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哈耶普斯麻錄取的5個中國孩子 背景一個比一個“離譜”…

哈耶普斯麻錄取的5個中國孩子 背景一個比一個“離譜”…

文章來源: INSIGHT視界 於 2025-08-12 16:38:5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哈耶普斯麻錄取的5個中國孩子 背景一個比一個“離譜”…

哈耶普斯麻如同帶刺的玫瑰,美得令人心馳神往,低至3%到4%的錄取率又讓人望而生畏。

特別是今年,申請人數不斷攀升,競爭再度白熱化。

那麽,哈耶普斯麻挑中的幸運兒究竟擁有什麽魅力?他們叩開這5所頂級大學緊閉的門又做了些什麽?

為了探尋問題的答案,上周末我們在深圳舉辦了首次「哈耶普斯麻校友見麵會」,邀請5位頂級學霸親臨到場,毫無保留分享他們的申請曆程。

這5位自信大方、談吐不凡的學生,各具特色,成長軌跡更是精彩紛呈。

有人從公立校成功轉軌國際教育賽道;有人得益於父母支持選擇低齡留學,在異國獨立成長。

也有走傳統路線的學術型選手,還有本可以衝清北的競賽娃,更有憑借體育特長生被名校搶著要的全能型人才。

盡管背景、路線差異顯著,但當聽完他們的故事,現場幾乎所有家長都有相同的感受:原來這就是哈耶普斯麻孩子應有的樣子。



Jami Huang是今年普林斯頓大學的準大一新生。

“隨隨便便一考就是高分”,是所有人對這位女孩的初印象。

SAT急火快攻了兩個星期,11年級開學前首考就拿到了1580的高分,托福也是在爸媽的催促下簡單一發揮,119分輕鬆到手。

然而這看似毫不費力的優異表現,實則是父母十餘年精心規劃與自身不懈努力的厚積薄發。

談起自己的規劃之路,Jami很坦誠:“因為不想重蹈高考路上殊死拚殺的覆轍,爸爸媽媽從幼兒園開始就為我鋪設了通往國際教育的路。”



圖源pexels

這條進階之旅可謂步步為營。

幼兒園,Jami在雙語學校接受啟蒙教育,自小浸潤在英文環境中,小學在清華附中國際部打下紮實基礎。

早早就獨立的她,六年級時跑去美國轉了一圈,順帶參觀考察了好幾所美初,最後選定了特別喜歡的寄宿美初Rumsey Hall School。

為衝刺夢校普林斯頓,美高又去了頂級寄宿學校The Hotchkiss School接受淬煉。

在每個關鍵節點,Jami都展現出了超越同齡人的學術追求,始終選擇最具挑戰的課程,但依然能穩居班裏學霸之位。

但她的特別之處在於,從不將成績視為終極目標,而是對自己堅守的學術領域有純粹的熱愛。

Jami從小學習拉丁語,來到美國後也沒中斷,即便到了申請季,她仍舊堅持學。

11年級時,她甘願埋首在晦澀的古籍裏做希臘文翻譯,這份熱愛讓她在學校每年的拉丁語和希臘文獲獎台上從未缺席。

難能可貴的是,Jami也是個社交達人,在美初和美高的小型社會裏,情商極高的她能遊刃有餘處理好跟同學和老師的關係,也給自己爭取到了寶貴的學術資源和機會。

古典學是美國常年失業率和薪酬墊底的專業,但Jami從未質疑過自己的選擇,反而一腔熱血做好當下。



古典學之餘,她還把目光投向女權相關的曆史和文學研究,疫情網課期間,又把興趣方向拓展到攝影。

每年假期她都會去雲貴川、新疆等地,用鏡頭記錄中國少數民族節日或是傳統服飾,這些作品也屢獲國際獎項。

最終她靠著古典學、女權和攝影這三個專業叩開了普林斯頓的大門。

作為全美第一的大學,普林斯頓本科規模比哈佛耶魯小很多,它也不開設商法醫這三大美國公認最賺錢的學院。

真正入讀的孩子跟Jami一樣,他們帶著最純潔的學術理想和熱情,學者氣質頗為典型。



圖源pixabay

對於未來,Jami保持著開放的心態:“普林斯頓允許學生大二下學期確定專業,它鼓勵我們去探索,這份靈活正是我向往的。”

