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00,淘寶:雙線作戰,發起衝鋒
7月5日,一個普普通通的盛夏周六,對肖雨卻不普通。
作為重慶渝中區的餓了麽外賣員,她兩三天前就收到了“打仗”信號:所有早班人員比平日提前一小時到崗,因為“近幾天的單量會非常多”。
當天早上9點,肖雨被拉進一場釘釘會議,跟同事同步注意事項後,立即給自己的隊員們打電話,“趕緊出來掙錢,單子多得不得了。”
同一時刻,位於杭州西溪園區的淘寶閃購“作戰室”內已經坐滿了各業務線的人員,看數據、看走勢、與商家溝通、按節奏撒補貼、錨著目標前進。
這是一場精心籌劃過的戰役——7月5日,進入外賣旺季後的第一個周六,淘寶閃購決定在這一天對外賣老大美團發起衝鋒。
關於衝鋒單量的猜測一早就在行業裏流傳。據36氪了解,阿裏內部預估這天單量能達到7000萬單。而美團外賣平時的日訂單量在9000萬左右。
餓了麽頭部商家至少在一周前收到通知:籌備足夠的貨和人。美團一些員工也得到情報,有人“嗬嗬一笑”,認為淘寶的運力不足以支撐這個訂單量;有人開始緊張,當天一早便緊盯雙方數據,試圖探出對手的虛實。
更早之前的6月23日,淘寶閃購日單量已經超過6000萬。也正是這張不錯的成績單,讓淘寶閃購得到了高層大手筆加碼的500億資金,讓它有底氣向行業老大美團發起衝鋒。
而淘寶閃購此役的野心在於:在餐飲訂單之外,把零售部分單量拉高到新的台階。
這也是電商公司做外賣的更大藍圖——用近場電商反哺遠場電商。
蔣凡曾在阿裏財報會上說:“閃購對於淘寶來說是一個高頻次的場景,用戶的活躍度和規模都會有更好的體現,淘寶和近場電商會有更多融合的可能性。”京東創始人劉強東也在近期一次交流中稱,“我們做外賣虧的錢,相比去抖音、騰訊買流量的錢還是要劃算的。”
“500億的投入,公司當然希望不止是餐飲訂單在漲,零售訂單也需要快速拉動。”一位淘寶員工告訴36氪。
緊張和期待的情緒在員工身上交織。7月4日晚,淘寶閃購零售條線的不少人淩晨才入睡,第二天早上7點便匆匆起床看盤。一位參與作戰的員工告訴36氪,“對手的很多業務人員提前一天抵達頭部商家所在城市,並在當天入駐了商家辦公室,試圖幹擾此次衝鋒。”
第一波“壓力情報”在9點傳回。部分零售的頭部商家稱,自己被要求提升在淘寶平台的“起送價”——補貼直接影響用戶下單,但“起送價”也至關重要,零售訂單不似餐飲那麽“剛需”,起送價過高,用戶便不會下單,起送價過低,對平台就是低價低質的“毛單”。
餓了麽小二10點左右趕到重點商家辦公室。不少商家處,兩邊的業務員現場對峙,盡管有著“不發生肢體衝突”的共識,一輪又一輪的雙邊壓力下,“商家那天還是非常尷尬。”
時間往回拉遠,7月5日這天“風平浪靜”的京東,才是這場外賣激戰最初的導火線。
外賣江湖上,美團和餓了麽已經相安無事多年。今年以前,也沒人能預料到,京東會是新一輪外賣大戰的攪局者。
京東的出招可謂快準狠:給商家免傭、給騎手繳五險一金、創始人劉強東親自上陣送餐、錢補貼消費者……訂單量隨之節節攀升——4月15日、4月22日、5月14日、6月1日,京東高調宣布外賣單量突破500萬單、1000萬單、2000萬單、2500萬單。
京東扛起“電商外賣”的大旗,客觀上也給阿裏製造了有利地形。“我們也在賭,跟京東一起教育市場,建立讓消費者用電商App點外賣的心智,以後不用裝外賣App了。”一位淘寶員工對36氪稱。
換個角度看,阿裏也不可能坐視京東以如此快的速度成為外賣第二名。
比起平地起高樓的京東,阿裏手中的牌已經算多。 餓了麽、盒馬等阿裏的老業務,都是即時零售領域前赴後繼的布局。2024年2月的財報會上,阿裏CEO吳泳銘再次強調了近場電商的戰略價值。
同年,淘寶上線“淘寶小時達”,接入餓了麽的蜂鳥配送,開始在淘寶內30分鍾送達數碼3C、服飾、商超等商品——這是淘寶正式下場做外賣的重要“前情”和準備。
