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特曼的日子是真的不好過啊。
當地時間7月11日下午,連著兩個壞消息傳來。
第一個壞消息,是紮克伯格又又又出手了,Meta又挖走了OpenAI的兩名研究員。
而且,其中又有一名華人Lu Liu,是4o圖像生成團隊的一員幹將。
第二個壞消息,是OpenAI差點就收購的AI編程公司Windsurf,不僅收購告吹了,還和穀歌“手拉手”官宣合作了。
說是合作,其實和收購也差不多了——不僅獲得Windsurf部分技術的授權,還把公司CEO、聯合創始人和部分員工全部吸納進穀歌DeepMind。
為此,穀歌不惜豪擲24億美元。
還真是誰有錢誰上分,Meta和穀歌這兩個老牌科技巨頭,數十億美元咣咣砸,留OpenAI在風中淩亂。
A
先來看看Meta又挖了誰
這兩個人都是OpenAI的研究員。
一個是Allan
Jabri,曾在穀歌及DeepMind實習,2023年拿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計算機科學的博士學位,隨後就加入了OpenAI。Jabri長期研究「無需人工標簽即可學習視覺常識」。他主張以對比學習或隨機遊走的形式,讓模型在時間連續的視頻片段中自行發現“同一物體的不同視角”與“跨幀對應關係”。
另一個是Lu Liu,沒錯,又是一名華人,我們重點來看看她的履曆。
Lu
Liu是一名90後,2017年從華南理工大學電子工程本科畢業,而後就去澳大利亞,在悉尼新南威爾士大學的計算機科學項目當了一年交換生。隨後,她繼續在澳洲深造,進入悉尼科技大學,2021年拿到計算機科學的博士學位,主攻深度學習領域。
她的研究興趣包括元學習(Meta-learning)、少樣本學習(Low-shot
learning)以及圖神經網絡及其在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中的應用,還有個性化人工智能(Personalized
AI)以及在少監督、弱監督和無監督條件下的隱私保護。
讀完博士之後,Lu Liu就北上美國,先後在微軟、穀歌和Character.AI做研究員。
在去年年初的時候,Lu Liu加入了OpenAI。
在離開OpenAI之前,她是4o圖像生成團隊的一員,經常在X和領英上分享和4o圖像生成相關的內容,對工作表現出極大的熱情。
4o的圖像生成大獲成功,曾在3月時曾經掀起一波“吉卜力”風潮,全世界網民都在用其功能將圖像轉成宮崎駿的吉卜力動畫工作室風格。
如今就連OpenAI CEO奧特曼的X賬號頭像都是吉卜力風。
據The Information的爆料,這次被挖走的Allan Jabri和Lu
Liu也將加入Meta新成立的超級人工智能實驗室(Meta Superintelligence Labs)。
隨著Lu
Liu被挖走,被公開的Meta從各個公司挖走的已經有11名華人,其中有9位來自OpenAI,以及穀歌DeepMind和蘋果各一位。他們中不乏餘家輝(Jiahui
Yu)這樣的業內頂級研究員,外界盛傳Meta為他們開出了4年3億美元的天價薪酬,部分人甚至第一年就可以解鎖1億美元。此前才被挖走的前蘋果基礎研究團隊負責人龐若鳴(Ruoming
Pang),彭博社爆料Meta開出了2億美元的薪酬。
雖然這些薪酬並非現金,而是包括股票、簽約獎金和績效掛鉤等的總包薪酬,但是動輒數億美元的總賬麵價值,依然驚人的高。
B
紮克伯格正在不惜成本地為Meta注入新鮮血液,以期在AI競賽中脫穎而出,OpenAI快被薅禿了。
禍不單行,就在Meta又挖走OpenAI兩名研究員的消息傳出時,另一個噩耗傳來:
OpenAI眼瞅著要吃到嘴的Windsurf,被穀歌截胡了!
