,很長一段時間,她不敢告訴別人,隻是一直持續做噩夢。圍讀會那一幕讓她印象深刻,她說,過去的事無法改變,她想和更多人一起保護現在和將來的孩子。

Summer從小生活在西北農村,父母不在身邊,幼時“尿尿的地方痛”,爺爺奶奶隻說抹點消炎藥。後來胸部發育、身體長毛,在月經前,她發現很多分泌物,但不知道那是什麽,隻覺得自己好像和別人不一樣,感到羞恥自卑。

直到她在院子裏和鄰居姐姐一起玩,姐姐告訴她,“那個分泌物叫做白帶,這是我第一次認識這個詞語”。後來,鄰居姐姐把她帶回家,送了她一本科普的書,講到女孩的身體青春期會發生什麽變化、月經是什麽、女孩子的胸部怎麽發育。看完這些,Summer才知道,原來大家都是一樣的,原來自己沒有生病。某種程度上,這本書填補了她童年缺失的部分——應該給她做科普的父母的角色。

另一個大姐姐曾在關鍵時刻伸出援手。有一天下午,Summer獨自一人在村裏的平房前玩耍,突然走來一個大叔,他手裏一邊把玩著自己的生殖器,一邊問Summer男廁所在哪裏。彼時Summer還沒有性別意識,她指了一下,對方要求她帶著去,她懵懂地陪同對方往旱廁走去。突然,鄰居家五年級的大姐姐衝出來,拉著Summer飛奔離開。

七八年後,Summer回想到那個大叔掏著襠部的舉動,才突然意識到自己可能躲過了人生中的一個大劫。她至今回想起來依然渾身發抖,忍不住想要流淚,“我現在已經記不得那兩個大姐姐的樣貌了,也不知道她們的名字,但某種程度上,她們救了我。”

Summer和武羊認識之後,還沒有熟悉到掏心窩子的地步,有一次無意中聊起這段經曆,才得知對方相似的過往。兩個人痛哭流涕,一拍即合地決定,要去做性教育。

每次有人問起為什麽要做性教育,Summer都說,她早已忘記童年時兩個鄰居姐姐的樣貌,但始終感激她們,而今天,她也想成為那個姐姐。

NANA在網上看到活動後,主動加入成為誌願者,她覺得性教育的缺失,會讓人有一種後知後覺的害怕。高中時發生的一幕讓她難以忘懷,前桌的女生正在戀愛,她回頭來問她同桌的男生,性關係該怎麽樣發生。“她在問,他在教,而我完全懵懂,這太恐怖了。”

更小的時候,NANA曾把這個問題拋給媽媽,媽媽的說法簡單且直接,“就是把男性的生殖器插進女生身體裏。”一句話給小學的她帶來多年的陰影,“插進去,好像在說要把什麽東西插進你眼球裏一樣。”這讓她在很長時間裏都覺得性是件恐怖的事情。

2023年6月,武羊專門學習了性教育的係統性課程,獲得了西安市光源助學公益慈善中心認證的性教育講師資格認證,這是一個專注為6至18歲兒童及青少年提供助學幫扶和性教育服務的機構。她開始了解性教育的底層邏輯和邊界,學習不同老師的課件,專業知識部分由她構思,然後和Summer一起設想簡單有趣的形式進行教學。

在武羊看來,目前這是一個比較空白的領域,沒有標準答案。她想到自己之前做戲劇的經曆,決定通過藝術、遊戲、討論等方法進行性教育,“我們還可以去關照下一代”。



性教育夜校的創辦人之一Summer正在上課。(受訪者供圖)

至少這個字能打在牆上了

李虹是一位80後母親,她是2024年唯一全程聽完六期課程的家長。起初在“脫敏”遊戲時,她也有些不好意思說出口。但現在麵對兩個女兒的疑問,她會像談論胃和腸道一樣,平靜地和女兒討論有關生殖器官的話題。

兩個女兒在成長過程中產生了很多關於性的困惑。小女兒上幼兒園時問李虹,為什麽男生的生殖器和自己的不一樣,“媽媽,是我的還沒有長出來嗎?”而大女兒則早已在手機上看到過有關性的信息,她曾經問李虹,第一次發生性行為是怎樣的感受?

參加夜校之前,李虹不知道該怎麽回應。後來她變得更直接了,麵對這些提問,她會在更自然的場合進行科普,比如洗澡的時候,李虹會告訴小女兒,那到底是什麽器官。13歲的大女兒來月經前,李虹提醒她備好衛生巾。有一次,大女兒跟她聊起電影裏的某段情節。那一刻,李虹明白女兒已經懂了性交是怎樣進行的,但她沒有大驚小怪,“就像聊一件平常事”。

今年來聽課的劉娜也有兩個女兒。她發現大女兒在玩“蛋仔派對”遊戲,有些擔憂。新聞報道過,有人在這款遊戲裏利用贈送皮膚誘導未成年人進行詐騙和隔空猥褻。劉娜在網上看過一則對比視頻,如果孩子被錯誤誘導討論與性有關的話題,家長可能會有兩種反應:前一種很武斷,一聽到性的內容,就會表現出厭惡,導致孩子不敢再問;後一種學過性教育,懂得引導孩子看待性,也留意到孩子可能遭遇危險,教會孩子保護自己。她來到夜校,是想成為後一種家長,學習“更合適的引導方式”。

走出活動室的人也在默默行動:有人把“脫敏遊戲”帶到朋友聚會;有人為侄女購買性教育繪本;有人幫武羊她們介紹更多社區和學校資源。

但就在當下,更多人還是發現了性教育的缺失。

有一次,李虹遇到一個賣菜攤主的女兒,她舉著“處女證”四處炫耀——這是在青少年中流行的一款惡搞商品。李虹問她,你知道處女是什麽嗎?小女孩正在上小學高年級,她說不知道,“但肯定是好的意思”。李虹繼續問,那你知道月經嗎?小女孩又說不知道,她在公共廁所看過垃圾桶裏有帶血的衛生巾,但“媽媽說,那是痔瘡”。

武羊曾暢想,性教育能走進大山,去往更多欠發達地區。現實卻仍然遙遠,武羊也常收到一些學校或社區的講課邀請,最後因各種阻礙不能成行,她清楚現實,資金有限。

有時候走在街上,武羊看見其他性教育活動的宣傳,目光掃過牆上“性教育”三個大字,她忽然想起,一年多前,連把這幾個字公開貼出來,都是一種禁忌。“至少現在‘性’這個字,能明白打在牆上了”。

武羊說,那些偶然駐足、短暫停留的家長和年輕人,哪怕隻帶走一點點勇氣,能在未來某個時刻,對自己的孩子或朋友的孩子坦然說出:“這是你身體的一部分,很重要的一部分,它們叫生殖器官,你要保護好它們。”這就是她們繼續往前走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