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女首富24歲兒子正式出山,80億資產借殼上市

中國女首富24歲兒子正式出山,80億資產借殼上市

文章來源: 棱鏡 於 2025-08-12 08:13:3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中國女首富24歲兒子正式出山,80億資產借殼上市

恒力集團副董事長、恒力石化董事長範紅衛。圖片來源:恒力集團

成立31年、去年以8715億元總營收穩居民營企業500強第3位的恒力集團(第4位是華為),近日因旗下上市公司一場“非常規”的董事會換屆,觸動了資本市場的神經。

作為恒力係兩大主板上市平台之一的*ST鬆發

(603268.SH),於8月6日發布公告:原定2027年11月7日才屆滿的董事會,將提前近三年啟動換屆——第七屆董事會新提名9人,第六屆成員無一人留任。

這場徹底的“人事洗牌”背後,有兩件事特別值得關注:一是*ST鬆發醞釀多時的“類借殼”資本大戲即將收官。二是一位“00後”的董事候選人:24歲的陳漢倫,位列新提名的董事名單第二位。

並不意外的是,這位年輕商界新星出身並不簡單。陳漢倫正是恒力集團創始人、*ST鬆發實際控製人陳建華、範紅衛夫婦之子。這次,是這位年輕的家族繼承人首次出山,正式亮相A股。

今年6月發布的《2025新財富500創富榜》上,陳建華、範紅衛夫婦以801.2億元的持股市值繼續占據“江蘇首富”之位。在2024年的百富榜上,這對夫婦更是以1250億元的身價,躋身全國20大富豪家族。

2022年,範紅衛還曾以89.5億美元身價,超過龍湖的吳亞軍和碧桂園

的楊惠妍,摘下“中國女首富”頭銜——當然,在2024年的榜單上,女首富換成了另一位最近熱度高漲的商界名人:宗馥莉。

陳建華、範紅衛夫婦是中國民營企業家中知名的“夫妻檔”。在當下恒力集團的治理結構中,54歲的陳建華是恒力集團的董事長、總裁;58歲的範紅衛,則是恒力係核心上市公司恒力石化(600346.SH)的董事長。

公開資料顯示,陳建華、範紅衛夫婦育有一女、一子,均已經在家族企業中任職。

女兒陳逸婷出生於1993年,已於2023年起擔任恒力石化國際總裁,並出任恒力集團副董事長。兒子陳漢倫比姐姐小8歲,出生於2001年,擁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應用金融碩士學位,曾任普華永道(新加坡)企業所得稅稅務谘詢顧問,2024年3月起開始擔任恒力集團副總裁。

雖然在商界,50多歲的陳建華、範紅衛夫婦算是正值壯年。但恒力係大家大業,接班的事,確實是早早考慮為妙。

養了八年的“殼”

8月6日公告發出後,*ST鬆發股價持續上揚。即便這隻原名“鬆發股份”的股票,已經因為連續三年虧損,實施退市了風險警示,“加星帶帽”改為*ST鬆發。

8月9日,*ST鬆發在周六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但8月11日收盤,股價依然上漲1.89%,公司市值也從8月5日的401億元,跳漲到了8月11日的460億元。

當然資本市場用真金白銀給股價“投票”,沒有人不是為了抓住賺錢的機會。

陳建華、陳漢倫父子即將入主董事會,大概率表明*ST鬆發裝入恒力重工一事即將塵埃落定。*ST鬆發這家恒力係八年前就控製的上市公司,其之前的主營的陶瓷業務,早已風雨飄搖。

*ST鬆發全稱“廣東鬆發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這家源於中國陶瓷產業重鎮潮州的企業,曾憑日用陶瓷、出口陶瓷等產品在市場有一定的影響力,也開始擇機登陸資本市場。

窗口期出現在2014-2015年。2014年初,監管重啟IPO發行。此前的14個月,一輪大規模的IPO自查與核查工作剛剛結束。鬆發陶瓷開始推動IPO進程,2015年1月首發申請審核通過,2015年3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

鬆發陶瓷上市之時,正值一輪大牛市。首發9.81元每股的價格,在2015年底飆升到5倍多:51.37元每股——此時,實際控製人林道藩、陸巧秀夫婦,他們的女兒林秋蘭,合計持有53.25%的股份市值超過了32億元。但隨後因股市調整及行業競爭加劇,2018年6月股價跌至11.87元的低點。

