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牢裏生娃 順便拿個學位…“監獄玩家”的全能人生

牢裏生娃 順便拿個學位…“監獄玩家”的全能人生

文章來源: 新歐洲 於 2025-08-11 10:06:2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5月的一個早晨,法國某監獄的大門緩緩打開,47歲的 Achref S. 踏上了久違的自由之路。

這一天對他來說意義非凡——經過層層評估,他終於獲得了假釋。

陽光很暖,空氣很新鮮,他甚至有點不知所措。

可惜,這份自由的味道隻維持了45分鍾——不到一小時,他就用嫻熟的手法順走了一張陌生人的銀行卡,再次回到熟悉的地方:監獄。

Un téléphone, des centaines d’arnaques et des millions gagnés : l’escroc avait « fait de la prison son bureau » https://t.co/CXdXseczG1

— Le Parisien (@le_Parisien) August 10, 2025


如果說有人把公司當家,這位先生顯然是把監獄當公司、牢房當辦公室。

成年以來的28年,他有19年是在高牆之內度過的,剩下的幾年也隻是間隙性“外派”。

他的工作非常穩定:電話詐騙、身份盜用、跨國洗錢……

客戶群體精準鎖定法國的老年女士,尤其是那些名字一聽就透著年代感的——Paulette、Édith之類的。

目標選定後,他會假扮警察打電話,編造一樁虛構案件,告訴對方她是受害者,需要緊急轉賬以配合調查。

等對方陷入他精心編織的故事後,錢就進了他的賬戶。

監獄才是創業園區

更令人稱奇的是,他所有的業務都是在監獄裏完成的。別人上班需要辦公室電腦,他隻需要一部悄無聲息出現在牢房裏的手機。

在法國,犯人在服刑期間確實沒有強製勞動的規定,和很多國家(比如美國)不同。

法國的法律理念是——服刑的目的主要是懲罰與改造,而不是靠囚犯勞動來創造經濟價值,所以勞動是自願的。

如果不工作,那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牢房裏——讀書、看電視、打電話、寫信,或者像 Achref 這樣,幹點“自己擅長的事”。

每天多達500 個電話

在外麵,頂尖的銷售員一天能打個百來個電話,已經算是業界精英;而在裏麵——對,就是監獄裏麵——Achref 的業績是他們的五倍。

每天多達500 個電話,這效率,連互聯網大廠的 KPI 都得甘拜下風。

他的作息表很簡單:醒來——打電話——吃飯——繼續打電話——睡前還要再補幾通。外麵的人可能會問:法國犯人不是打電話有限製嗎?

是的,按規矩,囚犯需要報備號碼、過審批、付話費,還有通話時間上限。但 Achref 的規矩很簡單:有手機,規矩就不存在了。

法國監獄的手機管控,一直是個“永遠解決不了的問題”。即便 Achref 被轉過 60 座監獄、關進法國最嚴的 Condé-sur-Sarthe,他照樣能搞到設備——方式可能是賄賂、探視夾帶,甚至通過獄友的親友網絡。

總之,隻要有 SIM 卡和信號,他就能在單人牢房裏開設個人呼叫中心。

錢到手後,他會用博彩網站、黃金交易、海外賬戶等方式“漂白”。

一次庭審上,法官好奇問黃金去了哪,他隻是笑了笑:“您覺得我會告訴您嗎?”——那語氣,就像法國餐廳的大廚被問到鵝肝的秘方。

高智商的“監獄學霸”

這不是個沒文化的小混混。

Achref 的智商和學習能力讓許多律師都感到棘手——他在監獄裏考下了會計文憑、烘焙和廚師證書,還學會了石雕,甚至取得了法律資格證,如今正在讀法學學士。

靠著這種“學霸”屬性,他的詐騙手法總是領先一步。

早年,他曾找到彩票係統的漏洞,用偷來的銀行卡大批購買彩票,騙走900萬歐元。法國博彩中心(FDJ)甚至請來專家出庭,想搞清楚他是怎麽做到的。

電信詐騙中,他掌握了一種電話線路漏洞——當受害者以為掛了電話,實際上還在和他通話。於是,那句“請您撥打17(報警電話)確認我的身份”,在他的劇本裏,隻是讓受害者再次接通他本人。

這種技術水平,讓辦案警察抓耳撓腮——甚至去檢查通信箱,以為線路被物理篡改。可實際上,Achref 隻是在利用係統漏洞玩心理戰。

甚至,他還冒充法官、律師,為自己爭取減刑機會。

四個孩子,全在探監室裏“創作”

工作之外,他的私生活同樣精彩——他有四個孩子,全都是在探監室裏“創造”的。

是的,法國的監獄確實有一種製度,允許在特定條件下,服刑人員與配偶或伴侶在探視中有私密時間,甚至可以發生性關係。

這種製度叫UVF(Unités de Vie Familiale,家庭生活單元)或者parloirs familiaux(家庭探視室)。

UVF 是法國監獄中特別設置的小套間,帶臥室、廚房、衛生間,裝修比普通探視室溫馨很多。犯人和來訪的家人(通常是配偶、伴侶、子女,有時是父母)可以在裏麵不受直接監控地待24到72小時。

即便在監獄裏,他依然能像個CEO那樣遠程管理家庭:付賬單、訂花、買孩子的開學用品,甚至幫親戚安排度假。

他一邊是詐騙集團的核心人物,一邊又是個管家式的父親。

為什麽不改?

