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值得投資嗎?香港穩定幣發令槍響!8月生效10月發牌

值得投資嗎?香港穩定幣發令槍響!8月生效10月發牌

文章來源: 秦朔朋友圈 於 2025-08-13 20:34:1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值得投資嗎?香港穩定幣發令槍響!8月生效10月發牌

《香港穩定幣條例》終於在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各大機構可根據條款申請牌照。據悉,近50家企業、金融機構已經躍躍欲試,包括中國科技巨頭螞蟻和京東。

香港監管機構將合作推進牌照的頒發工作。其初步設想是在三個月內,即2025年10月底前,發放第一批牌照。此舉旨在為持牌機構留出充足的準備時間,以便在年底聖誕節前完成穩定幣發行的相關工作,並為業務做好準備。

早在6月,全球資本市場就掀起了一股穩定幣概念投資浪潮,從“穩定幣第一股”Circle,再到香港持牌上市券商。然而,其中炒作的成分仍占據半邊天。未來,焦點將轉移到務實層麵——在香港監管方陸續發放牌照後,各市場主體將進行市場推廣並發行穩定幣,逐步培育市場,長遠目標是實現跨境結算與交易。

關鍵問題在於,究竟哪些機構可能先拿到牌照?哪些是真商機,哪些又隻是炒作?



首批入選機構難超10家

穩定幣發行牌照的審批將采取市場化原則,但是門檻其實並不低,一線從業者對筆者坦言,預計第一批並不會超過10家。



|作者整理

之所以說準入門檻較高,是因為監管方麵要求運營方須具備金融、IT、市場營銷等多方麵的綜合能力,並擁有客戶資源。

此外,維持牌照運營的固定成本高昂,例如必須配備負責人員和辦公場所等,每年可能產生數千萬元的固定成本。因此,市場將通過這種高昂的運營成本形成自然的淘汰機製,經營不善或規模不足的機構將難以持續。

雖然2500萬港元的門檻對一般機構存在難度,但對於大型機構而言並非為主要障礙。因此,預計申請機構類型將非常多元,除了科技公司,還將包括有相應資質的金融機構、供應鏈企業、跨境貿易公司、保險公司和銀行等。

資深區塊鏈、穩定幣從業者李煉炫對筆者提及,申請材料包括涵蓋三年及以上時間的商業計劃,公司股權機構,每個實控人的經審計的財務報表等。

在申請階段,普遍會遇到兩個難題:

一是申請人的應用場景,是否能真正解決實際痛點,是否有真實的業務需求,體量規模有多大;

二是反洗錢問題,香港金管局很關注如何避免穩定幣被不法分子利用作為洗錢工具,特別是在跨境使用的場景。

李煉炫還透露,監管當局對於落地的應用場景並未特別設限,著重考察各申請機構應用場景的合理性和規模。隻不過目前市場普遍認為,穩定幣在跨境支付領域優勢最大,因而可能最容易落地。

但另一方麵,這也意味著跨境支付這一應用場景競爭激烈,如果一般申請機構主打跨境支付應用場景,很難成功申請牌照。因為首批牌照隻有個位數,監管優先考慮的發放對象是技術更成熟、實力更雄厚的公司。





對生態鏈影響幾何

穩定幣牌照的發行究竟對生態鏈影響幾何?

首先而言,券商可能是頭號受益人之一。多家香港本地券商(如勝利證券、艾德證券等)已完成第1號牌升級,國泰君安國際則在6月成為首家內地券商。

消息公布當日,該券商股價上漲近200%。券商主要開展的是“分銷”性質的交易服務,而非自營交易所運營,為虛擬資產交易所發揮“導流”作用。



|作者整理

資本市場之所以如此熱情高漲,是因為預期券商的傭金和交易收入將增加。其次,券商持牌後可提供虛擬資產托管、冷錢包等服務,形成平台黏性與客戶留存。若未來開放更多理財產品,例如加密貨幣結構性票據、ETN(加密交易所交易票據)等,還將打開新的增值服務收入。