而來勢洶洶的京東,加速了“淘寶閃購”的麵世。
“淘寶閃購”是“淘寶小時達”的升級版本,核心變化是引入餓了麽的外賣供給,以及,占據淘寶App首頁最大的一級流量入口。
“閃購”的名字也頗有深意,它跟美團的非餐業務同名。而之所以用“閃購”而不直接用“外賣”,“是因為外賣的心智美團已經很強了,但‘閃購’的心智大家還在搶,誰搶到算誰的。”一位外賣行業資深人士告訴36氪。
據36氪了解, 這個產品從原計劃的618上線,直接提前了近兩個月——在4月30日當天就上線了50個城市。“淘寶和餓了麽產品才剛完成對接,還沒來得及做優化,淘寶頁麵裏一度無法直接看到外賣的購物車。”一位接近該項目的淘寶員工告訴36氪。
針對消費者的補貼,也在淘天4月最後一周的的淘寶高層會議上臨時敲定:數額從原本的幾十億,提高至100多億。
五一期間外出遊玩的人多,點外賣的人少,但首戰成績卻出人預料。據36氪了解,淘寶曾內部判斷,淘寶閃購訂單量突破1000萬需要十幾天,但實際隻花了6天。
以4月30號為開端,淘天和餓了麽的團隊正式進入戰時狀態。
阿裏的決心不止體現在單量上。36氪了解到,5月下旬,阿裏內部開始探討淘天和餓了麽業務整合的可能性。618結束後的第3天,阿裏巴巴集團 CEO 吳泳銘第宣布餓了麽、飛豬並入改組後的阿裏中國電商事業群,向淘天 CEO蔣凡匯報。
“餓了麽與飛豬將繼續保持公司化管理模式,業務決策執行上與中國電商事業群集中目標、統一。”吳泳銘說。他還特別提到,這是一次“從電商平台邁向大消費平台”的戰略升級。
離1000萬單不過21天,淘寶閃購就在5月26號就突破了4000萬單。據36氪了解,由於3000萬單-4000萬單的時間非常短,間隔隻有幾天,淘寶閃購甚至沒來得及做3000萬單的宣傳海報。
“跳過2000萬、3000萬,而直接公布4000萬單(淘寶端和餓了麽端各2000萬)還有一重意義,那就是淘寶隻花了20幾天就做到了京東2個多月的成果。”一位淘寶員工對36氪表示。
更早前,美團還在緊密盯防增速極快的京東。一個例子是,京東希望在劉強東老家宿遷做出“後發逐浪”的標杆,通過集中的補貼、炸街實現“翻盤”,而美團也在宿遷成立了專門的補貼團隊,將份額咬死不放。
“客觀上美團還是挺感謝阿裏的。”一位美團中高層人士告訴36氪,“一般而言,應該是老大出錢製衡住老三,沒想到老二很快出手了。”
但正是1000萬單、4000萬單這樣“原地起跳”的成績,讓美團的許多人第一次意識到,淘寶這次是要舉全力“開打第二次世界大戰”,它才是那個更快近身的對手。

16:00,美團:對手凶猛,起身應戰
美團許多員工是在7月5日下午臨時回到公司的。
“要衝。”當天下午,美團核心本地商業CEO王莆中終於拍板。衝鋒戰由薛冰和肖昆坐鎮指揮,薛冰是美團外賣業務負責人,肖昆是美團閃購負責人,二人均向王莆中匯報。數十名業務骨幹被緊急召回到美團位於恒電的總部園區,一間大型會議室旋即成為作戰中心。
美團內部發現,淘寶的補貼越打越重,且頗有策略——上午先大力補貼非餐,直接無起送門檻,免配送費疊加現金券衝量,到用餐高峰期又將大額補貼轉向餐飲。到中午“飯點”時,訂單漲得極快。
“不僅補得特別凶,搶單大廳裏需要等候一小時才能送的單,他們都還是往出派,說明決心很大,可能真的要衝到8000萬。”一位參與當天作戰的美團員工告訴36氪。
一旦淘寶閃購實現8000萬單,日訂單量維持在9000萬左右的美團,當天的市場份額就會直線下滑。“消費者心智、市場心智、資本市場,都會受影響。”
美團今年的夏戰以“戰一夏,定乾坤”為主題,原本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由增勢強勁的拚好飯、神搶手扛起單量衝鋒的大旗,原定7月5日到7月8日要做一波補貼,“是以往補貼的一倍以上。”
