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丟下一顆“炸彈” 強製社保為何引發如此大反彈

中國丟下一顆“炸彈” 強製社保為何引發如此大反彈

文章來源: 王丹 於 2025-08-13 14:19:3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王丹專欄:強製社保反映中共統治困境

中國丟下一顆“炸彈” 強製社保為何引發如此大反彈

一場關於中國社保的爭論,不隻是經濟技術問題,更折射出中共統治當前麵臨的結構性困境。(美聯社)

8月1日,中國最高法院丟下一顆不大不小的炸彈──正式宣佈,員工和雇主之間那種“不繳社保”的私下協議一律作廢,9月1日起全麵實施。意思很簡單:隻要你是用人單位,就必須給員工交社保,否則就得補、得罰,還可能被員工要求賠錢走人。

乍一聽,這是保護勞動者的好事,跟國際上很多國家的強製社保差不多。但在中國社交平台上,反響卻不怎麽正麵──有人抱怨這是“割最後一刀”,有人調侃“等來的不是全民雙休,而是全民社保”。為什麽本應保障權益的製度,落到現實中卻變成了許多人眼中的負擔?答案要從中國的社保結構、高昂費率,以及當下的經濟處境說起。

中國的“五險一金”──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再加上住房公積金──在全球範圍內費率算是高的。企業要交、員工要交,加起來占工資總額 35%甚至40%以上,這對大企業還能撐,但對小公司、夫妻店、初創團隊,幾乎就是生死線。更紮心的是,高費率並不等於高回報:養老金計算公式決定了普通職工將來領到的金額有限。公務員和事業編人員不僅繳費基數高、年限穩定,還有額外的職業年金保障。浙江大學的研究估算,全國每月領超過1萬元養老金的人有600到700萬,其中六七成是公職人員。普通人這邊,可能交了一輩子,退休後每月拿到的還不夠一線城市的房租。

如果把鏡頭拉近,看看一個普通打工人的處境,你就能理解這次司法解釋為什麽惹反感:一個在大城市租房的年輕人,工資可能每月7000到8000元。交完社保和公積金,實發就少了1500到2000 元。對他來說,這筆錢能付房租、能買生活必需品,是活生生的生活空間。靈活就業的人更慘──比如外賣員、網約車司機,他們的收入不穩定,繳社保要自己承擔全部費用,一個月幾百甚至上千。這時候,交不交社保已經不是“長遠保障”的問題,而是“明天吃不吃得起飯”的問題。再加上中國的養老金製度信任度不高,很多年輕人擔心等自己退休時製度已經撐不住,那現在繳的錢不就是白白被扣走?在這種心理下,強製性反而會被當成搶錢。

對企業來說,社保繳費是剛性成本,不能砍,不能拖。當經濟形勢好時,企業可能咬牙交了,但現在訂單下滑、利潤被擠,這筆錢立刻變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很多中小企業主在網上抱怨:“全額交社保,就等於多養了一群人,但收入卻在跌,還不如裁員”。結果就是──用工(聘僱勞工)轉向短期合同、非正式用工甚至地下用工市場,反而讓正式崗位(職務)更少。換句話說,司法解釋的初衷是讓更多人享受社保保障,但落到現實中,很可能導致正規崗位減少、靈活就業比例上升,社保基金反而收不上來。

在經濟向上的時候收緊社保徵收,社會反應可能不會太大,因為收入增長能抵消一部分負擔。但現在,中國的經濟正在麵臨幾個麻煩:GDP 增速放緩,就業市場低迷;房地產行業衰退,居民財富縮水;青年失業率升高,靈活就業成為常態;民營企業信心不足,投資意願低。在這種時候,全麵堵住“不繳社保”的漏洞,就像對一個正在喘氣的人再壓一塊石頭。政策製定者的考慮可能是“基金缺口太大,必須擴大覆蓋麵”,但社會感受到的卻是“你不幫我過難關,還來搜刮我的口袋”。

總之,這場關於社保的爭論,不隻是經濟技術問題,更折射出中共統治當前麵臨的結構性困境:高齡化與財政壓力;分配不公與社會情緒;成長模式的轉型困難。這三點如果不解決,單靠司法解釋去“硬推”社保,隻會讓反感情緒累積,並進一步侵蝕社會信任。中共推這項政策,是為了維持社保基金的可持續性,也是在守住它的社會穩定底線。但問題在於,沒有公平與彈性,沒有信任與透明,這個底線可能守得越來越艱難。強製可以讓基金短期回血,但長期的穩定,需要的不隻是法律的硬度,更是製度的公信力──而這,正是當下最稀缺的東西。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49)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紐約時報:特朗普如何毀掉美國80年的偉大遺產
東北首座萬億城市,隻差“臨門一腳”?
阿拉斯加冰川湖「隨時潰決」!首府宣布災難狀態
美前總統拜登女兒艾希莉傳"提出離婚",結束13年婚姻
美罷免勞工統計局長後,首個重要數據再遭質疑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砍大學經費 知名癌症專家離美回中國
中國丟下一顆“炸彈” 強製社保為何引發如此大反彈
川普警告:如果普京不停火 “後果將非常嚴重”
中國“機器狼群”現身高原 為攻台巷戰量身打造?
日媒:反習派不願攻台 習仍握大權 解放軍拐彎抗議
芯片賣中國抽成15% 貝森特:川普的點子 用來還國債
華爾街日報:美中AI大戰 戰場轉到開源AI模型
核戰爆發會死多少人?驚人模擬:美中俄歐幾乎全滅
對華政策前後矛盾,川普政府真的製定了對華戰略?
曝光:美國在AI芯片暗裝追蹤器 追查非法轉運中國
白宮:特朗普“決心”結束烏克蘭戰爭
川普家族狂攬45億 背後神秘平台操盤手竟是趙長鵬?
拜登女兒提出離婚 結束13年婚姻 丈夫比她年長15歲
12萬日本女人戰敗後被遺棄在中國 她們最後去哪了?
拜登女兒官宣結束13年無娃婚姻 分手詞被指尖刻
史上首見!白宮將辦"UFC格鬥夜",川普邀2萬人慶建國250年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丟下一顆“炸彈” 強製社保為何引發如此大反彈

