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周四在受訪時表示,會盡力“拯救”身陷囹圄的香港傳媒大亨黎智英,盡管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不會“感到滿意”(thrilled)。
美國總統川普資料圖片 © 美聯社圖片
川普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電台采訪時說:“我將竭盡所能拯救他,我們會看看我們能做些什麽······我們會竭盡全力”。稍早時,香港司法機構宣布,周四上午所有法院和審裁處聆訊會延期,其中原本當日上午10時在西九龍裁判法院有關黎智英案的法庭聆訊亦將延期。
黎智英與《蘋果日報》3間相關公司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刊印煽動刊物等罪案件,原訂周四踏入結案陳詞階段,因天文台發出黑色暴雨警告訊號而延期至周五。數以十計“旁聽師”在有關方麵宣布延期審訊前在警方嚴密布防下無懼狂風暴雨堅持撐傘在法院門外等候。
黎智英案的漫長司法馬拉鬆即將落幕
川普與普京周五在阿拉斯加會晤的消息,是14日出版的絕大多數法國日報頭版聚焦的新聞話題。這是一次曆史性會晤,目的是“探討“烏克蘭戰爭,但會晤雙方將按照各自目標展開談判,並無真正和談跡象。普京憑借近期俄羅斯軍隊在戰場上的推進,在談判中占據明顯優勢;川普希望能通過這次峰會達成停火;歐洲和烏克蘭則被邊緣化。烏克蘭的命運似乎掌握在美俄兩國總統手中。此外,《解放報》載文披露香港反對派人士黎智英的漫長司法馬拉鬆即將落幕;《回聲報》則報道了中國準備抵製美國英偉達 H20芯片的消息。

2020年12月12日,香港媒體大亨、民主運動人士黎明在出庭前由懲教署人員護送上囚車。黎智英在2019至2020年參與多場示威,包括參與六四集會,事後被控以多項控罪。目前被關押在牢獄中。他創辦的獨立媒體『蘋果日報』也被迫停刊。 AP - Kin Cheung
黎智英案進入尾聲,或麵臨終身監禁
香港傳媒大亨、民主派人士黎智英一案的審判8月14日(星期四)進入尾聲,進入控辯雙方的最後陳詞階段。這場原定80天的審訊已拖至140天,黎智英麵臨終身監禁的風險。《解放報》報道指出:現年77歲的黎智英自2020年底被捕以來,已被關押長達1685天。他被控“串謀勾結外國勢力”及“串謀發布煽動刊物,被指違反了2020年6月推出、並於2024年3月進一步收緊的《香港國安法》。此案的最終裁決幾乎沒有留下任何懸念。法庭將在庭審結束後判決有罪與否後,綜合其年齡、健康狀況及已在服的刑期決定量刑,最高可判終身監禁。
報道指出:黎智英案是習近平政權過去五年收緊香港安全與政治控製的典型案例。北京有意將他樹立為香港被收緊管控、逐漸與中國內地法律與威權體製接軌的象征。
作為一名直言不諱、敢於對抗、信奉自由主義的民主派人士,黎智英一直深深認同香港的核心價值。中國問題學者白夏(Jean-Philippe Béja)曾在去年11月對《解放報》表示,黎智英在2010年代末,是“唯一一個不向北京低頭的傳媒大亨”。他的遭遇極端地反映出香港當局在北京授意下對他進行的司法圍剿。
無國界記者組織(RSF)一名負責人(Aleksandra Bielakowska)則指出:當局對黎智英窮追猛打,讓他承擔近年來香港發生的一切的責任,並以此打擊獨立媒體與公民社會,這一策略也出現在2023年“47名民主派”案中,包括學生領袖黃之鋒、法律學者戴耀廷、前立法會候選人何桂藍等,目的就是“讓人閉嘴”。
黎智英多年來屢遭司法打擊,除本案外,他已因“欺詐”罪被判入獄 5 年 9 個月(目前正在服刑),並因參與2019至2020年民主示威被判20個月監禁。
國際社會持續關注
盡管此案被拖延,仍然受到國際社會的關注。去年11月,聯合國批評對黎智英的羈押“非法、武斷”,並要求立即將其釋放。歐洲議會多次通過決議,呼籲釋放黎智英並譴責香港新聞自由惡化。作為英國公民,黎智英獲倫敦列為“優先處理”案件,但港府拒絕英方領事探視,稱他僅為中國公民。北京甚至被曝曾威脅其英國律師。
今年5月,美國總統川普在一次電台節目中表示,他希望在對華貿易談判中討論黎智英一案。川普更在在競選期間許下諾言:一旦當選,將“百分之百”確保黎智英獲釋,並聲稱“這很容易”,與他承諾“24小時結束俄烏戰爭”的說法如出一轍。
中國勸阻企業使用英偉達 H20 芯片
另外,《回聲報》引述彭博社披露的消息指出:中國政府近日向多家企業發出正式通知,建議不要使用英偉達(Nvidia)H20芯片,尤其是在涉及公共安全和國家安全的業務中。H20芯片是英偉達為中國市場定製的型號,其出口許可剛剛獲得美國總統川普的批準。
報道指出:嚴格來說,這些通知並不構成全麵禁令,許多企業依然希望能購買這些性能優異、在某些人工智能應用開發中不可或缺的芯片。不過,在官方態度和民族情緒的雙重影響下,不少企業可能主動減少采購。
如果這種“非正式抵製”趨勢擴大,可能會打擊英偉達的銷售預期,也會影響川普的算盤-川普在批準出口的同時征收15%的出口稅,預計可為美國政府帶來20億美元收入。這一決定引發北京不滿,中方隨即重申,中國反對“將科技和經貿問題政治化、軍事化”。
實際上,北京早在7月底便公開指責H20芯片存在“嚴重安全問題”,包括地理定位和遠程禁用功能,擔心可能威脅本地用戶數據與隱私。緊接著在8月初,《人民日報》發表評論,質問“英偉達,我們怎能信任你?”
上周末,中國官方媒體再度強調對這些芯片的疑慮與批評。盡管就在幾天前,英偉達安全負責人(David Reber Jr)在博客中強調,“英偉達芯片中沒有後門,沒有一鍵禁用功能,沒有間諜軟件”。央視旗下“玉淵譚天”仍在上周末再次發文,重申英偉達H20芯片“不可靠”,並呼籲消費者有權選擇“不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