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美國電力危機!!白宮警告:數百萬民眾或將麵臨每年近一個月的大規模停電
白宮官員警告稱,隨著老舊發電廠陸續退役,以及電力需求持續激增,美國電網正麵臨巨大挑戰,未來可能麵臨每年長達800多小時的停電困境。
換算一下,這相當於有近一個月的停電時長。
長時間的停電可能造成難以估量的連鎖反應,從醫院的生命維持係統到數據中心的日常運作,幾乎會影響到美國居民日常生活的每個角落。
圖片來自於@Daliy Mail ,版權屬於原作者
潛在停電危機迫近
能源部部長克裏斯·賴特(Chris
Wright)表示,未來幾年,隨著美國工業的重振以及人工智能(AI)領域的競爭加劇,美國需要大幅增加全天候、可靠且不間斷的電力供應。
他表示:“特朗普政府致力於推行‘能源加法’戰略,支持所有經濟、可靠且安全的能源形式。”
然而,批評人士認為,能源部的這份報告政治色彩濃厚,未能充分認識到清潔能源和電池儲能技術所取得的進展。
美國先進能源聯盟的凱特琳·馬奎斯(Caitlin
Marquis)指出:“報告低估了電池儲能和可再生能源整合方麵的進步。德克薩斯等地區已經證明,太陽能和風能與電池結合,既能提高電網可靠性,又能降低成本。”
需求激增與AI的推波助瀾
在這份報告中,最引人注目的估計是,如果電廠繼續退役,未來五年內美國停電時長可能增加100倍。
即使沒有新的電廠關閉,由於需求增長,美國部分地區的停電時間也可能激增34倍。
北美電力可靠性公司(NERC)總監約翰·穆拉(John
Moura)警告說:“我們正經曆幾十年來未曾見過的需求增長,而我們的基礎設施建設速度遠跟不上。”
這種電力需求的巨大增長很大程度上是由人工智能(AI)的快速發展所驅動。目前,數據中心已經消耗了全國約4%的電力,到2030年,這一比例可能增長一倍以上。
電力供應能力麵臨挑戰
這一增長給電網帶來了巨大壓力。
能源部官員表示,滿足這些需求需要大量投資於穩定、全天候運行的電源。PJM(美國東部區域輸電組織)首席執行官馬努·阿斯塔納(Manu
Asthana)表示:“人工智能將改變我們的世界……但平衡供電可靠性和成本正變得越來越困難。”
根據能源部的數據,預計到2030年,美國電網將新增209吉瓦(GW)的發電容量,這足以滿足全國大部分電力需求(209吉瓦大約能為1.5億戶家庭供電)。
然而,其中隻有22吉瓦來自煤炭、天然氣或核能等能提供全天候穩定供電的電源。這與同期計劃退役的104吉瓦可靠基礎負荷發電容量相比,簡直是杯水車薪。
電網運營商越來越擔心,若無足夠替補電源,煤電廠持續退役將使電網陷入危險失穩。
美國電力公司(America's Power)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米歇爾·布拉德沃思(Michelle
Bloodworth)說:“燃煤電廠現場儲存數周燃料,可以全天候運行,提供監管機構一直強調其所需的可靠屬性。然而,這些電廠消失的速度比新建的可靠替代電廠要快得多。”
電網可靠性評估的轉變
能源部的報告還批評了當前電網可靠性評估方式的不足。
報告認為,傳統方法隻關注峰值需求,已經過時。這些舊模型未能充分考慮停電如何在相互連接的區域間蔓延,也無法準確評估停電的規模和持續時間。
賴特部長強調:“現代評估方法必須超越峰值負荷時期,將停電的規模和持續時間納入考量,才能真正保障電網的可靠性。”
這種對更新風險建模的呼籲,預示著監管機構未來評估電網健康狀況的方式將發生重大轉變。
圖片來自於@AP ,版權屬於原作者
政策調整與曆史警示
為應對日益增長的威脅,能源部已經援引緊急權力,延遲了部分關鍵燃煤和天然氣電廠的關閉。
例如,密歇根州的J·H·坎貝爾燃煤電廠現在將繼續運行,以應對夏季高溫。
特朗普政府還在迅速推動重啟已關閉的核電站,其中包括備受爭議的三裏島核設施,以此作為其提升穩定能源供應戰略的一部分。
中大陸獨立係統運營商(MISO)首席執行官約翰·貝爾(John
Bear)表示:“我們還有很多工作要做,才能減緩電廠退役速度,並加快新增產能建設。”
與此同時,近期聯邦立法取消了清潔能源稅收抵免,這預示著美國能源政策正向化石燃料和核能方向的全麵回歸。
電網崩潰典型案例
電網故障最觸目驚心的例子之一發生在2021年2月。
一場罕見的冬季風暴襲擊了德州,導致超過400萬人斷電。此次停電在部分地區持續了數天,暴露出該州能源基礎設施的嚴重缺陷,並造成數百人死亡。
紐約也麵臨過嚴峻的能源挑戰。2019年7月,曼哈頓發生大麵積停電,導致超過7萬用戶斷電數小時。此次停電擾亂了地鐵服務,使交通信號燈失靈,並讓時代廣場的部分區域陷入黑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