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美關稅風波:“休戰”的第一個90天

中美關稅風波:“休戰”的第一個90天

文章來源: 第一財經雜誌 於 2025-08-13 19:13:3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8月12日,“對等關稅”暫緩的90天到期,中美兩國發表《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宣布從8月12日開始再次暫停實施24%的關稅,為期90天,同時保留4月2日美國行政令規定加征的剩餘10%的關稅。加上3月美國因芬太尼問題向中國加征的額外20%關稅,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繼續麵臨30%的關稅。這意味著中美關稅“休戰”的第二個90天開啟。

回到4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各國宣布“對等關稅”,對全球跨境貿易從業者而言都是“平地一聲雷”。也是從那時起,中國的外貿從業者開始經曆跌宕起伏:4月,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一度升到100%以上,不少企業停擺觀望;5月12日,中美雙方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同意暫緩“對等關稅”90天——期限內,美國將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從145%降至30%。

中美關稅風波:“休戰”的第一個90天

當時,盡管手握90天,但沒人確定8月中旬到期後會麵對什麽。主營中美貿易的工廠老板、物流商和外貿商們,必須探索老生意的新應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持續關注了外貿行業這一輪關稅風波,在過去90天內跟蹤觀察數名外貿從業者,記錄了他們在第一個關稅“休戰”期的生意和情緒變化。

本文三位主人公



李維群

汕頭市澄海區一家玩具工廠的副總經理。他所在工廠年營業額3億到4億元人民幣,其中五到六成出口美國。這家工廠的主要產品是遙控玩具,也有一部分積木玩具,客戶包括沃爾瑪等美國知名零售商。



柯鈿燦

東莞一家美容器械廠的跨境電商運營負責人,工廠主營亞馬遜平台。這家工廠的年產值近10億元人民幣,主要向歐洲和美國的外貿商供貨,跨境電商的銷售占總量約10%。



張明成

深圳一家主做中美航運貨代物流公司的銷售經理。根據行業數據,這家公司2025年上半年在深圳港的出貨量占行業10%,客戶包括柯鈿燦這樣在美國做跨境電商的賣家,也有類似李維群所在的代工廠。

*頭像由AI輔助完成。

01

忙季提前

每年8月,對於主做歐美市場的外貿從業者來說都是忙季——工廠老板、外貿商、物流商,都是如此。因為此時是年末的“黑色星期五”和聖誕季的備貨期。通常,8月的備貨完成之後,一些外貿工廠將短暫休息,然後開始接少量國內訂單,等待第二年開年的外貿訂單。

這也是李維群所在的玩具廠往年的節奏,但今年他們將提前結束忙季。李維群告訴《第一財經》YiMagazine,今年的收尾工作在8月中旬,而往年一般是9月中下旬。眼下,他已經開始提前規劃今年工廠接國內訂單的排期,以及自己和部分員工近期的休假。這家玩具廠位於汕頭市澄海區,連續十幾年為歐美客商生產遙控和積木玩具,其中美國訂單占比超過一半,客戶包含沃爾瑪等知名零售商。

忙季提前的最重要原因,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個任期內不斷波動的關稅風波。4月,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關稅一度加到100%以上,李維群所在的玩具廠有將近一億元銷售額的產品被要求暫停生產,這超過他們全年銷售的三分之一。當時,工廠裏總共四五百個工人走了大幾十個。不過,中美雙方在5月12日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後,工廠全麵重啟。



因為這次約定的期限到8月12日,客戶紛紛提出將後半年的備貨也在六七月份趕製出來,盡量在7月20日之前發出、期限到達之前運抵美國。這批趕製訂單加上為4月停工的補貨,工廠比往年同期的工作量多出一到兩成。走掉的工人重新回歸,加上暑期工,人手比平時多出近百名。

柯鈿燦也經曆了類似的時間線:5月中旬集中補上第一季度賣完的貨物,然後提前為下半年備貨。當時,8月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成為了一些航運貨代的賣點,他們不斷提醒著柯鈿燦“出貨要趁早”。

從5月的“延期”確認開始,柯鈿燦就收到這樣的消息:“8月12日是到港時間,如果中美談判沒有進展,8月12日後到港的貨物都會增加24%的關稅”。這類消息往往附加一些“早點訂艙”的建議,以及運價可能上漲的威脅。