更重要的是,新業務也有助於吸引年輕投資者與高淨值客戶,尤其是對虛擬資產感興趣的新一代。不過,究竟前景是否真的有預期的這麽光明,仍有待實踐檢驗。

除了券商,香港持牌的虛擬貨幣交易所也可能受益。當前,香港有11家持牌交易所,其中運營時間最長的已有兩年多。

然而,這些交易所的交易量普遍不大,甚至尚未實現盈虧平衡。這表明市場需求不足,投資場景有限。原因也在於,香港的合規要求非常高,因此交易所上線的幣種非常有限,導致市場深度和流動性相對不足,個別一度陷入經營困局。

相比之下,海外交易所Coinbase、幣安等之所以盈利豐厚,就是因為幣種更多,包括不少所謂“山寨幣”“空氣幣”,ICO(首次代幣發行)也可以為交易所帶來可觀的上市費。有了更多傳統券商的導流,香港持牌交易所的處境能否有所改善也有待觀望。

除了券商,銀行在穩定幣生態中主要扮演兩個角色。首先是第三方托管行,其次銀行自身也可能申請牌照成為穩定幣發行商。

銀行擁有大量有跨境資金往來需求的商業客戶,若他們轉向使用穩定幣進行支付(例如,手續費可能從千分之五降至十萬分之五),銀行的傳統轉賬手續費收入將大幅下降。為避免客戶和業務流失,銀行有動力自己開展此項業務。雖然單筆收入可能減少,但可以保住客戶和市場份額。

銀行具備天然的客戶基礎和相對較強的IT能力,可以直接將穩定幣轉賬功能整合進現有平台,為客戶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免去客戶在其他發行商處開戶或設置電子錢包的繁瑣步驟。

對於大型銀行而言,申請牌照的成本(約兩三百萬港元)遠低於客戶流失帶來的損失,因此它們很有可能會參與其中。



香港仍受內地政策影響

在穩定幣熱潮下,必須認清的事實則是,香港仍是一個小眾市場,而且港元也並非國際主流貨幣,和美元穩定幣的深度難以比擬,因此,穩定幣僅僅停留在試水階段。

具體而言,與美國全國性推廣不同,香港的穩定幣法規僅限於本地,僅依靠香港數百萬人口的應用場景,不足以推動其存量實現顯著增長。如果要實現更大規模,需要撬動中國內地巨大的市場。

但在國內進行推廣麵臨法律限製,目前推廣活動隻能在香港進行,如果無法吸引內地用戶或機構的應用,效果將非常有限。

一個主要的擔憂是,如果市場推廣不力,已獲批的牌照可能會在幾年後性價比下降,這在香港過去的金融創新中也曾出現過,例如港交所的某些人民幣產品就因應用場景過少而未取得理想效果。

香港擁抱創新的態度值得認可,但內地的監管政策仍非常嚴格,內地在幾年前就基本禁止了所有加密貨幣相關活動,即使是在香港券商平台,穩定幣、比特幣ETF的交易等都禁止了持有內地身份證的客戶。

短期內,推出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的可能性也不高,盡管早前一眾“專家”呼籲人民幣穩定幣,從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且不提中國央行的“親兒子”仍是央行早前發行的數字人民幣,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核心障礙在於其尚未實現完全自由兌換,這一限製同樣適用於與之掛鉤的穩定幣,使其難以真正實現國際化。因此,當前階段可以理解為“先試先行”。



香港版Circle仍需時間

今年6月,合規美元穩定幣第一股Circle在美國上市,短短兩日內股價暴漲至107.7美元,相較發行價(31美元)累計漲幅高達247%,一度升破200美元,足見國際資本市場對穩定幣前景的看好。



