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北京時間今天早上發了聯合聲明,將暫停實施高關稅再延長90天。本來這個協議雙方在7月底的斯德哥爾摩會談中就已達成,但是特朗普偏要拖到上一個90天的最後期限,也就是8月12日零點前的幾個小時才簽署同意該協議的行政令。特朗普喜歡擺這個譜,讓國家間的重大事項保持不確定性,他要“最後說了算”。他喜歡在當今世界的運轉中最大限度地留下他個人的刻度,讓後人到處都能看到“特朗普到此一遊”。
有意思的是,中國是美國的“頭號戰略競爭對手”,但在這場美國打遍全球的關稅戰中,除了一開始中美對陣最為激烈,
4月2日以後,互相新加了125%的關稅。但是到了5月份日內瓦談判之後,美國對中國的態度又成了最客氣的。
中美在5月份以來談了3輪,其中達成了兩份聯合聲明,這在美國與其他國家中很少見。美國與其他國家談得怎麽樣,全憑特朗普在社交媒體上說,而且特朗普經常做對美國有利的解讀和誇張,有的國家嘟嘟囔囔表示不滿,有的國家隻能憋著不出聲。
很多談判方都向美國做了有明確數字購買美國能源等產品的承諾,比如歐洲宣布購買美國7500億美元的能源等產品,日本則承諾了一項高達5500億美元的對美投資計劃,韓國將向美國投資3500億美元。但是中國在這幾次談判中都未做明確承諾。
美國對印度不滿,不僅直接加關稅,而且說的話很重。特朗普對中國這段時間已經不這樣做了。
可以肯定地說,中國4月到5月的那輪強硬抵製給美方留下深刻印象,而且中國的反製工具,包括臨時切斷稀土供應,它們的力度讓美方震驚。特朗普意識到,今天的中國決不是2018、2019年的中國了。六七年過去,中美打貿易戰的實力格局已經發生顯著變化,美方為所欲為的能力受到前所未有的限製。
所以說,特朗普直到北京時間今天淩晨才簽了讓協議生效的行政令,時間雖然拖到了最後,但應該說,他也沒有別的選擇。中國把自己的力量搞強大了,我們與美國打交道就可以更加從容不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