Jami正在探索國際關係和國際政策這一新領域,未來或許會嚐試法學院的法律專業,但她的古典學、攝影仍在繼續。

Jami的選擇完美詮釋了普林斯頓學術自由,它給予孩子試錯、推翻、重新開始的機會,Jami也正好是一個敢於「推翻一切,重新開始」的女孩。

在申請截止的前3周,她毅然推翻了自己花三個月寫好的主文書,從頭再來,在高壓下重新寫出了一篇真實動人的文書。

這個決定恰恰彰顯了她追求卓越的勇氣、膽識和決心,也是學術怪咖普林斯頓所看重的。





哈佛大二在讀的Richard自小也接受的是國際教育,但與其他幾位學生不同,他走的是體育特長生這條小眾通道。

Richard的成長軌跡也頗為獨特,小學在新加坡就讀,後來跟隨父母去機會更多的美國發展,Richard在美式教育體係下完成了初中和高中。

12歲那年他接觸到了摔跤這項運動,從此開啟了他的體育爬藤之路。



圖源pixabay

體育爬藤的確是一條能降低門檻進入名校的通道。

哈佛2025屆新生中,運動員錄取比例10.4%,這幾年的占比都維持在10%~12%的水平。

這些錄取學生平均SAT成績為1494分,平均ACT成績為34分,分數確實比學術路線學生要低一些。



(圖源|哈佛大學官網)

但Richard用他的經曆告訴我們,這條路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容易。

首先,體育愛好和體育特長有天壤之別,想要體育爬藤,必須達到專業級別的運動水平,這背後又是數十載的堅持。

Richard起步很晚,12歲才開始訓練,而他的競爭對手們大多五六歲就在學習了。

為了彌補差距,Richard初高中階段每天堅持至少4小時的訓練,這樣的強度直到高三才“摔”出了名堂。

其次,體育特長生同樣需要過硬的學術成績。

Richard的標化成績十分優異,SAT1520分,ACT更是滿分36分。

高中開始,Richard每個暑假都會參加各所學校的訓練營,既是提升技能,也是為了跟教練建立聯係,以便於獲得推薦。

這種雙管齊下的策略,讓他早申階段就獲得了哈佛的likely offer,紐約大學教練也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哥大和賓大都對他有意向。



(圖源|哈佛官網)

進入哈佛後,Richard麵臨著更大的挑戰。

作為校隊成員,他必須代表學校參加各種比賽,訓練時長比初高中還要長,比賽季每個周末去比賽時,在飛機或是巴士上寫作業成了家常便飯。

與普通學生不同,他必須嚴格遵守作息時間,每天六七點就要起床訓練,晚上12點左右睡覺,否則根本沒有精神去應對第二天高強度的比賽或是訓練。

Richard坦言:“在哈佛做職業運動員真的很辛苦。但正是對這份運動的熱愛讓我堅持了下來。我們團隊有著很強的凝聚力,大家一起為共同的目標奮鬥,是件很享受的事,也是很珍貴的體驗。”

令人意外的是,即便如此繁忙,這個摔跤男孩今年5月回到北京做財經相關的實習。5月前他還在一家AI公司做實習生,並在哈佛商業與環境谘詢擔任兼職分析師。

早在2022年Richard就在新東方做兼職導師,從2023年到現在一直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兼職程序員。

這樣的時間管理能力簡直是無敵了,既能贏在賽場和學術場,也在職場不甘落後,也確實符合哈佛大學所需的商業化氣質。

Richard的未來規劃是學習金融+物理或計算機科學專業,他正在用行動證明:體育特長生同樣可以在學術和職業發展上追求卓越。



(圖源|領英)



現斯坦福大二的Austin,用“滑稽”一詞來形容自己的申請。

這個來自山東某普高的男孩,出國留學的念頭直到高二才突然冒出來。

在此之前,Austin預設的人生軌跡和中國萬千競賽生無異:靠競賽成績保送清華北大。

但這條路的風險極高,是一場「隻能贏,不能輸」的豪賭!



圖源pexels

國內五大學科競賽(物化生、數學和信息學)進了國家集訓隊才具備直接保送清華北大的資格,擁有任選專業的權利。

每年國家集訓隊名額僅260個,其中物化生和信息學各50人,最多的數據也就60人,但去年報名參加五大學科競賽預賽的人數就超了百萬。

相當於1萬人裏麵才能選中26個天之驕子“免高考”進清北,誰也不敢保證自己100%就是那個天選之子。

隻拿到金牌或是銀牌,也有機會通過強基計劃進入清北,但仍需參加高考或是破格入圍,再校考,層層篩選,競爭仍然激烈。

最殘酷的是,競賽生一般到了高二會停課死磕競賽,文化課被嚴重壓縮。一旦競賽失利,高三再回頭補文化課,時間少,壓力大,容錯率極低。

就算通過強基計劃考上了名校,原則上是不允許轉專業的,等同於未來至少四年要牢牢固定在一條賽道上。



Austin越想越心虛,他不敢輕易賭上自己的未來!