不過,即便到7月,柯鈿燦發現航運價格並未像想象中瘋漲。受關稅政策的影響,2025年全球貿易的“旺季”可能在上半年就已經到來。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商品貿易同比增長5.3%,環比增長3.6%,給出的解釋是“北美地區預期美國將提高關稅而進口激增”,進口商選擇提前采購。畢竟,第一季度北美地區進口的環比增長最強勁,達到了13.4%。

而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每個月對美國的出口貿易總值較上一年都是增長的,其中3月出口累計比去年同期增長4.5%。但整個第二季度出口額下滑,其中6月累計比去年同期下滑10.9%。

02

旺季不旺

5到7月,張明成就是那類給柯鈿燦這些貿易商和工廠主發催出貨信息的角色。他告訴《第一財經》YiMagazine,他們6月確實經曆過一陣“搶運潮”,但曇花一現。

根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的數據,3月以來,美西航線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在6月16日達到高峰,隨後迅速下跌,8月4日的運價指數接近3月底、4月初,完全看不出8月是旺季。相比之下,歐洲航線的指數經曆較小波動,從3月開始緩慢上漲,7月以來一直在全年的較高點。





2025年8月12日,上海港外貿集裝箱碼頭繁忙作業。

張明成記得,5月12日“暫緩期”宣布時,有一些船公司希望抬價,但客戶買倉位的積極性比他想象中低一些——有同行預測五六月客戶對倉位的需求能夠達到4月前的150%,但張明成獲得的訂單最終隻回升到80%。“沒有爆倉,就很難漲價”,張明成顯得有些沮喪。

在張明成看來,在“關稅暫緩90天”內發往美國的貨物不及預期有多個原因,最主要的還是供求雙方都在主動收縮。因為即便90天內關稅相比4月大幅下降,但是中國的出口賣家依然麵對30%的關稅,如果這部分費用是由國內的貿易商和工廠承擔,他們的資金壓力相較之前顯著增加。如果是美國客戶承擔,很可能意味著他們要向美國消費者漲價——這是“一場博弈”,中國的供貨者和美國的貿易商都不確定這件事。

這涉及一個抽象但是對生意有決定作用的問題——雙方對於彼此合作的貿易生意,還有多少信心?

在張明成的經曆中,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供應商選擇在美國“少量備貨、慢慢補貨”,他接待的“一周一櫃”的客戶逐漸變多,“一周十幾條櫃”的盛況減少。這種訂船艙行為的轉變事實上折射了外貿商對生意的態度:對市場保持觀望,優先消耗庫存。

汕頭的李維群和東莞的柯鈿燦都沒有表現出對美國市場的樂觀。李維群表示,截至目前,今年美國客戶預定的貨品總量比去年少一到兩成,他推測與關稅導致的美國產品價格上漲、消費力下滑有關。也是因為這個,他預估8月之後工廠將不會太忙。2025年,他們新建的11萬平方米的工廠即將落成,但李維群估計短期之內公司用不到這些場地,可能會考慮出租。

王宇效力於一家美國貿易公司,為沃爾瑪等美國零售企業供貨,也是李維群所在工廠的客戶之一。他告訴《第一財經》YiMagazine,目前看,2025年公司的銷售額能與2024年持平,但美國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結構已經顯現變化:貴的產品賣不動,便宜產品需求上升。他認為這與關稅導致的消費品漲價有關係。因此,明年他計劃花一些精力尋找價格較低的工廠,承接低價製造的需求,目前的30%關稅,由王宇所在的貿易公司、製造工廠和消費者三方共同分擔。在關稅壓力下,像李維群所在的這樣能力較強的工廠尚能正常運轉,但與他合作的一些工廠出現了運營問題:關稅風波導致訂單減少,工廠減員,計劃的訂單周期拉長。

關注跨境電商的柯鈿燦則麵臨另外的問題。除了關稅壓力,更讓他擔憂的是同類產品的“內卷”——相似的產品,同行總能在電商平台上標出更低的價格,這給了他又一重壓力。“關稅加了,頭程運費有一段時間上漲,廣告費上漲,但產品售價還比過去更低了。”柯鈿燦這樣描述他麵臨的困境。關稅增加之後,他和團隊一直希望提高部分產品在電商平台上的價格,但他觀察到一些競爭對手反而在降價。為了保住產品在平台上的排名,他選擇自己承受關稅帶來的損失。