但2018年又是一個IPO強監管之年,這意味著已經上市的公司,主營業務承壓之時,“殼”價值便凸顯出來了。林道藩、陸巧秀夫婦開始尋求出售公司的控製權。

2018年8月,林道藩、陸巧秀分別將所持部分鬆發股份870萬股(6.95%)、2872.8萬股(22.96%),以每股21.91元轉讓給陳建華、範紅衛夫婦實控的恒力集團,合計轉讓29.91%股權,轉讓價款合計約8.2億元。

29.91%的股權是幾乎封頂的卡線操作。根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收購上市公司股份時,持股比例達到30%時,便觸發全麵要約收購義務——需向該上市公司所有股東發出收購其全部或部分股份的要約,這往往意味著不確定性和巨額資金投入。

這一切都需要買賣雙方的配合,顯然,這是一次“雙贏”的交易。

2018年中報時,林氏家族兩代三人合並持有的53.41%的股權,市值不過8.74億元。當年8月27日,也就是簽訂協議當天,鬆發股份的每股收盤價14.78元,林道藩、陸巧秀出讓的這部分股權,市值約為5.5億元。

陳建華、範紅衛夫婦願意溢價接手,謀的是上市公司大股東之位。陶瓷產業顯然不是他們要買的東西,他們要的是當時愈發稀缺的、一家曆史比較“清白”的上市公司的控製權——或者說一個好“殼”。

早已輕車熟路

人們往往更喜歡沿著自己成功的經驗前行,陳建華、範紅衛夫婦也不例外。事實上,夫婦二人持有核心資產恒力石化(600346.SH),登陸資本市場就是通過“借殼”。

陳建華1971年出生,常說自己是“個體戶”出身,14歲不到就在蘇州吳江“東方絲綢市場”闖蕩,收絲、賣絲。範紅衛出生於1967年,最初在當地一家紡織廠擔任會計,因而與陳建華相識相知。

在絲綢行業賺到第一桶金後,1994年5月,陳建華、範紅衛夫婦以369萬元的價格接手了南麻鎮辦集體織造廠——這是今天龐然大物恒力集團的前身。這年,陳建華23歲,與如今的陳漢倫年齡相仿。而此前一年,他們的女兒陳逸婷剛剛出生。

到21世紀初,特別是經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恒力集團逆勢加產能後,這家企業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化纖紡絲和工業絲生產企業。

但這並不是一個藍海賽道。換言之,想在這個產品並沒有太多差異的行業擁有市場競爭力,唯有想盡一切辦法降低成本。當時,化纖的原材料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陳建華、範紅衛夫婦要降成本,隻能選擇向產業鏈上遊拓展——自己生產原材料、原材料的原材料。

2010年,恒力集團在大連長興島開工建設化纖原材料PTA(精對苯二甲酸)生產基地。但隨即麵臨生產PTA的原料PX(對二甲苯)80%依賴進口的問題。2014年,恒力集團啟動大煉化項目:直接用原油、天然氣生產PX等化工原料的產能。

從紡織到化纖再到石油化工,是全球通用的發展路徑,印度第二大財團信實工業,韓國第三大財閥 SK,都走了這樣的一條道路。

但這些上遊的化工產業需要大量投資,而且回報周期比較長,陳建華、範紅衛夫婦開始將目光瞄準火熱資本市場。

彼時,恒力集團旗下核心資產主要分為兩塊:一塊是以PTA業務為主的恒力石化,另一塊是主營滌綸纖維的恒力股份。二者是產業鏈上下遊的關聯,但前者尚未盈利。

2015年5月,恒力集團啟動借殼上市,將盈利部分資產恒力股份,借殼老牌國企“*ST大橡塑”(大連橡膠塑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同時陳建華、範紅衛夫婦承諾在恒力石化盈利後整體注入上市公司。

為什麽選擇借殼上市?首先當然是時間考慮。2010年開始布局產業鏈,2014年啟動大煉化項目,此時恒力集團希望盡快通過上市公司主體的募資,借殼可以省去排隊審批等流程,“快速”上市。

此外,煉化業務資產複雜且涉及是否產能過剩等層麵的特殊監管審批。如果選擇直接IPO,監管對盈利、合規要求也較為嚴苛。當然,選擇其化工產能所在地大連國企的“殼”,自然阻力也要小得多。

