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是《香港國安法》實施五周年的日子。五年後,當局以這個日子為契機,高調慶祝香港“恢複了秩序”。當局忙著慶祝香港“由亂到治”的勝利,官方的展覽鋪天蓋地,說香港終於恢複了秩序,百業安寧,人人安分守己,這一切,國安法的功勞大大,“一國兩製”行穩致遠。但是,對於曾經走上街頭呐喊的千萬市民來說,香港國安法5周歲,更像是對尚未愈合的傷口的紀念。
法國世界報則在香港國安法5周歲之際刊發文章表示,五年來,香港從街頭動蕩走向表麵上的平靜,香港的帶著引號的“秩序”,其代價是高昂的:是自由的深度受限、是香港民主的徹底瓦解、是社會集體創傷將長期沉積。
法國世界報回顧了2019年那場轟轟烈烈的抗議運動。那一年,香港年輕人衝上街頭,甚至衝入了立法會,爭的是自由、民主、還有對未來的主導權。結果,北京當局直接出手,於2020年6月30號不經過香港立法會就頒布了《國安法》。這標誌著中央對香港治理模式的根本性轉變。國安法設定了四大罪名:分裂國家、顛覆政權、恐怖活動、勾結外部勢力。這些罪名措辭模糊,賦予了當局極大的自由裁定的空間。
自《國安法》實施以來,一整套以“國家安全”為核心的政治治理機製迅速成型,重塑了香港原有的法律與權力架構,也讓不少人進了監獄。五年來,所有具代表性的民主派領袖幾乎都已入獄:黃之鋒、戴耀廷、周庭、黎智英等人刑期漫長,部分仍在等待審判。盡管逮捕超過一萬人,僅有332人依國安法被正式起訴,其中165人已被定罪。這一比例雖小,卻反映出該法的震懾作用:大家都不敢再開口了。香港人過去習慣直言批評政府,如今卻學會了
保持沉默。民調顯示,市民對未來政治參與的意願顯著下降。一位大學教授坦言:“最可怕的不是被打壓,而是逐漸習慣了不發聲。”
有媒體人形容,現在的香港是“你可以講話,但最好什麽都別說”。現在的香港是:街頭不見了黃色雨衣,學校多了升旗儀式,小學生都學會了唱國歌,政務官則被拉去內地“洗腦遊”。甚至連追劇的自由也開始有了政治方向:“C-Drama”當道,曆史劇一部接著一部。
媒體也變了樣。《蘋果日報》關門了,《立場新聞》解散了,敢講真話的記者不是被炒魷魚就是被請喝茶。剩下的新聞,一片風平浪靜,春風化雨,順便配上幾張五星紅旗隨風飄揚的圖片。
至於香港的各政黨,民主派幾乎全軍覆沒了。即使你沒做什麽事,隻要當局“覺得你有點什麽”,就能給你定個“軟對抗”的罪名,給你點顏色看看。所謂“軟對抗”,發個貼子、畫幅畫、匿名行為藝術、拒唱國歌、穿件黑衣都能被定性為“軟對抗”、甚至沉默都可能被盯上。
有官員說,現在香港社會“穩定得很”。法國世界報表示,五年過去了,《國安法》確實把香港搞得安靜了。但這份安靜,是被“捂住嘴”的安靜。今天的香港或許不再“亂”了,但很多人心裏認為,那個自由、吵鬧、勇敢、有人情味的香港,仿佛隨著黃雨衣的消失也一起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