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8月10日,高盛首席經濟學家簡·哈祖斯發布了一篇關於關稅負擔轉嫁問題的分析報告。報告預測,到了今年10月,美國消費者將會承擔67%的關稅成本,成為名副其實的最大輸家。對於這一結論,特朗普稱高盛的看法“完全錯誤”,並要求高盛CEO大衛·所羅門解雇哈祖斯,或者自己去“專心當DJ”。
那麽這份讓特朗普不爽的報告到底講了什麽?本文將該報告翻譯如下:
報告原標題《高盛:關稅成本誰來買單?關稅傳遞將導致核心PCE年內再上漲0.66%》
■高盛在《美國日報》的文章中使用截至6月的進口和消費者價格數據更新了對關稅傳遞的估計。在當前的早期階段,高盛對關稅傳遞的估計勢必主要依賴最初從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證據,而不是4月份的“對等”關稅,這樣才能估計幾個月以來的影響。
■高盛發現,美國加征關稅商品的進口價格有所下降,這表明外國出口商通過降低對美國出口商品的價格消化了部分關稅成本,這與2018-2019年貿易戰期間的情況不同。高盛的最新分析顯示,產品級關稅稅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會導致進口價格在實施關稅後的前三個月累計下降0.25%,此後影響微乎其微。我們的估計表明,截至6月,外國出口商吸收了所有關稅成本的14%,但是,如果最新關稅遵循與中國最早的關稅相同的模式,其所占的份額將上升到25%。
■高盛將被加征關稅產品的消費者價格與之前趨勢的偏差,與在企業將全部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情況下預計會出現的價格漲幅進行了比較,並以此來估算美國企業和美國消費者之間剩餘成本的分攤。高盛發現,截至6月份,美國消費者吸收了22%的關稅成本,但是,如果最近的關稅遵循與最早的關稅相同的模式,其所占的份額將上升到67%。這意味著,到目前為止,美國企業已經承擔了一半以上的關稅成本,但其所占份額將降至10%以下。這種對美國企業的淨影響掩蓋了一個事實,即一些企業吸收了更大份額的關稅成本,而一些不受進口競爭影響的國內生產商則抬高了價格,並且從中受益。
■高盛的分析表明,迄今為止關稅影響已將核心個人消費支出(PCE)價格水平提高了0.20%。高盛預計7月份還會有0.16%的影響,隨後8月至12月的影響再增加0.5%。假設剔除關稅影響的基礎趨勢通脹率為2.4%,這將使12月核心個人消費支出通脹率同比增長3.2%。
高盛估計,2月至6月宣布的關稅已經將美國的實際關稅稅率提高了9%。高盛預計,最近宣布的更高的“對等”關稅和其他行業關稅今年將使美國的實際關稅稅率再提高5%。
為了評估是誰在承擔關稅成本,高盛在分析中納入了到目前為止所有關稅上調影響的數據。但高盛對加征關稅後兩個多月的關稅傳遞的估計勢必主要依賴2月開始的最初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證據,而不是4月份更廣泛的“對等”關稅。
先來看看外國出口商吸收了多少關稅成本。
外國出口商可能會通過降低對美國出口商品的價格來吸收部分關稅成本,這將體現為美國進口商品價格下降。盡管美國進口商品總價格(不含關稅)今年並未明顯下降,但更細致的國家-產品層麵的數據出現了關稅實施後價格下降的跡象。具體而言,在對中國和汽車行業的關稅實施後,中國消費品和非消費品的進口價格(不含關稅)以及歐盟和日本乘用車的進口價格(不含關稅)都出現了大幅下降(圖1)。
圖1:關稅實施後,中國進口價格(不含關稅)以及歐盟和日本乘用車的進口價格(不含關稅)都明顯下降
(左圖)美國從中國進口商品的進口價格對比美國從其他國家進口相同產品的價格(經高盛季調)(右圖)美國從主要貿易夥伴國進口乘用車的進口價格
為了更嚴格地估計加征關稅對進口價格的影響,高盛在詳細的國家-產品層麵對關稅變化的領先和滯後的月度進口價格變動進行了回歸分析。由於進口價格也可能受到許多其他因素的影響,如對特定產品的總需求,因此回歸分析也控製了產品時間固定效應和產品國家固定效應。
高盛的分析表明,在實施關稅的前三個月,產品級關稅稅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會導致進口價格累計下降0.25%,此後的影響微乎其微(圖2)。隨著進口價格數據陸續公布,這些估計可能會發生變化。現在看來,對第t+4個月的估計僅基於2月份實施的最早關稅,對第t+3個月的估計基於2月和3月實施的關稅,對第t+2個月的估計基於2月、3月和4月實施的關稅,其中包括汽車和“對等”關稅。
圖2:我們估計,平均而言,產品級關稅稅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會導致進口價格在關稅實施後的前三個月下降0.25%,此後的影響微乎其微