但是即便已經做出了妥協,公司在美國的銷售仍然不及預期。7月8日到11日,亞馬遜的年度“會員日”促銷活動舉行,柯鈿燦團隊所運營的店鋪銷售量比去年會員日少了近一半。

03

放棄轉口

4到5月——“關稅暫緩90天”之前——三位受訪者所在的公司都想過到東南亞做轉口貿易、規避關稅。到了8月,他們都放棄了這個計劃。

在客戶的建議下,李維群所在工廠負責人曾在5月去泰國考察,希望找到一處能做玩具加工最後幾步的工廠,把一部分產品由泰國運往美國。但“關稅暫緩期”很快到來,這種需求變得不再急迫。另外,特朗普在7月明確提出,如果有國家或地區通過第三地轉運方式避稅,商品將被征收40%的關稅。隨後,特朗普又對從泰國、印尼等國家出口美國的產品施加19%到40%不等的關稅。最後,工廠決定先在泰國注冊好公司,其他投入暫緩。柯鈿燦和張明成所在的公司也經曆過類似的設想、同樣的放棄,區別隻是他們選擇考察的國家是越南。

7月29日,中美雙方經貿團隊在斯德哥爾摩舉行新一輪經貿會談,雙方同意繼續推動8月12日到期的關稅休戰協議再延長,但這顯然仍不是最終協議。麵對關稅戰的這種長期不確定性,以及美國市場的競爭加劇,每一種類型、不同境遇的企業各有想法。

有一種態度是求穩、維持現狀,王宇和張明成就是如此。張明成所在的公司主要做美國航線的業務,占生意的七到八成,他認為短期之內很難徹底轉向其他市場。因此,他決定維係現有客戶,繼續觀望政策變化。王宇所在的公司則放緩了新品開發的節奏,避免過度投入,主要生產和售賣穩定暢銷的款式。

李維群提到了產品創新的重要性。因為在他看來,他們所做的遙控車和飛機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重要的技術創新——以遙控飛機為例,它經曆了隻有簡單飛行功能,到加GPS、有避障功能,再到可以航拍。在技術陷入瓶頸期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同類型賣家的同質化競爭。為了提升競爭力,同時開拓內銷路徑,工廠在今年多招了五六個工程技術人員開發新品。

柯鈿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也會關注開發新品,但他的主要思路是輕微改良和降本降價。除了外觀改動外,他還計劃去掉一些對於消費者影響不大的產品功能,例如卷發器的負離子功能,這是為了降低成本,以減少“品質過剩”導致的價格劣勢。

柯鈿燦也開始著手在美國以外的市場布局,歐洲,尤其是之前開發不多的東歐地區和澳洲的國家是首選,因為他們主銷美國的款式,不需要大改動就可以銷往這些區域。事實上,從今年上半年的關稅風波開始,多數在美國做跨境電商的賣家和平台都有類似的打算,甚至有人用“美區跨境電商向歐洲生死轉移”描述這種趨勢。

平台在這件事上的努力也還在繼續。3月,TikTok Shop在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上線。Temu和Shein在美國下滑、歐洲增長的趨勢明顯。根據消費研究機構Consumer Edge的數據,2025年1到5月,Temu在歐盟的銷售額同比增長62%,在美國則下降33%;Shein的趨勢與前者類似,1到5月,在歐盟地區的銷售額同比增長45%,在美國下降20%。

8月12日,上一個90天到期,下一個開啟,三位外貿從業者似乎都不意外。“談不成,也不會崩。”其中一位這樣告訴《第一財經》YiMagazine,“反正也不會備太多貨,平淡對待了。”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5)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年輕夫妻為要回爛尾房拍視頻,妻子穿短袖卻被罵擦邊
這家行業巨頭,一天損失1000億美金
在廣東特別是在廣州,100%的蚊子都出現了抗藥性
趙露思陷假助農風波,當地村幹部回應了!
拜登兒爆她靠"淫魔富商"認識川普,梅蘭妮亞求償10億




