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毅和盧比奧這次罕見的會麵,除了公布一張正在會談的照片,沒有公布合影,看不到有沒有握手。但北京的書麵聲明卻與以往不同,沒有提及任何摩擦點,甚至沒有提及台灣。王毅與盧比奧會麵不再“應約” 措辭緩和為何 https://t.co/JN9wJBqN6C pic.twitter.com/j9K3YM82mU
— RFI 華語 - 法國國際廣播電台 (@RFI_Cn) July 11, 2025
會談照片自然雙方各坐一邊,王毅似乎顯得有點“霸氣”,讓人想起2月份他與盧比奧首次通話時勸人家“好自為之”的居高臨下,這是中方公布的說法,盧比奧後來被告知後表示,並沒有聽到對方使用該詞,如是,他會對等回敬。
照片上,盧比奧雙手放在麵前的桌上,注視著鏡頭,表情有點嚴重。美聯社報道說,兩位外長及其代表團在會談開始時有合影,但未向外界公布,會談時間,據法新社報道是一小時。如果這被視為是一場為未來的習普會開路的會談,雙方會談的場麵讓人懷疑這將在短期內會成為現實。
不過,這次會麵,王毅方麵沒有像上次通話那樣,強調是“應約”,那次畢竟是撕破臉皮以後首次通話,盧比奧在未成為美國國務卿之前,就已在兩岸三地大名鼎鼎,以一介國會參議員之身,發起與參與推動『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批評中共打壓西藏及新疆人權等,被北京稱之為“反華急先鋒”,兩度列入黑名單,且在1月15號,出席美國國會參院確認聽證會時毫不猶疑地譴責“中國通過撒謊、欺騙、偷竊等手段取得全球超級大國地位”,結果,上任國務卿後,王毅被“應約”,大家看他怎麽辦,也就顧不得人家還是被製裁的身份,雙方通話了,但口氣很強硬,算作是一次“見麵禮”。
這次雙方都公布了簡短的聲明,雙方的語氣比較緩和。中國外交部的文稿稱“雙方一致認為會晤是積極、務實、建設性的”。盧比奧領導的國務院發表的書麵聲明也說,“這次討論是建設性和務實的”,美國國務院說盧比奧“強調了保持溝通渠道暢通的重要性”,“雙方同意探索潛在的合作領域,同時尋求管控分歧。”中國外交部說,“同意加強外交渠道及各領域各層級溝通對話,發揮外交部門在推動兩國關係中的作用,在管控分歧的同時,探索擴大合作領域。”
盧比奧在記者問到特朗普是否與習近平舉行會談時表示,“可能性很高”,雙方都有強烈的會談意願。不過,中方通稿對“習普會”隻字未提。
與以往相比,中方的書麵表達也比較緩和。法新社的報道認為,與中方表述與華盛頓外交會晤通常公告不同,沒有提及任何摩擦點,甚至沒有提及台灣。不過,中方的聲明中仍然含著明顯的要求:“希望美方以客觀、理性、務實態度看待中國,”“以平等、尊重、互惠方式同中方打交道,”找到“一條新時期中美正確相處之道。”
兩人相會的背景其實極其敏感,中美貿易戰“暫停”,但特朗普的貿易大棒懸著,且同時明確表示願意與習近平麵對麵會談。據美媒透露,特習會能否實現,中方還在一個關鍵點上與美方執著,特朗普如訪問北京,一定要在台海問題上有明確承諾。
華盛頓與北京的三大摩擦,台灣、貿易以及高科技,每一個都不輕鬆。台灣是重中之重,北京對漸去漸遠的台灣威脅日重,而美國是台灣最重要的武器供應國,北京越是威脅台灣,華盛頓對台灣的加持越是加大,此舉讓北京憤怒。
貿易爭執是橫亙在中美關係上的又一巨大障礙,隨時都可以爆發為貿易大戰,4月份特朗普公布對華對等關稅以來,中美劍拔弩張,互相施之以重稅威脅,最終,捏著“稀土牌”的北京,迫使特朗普暫緩了下來,然而,盧比奧首次出訪亞洲,出席東盟會議,也有著明確的戰略意圖,這就是阻攔他國以本國生產的名義轉移中國產品。
許多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征收關稅的目的不僅僅是為了減少美國的貿易赤字,也是為了杜絕中國規避美國附加稅的行為。即在另一個國家對中國產品進行最後組裝,使其不再被視為 "中國製造"。特朗普在周一以來發給主要是亞洲國家的信件中警告說:“為規避更高的關稅而進行的商品轉移將被征收額外的附加稅”。
北京對特朗普的運作一清二楚,王毅借著出席東盟會議,訪問馬來西亞總理安瓦爾的機會,批評“美國單邊征收高額關稅,不負責任、不得人心。”月初,特朗普宣布美越達成貿易協議後,中國7月3號警告:堅決反對任何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達成的協議。胡蘿卜加大棒,威脅兼具誘惑,北京力圖拉攏,但是,讓東南亞國家選邊站,也並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