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路透社3日援引“消息人士”的說法,美國政府當天通知GE航空航天公司稱,後者可以重啟向中國商飛供應噴氣發動機。此外,至少還有另外一家同類型公司在中國的執照暫停狀態也於同一天被解除。

報道稱,這是美中兩國貿易緊張局勢緩和的又一個跡象,不過目前美國商務部、中國駐美國大使館發言人均沒有回應。
除此之外,美國本周還取消了芯片設計軟件(EDA)開發商和乙烷生產商對中國的出口限製,這種種跡象都表明,中美之間的貿易談判正在向前推進。
這種積極的進展,讓很多國外媒體也開始推測,中方對具有戰略意義的資源——比如稀土的出口管製,會不會也有所鬆動?
這個答案,其實在此前已經出現了:6月27日,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就中美倫敦框架有關情況回答記者提問時表示,“中方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製物項出口申請”。
“依法審批”,這意味著稀土的出口和美國方麵撤回一些無理的禁運會有關聯,但並不形成絕對的因果關係,所以也不存在取消管製的可能性。

因為像民用飛機發動機、乙烷、芯片設計軟件這些,在各國來說都是商業市場上正常流通、用於盈利的商品,沒有幾個國家會對於它們實施嚴格出口管製。
這些貨物的生產商關注的最主要是利益,而且在世界上並非隻有一家供應商,美國政府如果不允許他們賣給中國,就有義務為它們找同等消費能力的買家。
否則這些企業必定會向白宮持續施壓,說客踏破門檻,因為如果不這麽做,它們自己就得裁員或者破產,這樣受損的也是美國本來就已經風中殘燭的製造業自身。
所以這一次美國放鬆這些管製,動機並不完全是為了和中方交換,試圖讓中方也釋放對應的利好,內部的壓力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就航空發動機而言,中國和其他購買這種商品的國家完全不同,是一個有必要時可以自己研發生產發動機的工業強國。咱們當時在設計C919大飛機時選用外國發動機,並不是因為完全造不出,而是希望這是一架國際化的飛機。
隻有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讓大家都有錢賺,這樣未來進軍國際市場才能得到更大的便利。
但如果美國執意禁運,而且長期進行下去,中方當然會選擇啟動“B計劃”,加速研發自己的長江-1000A發動機。這對美國航發企業的業績、相關產業的就業人數都會有巨大的影響,等中國自己的替代發動機一成熟,就沒有美國發動機企業什麽生意了,今後也不會再有。
像稀土這樣的戰略物資,則和發動機之類普通貨物的性質不同,因為它具有極強的軍民兩用屬性。如果不對去向進行嚴格管理,很可能會被進口方拿去做一些和購買目的不同的事,比如原本申報的是用於製造音響,結果拿去造了導彈的零部件。
稀土製品也不像發動機這種大型貨物,銷售方可以明顯看出來有問題。比如要是中國購買美國航空發動機裝在軍用飛機上,隻要有照片流出,美國一眼就看得出來,可以上門找麻煩。
之前中國的直-10武裝直升機曾經使用加拿大的PT6C-76C發動機,就引發過類似的風波,讓美國對普惠加拿大公司施加懲罰,後來才換成了國產的版本。
美國不希望自己的技術和商品讓中國拿來軍用,那作為對等,中國今天當然也可以提出這個要求,無非是禮尚往來罷了。
和美國方麵對華出口商品相比,中方的稀土大部分都是國企或者國資背景在生產,國家利益高於商業利益,這是沒有道理可講的。
而且稀土製品並不是隻有美國需要,全世界都需要,供應商卻幾乎都是中國企業。就算不賣給美國,嚴格按照出口審批流程出口給其他國家,照樣是能賺到錢的。
因此,這次中國對稀土施加的出口監管措施,雖然和貿易戰關稅戰在時間上看起來有些同步,但其實並不純粹是針對美國的報複措施,而是加強監管的必要手段,對過去做得不夠的地方進行亡羊補牢。
所以即使美國那邊陸續放開了一些對華禁運的項目,長期來說也不要指望中國的稀土產品,還能像之前那樣對客戶不加甄別地無序出口,那個粗放經營的時代已經過去。
在如今這種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裏,管控好自己的戰略資源,不讓它被競爭對手輕易利用,才是最大限度地維護國家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