24小時討論排行

證實!川普關稅推升美國物價 迄今最明顯證據浮現
華盛頓鬧市突現聯邦檢查站 點燃民眾怒火 百人圍堵
在英國的香港少女一覺醒來 發現自己被中國懸賞通緝
中國丟下一顆“炸彈” 強製社保為何引發如此大反彈
經濟學人:習近平稀土戰術成迴力鏢 恐失壟斷王座
美國的關稅政策讓多國受夠,"不買F-35了"
文駁斥十個反對提高農民養老金的借口
誰是羔羊? 90後維吾爾人談以前從沒想過的未來
通縮壓力下:中國五星級酒店開始擺攤…
川普:我將竭盡所能拯救黎智英 盡管習近平不滿意…
全美最大的“非法移民學區”,在驚慌中開學…
日媒:反習派不願攻台 習仍握大權 解放軍拐彎抗議
美財長怒懟佩洛西“通過股票交易發橫財”
川普同意給向烏克蘭安全保障 周五不與普京談領土劃分
中國女子苦熬15年拿到綠卡 卻因這個當場注銷!
河南幹旱的7月,那些埋頭澆地的人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美關稅風波:“休戰”的第一個90天

第一財經雜誌 2025-08-13 19:13:35



8月12日,“對等關稅”暫緩的90天到期,中美兩國發表《斯德哥爾摩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宣布從8月12日開始再次暫停實施24%的關稅,為期90天,同時保留4月2日美國行政令規定加征的剩餘10%的關稅。加上3月美國因芬太尼問題向中國加征的額外20%關稅,中國出口美國的產品繼續麵臨30%的關稅。這意味著中美關稅“休戰”的第二個90天開啟。

回到4月初,美國總統特朗普向各國宣布“對等關稅”,對全球跨境貿易從業者而言都是“平地一聲雷”。也是從那時起,中國的外貿從業者開始經曆跌宕起伏:4月,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產品的關稅一度升到100%以上,不少企業停擺觀望;5月12日,中美雙方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同意暫緩“對等關稅”90天——期限內,美國將對中國進口商品的關稅從145%降至30%。

中美關稅風波:“休戰”的第一個90天

當時,盡管手握90天,但沒人確定8月中旬到期後會麵對什麽。主營中美貿易的工廠老板、物流商和外貿商們,必須探索老生意的新應對。《第一財經》YiMagazine持續關注了外貿行業這一輪關稅風波,在過去90天內跟蹤觀察數名外貿從業者,記錄了他們在第一個關稅“休戰”期的生意和情緒變化。

本文三位主人公



李維群

汕頭市澄海區一家玩具工廠的副總經理。他所在工廠年營業額3億到4億元人民幣,其中五到六成出口美國。這家工廠的主要產品是遙控玩具,也有一部分積木玩具,客戶包括沃爾瑪等美國知名零售商。



柯鈿燦

東莞一家美容器械廠的跨境電商運營負責人,工廠主營亞馬遜平台。這家工廠的年產值近10億元人民幣,主要向歐洲和美國的外貿商供貨,跨境電商的銷售占總量約10%。



張明成

深圳一家主做中美航運貨代物流公司的銷售經理。根據行業數據,這家公司2025年上半年在深圳港的出貨量占行業10%,客戶包括柯鈿燦這樣在美國做跨境電商的賣家,也有類似李維群所在的代工廠。

*頭像由AI輔助完成。

01

忙季提前

每年8月,對於主做歐美市場的外貿從業者來說都是忙季——工廠老板、外貿商、物流商,都是如此。因為此時是年末的“黑色星期五”和聖誕季的備貨期。通常,8月的備貨完成之後,一些外貿工廠將短暫休息,然後開始接少量國內訂單,等待第二年開年的外貿訂單。

這也是李維群所在的玩具廠往年的節奏,但今年他們將提前結束忙季。李維群告訴《第一財經》YiMagazine,今年的收尾工作在8月中旬,而往年一般是9月中下旬。眼下,他已經開始提前規劃今年工廠接國內訂單的排期,以及自己和部分員工近期的休假。這家玩具廠位於汕頭市澄海區,連續十幾年為歐美客商生產遙控和積木玩具,其中美國訂單占比超過一半,客戶包含沃爾瑪等知名零售商。

忙季提前的最重要原因,是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二個任期內不斷波動的關稅風波。4月,美國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關稅一度加到100%以上,李維群所在的玩具廠有將近一億元銷售額的產品被要求暫停生產,這超過他們全年銷售的三分之一。當時,工廠裏總共四五百個工人走了大幾十個。不過,中美雙方在5月12日發布《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後,工廠全麵重啟。



因為這次約定的期限到8月12日,客戶紛紛提出將後半年的備貨也在六七月份趕製出來,盡量在7月20日之前發出、期限到達之前運抵美國。這批趕製訂單加上為4月停工的補貨,工廠比往年同期的工作量多出一到兩成。走掉的工人重新回歸,加上暑期工,人手比平時多出近百名。