“我們也做了準備,但沒想到5號下午他們突然在C端大力加碼補貼。”一家中式快餐連鎖品牌的創始人告訴36氪。
“我們的底線就是訂單量絕不能輸。”2到3小時之內,美團外賣把原本要按節奏、按區域逐步開展的補貼,集中在全國範圍內鋪開上線。“太燃了。”一位美團員工形容當時感受。
下午4點左右,美團的補貼開始大規模放量。從奶茶免單券開始,“0元購”成功的用戶在社交平台歡呼。緊接著,美團的大額券從茶飲向更多類別延展,“滿18減18”、膨脹紅包幾乎形成“飽和式攻擊”,用戶隻要點開App,很難不下上一單。
騎手也是重點補貼的對象。一位美團騎手告訴36氪,平日裏,高峰期的單均配送費是4塊7,但7月5日這天,他每單拿到手至少的錢至少有10塊。
兩大平台合力補貼,全國許多城市的茶飲咖啡門店全麵爆單,“單子像書本一樣厚,十幾個外賣員等在出餐台前。”餓了麽騎手肖雨告訴36氪。騎手與店員間則相互鼓勵,肖雨跟相識的騎手說,“我們不要催,讓他們慢慢做。”
運力的使用率也被拉到極限。肖雨記得,往常七八百米的訂單,通常限時30分鍾,7月5日那天用時最久的一單花掉2小時50分鍾,“以前從未有過,我們開玩笑說這是這輩子打過最長的仗。”
下午4點左右,肖雨收到一條“超時10分鍾以上不扣錢”的通知,“身邊的兄弟們開心慘了。”而一位美團樂跑騎手記得,當天下午5點到淩晨12點,美團推出“跑夠40單獎勵180塊”的活動,“我跑了三十多單,拿了90多塊。”
一家飲品品牌的線上業務負責人告訴36氪,當天的訂單量嚴重超預期,總部為門店開通了“緊急調貨通道”,但部分門店仍然出現“接不住”的情況,隻好臨時安排周圍門店分流,同時加派人手。
美團過去的很多次訂單峰值,都是提前確立補貼方案、帶著明確預期去執行,過程中也極為重視風控機製,防止商家刷單、也防止商品被惡意“薅羊毛”。但7月5日的衝刺不同往常,誰也不知道單量要到多少,“風控這個因素也一定程度上被忽略了。”
下午6點,微博出現熱搜#美團崩了#,不少商戶在社交媒體發帖稱手忙腳亂完成訂單,卻看不到結算價格,用戶端也出現了5分鍾左右的支付異常。美團官方先向商戶推送消息,穩住慌張情緒,又在晚上8點發布緊急公告,稱“訂單量突破曆史峰值觸發服務器限流”,受影響的商家結算後續回溯,不會受到影響。
淘寶閃購希望用外賣流量帶來非餐訂單、甚至電商GMV的增長,但美團內部此前的判斷一直是,淘寶做外賣對零售生意的帶動並不明顯。
因此一位美團內部人士告訴36氪,7月5日當天,倘若淘寶閃購的訂單增量來自餐和飲,還不值得太過緊張,但米麵糧油這樣的非餐訂單突然猛增,“還是挺嚇人的”。
美團是這一輪“即時零售”浪潮的發起者。用餐飲外賣帶動生鮮食品、日用百貨、家電數碼甚至服裝等更豐富的品類,“把零售供給和用戶兩頭都往裏拉”,是美團一直在苦心培育和呼籲的。2024年10月的即時零售大會上,王莆中說,“即時零售不是應急零售,而是一種高確定性的生活方式。”
那場大會喊出的目標是,到2027年,美團閃電倉的數量達到10萬家,閃購的GMV站上2000億。彼時,美團在該領域尚無強勁對手,有行業人士認為“這一目標對美團來說過於保守”。
如今在這條路上,淘寶半路殺了出來。阿裏將淘寶做成超級入口的決心明顯,在外賣的三個主要入口中,“淘寶閃購入口的補貼率(補貼金額占當單價格的比例)遠遠高於餓了麽和支付寶。”一位知情人士告訴36氪。
除了給流量給錢,淘寶閃購也在加速整合近場零售的供給。“以農夫山泉為例,要做的事是整合它在倉店、便利店、水站、商超的資源,盤起來一起供給消費者。”淘寶也在與服飾、化妝品等領域的品牌談判,希望在門店內單獨開辟一塊區域,用於開展閃購業務。
假若淘寶成功,美團餐飲外賣霸主的地位還不致被動搖,但“即時零售”的新故事可能被改寫。

24:00,2億訂單:即時零售更快到來?