轉機出現在一次托福試水。

Austin從小打下的英語基礎讓他在托福首考即獲118分,這個高分成績像一束光,照出了另一條可能的路。

既然語言不是障礙,為何不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他果斷放棄競賽路線,將升學目標投向海外。

可高二真正為轉軌做準備時,遠非想象中那般順利。

SAT備考像坐過山車,首考1530分的喜悅被第二次1400多分的成績擊碎,備受打擊的Austin隻能暫停,攻完其他材料,直到第三次才考到1580分。

Austin屬於孤軍奮戰,他所在普高沒有國際部,他是全校唯一的出國留學生。

缺乏參考經驗,隻能自己硬著頭皮瘋狂構思和撰寫文書,並為了降低風險滿世界選校——英國G5、藤校、新加坡和香港全被列入考慮,光是申請費加起了就花了足足4萬元。



AI生成

Austin的申請看似充滿戲劇性,但剝開滑稽的外殼,他能在短時內從國內體係轉到國際申請,並拿到斯坦福等校offer,是名校看到了他身上真正的內核:

一個是學術內核,早前在體製內他就有深厚的學術積澱。

同時競賽體係培養了他抗壓和問題解決能力,定校時圍繞著強項數學和計算機去申請專業,將原有優勢轉化到新賽道,敢去突破常規,更能快速適應。

最重要的是,Austin的普高背景反而成了差異化的競爭力,從一個資源匱乏的環境中突圍而出,遠比知名國際學校裏麵的標準中等生更能打動招生官。





Sam也是純正的內地教育背景:小學在海澱中關村三小,初中人大附中,高中就讀於人大附中ICC,但他最終走進了耶魯大學的殿堂。

Sam是5位同學中標化準備起步最晚的。初二到高三,他年年考托福,成績才由最初的90多分緩慢爬升到116分。

他的整個申請季處於高速運轉的狀態。

初三急著備戰中考,高一忙於活動和比賽,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才去讀了耶魯學分夏校。

當年10月初主文書定稿剛完成,Sam作為中國高中生代表又參加溫州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期間遭遇親人病危,身心俱疲的他依然準時遞交了聖母大學的早申,12月又被選拔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國青年代表,整個人被各項任務推著走。



圖源pexels

好在最終的結果都很滿意。

早申聖母到手,常規輪他又收到了包括耶魯和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在內的多所名校的橄欖枝,本身性格和發展規劃促使他最終選擇了耶魯的國際關係/政治學專業。



“人是環境的產物”,這句話用在Sam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在申請期間,他做的活動都帶著改變世界的初衷,借助媒體去傳遞正麵影響力。

比如作為拍攝助理在大灣區做環保調研,給政府建言獻策;自導自演自己配音和剪輯關於湖南江永非遺女書的紀錄片,保護文化遺產。

進入耶魯後,Sam依然特立獨行,當其他藤校生忙著為進投行、谘詢公司做準備時,他在思考更深遠的問題。

“大學的本質是解放思想,突破桎梏。如果一開始就想著找工作,那是一種浪費。”

因為喜歡法律,想學習更多經濟學和商業的知識,這個暑假Sam參加了由法國巴黎高商學院、巴黎第二大學、耶魯法學院和牛津大學共同承辦的國際商法活動。



圖源pixabay

但Sam明確表示:“我不會從事金融或是谘詢行業,賺錢不是我的人生目的。”

他的夢想是去聯合國或是國際組織工作,為世界做更多微小的改變,或者繼續在大灣區創業。

在耶魯的這一年,Sam找到了真正的歸屬感,也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學生不是在批判華爾街,就是在批判華爾街的路上,他們喜歡寫詩,更喜歡在晚上徹夜長談。這裏的學生不會把所有時間花在卷GPA和求職上,更多是做藝術或是人生的思考、探討和深度求索。”

