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友們,確實不是蘋果AI沒希望,也確實不是庫克對人才不上心…
14億薪酬包砸你頭上?還能怎麽做才能比這更有誠意。
沒錯,蘋果基礎模型團隊負責人、上海交大校友龐若鳴,放著100多人蘋果團隊領導不當,加入Meta
10多人超級實驗室的部分原因曝光了。
據說紮克伯格給的薪酬包——包括薪資、期權股票,總價到了2億美元——折合人民幣也就14億左右吧。
14億,什麽概念?
蘋果公司內部,也就基本隻有庫克能匹敵了。其他高管如果加薪資、期權股票,再折合年數,還真沒有這麽高。放眼國內上市公司,高管乃至CEO董事長能有這個水平的也幾乎沒有,打工打到這份上,首先感謝個人天才,其次就得感慨AI時代太瘋狂,紮克伯格太瘋狂了。
據說蘋果連匹配一下外部報價的嚐試都沒做……
不過需要說明,這個2億美元的薪酬包,不是年薪、不是基本工資,是一個包含年限在內的整體薪酬包,有基本工資、簽約獎金、分年限解鎖的股票期權。
龐若鳴之前,餘家輝等從OpenAI被挖來的知名AI人才,據說有4年3億美元,隻不過第一年就能解鎖1億美元。
以及Meta和紮克伯格為了挖最頂級的AI人才,根本不給“思考時間”。據說大約就是喊出這個數,然後“給一個極限思考時間”,搞得跟限時拍賣似的,要的就是“激情簽約”。
14億薪酬龐若鳴上回我們說到,蘋果基礎模型團隊負責人,上海交大校友龐若鳴被小紮挖走,多少還是令人意外的。
畢竟蘋果不是OpenAI,龐若鳴也是在德藝雙馨大廠蘋果擔任100多人團隊領導的年輕高管,前途和錢途都無量,怎麽會忽然就能被Meta旋風拿下?
究竟是超級智能實驗的誌同道合舊友太多,還是實在對庫克治下的蘋果感到沒啥指望了?
彭博的最新解釋是,Meta給的實在太多了。
據最新爆料,龐若鳴的薪酬包給到了近乎天價的2億美元。就算是蘋果公司內部,除了CEO庫克之外,沒有其他哪位高管能夠稍稍匹敵。
當然了,這個薪酬在Meta剛成立的“超級智能實驗室”,算不上離譜。因為這個紮克伯格親自組建的實驗室,之前就被曝光4年3億美元,有些傑出的大牛如中科大少年班校友、OpenAI來的餘家輝,甚至被開到了一年1億美元的水平。
以及為了這個實驗室,紮克伯格甚至收購了95後華人Alexandr Wang創辦的數據標注公司Scale
AI的49%股份,作價143億美元,讓Alexandr Wang薪酬之外就有大幾十億美元的收入了。
龐若鳴具體簽約了多少年?不知道。
但這個超級智能實驗室,大部分是4年的合同。所以這個“2億美元薪酬”,可能還跟就職年限掛鉤,而且吧,還得看看Meta今後的股價市值走勢。
據說KPI達成也是這個薪酬構成的重要部分,需要幫助小紮完成公司新的增長。
至少得把Llama從當前拉了大胯的泥潭中帶出來吧?
而且u1s1,這種明目張膽的“千金買骨”行為,小紮和Meta豪賭AI的名聲是傳出去了,這些研究員以後多半要如坐針氈。
億元先生們,總要做出點什麽與眾不同的才行吧?
