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紐約時報:特朗普如何毀掉美國80年的偉大遺產

紐約時報:特朗普如何毀掉美國80年的偉大遺產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 於 2025-08-13 02:05:36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紐約時報:特朗普如何毀掉美國80年的偉大遺產

1944年,田納西州橡樹嶺的曼哈頓計劃研發基地。

上周是原子彈爆炸80周年紀念,當年的爆炸加速了“二戰”的結束。這個紀念日出現在一個極為特殊的時刻。部分原因在於,我們在紀念這個日子時,無法不提及研發原子彈的驚人計劃——曼哈頓計劃。

曼哈頓計劃是一座高聳的豐碑,是人類努力與成就史上的偉大壯舉之一。然而,特朗普政府正係統性地瓦解曼哈頓計劃和“二戰”留給我們的科研文化——正是這種文化推動了美國的繁榮。

在現代史上,還從未有國家如此徹底地背棄自己的核心優勢。當年成就曼哈頓計劃的關鍵要素,如今正遭受衝擊。政府大幅削減科學與健康研究經費,背棄了由移民的創新精神與遠見所推動並革新的曆史傳統。美國終將發現,我們已將曼哈頓計劃最偉大的遺產揮霍殆盡——其核心並非原子彈本身,而是開辟了科學與政府協作的新範式。

曼哈頓計劃本身就堪稱一個小小的奇跡。在近兩年的時間裏,美軍曾經似乎對研發原子彈毫無興趣。

從1939年到1941年,一群主要由那些從希特勒統治下的歐洲逃離出來的猶太難民科學家組成的群體(其中包括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與政府和軍方進行了接觸。科學家們向他們介紹了核裂變的發現、對戰爭的影響,以及他們對希特勒會首先研製出原子彈的擔憂。

軍方對此不屑一顧。“上校們相當冷淡,”物理學家尤金·維格納回憶在1939年10月的一次這樣的碰麵時說,當時希特勒正在攻占波蘭。“他們很友好,麵帶微笑,但他們完全不指望世上真能造出原子彈。”

其中一位上校不屑地告訴維格納和愛德華·泰勒,隻要誰能研製出死亡射線並通過殺死一隻山羊來證明,他將給予1萬美元的獎勵——言下之意是,相比一種可以釋放宇宙基本構成單元的力量的炸彈,他認為死亡射線還更現實一些。

推動力源自法西斯歐洲的難民並非偶然。“這些來自匈牙利、德國和意大利的流亡科學家深諳獨裁國家的組織模式,他們意識到科研與軍事應用之間可以存在聯係,在德國,所有科學研究都可能被納入戰爭機器,”原子能先驅恩裏科·費米的妻子勞拉·費米後來寫道。“在美國出生長大的物理學家尚未走出象牙塔:前者見識過軍國體製與集權統治,後者隻經曆過民主製度與自由企業。"

物理學家亞瑟·霍利·康普頓(他日後將於1942年12月在芝加哥大學一個舊壁球館裏主持建造全球首個核反應堆)解釋說:“當時美國政府尚未認識到新興科學領域的研究是國家實力的重要源泉。華盛頓沒有任何個人或機構有能力充分處理一項新的科學進展,盡管有著緊迫而重大的意義,卻難以界定。這完全不符合我們的傳統。”

這種疏遠的關係並未持續太久。到1945年,這個後來被稱為曼哈頓計劃的20億美元項目,在從田納西州橡樹嶺到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基地雇用了數十萬美國人。像它和麻省理工學院助力雷達技術突破的輻射實驗室這樣的“二戰”科研項目,永遠改變了這個國家和世界的格局。

由此形成了政府扶持科技教育的傳統。這些領域成為國家實力的源泉,可以說是80年來美國經濟霸權和繁榮的主要驅動力。

曼哈頓計劃衍生的橡樹嶺、洛斯阿拉莫斯、伯克利等國家實驗室,成為戰後數十年科技突飛猛進的支柱。之後陸續加入的有:1950年成立的國家科學基金會、1958年成立的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戰後轉型為主要資助機構的國立衛生研究院——更不必提美國宇航局、能源部等眾多機構了。

並不算高的政府投資得到了驚人的回報;僅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就催生了互聯網、GPS和莫德納的新冠疫苗。

如今,就在中國的研發事業騰飛之際,特朗普政府卻在背棄這一傳統。國家科學基金會等機構遭受重創,政府對高校的打壓已導致全美各地的科學及健康實驗室經費銳減;共和黨掌控的國會與特朗普政府正扼殺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等全球熱門技術的發展,美國恐怕不僅會掉在後麵,甚至有可能徹底出局。

就連天氣預報和高質量的政府數據收集等基礎服務也麵臨崩潰,官員們開始取消公共衛生領域的進步措施,比如在飲用水中添加氟化物和強製性兒童疫苗接種。小羅伯特·F·肯尼迪領導的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正著手削減臨近取得突破的研究——包括可能有助於治療膠質母細胞瘤和胰腺癌等高致死率疾病的mRNA療法。