耶魯這種自由散漫的精英教育,與Sam的價值觀契合,他的故事也說明:美本申請就像相親,三觀相合才能惺惺相惜。





Yifan初中畢業於深圳外國語學校,高中9升9去了美國頂級寄宿學校菲利普斯安多福。

早申麻省理工學院直接下車,即將大二的他學的是最熱門的CS專業,細分方向也是時興的人工智能。

能進入美國理工天花板校、又是爆紅的專業,首先離不開Yifan理工方麵的實力和潛力。

Yifan從小接觸圖形化編程,自製小遊戲,美高期間獲得MathWorks數學建模挑戰賽冠軍,還成功選上了數學、物理和中文學生的同伴導師,是學校數學和物理俱樂部的董事會成員。



圖源pexels

同時,他入選了美國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USACO)集訓隊。全美隻有20多人,Yifan是其中一個,相當於提前拿到了藤校的金鑰匙。

MIT本身就特別喜歡競賽突出的孩子,理科成績優異也是其衡量的標尺,Yifan不僅競賽成績優異,ACT也是35的高分,還參加過頂級夏校。

他在錄取率僅5%的RSI做科研,這是美國最難申請的夏校之一,僅有少數頂尖學術和科研能力突出的學生才能被錄取。

他還去參加了全美三大頂尖數學夏令營之一的Ross數學營,跟隨眾多數學天賦選手一起思考和探討。



但Yifan並非一個我們刻板印象中的理工男。

美高學習越野跑,最初連三四公裏都跑不下來,現在15公裏毫不費力,體育給他帶來了健康、自信和成就感,也讓他進了校隊名單,可以隨隊訓練並代表學校參賽。

從小學習大號的Yifan,在美高繼續擔任交響樂團和管樂團的重要樂手。他每學期都和學校樂團一起演出,11年級春假遠赴葡萄牙參加了好幾場公益巡演。

如今在MIT,他依然保持著這種平衡。

學術上,他選最難修的理科課程,興趣上,他繼續發展音樂體育愛好,更在MIT頂級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做學生研究員。

Yifan讓我們明白,頂尖理工院校尋找的不僅是天才,更是全麵發展、充滿人文情懷的學者。



哈耶普斯麻的錄取通常被稱為玄學,但從這5位孩子身上,我們發現,真正被選中的人具備三大共性:

第一,堅定的長期主義者。

哈耶普斯麻的錄取不是一次衝刺賽,而是兩代人之間的接力賽。

這些孩子的父母都有前瞻性的規劃,堅定的信念和高標準的支持,早早托舉著孩子,給予方向指導,擁有融洽的親子關係,孩子身心都健康。

真正頂級大學的錄取都是一個拉長線、釣大魚的過程,所有的逆襲神話往往都掩蓋了前期辛勤的鋪墊。



AI生成

用倒推法思考申請不難發現,哈耶普斯麻希望培養社會棟梁和領導者,他們的錄取本質上不是獎勵過去,而是投資未來。

因此招生官會找尋具備這些潛力或是釋放出了這些信號的孩子。

最核心的體現是,候選人要擁有非常強的動力、自驅力、自覺性、自律性,而非被父母推著走。

他們能牢牢掌握自己的主線,要麽在某個或是某幾個領域主動探索,做到了超出於同齡人的水平,要麽善於利用一切資源和機會深度學習,進而證明自己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AI生成

再來就是差異化的競爭。

哈耶普斯麻候選人既優異,又有差異,優異讓他們不至於首輪就淘汰,差異讓他們在終局脫穎而出。

比如來自非傳統申請池的Austin有獨特的背景;Yifan是頂級理工男,也是體藝能者;靠冷門摔跤運動進了哈佛的Richard更是學術潛力股等。

這5個孩子身上的標簽很多,組合起來便成了不可複製的點,讓招生官耳目一新。

真正的錄取秘訣,不是追求完美,而是成為獨特、無法被替代的人。

本文係授權發布,From 留學全知道,微信號:EduKnow。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哈耶普斯麻錄取的5個中國孩子 背景一個比一個“離譜”…
一場“豪車車禍”爆火!楊蘭蘭的瓜,越看越狗血
中國女首富24歲兒子正式出山,80億資產借殼上市
中國海警船撞自家軍艦 浪花“染紅” 2中國海警疑身亡
劉建超被帶走之謎 與秦剛有某種驚人的相似