2016年11月,*ST大橡塑股票簡稱變更為恒力股份。2017年開始,雖然當時聚焦化工業務的恒力石化雖然依然還在虧損,在媒體質疑、監管問詢的情況下,陳建華、範紅衛夫婦依然堅決將其注入了上市公司。2019年6月28日,恒力股份股票簡稱最終變更為恒力石化。

裝入80億資產

恒力係為什麽需要資本市場?本質上是源於大化工行業的重資產屬性,上市公司身份可提供有效信用背書

實際上,自2016年11月*ST大橡塑更名恒力股份以來,這家上市公司按籌資現金流入計算的累計融資額度已經達到6987.28億元,按增量負債計算的累計融資額度也已經達到1911.49億元。同期,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也一直高於70%——最新的2025年一季報,這個數字是76.55%。

當然,公司盈利也是數十、百億級的,2021年恒力石化淨利潤達到曆史新高155.38億元,而2024年報,利潤雖有收窄,也達到了70.53億元。上市公司的市值,也從*ST大橡塑被借殼前夕的僅僅45億元,最高時攀升到近3300億元——2025年8月12日,恒力石化的市值依然超過1073億元。

但2018年買下的另外一個“殼”,也就是現在的*ST鬆發,截至2024年報,99.89%的主營業務,依然還是陶瓷。淨利潤更是自2021年開始便是虧損,2024年全年虧損0.77億元。

陳建華、範紅衛夫婦自然不會坐視這家公司退市,但注入什麽資產,其實一開始並不是特別清晰。2023年6月,曾試圖收購、裝入儲能鋰電池企業安徽利維能,但因“交易各方就交易對價、業績承諾等交易方案核心事項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在當年10月宣告終止。

最終還是得回到大連。

一年後的2024年10月,鬆發股份(現*ST鬆發)開始推動一套新的重組方案:剝離全部日用陶瓷資產,通過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的方式,將恒力集團旗下估值約80億元的恒力重工裝入上市公司,同時向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不超過40億元用於恒力重工及造船項目建設。

整個過程中,上市公司實控人沒有變化,還是陳建華、範紅衛夫婦,隻是裝入了新的資產,所以也被市場戲稱為“類借殼”——或者說,“殼”養了八年,已經算是“自己人”了。

圖片

2025年6月24日,陳漢倫、陳逸婷在恒力重工製造的超大型油輪命名儀式上發言。圖片來源:恒力集團

恒力重工是一家造船企業。2022年,恒力集團成立恒力重工,以21.1億元競拍收購閑置十年之久、曾是中國最大外資船廠的STX(大連)。

從產業鏈角度,造船業也可以認為是化工產業的上遊——因為化工原材料運輸、設備製造高度依賴船舶及高端裝備:石化需大量進口原油、天然氣等,依賴油輪、液化氣船等特種船舶,而且化工生產裝備製造也與造船技術相通。同時,也是為地方解決了一個“爛尾”難題。

2025年5月14日,該重組方案獲批通過,5月22日完成資產交割。該項目也成為2024年9月“並購六條”政策實施後,首宗獲批的上市公司跨界並購。

然後就到了8月——先是陳氏父子進入主業已經是造船的*ST鬆發董事會候選人名單,然後是8月11日,*ST鬆發正式公告: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項目已順利完成。同時,近40億元配套融資,也獲得了19名投資者認購,其中最大的金主是瑞銀(UBS AG)。

金錢永不眠,財富長流轉,隨著恒力二代的亮相,新的商業戲碼將陸續上演。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1)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了不起的故事”!川普見英特爾CEO陳立武後改觀
武大性騷擾案後續:又一次見識到了男寶瑪的惡毒
解放華盛頓!大批聯邦特工"占領"街頭 國民兵FBI軍事化執法
揭開中國醫生薪資真相:一直聽說很高,事實上呢?
為什麽是她和C羅經曆了九年愛情長跑迎來“終點”?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烏克蘭領土會有一點變化”
開始漲價了!沃爾瑪價簽大換新 飆漲近60%…
朱令骨灰今下葬 父母發訃告:我們將一如既往追凶
中國海警船撞自家軍艦 浪花“染紅” 2中國海警疑身亡
澤連斯基立場軟化,烏克蘭可能在領土上讓步?
特朗普:正在考慮允許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提起重大訴訟
中國海警船衝撞自家軍艦 菲方:還得幫救人
川普簽署行政令 將對華關稅“休戰期”延長90天
談一談中國社保的高存繳比例:這合理嗎?
12歲的"偉大向導者",金正恩如何為女兒打造接班人形象
川普關稅重擊 中國廠商減班、砍工資、用臨時工
前一天還否認南京大屠殺,日本前國腳本田圭佑道歉
貴州大數據局長用政府設備狂挖比特幣 夠買2千間房
李小琳罕見受訪:送99朵玫瑰被父親李鵬含淚斥浪費
中國第3款6代機試飛片段瘋傳 美媒:瘋狂步伐
新藏鐵路最快今年開工,單公裏投資或高達2億元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女首富24歲兒子正式出山,80億資產借殼上市