此外,政府還對移民開戰,對赴美開拓事業、尋求突破、創立變革性企業的外國研究人員與學生采取敵視態度。在過去一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美國頂尖學府的吸引力、對科學的開放態度以及民主傳統,正如當年吸引費米、維格納、泰勒以及曼哈頓計劃的大多數核心成員那樣,將最傑出的英才匯聚至此。

在美國最頂尖的商業俱樂部——市值超過2萬億美元的五家公司中——移民及其後代都扮演著核心角色。蘋果的史蒂夫·喬布斯是敘利亞移民之子;穀歌的謝爾蓋·布林生於莫斯科;英偉達的黃仁勳生於台灣;甚至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佐斯的關鍵早期投資來自他的養父,一位古巴難民。

令人費解的是,對高校及政府資助研究的攻擊竟來自特朗普政府——該政府2020年曾主導媲美曼哈頓計劃的曲速行動,以驚人的速度研發出並投放新冠疫苗。同樣令人困惑的是,這種發展模式卻遭到了埃隆·馬斯克和馬克·安德裏森等人的破壞,前者曾是一名移民學生,後者的財富來源於網景公司——一家以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發明為基礎建立的公司。

世界正處於人工智能突破的邊緣,假以時日,其變革意義或堪比“二戰”期間原子能的釋放。然而,我們能否保持科技優勢,是一個未知數。

若中國趁我們自損之際搶占先機,贏得21世紀的未來發明主導權,我們或終將發現——我們辜負了曼哈頓計劃最偉大的遺產。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62)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哈耶普斯麻錄取的5個中國孩子 背景一個比一個“離譜”…
一場“豪車車禍”爆火!楊蘭蘭的瓜,越看越狗血
中國第3款6代機試飛片段瘋傳 美媒:瘋狂步伐
“可以不穿裙子了”,空姐原來這麽無奈
李小琳罕見受訪:送99朵玫瑰被父親李鵬含淚斥浪費




24小時討論排行

林毅夫人民日報刊文:習近平回答了馬克思經典未解之問
開始漲價了!沃爾瑪價簽大換新 飆漲近60%…
紐約時報:特朗普如何毀掉美國80年的偉大遺產
朱令骨灰今下葬 父母發訃告:我們將一如既往追凶
特朗普要把無家可歸者趕出華盛頓,但流浪者要去哪?
台灣誌願兵赴烏克蘭作戰 訓練營遭俄軍導彈轟炸
川普砍大學經費 知名癌症專家離美回中國
華郵:川普時代,人心惶惶的美國科學實驗室
川普:隻要2分鍾,就知道普京是否要和平
12歲“偉大向導者”:金正恩如何為女兒打造接班形象
華爾街日報:美中AI大戰 戰場轉到開源AI模型
特朗普:正在考慮允許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提起重大訴訟
數十架中資公司飛機被扣俄羅斯 飛機還能回來嗎?
9歲女孩,被老師砸破頭骨之後
美俄峰會前,澤連斯基明確表態:不會放棄頓巴斯
白宮:特朗普“決心”結束烏克蘭戰爭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紐約時報:特朗普如何毀掉美國80年的偉大遺產

紐約時報 2025-08-13 02:05:36



紐約時報:特朗普如何毀掉美國80年的偉大遺產

1944年,田納西州橡樹嶺的曼哈頓計劃研發基地。

上周是原子彈爆炸80周年紀念,當年的爆炸加速了“二戰”的結束。這個紀念日出現在一個極為特殊的時刻。部分原因在於,我們在紀念這個日子時,無法不提及研發原子彈的驚人計劃——曼哈頓計劃。

曼哈頓計劃是一座高聳的豐碑,是人類努力與成就史上的偉大壯舉之一。然而,特朗普政府正係統性地瓦解曼哈頓計劃和“二戰”留給我們的科研文化——正是這種文化推動了美國的繁榮。

在現代史上,還從未有國家如此徹底地背棄自己的核心優勢。當年成就曼哈頓計劃的關鍵要素,如今正遭受衝擊。政府大幅削減科學與健康研究經費,背棄了由移民的創新精神與遠見所推動並革新的曆史傳統。美國終將發現,我們已將曼哈頓計劃最偉大的遺產揮霍殆盡——其核心並非原子彈本身,而是開辟了科學與政府協作的新範式。

曼哈頓計劃本身就堪稱一個小小的奇跡。在近兩年的時間裏,美軍曾經似乎對研發原子彈毫無興趣。

從1939年到1941年,一群主要由那些從希特勒統治下的歐洲逃離出來的猶太難民科學家組成的群體(其中包括阿爾伯特·愛因斯坦),與政府和軍方進行了接觸。科學家們向他們介紹了核裂變的發現、對戰爭的影響,以及他們對希特勒會首先研製出原子彈的擔憂。