24小時討論排行

林毅夫人民日報刊文:習近平回答了馬克思經典未解之問
開始漲價了!沃爾瑪價簽大換新 飆漲近60%…
中國第3款6代機試飛片段瘋傳 美媒:瘋狂步伐
朱令骨灰今下葬 父母發訃告:我們將一如既往追凶
紐約時報:特朗普如何毀掉美國80年的偉大遺產
李小琳罕見受訪:送99朵玫瑰被父親李鵬含淚斥浪費
特朗普:正在考慮允許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提起重大訴訟
特朗普要把無家可歸者趕出華盛頓,但流浪者要去哪?
台灣誌願兵赴烏克蘭作戰 訓練營遭俄軍導彈轟炸
特朗普:“烏克蘭領土會有一點變化”
川普:隻要2分鍾,就知道普京是否要和平
12歲“偉大向導者”:金正恩如何為女兒打造接班形象
華郵:川普時代,人心惶惶的美國科學實驗室
貴州大數據局長用政府設備狂挖比特幣 夠買2千間房
川普關稅重擊 中國廠商減班、砍工資、用臨時工
新藏鐵路最快今年開工,單公裏投資或高達2億元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哈耶普斯麻錄取的5個中國孩子 背景一個比一個“離譜”…

INSIGHT視界 2025-08-12 16:38:53
哈耶普斯麻錄取的5個中國孩子 背景一個比一個“離譜”…

哈耶普斯麻如同帶刺的玫瑰,美得令人心馳神往,低至3%到4%的錄取率又讓人望而生畏。

特別是今年,申請人數不斷攀升,競爭再度白熱化。

那麽,哈耶普斯麻挑中的幸運兒究竟擁有什麽魅力?他們叩開這5所頂級大學緊閉的門又做了些什麽?

為了探尋問題的答案,上周末我們在深圳舉辦了首次「哈耶普斯麻校友見麵會」,邀請5位頂級學霸親臨到場,毫無保留分享他們的申請曆程。

這5位自信大方、談吐不凡的學生,各具特色,成長軌跡更是精彩紛呈。

有人從公立校成功轉軌國際教育賽道;有人得益於父母支持選擇低齡留學,在異國獨立成長。

也有走傳統路線的學術型選手,還有本可以衝清北的競賽娃,更有憑借體育特長生被名校搶著要的全能型人才。

盡管背景、路線差異顯著,但當聽完他們的故事,現場幾乎所有家長都有相同的感受:原來這就是哈耶普斯麻孩子應有的樣子。



Jami Huang是今年普林斯頓大學的準大一新生。

“隨隨便便一考就是高分”,是所有人對這位女孩的初印象。

SAT急火快攻了兩個星期,11年級開學前首考就拿到了1580的高分,托福也是在爸媽的催促下簡單一發揮,119分輕鬆到手。

然而這看似毫不費力的優異表現,實則是父母十餘年精心規劃與自身不懈努力的厚積薄發。

談起自己的規劃之路,Jami很坦誠:“因為不想重蹈高考路上殊死拚殺的覆轍,爸爸媽媽從幼兒園開始就為我鋪設了通往國際教育的路。”



圖源pexels

這條進階之旅可謂步步為營。

幼兒園,Jami在雙語學校接受啟蒙教育,自小浸潤在英文環境中,小學在清華附中國際部打下紮實基礎。

早早就獨立的她,六年級時跑去美國轉了一圈,順帶參觀考察了好幾所美初,最後選定了特別喜歡的寄宿美初Rumsey Hall School。

為衝刺夢校普林斯頓,美高又去了頂級寄宿學校The Hotchkiss School接受淬煉。

在每個關鍵節點,Jami都展現出了超越同齡人的學術追求,始終選擇最具挑戰的課程,但依然能穩居班裏學霸之位。

但她的特別之處在於,從不將成績視為終極目標,而是對自己堅守的學術領域有純粹的熱愛。

Jami從小學習拉丁語,來到美國後也沒中斷,即便到了申請季,她仍舊堅持學。

11年級時,她甘願埋首在晦澀的古籍裏做希臘文翻譯,這份熱愛讓她在學校每年的拉丁語和希臘文獲獎台上從未缺席。

難能可貴的是,Jami也是個社交達人,在美初和美高的小型社會裏,情商極高的她能遊刃有餘處理好跟同學和老師的關係,也給自己爭取到了寶貴的學術資源和機會。

古典學是美國常年失業率和薪酬墊底的專業,但Jami從未質疑過自己的選擇,反而一腔熱血做好當下。



古典學之餘,她還把目光投向女權相關的曆史和文學研究,疫情網課期間,又把興趣方向拓展到攝影。

每年假期她都會去雲貴川、新疆等地,用鏡頭記錄中國少數民族節日或是傳統服飾,這些作品也屢獲國際獎項。

最終她靠著古典學、女權和攝影這三個專業叩開了普林斯頓的大門。

作為全美第一的大學,普林斯頓本科規模比哈佛耶魯小很多,它也不開設商法醫這三大美國公認最賺錢的學院。

真正入讀的孩子跟Jami一樣,他們帶著最純潔的學術理想和熱情,學者氣質頗為典型。



圖源pixabay

對於未來,Jami保持著開放的心態:“普林斯頓允許學生大二下學期確定專業,它鼓勵我們去探索,這份靈活正是我向往的。”

