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鳳凰衛視報道,本周特朗普會與普京會麵,俄烏和談似乎又見到了曙光,可是就在不久前,俄軍剛剛拿下了烏克蘭重兵嚴防死守的重鎮恰索夫亞爾,經過了將近500天的鏖戰,俄軍取得的這場勝利很可能成為撬動整個烏東戰局的關鍵支點。烏軍會就此加速全麵潰敗嗎?戰局的變化又會如何影響俄烏和平的前景?《鳳凰聚焦》今晚22:00《俄烏戰局-“頓巴斯鑰匙”易手》即將播出。
進入8月,在俄烏戰場上,俄軍在多個軸線發起攻勢。10日,俄羅斯國防部通報稱,俄軍繼續在蘇梅、哈爾科夫、紮波羅熱和赫爾鬆等方向,對134個區域的烏軍目標實施了打擊,包括打擊彼得羅夫斯克州鐵路樞紐以阻斷烏軍向頓巴斯增兵,摧毀遠程無人機倉庫等。
麵對俄羅斯方麵的戰報,烏軍總參謀部對外表示,在烏軍的打擊下,俄軍的推進並不順利。近期雙方拉扯爭奪聚焦在烏東小鎮恰索夫亞爾。
7月31日,俄羅斯國防部表示,經過483天的戰鬥,俄軍已經占領了恰索夫亞爾,俄軍士兵在這座幾乎已是廢墟的城鎮中,升起了俄羅斯傘兵旗和俄羅斯國旗。至此,所有人開始相信恰索夫亞爾這座城鎮已經易手。
“易手”二字的背後,是從2024年4月開始的一場曠日持久的攻堅戰;也是一座戰前有一萬兩千名居民的城鎮逐漸死亡的過程;更是烏克蘭就此失去了在頓巴斯最為關鍵、最為堅固的據點,並將引發整個頓巴斯戰局的惡化。
恰索夫亞爾是頓涅茨克北部的一座小城鎮,227米的海拔高度讓它成為這個地區的製高點,占領這個製高點,俄軍的火炮可以覆蓋鄰近的康斯坦丁諾夫卡、斯拉維揚斯克等幾個重要的戰略目標。同時,俄軍可以利用高地優勢,架設無人機信號轉發器,擴展無人機的作戰半徑。
此外,烏軍一直以恰索夫亞爾為據點,封鎖住通往克拉馬托爾斯克和斯拉維揚斯克的道路,這兩座城市是烏克蘭在頓巴斯地區控製的最後兩個重要戰略據點。如果恰索夫亞爾失守,意味著這兩座城市將失去防線,對俄軍門戶大開。恰索夫亞爾,對俄烏雙方都極為重要。
2024年7月底,俄軍全麵跨越頓巴斯運河,對恰索夫亞爾主城區展開作戰。參戰部隊都是雙方精銳,俄軍除了最早進入戰場的空降軍第98空降師之外,先後調集了十多個旅團部隊,共計2.5萬人的兵力。烏軍也集結了多個機械化旅、摩步旅、國民衛隊等作戰部隊,參與戰鬥的士兵也在2萬人左右。雙方在這裏開始了近一年的攻守戰。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恰索夫亞爾城市不大,地處頓涅茨克西部,是克拉馬托爾斯克和斯拉維揚斯克前唯一的戰略高地,能阻擋俄軍西進,是重要據點。2014至2022年近10年,烏軍在此修建大量防禦工事,俄軍強攻一年多才拿下,足見其軍事價值,對俄烏雙方都至關重要。此外,恰索夫亞爾還有重要政治意義,俄烏都將其視為頓涅茨克軍事博弈的標誌性地點。俄軍拿下它,能在外交和政治上增強信心、提振軍心民心;烏軍若失守,頓巴斯防線或崩塌,將影響烏軍心民心。
Part.2
在恰索夫亞爾,烏軍構建了“立體堡壘”式防禦工事。這裏爆發的戰鬥成為馬裏烏波爾,馬林卡的翻版再現。
烏軍利用蘇聯時期的防核地道、工業管道和地下隧道,打造出深達20米的三層防禦體係。地麵則修築了大量混凝土工事與反坦克壕溝,每棟建築都暗藏火力點;地下交通壕四通八達,供烏軍突擊小隊隨時機動作戰,更深層的地道內則設有彈藥庫和戰地醫院。
此次戰役,烏軍有著地利上的優勢,背靠相對完好的城市,有充足的彈藥和補給支援。而俄軍在空中力量和地麵炮火方麵占據絕對優勢。
軍事專家 薩蘇:
烏克蘭在恰索夫亞爾防禦頗為“聰明”,采用誘敵深入之策,讓俄軍陷入周邊堡壘間,難以形成完整突擊線,致使俄軍被迫各自為戰,此時俄軍前線將士四麵受無人機威脅,心理壓力巨大。俄軍也在恰索夫亞爾探索新作戰模式,越打越精,不願無謂消耗,現主要依靠炮火精準射擊,搭配帶光纖無人機攻擊,對烏縱深目標打擊力較強。