柯鈿燦也經曆了類似的時間線:5月中旬集中補上第一季度賣完的貨物,然後提前為下半年備貨。當時,8月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成為了一些航運貨代的賣點,他們不斷提醒著柯鈿燦“出貨要趁早”。

從5月的“延期”確認開始,柯鈿燦就收到這樣的消息:“8月12日是到港時間,如果中美談判沒有進展,8月12日後到港的貨物都會增加24%的關稅”。這類消息往往附加一些“早點訂艙”的建議,以及運價可能上漲的威脅。

不過,即便到7月,柯鈿燦發現航運價格並未像想象中瘋漲。受關稅政策的影響,2025年全球貿易的“旺季”可能在上半年就已經到來。根據世界貿易組織統計,2025年第一季度,全球商品貿易同比增長5.3%,環比增長3.6%,給出的解釋是“北美地區預期美國將提高關稅而進口激增”,進口商選擇提前采購。畢竟,第一季度北美地區進口的環比增長最強勁,達到了13.4%。

而根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每個月對美國的出口貿易總值較上一年都是增長的,其中3月出口累計比去年同期增長4.5%。但整個第二季度出口額下滑,其中6月累計比去年同期下滑10.9%。

02

旺季不旺

5到7月,張明成就是那類給柯鈿燦這些貿易商和工廠主發催出貨信息的角色。他告訴《第一財經》YiMagazine,他們6月確實經曆過一陣“搶運潮”,但曇花一現。

根據上海航運交易所的數據,3月以來,美西航線的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在6月16日達到高峰,隨後迅速下跌,8月4日的運價指數接近3月底、4月初,完全看不出8月是旺季。相比之下,歐洲航線的指數經曆較小波動,從3月開始緩慢上漲,7月以來一直在全年的較高點。





2025年8月12日,上海港外貿集裝箱碼頭繁忙作業。

張明成記得,5月12日“暫緩期”宣布時,有一些船公司希望抬價,但客戶買倉位的積極性比他想象中低一些——有同行預測五六月客戶對倉位的需求能夠達到4月前的150%,但張明成獲得的訂單最終隻回升到80%。“沒有爆倉,就很難漲價”,張明成顯得有些沮喪。

在張明成看來,在“關稅暫緩90天”內發往美國的貨物不及預期有多個原因,最主要的還是供求雙方都在主動收縮。因為即便90天內關稅相比4月大幅下降,但是中國的出口賣家依然麵對30%的關稅,如果這部分費用是由國內的貿易商和工廠承擔,他們的資金壓力相較之前顯著增加。如果是美國客戶承擔,很可能意味著他們要向美國消費者漲價——這是“一場博弈”,中國的供貨者和美國的貿易商都不確定這件事。

這涉及一個抽象但是對生意有決定作用的問題——雙方對於彼此合作的貿易生意,還有多少信心?

在張明成的經曆中,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供應商選擇在美國“少量備貨、慢慢補貨”,他接待的“一周一櫃”的客戶逐漸變多,“一周十幾條櫃”的盛況減少。這種訂船艙行為的轉變事實上折射了外貿商對生意的態度:對市場保持觀望,優先消耗庫存。

汕頭的李維群和東莞的柯鈿燦都沒有表現出對美國市場的樂觀。李維群表示,截至目前,今年美國客戶預定的貨品總量比去年少一到兩成,他推測與關稅導致的美國產品價格上漲、消費力下滑有關。也是因為這個,他預估8月之後工廠將不會太忙。2025年,他們新建的11萬平方米的工廠即將落成,但李維群估計短期之內公司用不到這些場地,可能會考慮出租。

王宇效力於一家美國貿易公司,為沃爾瑪等美國零售企業供貨,也是李維群所在工廠的客戶之一。他告訴《第一財經》YiMagazine,目前看,2025年公司的銷售額能與2024年持平,但美國消費者對商品的需求結構已經顯現變化:貴的產品賣不動,便宜產品需求上升。他認為這與關稅導致的消費品漲價有關係。因此,明年他計劃花一些精力尋找價格較低的工廠,承接低價製造的需求,目前的30%關稅,由王宇所在的貿易公司、製造工廠和消費者三方共同分擔。在關稅壓力下,像李維群所在的這樣能力較強的工廠尚能正常運轉,但與他合作的一些工廠出現了運營問題:關稅風波導致訂單減少,工廠減員,計劃的訂單周期拉長。