香港未來是否會出現像美國Circle(穩定幣第一股)公司那樣的行業龍頭?答案是有可能,但數量會極其有限。

原因在於,一家公司從獲得牌照到運營產生數千萬利潤並達到上市標準,可能需要至少三年的運營周期。

因此,預計在未來兩到三年後,可能會有類似Circle這樣的公司出現並尋求上市,尤其在新加坡對穩定幣持相對保守態度(例如2025年4月和6月發布了嚴格的監管要求)的背景下,香港有機會借此大力發展,爭奪市場主導地位。

還要注意的是,之所以Circle發行的合規穩定幣USDC增速如此迅猛,是因為選對了合作夥伴或分銷體係——全球最大的合規加密資產交易所Coinbase。

2018年,Circle與Coinbase成立CENTRE聯盟,推出USDC。更早之前,Circle的理想是打造“下一代支付網絡”,類似於“比特幣版PayPal”,提供低成本、快速的P2P支付和數字資產交易服務,但後來放棄Circle Pay,專注於穩定幣USDC,而Coinbase則上線USDC供用戶交易。

因此,香港仍需厚積才能薄發。進入2026年,香港規劃的重點將是進行大規模推廣,促進穩定幣的落地實施,並進一步提高其結算效率。

屆時,香港可能會選擇與一些友好國家簽署諒解備忘錄,以拓展穩定幣的應用場景。



大部分RWA產品僅是炒作

除了穩定幣,RWA(現實世界資產)也成了炒作標的。所謂RWA,事實上這就是此前各界熱議的Web3,如今Web3與傳統金融真正並網運行。

行業原來是兩個極端,一邊是BTC(比特幣)、ETH(以太坊)等完全鏈上的數字原生資產,另一邊是完全傳統係統,而穩定幣和RWA的出現把兩者之間的空白打通了,這就是“數字孿生”。

它的本質是現實世界資產的鏈上映射,是資產級別的Web3。比如綠色電力的收益權、汽車倉儲的倉單、國債、黃金⋯⋯一切可計量、有權屬的數據都能變成鏈上可交易資產。

不過,從業者也對筆者坦言,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RWA案例都隻是作為營銷宣傳噱頭,沒有真實價值。

在李煉炫看來,未來隻有兩類RWA產品有市場價值:

一是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代幣化國債,主要為穩定幣提供收益,且兼具流動性;

二是代幣化股票,代幣化股票的高風險和高收益特征,會吸引一部分鏈上用戶。

其他RWA產品,特別是對於實物類資產RWA,這類RWA產品很容易出現失真問題,即鏈下實物的狀況與鏈上Token記錄不能保持一致,即“雙重抵押”和“真實性風險”。

例如,房產A在現實中已經質押給銀行,但項目方在鏈上又鑄造出一個RWA代幣,並將它用於DeFi借貸。如果鏈上參與者信任該代幣背後的“房產A”,但實際上已被他用,等於資產被重複使用,增加係統性風險。

此外,大部分RWA產品並沒有發行的必要,因為並沒有解決任何實際問題,並不是換了一個發行載體(換成Token),就可以改變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征、降低融資門檻和成本。相反,代幣化的成本比較高昂,也很難擴展融資渠道。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年輕夫妻為要回爛尾房拍視頻,妻子穿短袖卻被罵擦邊
這家行業巨頭,一天損失1000億美金
在廣東特別是在廣州,100%的蚊子都出現了抗藥性
趙露思陷假助農風波,當地村幹部回應了!
拜登兒爆她靠"淫魔富商"認識川普,梅蘭妮亞求償10億