Jami正在探索國際關係和國際政策這一新領域,未來或許會嚐試法學院的法律專業,但她的古典學、攝影仍在繼續。

Jami的選擇完美詮釋了普林斯頓學術自由,它給予孩子試錯、推翻、重新開始的機會,Jami也正好是一個敢於「推翻一切,重新開始」的女孩。

在申請截止的前3周,她毅然推翻了自己花三個月寫好的主文書,從頭再來,在高壓下重新寫出了一篇真實動人的文書。

這個決定恰恰彰顯了她追求卓越的勇氣、膽識和決心,也是學術怪咖普林斯頓所看重的。





哈佛大二在讀的Richard自小也接受的是國際教育,但與其他幾位學生不同,他走的是體育特長生這條小眾通道。

Richard的成長軌跡也頗為獨特,小學在新加坡就讀,後來跟隨父母去機會更多的美國發展,Richard在美式教育體係下完成了初中和高中。

12歲那年他接觸到了摔跤這項運動,從此開啟了他的體育爬藤之路。



圖源pixabay

體育爬藤的確是一條能降低門檻進入名校的通道。

哈佛2025屆新生中,運動員錄取比例10.4%,這幾年的占比都維持在10%~12%的水平。

這些錄取學生平均SAT成績為1494分,平均ACT成績為34分,分數確實比學術路線學生要低一些。



(圖源|哈佛大學官網)

但Richard用他的經曆告訴我們,這條路並沒有想象中那麽容易。

首先,體育愛好和體育特長有天壤之別,想要體育爬藤,必須達到專業級別的運動水平,這背後又是數十載的堅持。

Richard起步很晚,12歲才開始訓練,而他的競爭對手們大多五六歲就在學習了。

為了彌補差距,Richard初高中階段每天堅持至少4小時的訓練,這樣的強度直到高三才“摔”出了名堂。

其次,體育特長生同樣需要過硬的學術成績。

Richard的標化成績十分優異,SAT1520分,ACT更是滿分36分。

高中開始,Richard每個暑假都會參加各所學校的訓練營,既是提升技能,也是為了跟教練建立聯係,以便於獲得推薦。

這種雙管齊下的策略,讓他早申階段就獲得了哈佛的likely offer,紐約大學教練也向他拋出了橄欖枝,哥大和賓大都對他有意向。



(圖源|哈佛官網)

進入哈佛後,Richard麵臨著更大的挑戰。

作為校隊成員,他必須代表學校參加各種比賽,訓練時長比初高中還要長,比賽季每個周末去比賽時,在飛機或是巴士上寫作業成了家常便飯。

與普通學生不同,他必須嚴格遵守作息時間,每天六七點就要起床訓練,晚上12點左右睡覺,否則根本沒有精神去應對第二天高強度的比賽或是訓練。

Richard坦言:“在哈佛做職業運動員真的很辛苦。但正是對這份運動的熱愛讓我堅持了下來。我們團隊有著很強的凝聚力,大家一起為共同的目標奮鬥,是件很享受的事,也是很珍貴的體驗。”

令人意外的是,即便如此繁忙,這個摔跤男孩今年5月回到北京做財經相關的實習。5月前他還在一家AI公司做實習生,並在哈佛商業與環境谘詢擔任兼職分析師。

早在2022年Richard就在新東方做兼職導師,從2023年到現在一直是一家人工智能公司的兼職程序員。

這樣的時間管理能力簡直是無敵了,既能贏在賽場和學術場,也在職場不甘落後,也確實符合哈佛大學所需的商業化氣質。

Richard的未來規劃是學習金融+物理或計算機科學專業,他正在用行動證明:體育特長生同樣可以在學術和職業發展上追求卓越。



(圖源|領英)



現斯坦福大二的Austin,用“滑稽”一詞來形容自己的申請。

這個來自山東某普高的男孩,出國留學的念頭直到高二才突然冒出來。

在此之前,Austin預設的人生軌跡和中國萬千競賽生無異:靠競賽成績保送清華北大。

但這條路的風險極高,是一場「隻能贏,不能輸」的豪賭!