關注跨境電商的柯鈿燦則麵臨另外的問題。除了關稅壓力,更讓他擔憂的是同類產品的“內卷”——相似的產品,同行總能在電商平台上標出更低的價格,這給了他又一重壓力。“關稅加了,頭程運費有一段時間上漲,廣告費上漲,但產品售價還比過去更低了。”柯鈿燦這樣描述他麵臨的困境。關稅增加之後,他和團隊一直希望提高部分產品在電商平台上的價格,但他觀察到一些競爭對手反而在降價。為了保住產品在平台上的排名,他選擇自己承受關稅帶來的損失。

但是即便已經做出了妥協,公司在美國的銷售仍然不及預期。7月8日到11日,亞馬遜的年度“會員日”促銷活動舉行,柯鈿燦團隊所運營的店鋪銷售量比去年會員日少了近一半。

03

放棄轉口

4到5月——“關稅暫緩90天”之前——三位受訪者所在的公司都想過到東南亞做轉口貿易、規避關稅。到了8月,他們都放棄了這個計劃。

在客戶的建議下,李維群所在工廠負責人曾在5月去泰國考察,希望找到一處能做玩具加工最後幾步的工廠,把一部分產品由泰國運往美國。但“關稅暫緩期”很快到來,這種需求變得不再急迫。另外,特朗普在7月明確提出,如果有國家或地區通過第三地轉運方式避稅,商品將被征收40%的關稅。隨後,特朗普又對從泰國、印尼等國家出口美國的產品施加19%到40%不等的關稅。最後,工廠決定先在泰國注冊好公司,其他投入暫緩。柯鈿燦和張明成所在的公司也經曆過類似的設想、同樣的放棄,區別隻是他們選擇考察的國家是越南。

7月29日,中美雙方經貿團隊在斯德哥爾摩舉行新一輪經貿會談,雙方同意繼續推動8月12日到期的關稅休戰協議再延長,但這顯然仍不是最終協議。麵對關稅戰的這種長期不確定性,以及美國市場的競爭加劇,每一種類型、不同境遇的企業各有想法。

有一種態度是求穩、維持現狀,王宇和張明成就是如此。張明成所在的公司主要做美國航線的業務,占生意的七到八成,他認為短期之內很難徹底轉向其他市場。因此,他決定維係現有客戶,繼續觀望政策變化。王宇所在的公司則放緩了新品開發的節奏,避免過度投入,主要生產和售賣穩定暢銷的款式。

李維群提到了產品創新的重要性。因為在他看來,他們所做的遙控車和飛機已經有一段時間沒有重要的技術創新——以遙控飛機為例,它經曆了隻有簡單飛行功能,到加GPS、有避障功能,再到可以航拍。在技術陷入瓶頸期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同類型賣家的同質化競爭。為了提升競爭力,同時開拓內銷路徑,工廠在今年多招了五六個工程技術人員開發新品。

柯鈿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也會關注開發新品,但他的主要思路是輕微改良和降本降價。除了外觀改動外,他還計劃去掉一些對於消費者影響不大的產品功能,例如卷發器的負離子功能,這是為了降低成本,以減少“品質過剩”導致的價格劣勢。

柯鈿燦也開始著手在美國以外的市場布局,歐洲,尤其是之前開發不多的東歐地區和澳洲的國家是首選,因為他們主銷美國的款式,不需要大改動就可以銷往這些區域。事實上,從今年上半年的關稅風波開始,多數在美國做跨境電商的賣家和平台都有類似的打算,甚至有人用“美區跨境電商向歐洲生死轉移”描述這種趨勢。

平台在這件事上的努力也還在繼續。3月,TikTok Shop在德國、法國和意大利上線。Temu和Shein在美國下滑、歐洲增長的趨勢明顯。根據消費研究機構Consumer Edge的數據,2025年1到5月,Temu在歐盟的銷售額同比增長62%,在美國則下降33%;Shein的趨勢與前者類似,1到5月,在歐盟地區的銷售額同比增長45%,在美國下降20%。

8月12日,上一個90天到期,下一個開啟,三位外貿從業者似乎都不意外。“談不成,也不會崩。”其中一位這樣告訴《第一財經》YiMagazine,“反正也不會備太多貨,平淡對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