24小時討論排行

證實!川普關稅推升美國物價 迄今最明顯證據浮現
華盛頓鬧市突現聯邦檢查站 點燃民眾怒火 百人圍堵
在英國的香港少女一覺醒來 發現自己被中國懸賞通緝
中國丟下一顆“炸彈” 強製社保為何引發如此大反彈
經濟學人:習近平稀土戰術成迴力鏢 恐失壟斷王座
美國的關稅政策讓多國受夠,"不買F-35了"
文駁斥十個反對提高農民養老金的借口
誰是羔羊? 90後維吾爾人談以前從沒想過的未來
通縮壓力下:中國五星級酒店開始擺攤…
川普:我將竭盡所能拯救黎智英 盡管習近平不滿意…
全美最大的“非法移民學區”,在驚慌中開學…
日媒:反習派不願攻台 習仍握大權 解放軍拐彎抗議
美財長怒懟佩洛西“通過股票交易發橫財”
川普同意給向烏克蘭安全保障 周五不與普京談領土劃分
中國女子苦熬15年拿到綠卡 卻因這個當場注銷!
河南幹旱的7月,那些埋頭澆地的人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值得投資嗎?香港穩定幣發令槍響!8月生效10月發牌

秦朔朋友圈 2025-08-13 20:34:13

值得投資嗎?香港穩定幣發令槍響!8月生效10月發牌

《香港穩定幣條例》終於在2025年8月1日正式生效,各大機構可根據條款申請牌照。據悉,近50家企業、金融機構已經躍躍欲試,包括中國科技巨頭螞蟻和京東。

香港監管機構將合作推進牌照的頒發工作。其初步設想是在三個月內,即2025年10月底前,發放第一批牌照。此舉旨在為持牌機構留出充足的準備時間,以便在年底聖誕節前完成穩定幣發行的相關工作,並為業務做好準備。

早在6月,全球資本市場就掀起了一股穩定幣概念投資浪潮,從“穩定幣第一股”Circle,再到香港持牌上市券商。然而,其中炒作的成分仍占據半邊天。未來,焦點將轉移到務實層麵——在香港監管方陸續發放牌照後,各市場主體將進行市場推廣並發行穩定幣,逐步培育市場,長遠目標是實現跨境結算與交易。

關鍵問題在於,究竟哪些機構可能先拿到牌照?哪些是真商機,哪些又隻是炒作?



首批入選機構難超10家

穩定幣發行牌照的審批將采取市場化原則,但是門檻其實並不低,一線從業者對筆者坦言,預計第一批並不會超過10家。



|作者整理

之所以說準入門檻較高,是因為監管方麵要求運營方須具備金融、IT、市場營銷等多方麵的綜合能力,並擁有客戶資源。

此外,維持牌照運營的固定成本高昂,例如必須配備負責人員和辦公場所等,每年可能產生數千萬元的固定成本。因此,市場將通過這種高昂的運營成本形成自然的淘汰機製,經營不善或規模不足的機構將難以持續。

雖然2500萬港元的門檻對一般機構存在難度,但對於大型機構而言並非為主要障礙。因此,預計申請機構類型將非常多元,除了科技公司,還將包括有相應資質的金融機構、供應鏈企業、跨境貿易公司、保險公司和銀行等。

資深區塊鏈、穩定幣從業者李煉炫對筆者提及,申請材料包括涵蓋三年及以上時間的商業計劃,公司股權機構,每個實控人的經審計的財務報表等。

在申請階段,普遍會遇到兩個難題:

一是申請人的應用場景,是否能真正解決實際痛點,是否有真實的業務需求,體量規模有多大;

二是反洗錢問題,香港金管局很關注如何避免穩定幣被不法分子利用作為洗錢工具,特別是在跨境使用的場景。

李煉炫還透露,監管當局對於落地的應用場景並未特別設限,著重考察各申請機構應用場景的合理性和規模。隻不過目前市場普遍認為,穩定幣在跨境支付領域優勢最大,因而可能最容易落地。

但另一方麵,這也意味著跨境支付這一應用場景競爭激烈,如果一般申請機構主打跨境支付應用場景,很難成功申請牌照。因為首批牌照隻有個位數,監管優先考慮的發放對象是技術更成熟、實力更雄厚的公司。





對生態鏈影響幾何

穩定幣牌照的發行究竟對生態鏈影響幾何?