(左圖)國家-產品層麵的關稅稅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對進口價格(不含關稅)的連續影響
(右圖)國家-產品層麵的關稅稅率每提高1個百分點對進口價格(不含關稅)的累計影響
高盛的估計表明,外國出口商已經吸收了截至6月份實施的所有關稅成本的14%,但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後期關稅的影響與最早的關稅相同,那麽到10月份,其所占份額將上升到25%。
這也意味著,截至6月份,實際關稅稅率上升了9個百分點,到目前為止可能使進口價格下降了1.3%,而高盛預計,到2025年實際關稅稅率總計上升14%,可能會使進口價格下降3.7%。
圖3:這些估計表明,截至6月份,實際關稅稅率上升了9個百分點,到目前為止可能使進口價格下降了1.3%;高盛預計,到2025年,實際關稅稅率總計上升14%將使進口價格下降3.7%
2025年關稅升高對進口價格的累積影響
接下來,高盛還對到目前為止美國企業和美國消費者如何分攤剩餘關稅成本進行了預估。
描述性證據表明,自今年年初以來,相對於之前的趨勢,嚴重依賴進口的商品類別確實經曆了價格大幅上漲(圖4)。具體來說,家用電器和信息處理設備的價格(二者都嚴重依賴進口商品)較之前趨勢所表明的水平上漲了7.5個百分點。
圖4:相對於之前的趨勢,嚴重依賴進口的商品類別自今年年初以來都經曆了價格大幅上漲
為了更嚴格地評估關稅對消費者價格的影響,高盛將被加征關稅產品的消費者價格與之前趨勢的偏差,與在企業將全部關稅成本轉嫁給消費者的情況下預計會出現的價格漲幅進行了比較高盛的最新分析顯示,大約36%的關稅成本在實施三個月後被轉嫁到消費者價格之中,大約67%在四個月後被轉嫁到消費者價格之中(圖5中的紅條)。盡管轉嫁率似乎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迅速上升,但其仍略低於高盛在2018-2019年貿易戰期間同一時間點估計的轉嫁率(圖5中的藍條)。
高盛指出,從第t+3個月到第t+4個月的轉嫁率上升僅基於對中國的首輪關稅上調進行估計,因此隨著更多消費者價格數據的陸續公布,這一估計也可能發生變化。
圖5:高盛的分析表明,已實施四個月的關稅的轉嫁率為67%,仍略低於2018-2019年貿易戰期間同一時間點的估計轉嫁率
高盛的估計表明,截至6月份,美國消費者已經承擔了22%的關稅成本,但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後期關稅的影響與最早的關稅相同,那麽到10月份,其所占的份額可能會上升到67%。
這也意味著,到目前為止,美國企業已經承擔了一半以上的關稅成本,但其所占份額將降至10%以下(圖6)。這種對美國企業的淨影響掩蓋了一個事實,即一些企業吸收了更大份額的關稅成本,而一些不受進口競爭影響的國內生產商則抬高了價格,並且從中受益。
圖6: :
我們的初步估計表明,到目前為止,美國企業已經吸收了超過一半的關稅成本,但隨著消費者和外國出口商逐漸吸收更多的成本,這一比例可能會在未來幾個月降至8%
(左圖)截至6月的關稅成本分攤 (右圖)截至6月已宣布的所有關稅已實施四個多月之後,到10月的最終關稅成本分攤
在7月初發布的報告中,高盛使用截至5月份的數據估計了關稅傳遞影響,本報告更新了截至6月份的數據。高盛可以利用這些最新估計在關稅實施幾個月後對關稅傳遞進行初步評估,但其對最終關稅發生率的假設保持不變。
高盛仍然預計,70%的關稅直接成本將落在消費者身上,如果加上其他溢出效應,總成本比例將上升到100%左右(參見本報告圖2中的經驗法則)。
綜上所述,高盛估計到目前為止,關稅影響已使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價格上漲了0.20%。高盛預計關稅影響將使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價格在7月份再上漲0.16%,隨後從8月到12月還會上漲0.5%(圖7左圖)。假設剔除關稅影響的基礎趨勢通脹率為2.4%,這將使12月核心個人消費支出通脹率同比增長3.2%(圖7右圖)。
圖7:高盛估計,截至6月,關稅影響已使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價格上漲了0.20%;高盛還預計關稅影響將使核心個人消費支出價格年內再上漲0.66%,進而使核心個人消費支出通脹率同比增長3.2%,但這意味著剔除關稅影響的基礎趨勢通脹率將放緩至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