棱鏡 2025-08-12 08:13:32
中國女首富24歲兒子正式出山,80億資產借殼上市

恒力集團副董事長、恒力石化董事長範紅衛。圖片來源:恒力集團

成立31年、去年以8715億元總營收穩居民營企業500強第3位的恒力集團(第4位是華為),近日因旗下上市公司一場“非常規”的董事會換屆,觸動了資本市場的神經。

作為恒力係兩大主板上市平台之一的*ST鬆發

(603268.SH),於8月6日發布公告:原定2027年11月7日才屆滿的董事會,將提前近三年啟動換屆——第七屆董事會新提名9人,第六屆成員無一人留任。

這場徹底的“人事洗牌”背後,有兩件事特別值得關注:一是*ST鬆發醞釀多時的“類借殼”資本大戲即將收官。二是一位“00後”的董事候選人:24歲的陳漢倫,位列新提名的董事名單第二位。

並不意外的是,這位年輕商界新星出身並不簡單。陳漢倫正是恒力集團創始人、*ST鬆發實際控製人陳建華、範紅衛夫婦之子。這次,是這位年輕的家族繼承人首次出山,正式亮相A股。

今年6月發布的《2025新財富500創富榜》上,陳建華、範紅衛夫婦以801.2億元的持股市值繼續占據“江蘇首富”之位。在2024年的百富榜上,這對夫婦更是以1250億元的身價,躋身全國20大富豪家族。

2022年,範紅衛還曾以89.5億美元身價,超過龍湖的吳亞軍和碧桂園

的楊惠妍,摘下“中國女首富”頭銜——當然,在2024年的榜單上,女首富換成了另一位最近熱度高漲的商界名人:宗馥莉。

陳建華、範紅衛夫婦是中國民營企業家中知名的“夫妻檔”。在當下恒力集團的治理結構中,54歲的陳建華是恒力集團的董事長、總裁;58歲的範紅衛,則是恒力係核心上市公司恒力石化(600346.SH)的董事長。

公開資料顯示,陳建華、範紅衛夫婦育有一女、一子,均已經在家族企業中任職。

女兒陳逸婷出生於1993年,已於2023年起擔任恒力石化國際總裁,並出任恒力集團副董事長。兒子陳漢倫比姐姐小8歲,出生於2001年,擁有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應用金融碩士學位,曾任普華永道(新加坡)企業所得稅稅務谘詢顧問,2024年3月起開始擔任恒力集團副總裁。

雖然在商界,50多歲的陳建華、範紅衛夫婦算是正值壯年。但恒力係大家大業,接班的事,確實是早早考慮為妙。

養了八年的“殼”

8月6日公告發出後,*ST鬆發股價持續上揚。即便這隻原名“鬆發股份”的股票,已經因為連續三年虧損,實施退市了風險警示,“加星帶帽”改為*ST鬆發。

8月9日,*ST鬆發在周六發布《股票交易異常波動公告》。但8月11日收盤,股價依然上漲1.89%,公司市值也從8月5日的401億元,跳漲到了8月11日的460億元。

當然資本市場用真金白銀給股價“投票”,沒有人不是為了抓住賺錢的機會。

陳建華、陳漢倫父子即將入主董事會,大概率表明*ST鬆發裝入恒力重工一事即將塵埃落定。*ST鬆發這家恒力係八年前就控製的上市公司,其之前的主營的陶瓷業務,早已風雨飄搖。