首先而言,券商可能是頭號受益人之一。多家香港本地券商(如勝利證券、艾德證券等)已完成第1號牌升級,國泰君安國際則在6月成為首家內地券商。

消息公布當日,該券商股價上漲近200%。券商主要開展的是“分銷”性質的交易服務,而非自營交易所運營,為虛擬資產交易所發揮“導流”作用。



|作者整理

資本市場之所以如此熱情高漲,是因為預期券商的傭金和交易收入將增加。其次,券商持牌後可提供虛擬資產托管、冷錢包等服務,形成平台黏性與客戶留存。若未來開放更多理財產品,例如加密貨幣結構性票據、ETN(加密交易所交易票據)等,還將打開新的增值服務收入。

更重要的是,新業務也有助於吸引年輕投資者與高淨值客戶,尤其是對虛擬資產感興趣的新一代。不過,究竟前景是否真的有預期的這麽光明,仍有待實踐檢驗。

除了券商,香港持牌的虛擬貨幣交易所也可能受益。當前,香港有11家持牌交易所,其中運營時間最長的已有兩年多。

然而,這些交易所的交易量普遍不大,甚至尚未實現盈虧平衡。這表明市場需求不足,投資場景有限。原因也在於,香港的合規要求非常高,因此交易所上線的幣種非常有限,導致市場深度和流動性相對不足,個別一度陷入經營困局。

相比之下,海外交易所Coinbase、幣安等之所以盈利豐厚,就是因為幣種更多,包括不少所謂“山寨幣”“空氣幣”,ICO(首次代幣發行)也可以為交易所帶來可觀的上市費。有了更多傳統券商的導流,香港持牌交易所的處境能否有所改善也有待觀望。

除了券商,銀行在穩定幣生態中主要扮演兩個角色。首先是第三方托管行,其次銀行自身也可能申請牌照成為穩定幣發行商。

銀行擁有大量有跨境資金往來需求的商業客戶,若他們轉向使用穩定幣進行支付(例如,手續費可能從千分之五降至十萬分之五),銀行的傳統轉賬手續費收入將大幅下降。為避免客戶和業務流失,銀行有動力自己開展此項業務。雖然單筆收入可能減少,但可以保住客戶和市場份額。

銀行具備天然的客戶基礎和相對較強的IT能力,可以直接將穩定幣轉賬功能整合進現有平台,為客戶提供更便捷的服務,免去客戶在其他發行商處開戶或設置電子錢包的繁瑣步驟。

對於大型銀行而言,申請牌照的成本(約兩三百萬港元)遠低於客戶流失帶來的損失,因此它們很有可能會參與其中。



香港仍受內地政策影響

在穩定幣熱潮下,必須認清的事實則是,香港仍是一個小眾市場,而且港元也並非國際主流貨幣,和美元穩定幣的深度難以比擬,因此,穩定幣僅僅停留在試水階段。

具體而言,與美國全國性推廣不同,香港的穩定幣法規僅限於本地,僅依靠香港數百萬人口的應用場景,不足以推動其存量實現顯著增長。如果要實現更大規模,需要撬動中國內地巨大的市場。

但在國內進行推廣麵臨法律限製,目前推廣活動隻能在香港進行,如果無法吸引內地用戶或機構的應用,效果將非常有限。

一個主要的擔憂是,如果市場推廣不力,已獲批的牌照可能會在幾年後性價比下降,這在香港過去的金融創新中也曾出現過,例如港交所的某些人民幣產品就因應用場景過少而未取得理想效果。

香港擁抱創新的態度值得認可,但內地的監管政策仍非常嚴格,內地在幾年前就基本禁止了所有加密貨幣相關活動,即使是在香港券商平台,穩定幣、比特幣ETF的交易等都禁止了持有內地身份證的客戶。

