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餘華們若真愛文學,請先清理門戶,而非把期刊當自家客廳,塞進私貨還誇“冷得好”。
文壇可真是爛透了。
這波由“抒情的森林”引爆的抄襲醜聞,涉及麵太廣了。(參見:《收獲》《人民文學》……還在裝死)
今天單說餘華的美女弟子丁顏,她的“拚貼式抄襲”堪稱一絕。
一篇《有糧之家》,竟能縫合張愛玲的蒼涼、李碧華的豔詭、安妮寶貝的矯情、張承誌的粗糲,外加亦舒的市井雞湯,這也太厲害了。

更絕的是,這鍋雜燴竟能連闖《花城》《收獲》《鍾山》等頂級期刊,橫掃鬱達夫獎、花城文學獎,甚至被餘華盛讚“將愛情往冷裏寫”。
我有點不明白,這東一句西一句摘抄,小說可能有連貫性嗎?
我們的文學權威期刊和那些為丁顏背書的文壇大佬,你們是不是眼神不好?
“自己人,裝瞎就行”。
丁顏的事後反應更是彪悍至極。不得不佩服,文壇真太不要臉了。
1
我們先看丁顏的抄襲實錘。
廣東省作家協會的《作品》雜誌2017年04期,丁顏在其發表的小說《最後一夜》涉嫌抄襲,具體如下:

↑丁顏發表在《作品》雜誌小說《最後一夜》


↑丁顏發表在《作品》雜誌小說《最後一夜》


↑丁顏發表在《作品》雜誌小說《最後一夜》

另外,據查她不單隻薅張愛玲的,還有李碧華、亦舒、安妮寶貝等……







敢這麽抄,這是多有恃無恐啊。
再看看丁顏的回應,可以寫入詭辯教科書了:

你看,她還罵別人是“瘋狗”。
這種“爆匪式發言”(網友銳評),感覺就是特權庇護下的有恃無恐。
若換作無名作者,早被期刊封殺;但丁顏背後有餘華、北師大創意寫作班的“免死金牌”,連《花城》都隻能事後補課式啟用查重軟件,假裝剛知道抄襲這回事。
2
丁顏是個案嗎?
文壇早就將導師和家族資本化。餘華推兒子小說《全身麻醉》《複仇》連登《收獲》,他寫的什麽破玩意兒?
不僅餘華弟子中招。還有莫言、閻連科弟子焦典、孫頻抄襲連環爆雷。
感覺就是名家弟子=期刊VIP通行證了,普通作者投稿石沉大海,“文二代”作品閉眼就可過稿。是這樣嗎?
評獎是黑箱化的。你給我賣個雜誌,我就新設一個獎給你。這不是文學頂刊《人民文學》做的事嗎?
丁顏《有糧之家》被多個獎項爭相收錄,評委張定浩事後才“驚覺沒讀出張愛玲”。
獎項淪為導師朋友圈的互捧遊戲,標準?導師的麵子就是標準。
這個圈子是很抱團的。麵對輿論風暴,文壇集體裝死。餘華老師,你在哪裏?
丁顏威脅“別牽扯我導師”,期刊也在沉默護短……“文人相護”比“文人相輕”更惡臭。
有人辯稱“查重會扼殺文學”,舉例李白化用衛萬詩句仍成經典。但丁顏們的問題絕非“無意撞句”,而是係統性的文字盜獵啊。
這很難懂嗎?
你致敬就大大方方致敬,和抄襲能一樣嗎?
像丁顏這種,抄襲段落跨越五位作家,從意象到句式全盤複製,連張承誌的草原敘事,都被她拆解移植為“臨夏故事”。
文學期刊的編輯真的是水平問題?初審形同虛設,直到網友曬出對比圖才慌忙啟用查重。確定不是特權縱容?
3
餘華們若真愛文學,請先清理門戶,而非把期刊當自家客廳,塞進私貨還誇“冷得好”。
我們終於聞到了文壇的屍臭。文學的標準或許主觀,但特權的腐味,總還有客觀標準可以識別。
文學已死,餘華和丁顏們在燒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