軍方對此不屑一顧。“上校們相當冷淡,”物理學家尤金·維格納回憶在1939年10月的一次這樣的碰麵時說,當時希特勒正在攻占波蘭。“他們很友好,麵帶微笑,但他們完全不指望世上真能造出原子彈。”

其中一位上校不屑地告訴維格納和愛德華·泰勒,隻要誰能研製出死亡射線並通過殺死一隻山羊來證明,他將給予1萬美元的獎勵——言下之意是,相比一種可以釋放宇宙基本構成單元的力量的炸彈,他認為死亡射線還更現實一些。

推動力源自法西斯歐洲的難民並非偶然。“這些來自匈牙利、德國和意大利的流亡科學家深諳獨裁國家的組織模式,他們意識到科研與軍事應用之間可以存在聯係,在德國,所有科學研究都可能被納入戰爭機器,”原子能先驅恩裏科·費米的妻子勞拉·費米後來寫道。“在美國出生長大的物理學家尚未走出象牙塔:前者見識過軍國體製與集權統治,後者隻經曆過民主製度與自由企業。"

物理學家亞瑟·霍利·康普頓(他日後將於1942年12月在芝加哥大學一個舊壁球館裏主持建造全球首個核反應堆)解釋說:“當時美國政府尚未認識到新興科學領域的研究是國家實力的重要源泉。華盛頓沒有任何個人或機構有能力充分處理一項新的科學進展,盡管有著緊迫而重大的意義,卻難以界定。這完全不符合我們的傳統。”

這種疏遠的關係並未持續太久。到1945年,這個後來被稱為曼哈頓計劃的20億美元項目,在從田納西州橡樹嶺到新墨西哥州洛斯阿拉莫斯的基地雇用了數十萬美國人。像它和麻省理工學院助力雷達技術突破的輻射實驗室這樣的“二戰”科研項目,永遠改變了這個國家和世界的格局。

由此形成了政府扶持科技教育的傳統。這些領域成為國家實力的源泉,可以說是80年來美國經濟霸權和繁榮的主要驅動力。

曼哈頓計劃衍生的橡樹嶺、洛斯阿拉莫斯、伯克利等國家實驗室,成為戰後數十年科技突飛猛進的支柱。之後陸續加入的有:1950年成立的國家科學基金會、1958年成立的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戰後轉型為主要資助機構的國立衛生研究院——更不必提美國宇航局、能源部等眾多機構了。

並不算高的政府投資得到了驚人的回報;僅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局就催生了互聯網、GPS和莫德納的新冠疫苗。

如今,就在中國的研發事業騰飛之際,特朗普政府卻在背棄這一傳統。國家科學基金會等機構遭受重創,政府對高校的打壓已導致全美各地的科學及健康實驗室經費銳減;共和黨掌控的國會與特朗普政府正扼殺太陽能電池板、電動汽車等全球熱門技術的發展,美國恐怕不僅會掉在後麵,甚至有可能徹底出局。

就連天氣預報和高質量的政府數據收集等基礎服務也麵臨崩潰,官員們開始取消公共衛生領域的進步措施,比如在飲用水中添加氟化物和強製性兒童疫苗接種。小羅伯特·F·肯尼迪領導的衛生與公眾服務部正著手削減臨近取得突破的研究——包括可能有助於治療膠質母細胞瘤和胰腺癌等高致死率疾病的mRNA療法。

此外,政府還對移民開戰,對赴美開拓事業、尋求突破、創立變革性企業的外國研究人員與學生采取敵視態度。在過去一個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裏,美國頂尖學府的吸引力、對科學的開放態度以及民主傳統,正如當年吸引費米、維格納、泰勒以及曼哈頓計劃的大多數核心成員那樣,將最傑出的英才匯聚至此。

在美國最頂尖的商業俱樂部——市值超過2萬億美元的五家公司中——移民及其後代都扮演著核心角色。蘋果的史蒂夫·喬布斯是敘利亞移民之子;穀歌的謝爾蓋·布林生於莫斯科;英偉達的黃仁勳生於台灣;甚至亞馬遜的創始人傑夫·貝佐斯的關鍵早期投資來自他的養父,一位古巴難民。

令人費解的是,對高校及政府資助研究的攻擊竟來自特朗普政府——該政府2020年曾主導媲美曼哈頓計劃的曲速行動,以驚人的速度研發出並投放新冠疫苗。同樣令人困惑的是,這種發展模式卻遭到了埃隆·馬斯克和馬克·安德裏森等人的破壞,前者曾是一名移民學生,後者的財富來源於網景公司——一家以國家科學基金會資助的發明為基礎建立的公司。

世界正處於人工智能突破的邊緣,假以時日,其變革意義或堪比“二戰”期間原子能的釋放。然而,我們能否保持科技優勢,是一個未知數。

若中國趁我們自損之際搶占先機,贏得21世紀的未來發明主導權,我們或終將發現——我們辜負了曼哈頓計劃最偉大的遺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