短期內,推出離岸人民幣穩定幣的可能性也不高,盡管早前一眾“專家”呼籲人民幣穩定幣,從而推動人民幣國際化進程。

且不提中國央行的“親兒子”仍是央行早前發行的數字人民幣,人民幣國際化的一個核心障礙在於其尚未實現完全自由兌換,這一限製同樣適用於與之掛鉤的穩定幣,使其難以真正實現國際化。因此,當前階段可以理解為“先試先行”。



香港版Circle仍需時間

今年6月,合規美元穩定幣第一股Circle在美國上市,短短兩日內股價暴漲至107.7美元,相較發行價(31美元)累計漲幅高達247%,一度升破200美元,足見國際資本市場對穩定幣前景的看好。



香港未來是否會出現像美國Circle(穩定幣第一股)公司那樣的行業龍頭?答案是有可能,但數量會極其有限。

原因在於,一家公司從獲得牌照到運營產生數千萬利潤並達到上市標準,可能需要至少三年的運營周期。

因此,預計在未來兩到三年後,可能會有類似Circle這樣的公司出現並尋求上市,尤其在新加坡對穩定幣持相對保守態度(例如2025年4月和6月發布了嚴格的監管要求)的背景下,香港有機會借此大力發展,爭奪市場主導地位。

還要注意的是,之所以Circle發行的合規穩定幣USDC增速如此迅猛,是因為選對了合作夥伴或分銷體係——全球最大的合規加密資產交易所Coinbase。

2018年,Circle與Coinbase成立CENTRE聯盟,推出USDC。更早之前,Circle的理想是打造“下一代支付網絡”,類似於“比特幣版PayPal”,提供低成本、快速的P2P支付和數字資產交易服務,但後來放棄Circle Pay,專注於穩定幣USDC,而Coinbase則上線USDC供用戶交易。

因此,香港仍需厚積才能薄發。進入2026年,香港規劃的重點將是進行大規模推廣,促進穩定幣的落地實施,並進一步提高其結算效率。

屆時,香港可能會選擇與一些友好國家簽署諒解備忘錄,以拓展穩定幣的應用場景。



大部分RWA產品僅是炒作

除了穩定幣,RWA(現實世界資產)也成了炒作標的。所謂RWA,事實上這就是此前各界熱議的Web3,如今Web3與傳統金融真正並網運行。

行業原來是兩個極端,一邊是BTC(比特幣)、ETH(以太坊)等完全鏈上的數字原生資產,另一邊是完全傳統係統,而穩定幣和RWA的出現把兩者之間的空白打通了,這就是“數字孿生”。

它的本質是現實世界資產的鏈上映射,是資產級別的Web3。比如綠色電力的收益權、汽車倉儲的倉單、國債、黃金⋯⋯一切可計量、有權屬的數據都能變成鏈上可交易資產。

不過,從業者也對筆者坦言,目前市場上的大部分RWA案例都隻是作為營銷宣傳噱頭,沒有真實價值。

在李煉炫看來,未來隻有兩類RWA產品有市場價值:

一是代幣化貨幣市場基金、代幣化國債,主要為穩定幣提供收益,且兼具流動性;

二是代幣化股票,代幣化股票的高風險和高收益特征,會吸引一部分鏈上用戶。

其他RWA產品,特別是對於實物類資產RWA,這類RWA產品很容易出現失真問題,即鏈下實物的狀況與鏈上Token記錄不能保持一致,即“雙重抵押”和“真實性風險”。

例如,房產A在現實中已經質押給銀行,但項目方在鏈上又鑄造出一個RWA代幣,並將它用於DeFi借貸。如果鏈上參與者信任該代幣背後的“房產A”,但實際上已被他用,等於資產被重複使用,增加係統性風險。

此外,大部分RWA產品並沒有發行的必要,因為並沒有解決任何實際問題,並不是換了一個發行載體(換成Token),就可以改變資產的風險收益特征、降低融資門檻和成本。相反,代幣化的成本比較高昂,也很難擴展融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