*ST鬆發全稱“廣東鬆發陶瓷股份有限公司”。這家源於中國陶瓷產業重鎮潮州的企業,曾憑日用陶瓷、出口陶瓷等產品在市場有一定的影響力,也開始擇機登陸資本市場。

窗口期出現在2014-2015年。2014年初,監管重啟IPO發行。此前的14個月,一輪大規模的IPO自查與核查工作剛剛結束。鬆發陶瓷開始推動IPO進程,2015年1月首發申請審核通過,2015年3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主板掛牌上市。

鬆發陶瓷上市之時,正值一輪大牛市。首發9.81元每股的價格,在2015年底飆升到5倍多:51.37元每股——此時,實際控製人林道藩、陸巧秀夫婦,他們的女兒林秋蘭,合計持有53.25%的股份市值超過了32億元。但隨後因股市調整及行業競爭加劇,2018年6月股價跌至11.87元的低點。

但2018年又是一個IPO強監管之年,這意味著已經上市的公司,主營業務承壓之時,“殼”價值便凸顯出來了。林道藩、陸巧秀夫婦開始尋求出售公司的控製權。

2018年8月,林道藩、陸巧秀分別將所持部分鬆發股份870萬股(6.95%)、2872.8萬股(22.96%),以每股21.91元轉讓給陳建華、範紅衛夫婦實控的恒力集團,合計轉讓29.91%股權,轉讓價款合計約8.2億元。

29.91%的股權是幾乎封頂的卡線操作。根據《上市公司收購管理辦法》,收購上市公司股份時,持股比例達到30%時,便觸發全麵要約收購義務——需向該上市公司所有股東發出收購其全部或部分股份的要約,這往往意味著不確定性和巨額資金投入。

這一切都需要買賣雙方的配合,顯然,這是一次“雙贏”的交易。

2018年中報時,林氏家族兩代三人合並持有的53.41%的股權,市值不過8.74億元。當年8月27日,也就是簽訂協議當天,鬆發股份的每股收盤價14.78元,林道藩、陸巧秀出讓的這部分股權,市值約為5.5億元。

陳建華、範紅衛夫婦願意溢價接手,謀的是上市公司大股東之位。陶瓷產業顯然不是他們要買的東西,他們要的是當時愈發稀缺的、一家曆史比較“清白”的上市公司的控製權——或者說一個好“殼”。

早已輕車熟路

人們往往更喜歡沿著自己成功的經驗前行,陳建華、範紅衛夫婦也不例外。事實上,夫婦二人持有核心資產恒力石化(600346.SH),登陸資本市場就是通過“借殼”。

陳建華1971年出生,常說自己是“個體戶”出身,14歲不到就在蘇州吳江“東方絲綢市場”闖蕩,收絲、賣絲。範紅衛出生於1967年,最初在當地一家紡織廠擔任會計,因而與陳建華相識相知。

在絲綢行業賺到第一桶金後,1994年5月,陳建華、範紅衛夫婦以369萬元的價格接手了南麻鎮辦集體織造廠——這是今天龐然大物恒力集團的前身。這年,陳建華23歲,與如今的陳漢倫年齡相仿。而此前一年,他們的女兒陳逸婷剛剛出生。

到21世紀初,特別是經過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恒力集團逆勢加產能後,這家企業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化纖紡絲和工業絲生產企業。

但這並不是一個藍海賽道。換言之,想在這個產品並沒有太多差異的行業擁有市場競爭力,唯有想盡一切辦法降低成本。當時,化纖的原材料很大程度上依賴進口,陳建華、範紅衛夫婦要降成本,隻能選擇向產業鏈上遊拓展——自己生產原材料、原材料的原材料。

2010年,恒力集團在大連長興島開工建設化纖原材料PTA(精對苯二甲酸)生產基地。但隨即麵臨生產PTA的原料PX(對二甲苯)80%依賴進口的問題。2014年,恒力集團啟動大煉化項目:直接用原油、天然氣生產PX等化工原料的產能。

從紡織到化纖再到石油化工,是全球通用的發展路徑,印度第二大財團信實工業,韓國第三大財閥 SK,都走了這樣的一條道路。

但這些上遊的化工產業需要大量投資,而且回報周期比較長,陳建華、範紅衛夫婦開始將目光瞄準火熱資本市場。

彼時,恒力集團旗下核心資產主要分為兩塊:一塊是以PTA業務為主的恒力石化,另一塊是主營滌綸纖維的恒力股份。二者是產業鏈上下遊的關聯,但前者尚未盈利。

2015年5月,恒力集團啟動借殼上市,將盈利部分資產恒力股份,借殼老牌國企“*ST大橡塑”(大連橡膠塑料機械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同時陳建華、範紅衛夫婦承諾在恒力石化盈利後整體注入上市公司。

