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普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Gertrud von der Leyen)宣布達成貿易協議。
《紐約時報》報導,歐盟與川普政府達成貿易協議,表麵上向美國大幅讓步,實際上卻是采取「避重就輕」戰術,在談成15%關稅的同時,未付出太過高昂的代價,還保護了具有政治意義的牛肉與雞肉等敏感農產品,其中最佳例證就是「龍蝦」產業,更讓學者直呼「布魯塞爾肯定在竊笑」。
根據貿易協議,雖然歐盟承諾3年內采購7500億美元的美國能源,並且承諾對美投資數千億美元,但能源采購金額已包含現有進口量及預期增購,采購與投資額度也隻是估計值,實際上取決於歐洲私人企業,並非強製性義務。
此外,歐盟也決定延續「美國龍蝦零關稅政策」。龍蝦產業在美國具有政治意義,這個以緬因州為中心的產業,不僅是當地人的驕傲,也在國會享有強大支持。不過,龍蝦產業在歐洲的經濟重要性與政治敏感度都比較低,盡管那裏也是龍蝦重要市場之一,但過去依據雙邊自由貿易協議,主要都是從加拿大進口這種海鮮。
▼龍蝦在歐洲的經濟重要性與政治敏感度都較低。

值得注意的是,在零關稅進口美國龍蝦之際,歐盟拒絕了改變其他食物法規,放行更多美國牛肉與雞肉進口的要求,而在歐盟各地,牛雞產業都是遠遠更具政治爆炸性的議題。
歐洲官員已經表明,這個設定是有意為之。一名歐洲官員5日向記者透露,雖然該聯盟將延長對美國龍蝦零關稅的政策,並且取消野牛(bison)肉的貿易壁壘,但不會改變其他政策,放行更多美牛。
喬治城大學(Georgetown University)教授布許(Marc Busch)直言,「現在布魯塞爾肯定在獨自竊笑。」他指出,歐盟未同意修改禁止特定美國牛肉與雞肉進口的關鍵衛生法規,這個做法還可以用來阻擋更具政治重要性的農產品進口。
不過,歐盟在協議中仍有損失。除了大約70%對美出口商品麵臨15%關稅,遠高於年初的個位數水準,也承諾將美國工業品及汽車關稅降至零,恐讓歐洲製造業麵臨更大的競爭壓力。盡管歐盟談判代表宣稱已經避免了更糟糕的結果,但後續行動仍將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