Windsurf用短短四年時間,從瀏覽器插件成長為估值數十億美元的AI編碼平台。
去年8月,Windsurf完成1.5億美元C輪融資,估值達到12.5億美元。到了今年4月,Windsurf開啟新一輪融資,目標融資額30億美元。
緊接著,多家媒體報道稱,OpenAI正在和Windsurf談,以30億美元全資收購這家公司,希望借此快速補齊“IDE + 代碼
RLHF 數據 + 企業分銷”三塊短板。
然而,就在當地時間7月11日,穀歌和Windsurf居然一起宣布驚人消息,那就是OpenAI
收購Windsurf的交易已取消,穀歌將聘請 Windsurf首席執行官 Varun Mohan、聯合創始人 Douglas
Chen以及Windsurf 的部分研發員工,並將他們納入穀歌DeepMind 團隊。
其中Mohan和Windsurf的員工將專注於穀歌DeepMind的代理編碼工作,並主要致力於Gemini項目的開發。穀歌不會對
Windsurf 擁有任何控製權或股權,但將獲得Windsurf部分技術的非獨家授權。
需要注意的是,這不是一起收購,Windsurf還在,設置了新的臨時CEO和新總裁。
這也是美國科技巨頭近兩年的一個經典操作,不以收購之名,行“鯨吞”之實。去年微軟對初創公司InflectionAI出手,就是一模一樣的做法。這樣可以規避壟斷的風險,還可以吸納技術和人才。
OpenAI費了半天勁,看上的公司卻和競爭對手穀歌牽了手,別提多尷尬了。
更尷尬的是,根據《華爾街日報》等的爆料,之所以OpenAI沒能成功收購Windsurf,主要原因是其“大金主”微軟從中阻撓。
簡單來說就是:OpenAI 不想讓微軟使用 Windsurf
的技術,這違背了OpenAI和微軟之間的合同。那微軟就對收購的部分條款提出了異議,談判陷入僵局,過了60天的鎖定期,最終告吹。
C
要說OpenAI如今是真不容易。
這家初創公司以“公益組織”的形式創立,現在正在經曆轉型,想要將商業實體轉為PBC公益公司。但是轉型期走得很艱難,這其中微軟就是一道坎。
微軟和OpenAI牽手於微時,陸續給OpenAI投資數百億美元。合同賦予微軟對股權稀釋、重大並購、公司重組擁有實質否決權,因此OpenAI如要改製並引入新投資者,必須先獲微軟點頭。
此外,雙方還有“AGI
條款”:一旦 OpenAI 宣布實現AGI並預計帶來大於1000 億美元利潤,微軟就失去後續模型獨占權,且不得自行開發AGI。
根據路透社、商業內幕等的報道,微軟以“需先重新談判利潤分成”為由,尚未點頭,導致OpenAI重組時間一再延後。Wired披露微軟正把批準重組當作籌碼,要求
OpenAI 撤掉或弱化將來可終止獨占的AGI條款。
OpenAI自然是很著急的。OpenAI在去年10月高達 66 億美元、估值 1570 億美元
的融資裏,明確將“兩年內完成公司結構轉型”寫進條款。如果無法兌現,那屆時6.6億美元都會轉為負債。
在這樣的艱難轉型之路上,OpenAI還要承受競爭對手猛烈的進攻。
一方麵,OpenAI的GPT-5一再跳票,遲遲沒有上線。穀歌、Meta、xAI等競爭對手卻一次又一次宣布模型迭代,雖然OpenAI現有模型依然位列前茅,但時鍾嘀嗒轉,留給它的時間不多了。
另一方麵,AI界的人才搶奪向來激烈,如今又被Meta帶頭推上新的高度。
OpenAI不是沒有反擊。
首先,奧特曼沒有保持沉默,而是直接表達對Meta用天價薪酬挖人的行為表達不滿,形容這就像是直接去別人家裏搶劫。
其次,OpenAI曾直接讓員工放假一周,並且承諾會重新考慮薪酬問題。
最關鍵的是,OpenAI也出手搶人。
7月9日,多家媒體報道OpenAI新招來了四位重磅員工。
不過尷尬的是,Meta重擊OpenAI,但OpenAI搶奪的人才裏隻有一位是來自Meta的。
此人也是華人,名叫Angela Fan,哈佛大學統計學出身,後拿到了法國國家信息與自動化研究院(INRIA)Nancy
研究中心的博士,研究方向為文本生成。她已經在Meta效力9年。
圖源:Linkedin@Devi Parikh
除此之外,OpenAI出手搶奪的人才都和馬斯克有關。
其中包括xAI初創團隊“十二金剛”之一Uday Ruddarraju,以及xAI的研究員Mike Dalton
。還有一位新加入OpenAI的也是華人David
Lau,是前特斯拉軟件工程負責人,曾多次來中國督導上海/北京研發中心、麵對麵與媒體交流。
圖源:特斯拉中國
OpenAI招募這些人才花了多少錢目前不得而知,但大概不會像Meta一樣大手筆。
The Information在前不久爆料,OpenAI2024年發放的股權激勵高達44億美元,占全年營收約 37 億美元的
119%——也就是說“發股權花的錢比賺的錢還多”。
這個數字是2023年的5倍多。也就是說,OpenAI在Meta這次“不講武德”的大舉進攻之前,已經防禦性地為人才支付了高昂的成本。
接下來,OpenAI還能怎麽做,就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