為什麽選擇借殼上市?首先當然是時間考慮。2010年開始布局產業鏈,2014年啟動大煉化項目,此時恒力集團希望盡快通過上市公司主體的募資,借殼可以省去排隊審批等流程,“快速”上市。

此外,煉化業務資產複雜且涉及是否產能過剩等層麵的特殊監管審批。如果選擇直接IPO,監管對盈利、合規要求也較為嚴苛。當然,選擇其化工產能所在地大連國企的“殼”,自然阻力也要小得多。

2016年11月,*ST大橡塑股票簡稱變更為恒力股份。2017年開始,雖然當時聚焦化工業務的恒力石化雖然依然還在虧損,在媒體質疑、監管問詢的情況下,陳建華、範紅衛夫婦依然堅決將其注入了上市公司。2019年6月28日,恒力股份股票簡稱最終變更為恒力石化。

裝入80億資產

恒力係為什麽需要資本市場?本質上是源於大化工行業的重資產屬性,上市公司身份可提供有效信用背書

實際上,自2016年11月*ST大橡塑更名恒力股份以來,這家上市公司按籌資現金流入計算的累計融資額度已經達到6987.28億元,按增量負債計算的累計融資額度也已經達到1911.49億元。同期,公司的資產負債率也一直高於70%——最新的2025年一季報,這個數字是76.55%。

當然,公司盈利也是數十、百億級的,2021年恒力石化淨利潤達到曆史新高155.38億元,而2024年報,利潤雖有收窄,也達到了70.53億元。上市公司的市值,也從*ST大橡塑被借殼前夕的僅僅45億元,最高時攀升到近3300億元——2025年8月12日,恒力石化的市值依然超過1073億元。

但2018年買下的另外一個“殼”,也就是現在的*ST鬆發,截至2024年報,99.89%的主營業務,依然還是陶瓷。淨利潤更是自2021年開始便是虧損,2024年全年虧損0.77億元。

陳建華、範紅衛夫婦自然不會坐視這家公司退市,但注入什麽資產,其實一開始並不是特別清晰。2023年6月,曾試圖收購、裝入儲能鋰電池企業安徽利維能,但因“交易各方就交易對價、業績承諾等交易方案核心事項未能達成一致意見”,在當年10月宣告終止。

最終還是得回到大連。

一年後的2024年10月,鬆發股份(現*ST鬆發)開始推動一套新的重組方案:剝離全部日用陶瓷資產,通過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的方式,將恒力集團旗下估值約80億元的恒力重工裝入上市公司,同時向特定投資者非公開發行股份,募集不超過40億元用於恒力重工及造船項目建設。

整個過程中,上市公司實控人沒有變化,還是陳建華、範紅衛夫婦,隻是裝入了新的資產,所以也被市場戲稱為“類借殼”——或者說,“殼”養了八年,已經算是“自己人”了。

圖片

2025年6月24日,陳漢倫、陳逸婷在恒力重工製造的超大型油輪命名儀式上發言。圖片來源:恒力集團

恒力重工是一家造船企業。2022年,恒力集團成立恒力重工,以21.1億元競拍收購閑置十年之久、曾是中國最大外資船廠的STX(大連)。

從產業鏈角度,造船業也可以認為是化工產業的上遊——因為化工原材料運輸、設備製造高度依賴船舶及高端裝備:石化需大量進口原油、天然氣等,依賴油輪、液化氣船等特種船舶,而且化工生產裝備製造也與造船技術相通。同時,也是為地方解決了一個“爛尾”難題。

2025年5月14日,該重組方案獲批通過,5月22日完成資產交割。該項目也成為2024年9月“並購六條”政策實施後,首宗獲批的上市公司跨界並購。

然後就到了8月——先是陳氏父子進入主業已經是造船的*ST鬆發董事會候選人名單,然後是8月11日,*ST鬆發正式公告:重大資產置換及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並募集配套資金項目已順利完成。同時,近40億元配套融資,也獲得了19名投資者認購,其中最大的金主是瑞銀(UBS AG)。

金錢永不眠,財富長流轉,隨著恒力二代的亮相,新的商業戲碼將陸續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