畢竟當年國內某大廠的百萬年薪天才少年計劃,也讓不少公司內被倒掛的老員工忿忿不平。OpenAI
CEO後來殺人誅心的內部信也表達過,Meta這麽搞,內部文化就亂了,以後肯定不戰自敗。
所以人性都差不多,太平洋兩岸很難有根本性區別。
畢竟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的這個薪資水平,確實跟Meta自己其他工程師、矽穀其他大廠正常水平,拉開得太多了。
Meta和穀歌工程師薪資水平?Meta最新曝光的聯邦相關文件,曝光了“基本的”AI研究科學家、軟件工程師、產品經理等在內的崗位年薪水平——不包括股票期權、簽字費和其他福利。
結論就是,在Meta的各類崗位中,即便是薪資天花板最高的軟件工程師一職,一年基本工資差不多4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44萬元),最低也有12萬美元(約合人民幣86萬元)。
當然機器學習工程師崗也不差,年薪最高可達44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15萬元)。
而其他一些崗位,如AI研究科學家:17~23萬美元、AI產品營銷經理:22萬美元、ML研究科學家:23萬美元……
另外,和AI一樣熱門的還有數據分析崗,相關崗位薪資上限大概都在20多萬美元左右。其中數據科學家、數據工程師的年薪差不多27萬美元,一般的數據分析師年薪大約為16.8~20.4萬美元。
整體而言,Meta的薪酬在超級智能實驗室之前,還是符合矽穀的高薪大廠水平的。
與此同時,Google的薪資情況也已通過聯邦文件曝光。
數據顯示,其數千名軟件工程師,年薪工資水平大概在34萬美元。
其中設計、產品經理、商業方向的分析師崗位,大約在20萬美元左右。
研究科學家則高一些,是打工人裏收入最高的,平均的上限基本就是他們的下限了。
所以總結起來,矽穀大廠的基本年薪,不含績效、獎金、股票期權,基本年收入在30萬美元210萬元人民幣水平。
對比其他地方,確實夠高夠壕。
對比Meta超級智能實驗室的“年入1億美元”,差別就有億點點大了。
雖然小紮挖的這些“億元先生”,確實也是人中龍鳳,比如風口之上的龐若鳴,確實不一般啊不一般。
龐若鳴其人:掌舵蘋果基礎模型百人團隊龐若鳴,1998年本科畢業於上海交大,碩博分別就讀於南加州和普林斯頓。
一畢業就加入穀歌,任職15年後以首席軟件工程師的title被蘋果挖走。
在穀歌工作期間,他幾乎參與並負責了從早期大規模數據係統,到核心權限控製平台,再到深度學習框架和語音模型的所有重要工作。
早期階段,他是Bigtable Index和ZipIt 項目的聯合創始人與聯合技術負責人。
這兩個項目核心主要為穀歌構建強大的結構化搜索能力,據稱穀歌內部有超過1000個項目都在使用相關係統。
在這之後,他又聯手Abhishek Parmar、Zhifeng
Chen(複旦校友)創立了穀歌全球統一授權係統Zanzibar。
而且從2014年起,他成為該項目的唯一技術負責人,並使Zanzibar的係統可靠性達到“五個9”(99.999%)的高可用性標準,為穀歌的大規模服務提供了關鍵支撐。
相關論文還被收錄於2019年USENIX年度技術會議中。
而從2017年之後,他是穀歌大腦語音識別研究的主要負責人之一。
他和吳永輝、Zhifeng Chen共同領導Babelfish/Lingvo框架的開發,這個框架目前是Google
TPU使用率最高的深度學習框架。
從穀歌Gemini主管Liangliang
Cao(蘋果前首席科學家)對他的評價來看,龐若鳴不僅精通機器學習,更重要的是還懂基礎設施。
而這,或許也是蘋果招攬龐若鳴的原因。
2021年,蘋果從穀歌挖來龐若鳴,由他負責領導蘋果AI/ML部門的基礎模型團隊,至今團隊規模大約在100人左右。
這個團隊主要負責開發支撐蘋果設備上“Apple Intelligence”及其他AI功能的核心基礎模型。
包括曾在WWDC大會上亮相的Apple Intelligence的主要對話功能,正是由這個團隊研發的模型提供支持。
可以說,作為華人工程師,他領導的這個團隊幾乎支撐起了蘋果的核心AI戰略。
穀歌學術頁麵顯示,其論文總引用量高達4w+,最高的一篇正是在蘋果期間提出的新一代輕量化神經網絡模型MobileNetV3。
MobileNetV3主要用於圖像識別,而且專為手機等移動設備做了優化,能兼顧運行速度和識別準確性,自2019年發布後在學界和工業界均產生了深遠影響。
所以看了龐若鳴的簡曆和履曆,2億美元薪酬包,一分沒多要小紮的吧?
另外像龐若鳴餘家輝這些人吧,相對還是心思單純……
不然你別簽這個入職合同,三五個人組個創業公司,搞幾個demo,然後兜售一下給紮克伯格、黃仁勳這些不差錢不差股票的矽穀巨頭,那收入可比現在死工資多多了,而且也不用入職後公司內部如坐針氈吧?
One more thing或許也有人可能問,小紮挖得這麽狠,怎麽還沒有穀歌DeepMind的大佬加入呀?
是DeepMind太有夢想看不上Meta,還是穀歌的薪酬水平也都上億美元?
可能都不是最直接的原因。
因為最新的說法是,同樣歸屬英國的DeepMind和矽穀那些公司不同,有著嚴格的競爭競業限製措施。
出去還想搞AI,等著天價違約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