王丹 2025-08-13 14:19:33



王丹專欄:強製社保反映中共統治困境

中國丟下一顆“炸彈” 強製社保為何引發如此大反彈

一場關於中國社保的爭論,不隻是經濟技術問題,更折射出中共統治當前麵臨的結構性困境。(美聯社)

8月1日,中國最高法院丟下一顆不大不小的炸彈──正式宣佈,員工和雇主之間那種“不繳社保”的私下協議一律作廢,9月1日起全麵實施。意思很簡單:隻要你是用人單位,就必須給員工交社保,否則就得補、得罰,還可能被員工要求賠錢走人。

乍一聽,這是保護勞動者的好事,跟國際上很多國家的強製社保差不多。但在中國社交平台上,反響卻不怎麽正麵──有人抱怨這是“割最後一刀”,有人調侃“等來的不是全民雙休,而是全民社保”。為什麽本應保障權益的製度,落到現實中卻變成了許多人眼中的負擔?答案要從中國的社保結構、高昂費率,以及當下的經濟處境說起。

中國的“五險一金”──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再加上住房公積金──在全球範圍內費率算是高的。企業要交、員工要交,加起來占工資總額 35%甚至40%以上,這對大企業還能撐,但對小公司、夫妻店、初創團隊,幾乎就是生死線。更紮心的是,高費率並不等於高回報:養老金計算公式決定了普通職工將來領到的金額有限。公務員和事業編人員不僅繳費基數高、年限穩定,還有額外的職業年金保障。浙江大學的研究估算,全國每月領超過1萬元養老金的人有600到700萬,其中六七成是公職人員。普通人這邊,可能交了一輩子,退休後每月拿到的還不夠一線城市的房租。

如果把鏡頭拉近,看看一個普通打工人的處境,你就能理解這次司法解釋為什麽惹反感:一個在大城市租房的年輕人,工資可能每月7000到8000元。交完社保和公積金,實發就少了1500到2000 元。對他來說,這筆錢能付房租、能買生活必需品,是活生生的生活空間。靈活就業的人更慘──比如外賣員、網約車司機,他們的收入不穩定,繳社保要自己承擔全部費用,一個月幾百甚至上千。這時候,交不交社保已經不是“長遠保障”的問題,而是“明天吃不吃得起飯”的問題。再加上中國的養老金製度信任度不高,很多年輕人擔心等自己退休時製度已經撐不住,那現在繳的錢不就是白白被扣走?在這種心理下,強製性反而會被當成搶錢。

對企業來說,社保繳費是剛性成本,不能砍,不能拖。當經濟形勢好時,企業可能咬牙交了,但現在訂單下滑、利潤被擠,這筆錢立刻變成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很多中小企業主在網上抱怨:“全額交社保,就等於多養了一群人,但收入卻在跌,還不如裁員”。結果就是──用工(聘僱勞工)轉向短期合同、非正式用工甚至地下用工市場,反而讓正式崗位(職務)更少。換句話說,司法解釋的初衷是讓更多人享受社保保障,但落到現實中,很可能導致正規崗位減少、靈活就業比例上升,社保基金反而收不上來。

在經濟向上的時候收緊社保徵收,社會反應可能不會太大,因為收入增長能抵消一部分負擔。但現在,中國的經濟正在麵臨幾個麻煩:GDP 增速放緩,就業市場低迷;房地產行業衰退,居民財富縮水;青年失業率升高,靈活就業成為常態;民營企業信心不足,投資意願低。在這種時候,全麵堵住“不繳社保”的漏洞,就像對一個正在喘氣的人再壓一塊石頭。政策製定者的考慮可能是“基金缺口太大,必須擴大覆蓋麵”,但社會感受到的卻是“你不幫我過難關,還來搜刮我的口袋”。

總之,這場關於社保的爭論,不隻是經濟技術問題,更折射出中共統治當前麵臨的結構性困境:高齡化與財政壓力;分配不公與社會情緒;成長模式的轉型困難。這三點如果不解決,單靠司法解釋去“硬推”社保,隻會讓反感情緒累積,並進一步侵蝕社會信任。中共推這項政策,是為了維持社保基金的可持續性,也是在守住它的社會穩定底線。但問題在於,沒有公平與彈性,沒有信任與透明,這個底線可能守得越來越艱難。強製可以讓基金短期回血,但長期的穩定,需要的不隻是法律的硬度,更是製度的公信力──而這,正是當下最稀缺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