很多人問:既然聰明又能幹,為什麽不洗心革麵?

答案是——他不想改。

在監獄裏,他有地位、有圈子、有資源,甚至有某種安全感;一旦出獄,他什麽都不是。對他來說,監獄是舒適區,自由反而像是流放。

他自己也承認:“每次快要出獄的時候,我都會搞砸。我做詐騙,是為了不離開這裏。”

這是很多長期服刑者的共同心理——過度適應了監獄的封閉規則,卻無法適應外界的複雜人情。在裏麵,他是“知名人物”;在外麵,他是“社會零件”。

他騙錢,不是為了出去,而是為了留下來。

如今,他的刑期延長到 2049 年,屆時他已 71 歲。應該可以"退休"出獄了.....

也許,對 Achref 來說,這才是最佳人生規劃——畢竟,外麵的世界太陌生,而監獄才是他的真正“家”。

有人一生追求自由,有人卻一生在逃離自由——人生啊,總有些諷刺得讓人笑不出來的事。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哈耶普斯麻錄取的5個中國孩子 背景一個比一個“離譜”…
一場“豪車車禍”爆火!楊蘭蘭的瓜,越看越狗血
中國女首富24歲兒子正式出山,80億資產借殼上市
中國海警船撞自家軍艦 浪花“染紅” 2中國海警疑身亡
劉建超被帶走之謎 與秦剛有某種驚人的相似




24小時討論排行

林毅夫人民日報刊文:習近平回答了馬克思經典未解之問
開始漲價了!沃爾瑪價簽大換新 飆漲近60%…
中國第3款6代機試飛片段瘋傳 美媒:瘋狂步伐
朱令骨灰今下葬 父母發訃告:我們將一如既往追凶
李小琳罕見受訪:送99朵玫瑰被父親李鵬含淚斥浪費
紐約時報:特朗普如何毀掉美國80年的偉大遺產
特朗普:正在考慮允許對美聯儲主席鮑威爾提起重大訴訟
特朗普:“烏克蘭領土會有一點變化”
特朗普要把無家可歸者趕出華盛頓,但流浪者要去哪?
台灣誌願兵赴烏克蘭作戰 訓練營遭俄軍導彈轟炸
川普:隻要2分鍾,就知道普京是否要和平
12歲“偉大向導者”:金正恩如何為女兒打造接班形象
華郵:川普時代,人心惶惶的美國科學實驗室
貴州大數據局長用政府設備狂挖比特幣 夠買2千間房
川普關稅重擊 中國廠商減班、砍工資、用臨時工
新藏鐵路最快今年開工,單公裏投資或高達2億元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牢裏生娃 順便拿個學位…“監獄玩家”的全能人生

新歐洲 2025-08-11 10:06:21

5月的一個早晨,法國某監獄的大門緩緩打開,47歲的 Achref S. 踏上了久違的自由之路。

這一天對他來說意義非凡——經過層層評估,他終於獲得了假釋。

陽光很暖,空氣很新鮮,他甚至有點不知所措。

可惜,這份自由的味道隻維持了45分鍾——不到一小時,他就用嫻熟的手法順走了一張陌生人的銀行卡,再次回到熟悉的地方:監獄。

Un téléphone, des centaines d’arnaques et des millions gagnés : l’escroc avait « fait de la prison son bureau » https://t.co/CXdXseczG1