晚上8點45分,美團向內部員工推送戰報,稱“即時零售日訂單量突破1億單。”隨後的22點54分,再度官宣“即時零售當日訂單已突破1.2億單。”百人作戰室內,美團hr還組織了一場小型的慶祝儀式,放了兩彈彩紙禮花。
“這兩天是最豐富、最瘋狂的兩天。”回想起那個周末,一位美團騎手如此說。他一邊將當天的收入界麵不停向下拉,一邊難掩興奮:“這掙得多了,都沒辦法細算,一天收入肯定上千了。”
隔周周一,淘寶閃購宣布日訂單數超過8000萬。美團,淘寶,加上京東,外賣行業2億的天量訂單在這場交鋒中完成。
2億訂單背後,餐飲外賣的產能供給、配送能力也在承受全方位的壓力測試。
在餐飲外賣領域,美團的精細化運營能力便一直為外界稱道。36氪了解到,自美團會員推出後,美團的補貼發放比以往更有章法,比如大額補貼通常會推送給黑鑽會員。
這次交鋒中,淘寶閃購的運力也肉眼可見得到了優化。肖雨是餓了麽“優選模式”的騎手,該模式的特點是騎手無法拒單,以往難免因派單不科學造成繞路等問題,最近在山城重慶的“困難區域”,也能相對順暢,“看得出平台做了優化。”
京東沒有參與這次熱戰,而是選擇把錢補給連鎖型的優質商家。“如果商家在京東上賣一單比別的平台賣兩單還賺錢,雖然單量少,但黏性強。這也是平台相對省錢的策略。”一位接近京東的人士告訴36氪。
過去幾年,美團外賣訂單的峰值都發生在立秋那天,“秋天的第一杯奶茶”早已成了新造的節。2024年的“立秋”,美團創下9800萬即配訂單紀錄,一位美團前員工特意趕到公司,跟同事一起切蛋糕,“莆中也簡單說了兩句,談談目標、節點。”
“訂單量峰值發生在‘秋奶’,GMV峰值或許另有其時,比如發生在七夕,但以往的峰值絕不可能發生在一個平平無奇的周六,這一天實在是太普通了。”上述工向36氪感慨。
據36氪了解,在這“普通的一天”裏,美團外賣和淘寶閃購兩邊合計虧損額超過了10億。一個對比數據是,2024年,美團外賣每單利潤約為1.5元。
身處競爭生態,美團還是要跟淘寶爭下去。但一位美團中高層員工也表示,即時零售不是一個“快做”和能靠補貼拉動的生意,而是需要慢慢培育。“打峰值可以打峰值,但生意總歸是要回到平日。”
美團創始人王興喜歡為業務定一個大目標,1億單目標的由來也是如此。
2020年5月披露當年一季報時,王興說“美團點評達到每天1億單的目標不變,瞄準每單1塊錢的經營利潤。”目標節點便是2025年,那時,美團的日訂單還在3000萬量級,員工們對實現方式充滿困惑,王莆中對內表示,“1億單隻是個時刻,一定會到來,要考慮達成以後如何更好地經營。”
隨後的每一年財報會上,1億訂單的話題都會被談及,管理層也始終表示“堅持該目標不變。”不過後來,這個目標被淡化,2024年的9800萬單峰值,也沒有大規模傳播。
“但今年的環境不同,競爭加劇,大家需要這樣的裏程碑來塑造信心。”上述前員工說。
2億訂單的背後,還有被撐開的、對即時零售生意的更大想象。
一位外賣行業內人士對36氪稱,隻有餐飲的需求是剛性的,尤其是餐,必須30分鍾內準點送達,因此隻有履約能力最強的公司有機會勝出。但非餐的需求沒有這麽剛性,即時零售生意也不會一家獨大,大家都有機會。
弓弦拉滿的高壓之後,一切短暫回歸平靜。
這一周裏,淘寶閃購的員工在分批次調休,美團內部則按團隊行複盤。7月5日晚,肖雨到家已是淩晨2點多,她還是趕上補貼熱度,給自己點了一份奶茶外賣。
即時零售之戰還難見分曉,但兩家公司的活力都被再度喚起。
與從前的大戰類似,阿裏再次啟用了“整合、補貼、一級入口”三板斧。快速的入口決策、閃電般的組織調整、足夠強悍的補貼力度,其中體現的速度和決心已許久未見。最近一周,淘寶閃購員工還是會感慨,“那天打得酣暢淋漓”。
淘寶閃購要把每周六做成一個新的節日——超級星期六。一位知情人士告訴36氪,美團也意圖在這個夏季達成更高峰值。下一輪衝鋒或許又在眼前了。
夏季素來是外賣旺季,但一位美團員工說,“今年我看都是旺季,沒有淡季。”他與同事們也欣然參與其中,在一個接一個的峰值中獲得久違的凝聚感,“打吧,打仗士兵才值錢。”
王興在十年前的一次專訪中說:O2O無寧日。十年後,O2O公司和電商公司的界限已經徹底消融。
移動互聯網無寧日,也因此而有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