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英國《每日郵報》報道稱,6月30日英國海軍“威爾士親王”號航空母艦艦隊已經離開新加坡,選擇通過巽他海峽前往澳大利亞,參加在7月中旬開始的“利劍2025”多國海軍軍事演習。
▲“威爾士親王”號
許多評論認為,英國的航空母艦明顯進行了路線調整,考慮到中國“山東”艦正在香港,英國海軍放棄了原本通過南海進入澳大利亞的路線,就是為了避免和中國海軍迎頭相撞。而這一路線上的調整,讓許多人感覺這是英國的“恥辱時刻”——畢竟此行說好了是要來彰顯“航行自由”的,結果連南海都不敢進,那還自由個什麽?
根據公開信息,“威爾士親王”號此前成功到達新加坡,並計劃前往澳大利亞達爾文港進行停靠。這兩個港口之間的直線距離大約有3300多公裏(約1800海裏)。但由於海上航行的複雜度,實際上有兩條不同的路線可供選擇。第一條路線就是“南海路線”。航空母艦從新加坡出發後,可以通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南海,之後沿著菲律賓或者越南的海岸向東航行,穿過巴拉巴克海峽或者民都洛海峽後即可以進入蘇祿海,然後通過蘇拉威西海或者馬魯古海進入太平洋。緊接著,航母可以一路南下直達澳大利亞達爾文。這條路線看上去有些繞路,但是實際航行距離也隻有2000~2500海裏左右。
▲“威爾士親王”號
第二條路線就是“巽他海峽航線”。也就是從新加坡出發後,直接通過爪哇島和蘇門答臘島之間的巽他海峽進入爪哇海,然後一路沿著印度尼西亞群島的東部航行,穿過馬卡薩海峽或者班達海,最終抵達澳大利亞的達爾文。這條路線的總距離大約有1900~2200海裏,比南海路線稍微短一些。
但航空母艦又不是商船,根本不需要考慮經濟問題,路線稍微長一點兒根本就不成問題。這其中真正麻煩的還得是政治敏感性的問題。眾所周知,南海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海域,這裏說的複雜當然不是地理條件,而是各國之間的紛爭。英國航母在出發以前,就宣布要彰顯“航行自由”,但真正快到了南海時候明顯又有些慫了。
▲今年4月英國媒體發布的“威爾士親王”號預計航線圖
加上中國的“山東”艦編隊7月3日就已經抵達了香港,對全體市民開放參觀,這更讓英國航母亞曆山大。全世界都知道,香港原本是英國的殖民地,但如今主權回歸中國已經幾十年。如果“威爾士親王”號也進入南海並沿著菲律賓的西部海岸航行,但凡真碰上了解放軍的航母編隊,多少都有點不好看。
不少英國的網民都批評,英國海軍的這個做法完全就是在“自欺欺人”。不過也有一些人為“威爾士親王”開脫,比如說什麽走巽他海峽這條路相對來說是比較短的,而且沿途的印度尼西亞明顯和西方的關係更好,更容易協調其中的一些事務,避免發生衝突。
▲“威爾士親王”號
又比如還有人說,早在今年4月份,英國航母的路線就已經公開了,所以根本就不存在什麽“臨時改道”的問題,這原本就是按照計劃中的路線行進,啥問題沒有。但很明顯,上述的這些說法有很多強行解釋的地方。路線長短的問題就不用過多糾結了,就拿第二種說法來說,按照英國媒體4月份公布的路線,其中還有結束在澳大利亞的活動後要前往日本和韓國,並最終通過台灣海峽的路線。那麽接下來英國人到底過不過台灣海峽,我們就得好好看看了。
另外,英國媒體其實也不確定會不會有“穿過台灣海峽”這條航線,更不清楚通過台灣海峽的時機是在前往日韓的途中,還是從日韓結束訪問後回程的途中,主打一個自己也說不準。從英國媒體遮遮掩掩的說法,以及英國航母猶猶豫豫的行為中都不難看出,今天的英國海軍這裏,在得罪和不得罪中國之間,是一個非常值得好好掂量掂量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