圖源pexels

國內五大學科競賽(物化生、數學和信息學)進了國家集訓隊才具備直接保送清華北大的資格,擁有任選專業的權利。

每年國家集訓隊名額僅260個,其中物化生和信息學各50人,最多的數據也就60人,但去年報名參加五大學科競賽預賽的人數就超了百萬。

相當於1萬人裏麵才能選中26個天之驕子“免高考”進清北,誰也不敢保證自己100%就是那個天選之子。

隻拿到金牌或是銀牌,也有機會通過強基計劃進入清北,但仍需參加高考或是破格入圍,再校考,層層篩選,競爭仍然激烈。

最殘酷的是,競賽生一般到了高二會停課死磕競賽,文化課被嚴重壓縮。一旦競賽失利,高三再回頭補文化課,時間少,壓力大,容錯率極低。

就算通過強基計劃考上了名校,原則上是不允許轉專業的,等同於未來至少四年要牢牢固定在一條賽道上。



Austin越想越心虛,他不敢輕易賭上自己的未來!

轉機出現在一次托福試水。

Austin從小打下的英語基礎讓他在托福首考即獲118分,這個高分成績像一束光,照出了另一條可能的路。

既然語言不是障礙,為何不去看看更大的世界?他果斷放棄競賽路線,將升學目標投向海外。

可高二真正為轉軌做準備時,遠非想象中那般順利。

SAT備考像坐過山車,首考1530分的喜悅被第二次1400多分的成績擊碎,備受打擊的Austin隻能暫停,攻完其他材料,直到第三次才考到1580分。

Austin屬於孤軍奮戰,他所在普高沒有國際部,他是全校唯一的出國留學生。

缺乏參考經驗,隻能自己硬著頭皮瘋狂構思和撰寫文書,並為了降低風險滿世界選校——英國G5、藤校、新加坡和香港全被列入考慮,光是申請費加起了就花了足足4萬元。



AI生成

Austin的申請看似充滿戲劇性,但剝開滑稽的外殼,他能在短時內從國內體係轉到國際申請,並拿到斯坦福等校offer,是名校看到了他身上真正的內核:

一個是學術內核,早前在體製內他就有深厚的學術積澱。

同時競賽體係培養了他抗壓和問題解決能力,定校時圍繞著強項數學和計算機去申請專業,將原有優勢轉化到新賽道,敢去突破常規,更能快速適應。

最重要的是,Austin的普高背景反而成了差異化的競爭力,從一個資源匱乏的環境中突圍而出,遠比知名國際學校裏麵的標準中等生更能打動招生官。





Sam也是純正的內地教育背景:小學在海澱中關村三小,初中人大附中,高中就讀於人大附中ICC,但他最終走進了耶魯大學的殿堂。

Sam是5位同學中標化準備起步最晚的。初二到高三,他年年考托福,成績才由最初的90多分緩慢爬升到116分。

他的整個申請季處於高速運轉的狀態。

初三急著備戰中考,高一忙於活動和比賽,高二升高三的暑假才去讀了耶魯學分夏校。

當年10月初主文書定稿剛完成,Sam作為中國高中生代表又參加溫州世界青年科學家峰會。期間遭遇親人病危,身心俱疲的他依然準時遞交了聖母大學的早申,12月又被選拔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國青年代表,整個人被各項任務推著走。



圖源pexels

好在最終的結果都很滿意。

早申聖母到手,常規輪他又收到了包括耶魯和紐約大學斯特恩商學院在內的多所名校的橄欖枝,本身性格和發展規劃促使他最終選擇了耶魯的國際關係/政治學專業。



“人是環境的產物”,這句話用在Sam身上再合適不過了。

在申請期間,他做的活動都帶著改變世界的初衷,借助媒體去傳遞正麵影響力。

比如作為拍攝助理在大灣區做環保調研,給政府建言獻策;自導自演自己配音和剪輯關於湖南江永非遺女書的紀錄片,保護文化遺產。

進入耶魯後,Sam依然特立獨行,當其他藤校生忙著為進投行、谘詢公司做準備時,他在思考更深遠的問題。

“大學的本質是解放思想,突破桎梏。如果一開始就想著找工作,那是一種浪費。”

因為喜歡法律,想學習更多經濟學和商業的知識,這個暑假Sam參加了由法國巴黎高商學院、巴黎第二大學、耶魯法學院和牛津大學共同承辦的國際商法活動。



圖源pixabay

但Sam明確表示:“我不會從事金融或是谘詢行業,賺錢不是我的人生目的。”