在之後一年多時間內,恰索夫亞爾的戰鬥基本是俄軍采取攻堅態勢,烏軍進行被動的防禦與堅守。在這種攻守態勢之下,恰索夫亞爾的戰鬥節奏是極其緩慢和耗費耐心的,城區的戰線變化隻能以月為單位,才能感受到進展。
然而,量變終將引起質變,再緩慢的進展背後也是一次次的傷亡,不起眼的拔點小勝終將匯成重大的突破。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恰索夫亞爾爭奪是俄烏衝突的一個縮影,雙方已進入“幹耗”階段,無技巧可言,隻能不斷投入並承受更大傷亡。俄軍雖用1.5噸航空製導炸彈,但難完全清除錯綜複雜的地下室掩體。在恰索夫亞爾、托列斯克及紅軍村一線,烏軍主動防禦,調遣精銳聯動,襲擾俄軍後勤線,以反穿插反包圍挫敗俄軍進攻。此外,烏克蘭無人機的部隊規模和使用經驗戰術要比俄軍要更豐富,最先在實戰中使用無人機,給俄軍行進和裝甲部隊造成壓力,延緩其進攻速度。
2024年11月,俄軍終於抵近了烏軍最堅固的防禦陣地:耐火材料廠。決定這座城市最終命運的戰鬥也隨之上演。
耐火材料廠是烏軍在恰索夫亞爾儲備物資和防禦工事的核心區域,礦物廢料堆是耐火材料廠區一個至關重要的製高點。如果俄軍占據這裏,就像站在了烏軍家中的屋頂,可以俯瞰整個城區,炮火甚至可以直接覆蓋烏軍賴以生存的高速公路補給線。
而這耐火材料廠如果失守,將意味著烏軍在恰索夫亞爾的防禦體係失去了最後可以依賴的基座,整座城市的防線也將全麵崩潰。
軍事專家 薩蘇:
俄烏雙方圍繞礦物廢料堆和耐火材料廠反複爭奪,尤以耐火材料廠為甚。當時烏軍扼守該廠,將廠房改造成工事與俄軍對抗。俄軍攻樓常需整體摧毀,但烏軍多利用地下室和密布的地下交通壕防禦。俄軍隻能逐個啃下小目標,才能實現占領恰索夫亞爾的大目標,戰鬥因此被拉長。打下這兩處,相當於拆掉對方防禦支撐點。
Part.3
耐火材料廠核心防禦陣地的攻防異常艱難,占地僅有0.5平方公裏的廠區佇立著37棟建築,每一棟都被烏軍改造成了立體堡壘:一樓架設反坦克炮,二樓埋伏狙擊手,地下室則暗藏迫擊炮小隊。
為了摧毀潛在的威脅,俄空天軍在這裏密集投擲了1500公斤的FAB滑翔製導炸彈,耐火材料廠廠區的建築前後承受了超過500次的重型轟炸,從空中俯瞰宛如月球表麵。
有烏軍士兵這樣描述道:“這裏沒有建築,隻有混凝土粉末和碎骨頭”。
雙方反複拉鋸爭奪了兩周之後,俄軍又從另一個方向發起包抄進攻,目標直指耐火材料廠的後勤補給線,分散烏軍的兵力部署,而擔負正麵主攻的俄軍突擊隊則鑽進了工業管道,從地下發起對耐火材料廠核心陣地的攻擊。
經過近一個月的爭奪,2024年12月12日,俄軍終於占領耐火材料廠,將恰索夫亞爾北部的丘陵地帶和中部城區連成了一片。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烏克蘭最憂心俄軍借天然氣及地下水電煤氣管道滲透至烏軍陣地後方搞破壞。這一新戰法是俄軍在庫爾斯克戰鬥中摸索出的,即鑽入天然氣管線突破烏軍防線,在敵後滲透破壞並裏外夾擊。烏媒稱,烏方擔憂俄軍將此“地道戰”複製,天然氣、油氣乃至市政管線或成其敵後滲透突破的關鍵節點。
2025年1月19日,俄軍已經奪取了恰索夫亞爾大部分城區,僅剩耐火材料廠南部的高樓地帶,以及一個叫舍甫琴科的城區還處在烏軍的控製之下。