— Le Parisien (@le_Parisien) August 10, 2025


如果說有人把公司當家,這位先生顯然是把監獄當公司、牢房當辦公室。

成年以來的28年,他有19年是在高牆之內度過的,剩下的幾年也隻是間隙性“外派”。

他的工作非常穩定:電話詐騙、身份盜用、跨國洗錢……

客戶群體精準鎖定法國的老年女士,尤其是那些名字一聽就透著年代感的——Paulette、Édith之類的。

目標選定後,他會假扮警察打電話,編造一樁虛構案件,告訴對方她是受害者,需要緊急轉賬以配合調查。

等對方陷入他精心編織的故事後,錢就進了他的賬戶。

監獄才是創業園區

更令人稱奇的是,他所有的業務都是在監獄裏完成的。別人上班需要辦公室電腦,他隻需要一部悄無聲息出現在牢房裏的手機。

在法國,犯人在服刑期間確實沒有強製勞動的規定,和很多國家(比如美國)不同。

法國的法律理念是——服刑的目的主要是懲罰與改造,而不是靠囚犯勞動來創造經濟價值,所以勞動是自願的。

如果不工作,那一天大部分時間都是在牢房裏——讀書、看電視、打電話、寫信,或者像 Achref 這樣,幹點“自己擅長的事”。

每天多達500 個電話

在外麵,頂尖的銷售員一天能打個百來個電話,已經算是業界精英;而在裏麵——對,就是監獄裏麵——Achref 的業績是他們的五倍。

每天多達500 個電話,這效率,連互聯網大廠的 KPI 都得甘拜下風。

他的作息表很簡單:醒來——打電話——吃飯——繼續打電話——睡前還要再補幾通。外麵的人可能會問:法國犯人不是打電話有限製嗎?

是的,按規矩,囚犯需要報備號碼、過審批、付話費,還有通話時間上限。但 Achref 的規矩很簡單:有手機,規矩就不存在了。

法國監獄的手機管控,一直是個“永遠解決不了的問題”。即便 Achref 被轉過 60 座監獄、關進法國最嚴的 Condé-sur-Sarthe,他照樣能搞到設備——方式可能是賄賂、探視夾帶,甚至通過獄友的親友網絡。

總之,隻要有 SIM 卡和信號,他就能在單人牢房裏開設個人呼叫中心。

錢到手後,他會用博彩網站、黃金交易、海外賬戶等方式“漂白”。

一次庭審上,法官好奇問黃金去了哪,他隻是笑了笑:“您覺得我會告訴您嗎?”——那語氣,就像法國餐廳的大廚被問到鵝肝的秘方。

高智商的“監獄學霸”

這不是個沒文化的小混混。

Achref 的智商和學習能力讓許多律師都感到棘手——他在監獄裏考下了會計文憑、烘焙和廚師證書,還學會了石雕,甚至取得了法律資格證,如今正在讀法學學士。

靠著這種“學霸”屬性,他的詐騙手法總是領先一步。

早年,他曾找到彩票係統的漏洞,用偷來的銀行卡大批購買彩票,騙走900萬歐元。法國博彩中心(FDJ)甚至請來專家出庭,想搞清楚他是怎麽做到的。

電信詐騙中,他掌握了一種電話線路漏洞——當受害者以為掛了電話,實際上還在和他通話。於是,那句“請您撥打17(報警電話)確認我的身份”,在他的劇本裏,隻是讓受害者再次接通他本人。

這種技術水平,讓辦案警察抓耳撓腮——甚至去檢查通信箱,以為線路被物理篡改。可實際上,Achref 隻是在利用係統漏洞玩心理戰。

甚至,他還冒充法官、律師,為自己爭取減刑機會。

四個孩子,全在探監室裏“創作”

工作之外,他的私生活同樣精彩——他有四個孩子,全都是在探監室裏“創造”的。

是的,法國的監獄確實有一種製度,允許在特定條件下,服刑人員與配偶或伴侶在探視中有私密時間,甚至可以發生性關係。

這種製度叫UVF(Unités de Vie Familiale,家庭生活單元)或者parloirs familiaux(家庭探視室)。

UVF 是法國監獄中特別設置的小套間,帶臥室、廚房、衛生間,裝修比普通探視室溫馨很多。犯人和來訪的家人(通常是配偶、伴侶、子女,有時是父母)可以在裏麵不受直接監控地待24到72小時。

即便在監獄裏,他依然能像個CEO那樣遠程管理家庭:付賬單、訂花、買孩子的開學用品,甚至幫親戚安排度假。

他一邊是詐騙集團的核心人物,一邊又是個管家式的父親。

為什麽不改?

很多人問:既然聰明又能幹,為什麽不洗心革麵?

答案是——他不想改。

在監獄裏,他有地位、有圈子、有資源,甚至有某種安全感;一旦出獄,他什麽都不是。對他來說,監獄是舒適區,自由反而像是流放。

他自己也承認:“每次快要出獄的時候,我都會搞砸。我做詐騙,是為了不離開這裏。”

這是很多長期服刑者的共同心理——過度適應了監獄的封閉規則,卻無法適應外界的複雜人情。在裏麵,他是“知名人物”;在外麵,他是“社會零件”。

他騙錢,不是為了出去,而是為了留下來。

如今,他的刑期延長到 2049 年,屆時他已 71 歲。應該可以"退休"出獄了.....

也許,對 Achref 來說,這才是最佳人生規劃——畢竟,外麵的世界太陌生,而監獄才是他的真正“家”。

有人一生追求自由,有人卻一生在逃離自由——人生啊,總有些諷刺得讓人笑不出來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