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迎來半個多世紀以來(自1973年)最糟糕的開局。”2025年已經過去一半,《紐約時報》日前報道指出,過去六個月,與美國主要貿易夥伴的一籃子貨幣相比,美元貶值了超過10%。美元上一次在年初出現如此大幅度貶值是在1973年,當時美國遭遇了一場巨變,結束了美元與黃金價格的掛鉤。
報道毫不客氣地指出,如今這一重大變化,皆拜特朗普咄咄逼人的關稅政策和更加孤立主義的外交政策“所賜”,導致世界秩序被重塑。特朗普的貿易政策、對於通貨膨脹的擔憂以及美國政府的債務增加,一同給美元帶來了壓力,人們對美國處於全球金融體係中心地位的信心緩慢下滑,也在衝擊著美元。
美元指數在二季度最後一個交易日跌破97關口,上半年累計下跌10.7%。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最新數據顯示,6月24日當周,投機性資金做空美元的規模達到2023年7月以來的最高水平。
美元為何跌跌不休?原因之一,特朗普通過關稅重新安排全球貿易的願景激勵了投資者從根本上重新思考美元在其投資組合中的作用。美國銀行上月對190家機構投資者進行的月度調查顯示,在特朗普4月份再次發出貿易關稅威脅造成的動蕩之後,機構選擇遠離美國資產。
另一個佐證是,上周起初,中東地緣局勢緩和美伊宣布停火,令市場風險偏好回升,美元的避險需求下降。但在周末特朗普突然宣布中止與加拿大的貿易談判、並考慮對伊朗采取軍事打擊,使避險情緒再度升溫,美元一度獲得短線買盤支撐。不過整體來看,貿易摩擦的不確定性貫穿全周,貿易戰久拖不決“全年一直拖累美元”,投資者普遍認為特朗普對外貿易政策反複無常,令市場對美元的信心受挫。
原因之二,對美元的悲觀情緒。美國銀行發現,投資者目前對美元的減持程度是過去20年來最高的,這表明市場對美國宏觀經濟風險和長期競爭力的擔憂日益加劇。美元作為全球儲備貨幣的作用目前仍未受到挑戰,這些數據表明,美元在機構資本配置者中的聲譽吸引力正在減弱。這種情緒在長期預期中也得到了顯現。當被問及未來五年哪種資產類別將帶來最佳回報時,54%的人選擇了非美國股票,而隻有23%的人支持美國股票。黃金排在第三位,占比13%,這表明機構在投資組合中仍保留了避險需求。
這就證明,去美元化在進行中。一方麵,美國經濟增長放緩、失業率上升,以及通脹壓力減輕等因素削弱了投資者對美元的信心,市場對美國經濟衰退的擔憂引發資金從美元資產流出。經濟數據方麵多項指標表現疲軟,加劇了市場對經濟放緩的擔憂。5月個人消費支出意外下滑,顯示在關稅生效前搶購汽車等商品的熱潮退卻後,美國消費者支出出現放緩,而同期通脹上升幅度溫和。
此外,每周初請失業金報告顯示續領失業金人數升至2021年11月以來最高,表明勞動力市場趨軟。美國一季度GDP數據也下調了對消費者支出的增速估計,凸顯內需走弱。另一項重要的信心指標——6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亦意外惡化,反映出家庭對未來半年商業環境和就業前景的憂慮加深。這些都強化了經濟失去動能的跡象。
其二,美國聯儲局政策預期在上述背景下顯著轉向鴿派,直接壓製了美元表現。聯儲局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於上周在國會作半年度證詞。他在發言中承認如果今夏通脹未如預期回升,降息可能是適當的措施。市場將鮑威爾的措辭解讀為偏鴿派,認為聯儲局已在為秋季降息做鋪墊。
與此同時,多位聯儲官員公開表達了盡早降息的主張:理事沃勒(Christopher Waller)和理事鮑曼(Michelle W. Bowman)均表示支持盡快下調利率,以應對就業市場趨弱和通脹預期回落的問題。
在此影響下,聯邦基金利率期貨顯示年內降息預期持續升溫——交易員預計今年降息累計60-65個基點,高於一周前預期的約46個基點,首次降息大概率在9月落地。這意味著投資者認為美國聯儲局可能降息兩次,並有相當可能實施第三次降息。美國聯儲局一旦進入降息周期,將削弱美元相對於其他主要貨幣的利率優勢,對美元構成下行壓力。
同時,特朗普連日來頻繁施壓聯儲局,甚至威脅要撤換鮑威爾,這也引發了市場對聯儲局獨立性的擔憂。若特朗普嚐試影響提前更換聯儲局主席,將削弱投資者對美國貨幣政策穩健性的信心。這種憂慮進一步打擊了美元的國際信譽,會嚴重削弱人們對美元的信心。
其三,盡管全球數十年來麵對各種挑戰,但美元一直主導國際貿易,美國本身也從中受益最多。世界主要商品例如石油、天然氣和鋼鐵,都以美元進行交易。然而自冷戰以來,美國一直以美元和美元支付體係作為武器,對其口中所謂“不友善”國家或行為不符合美國利益的國家實施經濟製裁。一些飽受美元霸權製裁的國家,如伊朗、俄羅斯、委內瑞拉等是“去美元化”行動的主要經濟體。
從2012年開始,伊朗在國際石油貿易中采用本幣結算、易貨貿易、石油換黃金等多種結算方式。俄羅斯則與多國簽署石油貿易本幣結算協議。中國和俄羅斯的雙邊貿易額超過2,400億美元其中90%以人民幣支付。盡管俄遭受嚴厲製裁,但印度、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土耳其等國家仍繼續使用美元以外的貨幣,與俄進行貿易。
2018年委內瑞拉宣布以歐元、人民幣、俄羅斯盧布等貨幣為石油定價。就連歐洲國家已經意識到建立以歐盟為基礎的係統的重要性,該係統應獨立於SWIFT國際結算係統和美國支付係統。2023年,法國總統馬克龍便提到,歐洲需要減少對美元的依賴。目前,全球采取多種方式推進“去美元化”進程。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23年7月發布的報告,全球110個國家已采取一種或多種形式“去美元化”。“去美元化”確是一個日益增長的趨勢。
在國際儲備方麵,各國央行正在加快增加黃金儲備。全球各國央行2022年黃金淨購入量達1136噸,創下1950年以來的最高年度需求紀錄,2023年以來對黃金的需求量仍在大幅攀升。全球多國央行加速黃金儲備,減少了對美元的依賴,強勢美元的地位被關稅政策和全球去美元化進程所動搖。而市場避險情緒升溫讓投資者更傾向於將資金配置到黃金等避險資產上,從而導致美元需求減少。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參議院已經通過了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其中第899條的條款也可能衝擊美元。該條款將授權白宮對包括國債在內的美國資產的外國所有者征收“報複稅”,如果政府認為他們是對美國實施不公平外國稅收行為的國家居民。渣打銀行外匯研究全球主管英格蘭德(Steven Englander)表示:“如果對外國投資者在美國的收益增稅,將阻礙資本流入,而資本流入通常對美元不利。”
目前,美國聯邦政府的債務總額已超過37萬億美元,並以每100天1萬億美元的速度“滾雪球”式增長。考慮到美國財政壓力,美元可能難逃進一步走弱的前景。不僅是關稅戰的影響、美國聯邦預算赤字的擔憂,圍繞美國政策更加不穩定、對外立場敵視的廣泛擔憂並不會改變。除非投資者看到特朗普政府的巨大變化,否則美元可能會處於一輪更持久的疲軟的風口浪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