一直到3月份,俄軍再次重啟了在恰索夫亞爾的攻勢。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恰索夫亞爾的反複爭奪,與外交及國內政治活動關聯緊密。特朗普上任後美烏關係惡化,澤連斯基在白宮與特朗普、萬斯爭吵,給烏克蘭帶來巨大外交政治壓力。為展現烏克蘭戰力、提振歐洲信心,烏軍在恰索夫亞爾及頓巴斯主動出擊、發起反攻。這些行動雖有一定外交政治效果,卻未改變戰局走向,烏弱俄強、烏守俄攻的態勢依舊。
舍甫琴科區,是烏軍在恰索夫亞爾控製的最後一片城區,為了攻占這裏,俄軍投入了TOS-1A重型噴火坦克進行作戰。俄軍強大的火力,給烏軍造成了重大傷亡。
進入2025年7月,俄軍突然在蘇梅和紅軍城方向加大攻勢。五萬俄軍開始對蘇梅州首府發起進攻。在紅軍城,更有十一萬俄軍投入攻城作戰,烏東防禦的核心紅軍城岌岌可危。兵力捉襟見肘的烏軍不得不從恰索夫亞爾抽掉走大批兵力,僅僅留下一個旅繼續在這裏作戰。由於力量太過懸殊,這場持續16個月的激戰,最終以烏軍被迫撤離而落下了大幕。
Part.4
如今的恰索夫亞爾早已廢墟一片,而它的失守,就像是推倒了第一塊多米諾骨牌,不僅讓烏克蘭在頓巴斯地區失去了關鍵的戰略縱深,還讓附近的另一戰略要地“紅軍城”危在旦夕。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俄軍最終采取焦土戰略,用1.5噸航空製導炸彈無差別轟炸恰索夫亞爾市建築物,以摧毀烏軍地下防禦網絡和無人機陣地。烏克蘭自2024年起調整政策,不再死守,而是主動防禦,能守則守,不能守則撤,以保存有生力量。
烏克蘭依靠西方的軍援構築了堅固的“頓巴斯盾牌”,但如今這塊盾牌已經出現了巨大裂口。有軍事分析家稱,恰索夫亞爾的陷落是一個拐點,它標誌著接下來的戰局,俄軍不再是緩慢的戰術推進,而將發起戰役級別的進攻,最終擊垮整個烏克蘭東部的烏軍。
隨著恰索夫亞爾的陷落,頓涅茨克北部“三要塞”——康斯坦丁諾夫卡、德魯日科夫卡、斯拉維揚斯克,完全暴露在俄羅斯火力的射程之內。俄軍的前鋒已經開始逼近烏東的另一處戰略樞紐:康斯坦丁諾夫卡。目前,俄軍總參謀部的最新判斷是:烏軍防線將在未來60-90天內崩潰。
攻陷恰索夫亞爾不僅僅是俄軍的一場勝利,它標誌著在全球輿論的壓力下,俄羅斯依然在堅定地推進自己的戰略目標;而北約也意識到,在俄羅斯如此強悍的攻勢之下,對烏克蘭的援助能否逆轉這一局勢,將被深深地質疑。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按當前俄軍推進速度,年底前或可拿下紅軍城、頓河康斯坦丁諾夫卡,樂觀估計還能攻克克拉馬托爾斯克與斯拉維揚斯克。但俄軍為此付出高昂代價,月傷亡達1至2萬人,這一數字在現代戰爭中觸目驚心,將引發巨大政治與社會壓力。俄烏衝突三年,雙方傷亡超百萬,也是歐洲二戰後罕見的慘烈情況。
2025年8月6日,美國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來到莫斯科與普京會談,這也是他第五次在莫斯科見到普京。此次會晤後不久,8月15日,傳出普京與特朗普將在美國阿拉斯加會麵的消息,這也是兩人自2019年日本會麵以來的首次會晤。
在很多政治分析家眼中,美俄兩國總統的直接會麵,就是達成最終協議以結束這場危機最後的也是最大的機會。
中國社科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研究員 張弘:
特朗普“胡蘿卜加大棒”政策影響了對俄政策,美俄首腦會晤未選第三國,而是定在美國阿拉斯加州。這暗示特朗普不僅想推動俄烏停火,還可能希望在稀土、北極能源開發等領域與俄合作,畢竟其商人出身,更重短期經濟利益。2019年後時隔6年,俄美首腦再次會晤且普京訪美阿拉斯加,是外交上的重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