他的夢想是去聯合國或是國際組織工作,為世界做更多微小的改變,或者繼續在大灣區創業。

在耶魯的這一年,Sam找到了真正的歸屬感,也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學生不是在批判華爾街,就是在批判華爾街的路上,他們喜歡寫詩,更喜歡在晚上徹夜長談。這裏的學生不會把所有時間花在卷GPA和求職上,更多是做藝術或是人生的思考、探討和深度求索。”

耶魯這種自由散漫的精英教育,與Sam的價值觀契合,他的故事也說明:美本申請就像相親,三觀相合才能惺惺相惜。





Yifan初中畢業於深圳外國語學校,高中9升9去了美國頂級寄宿學校菲利普斯安多福。

早申麻省理工學院直接下車,即將大二的他學的是最熱門的CS專業,細分方向也是時興的人工智能。

能進入美國理工天花板校、又是爆紅的專業,首先離不開Yifan理工方麵的實力和潛力。

Yifan從小接觸圖形化編程,自製小遊戲,美高期間獲得MathWorks數學建模挑戰賽冠軍,還成功選上了數學、物理和中文學生的同伴導師,是學校數學和物理俱樂部的董事會成員。



圖源pexels

同時,他入選了美國計算機奧林匹克競賽(USACO)集訓隊。全美隻有20多人,Yifan是其中一個,相當於提前拿到了藤校的金鑰匙。

MIT本身就特別喜歡競賽突出的孩子,理科成績優異也是其衡量的標尺,Yifan不僅競賽成績優異,ACT也是35的高分,還參加過頂級夏校。

他在錄取率僅5%的RSI做科研,這是美國最難申請的夏校之一,僅有少數頂尖學術和科研能力突出的學生才能被錄取。

他還去參加了全美三大頂尖數學夏令營之一的Ross數學營,跟隨眾多數學天賦選手一起思考和探討。



但Yifan並非一個我們刻板印象中的理工男。

美高學習越野跑,最初連三四公裏都跑不下來,現在15公裏毫不費力,體育給他帶來了健康、自信和成就感,也讓他進了校隊名單,可以隨隊訓練並代表學校參賽。

從小學習大號的Yifan,在美高繼續擔任交響樂團和管樂團的重要樂手。他每學期都和學校樂團一起演出,11年級春假遠赴葡萄牙參加了好幾場公益巡演。

如今在MIT,他依然保持著這種平衡。

學術上,他選最難修的理科課程,興趣上,他繼續發展音樂體育愛好,更在MIT頂級計算機科學與人工智能實驗室做學生研究員。

Yifan讓我們明白,頂尖理工院校尋找的不僅是天才,更是全麵發展、充滿人文情懷的學者。



哈耶普斯麻的錄取通常被稱為玄學,但從這5位孩子身上,我們發現,真正被選中的人具備三大共性:

第一,堅定的長期主義者。

哈耶普斯麻的錄取不是一次衝刺賽,而是兩代人之間的接力賽。

這些孩子的父母都有前瞻性的規劃,堅定的信念和高標準的支持,早早托舉著孩子,給予方向指導,擁有融洽的親子關係,孩子身心都健康。

真正頂級大學的錄取都是一個拉長線、釣大魚的過程,所有的逆襲神話往往都掩蓋了前期辛勤的鋪墊。



AI生成

用倒推法思考申請不難發現,哈耶普斯麻希望培養社會棟梁和領導者,他們的錄取本質上不是獎勵過去,而是投資未來。

因此招生官會找尋具備這些潛力或是釋放出了這些信號的孩子。

最核心的體現是,候選人要擁有非常強的動力、自驅力、自覺性、自律性,而非被父母推著走。

他們能牢牢掌握自己的主線,要麽在某個或是某幾個領域主動探索,做到了超出於同齡人的水平,要麽善於利用一切資源和機會深度學習,進而證明自己的競爭力和影響力。



AI生成

再來就是差異化的競爭。

哈耶普斯麻候選人既優異,又有差異,優異讓他們不至於首輪就淘汰,差異讓他們在終局脫穎而出。

比如來自非傳統申請池的Austin有獨特的背景;Yifan是頂級理工男,也是體藝能者;靠冷門摔跤運動進了哈佛的Richard更是學術潛力股等。

這5個孩子身上的標簽很多,組合起來便成了不可複製的點,讓招生官耳目一新。

真正的錄取秘訣,不是追求完美,而是成為獨特、無法被替代的人。

本文係授權發布,From 留學全知道,微信號:EduKno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