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是美國現在最火熱的話題,沒有之一。
不是特朗普向歐盟征稅30%,也不是特朗普賓州遇刺一周年,更不是德克薩斯洪水中溺死的可憐孩子,而是愛潑斯坦案最新進展。
表麵看,所謂進展,就是美國司法部和FBI宣布,“客戶名單”根本不存在;但實際效果看,美國人普遍不信,包括特朗普的眾多支持者,被徹底激怒了。
很多人就呼籲,美國女司法部長邦迪立刻引咎辭職。
為什麽美國人對愛潑斯坦案這麽關注?
因為這是一個大案,奇案,更與美國和西方眾多政商精英有關。
愛潑斯坦曾是一名金融家,與政商名流如克林頓、特朗普、安德魯王子等交往甚密。2019年7月,愛潑斯坦被捕,罪名是合謀拐賣和性剝削未成年女性——他將位於美屬維爾京群島的私人島嶼打造為“成人樂園”,供這些名流享樂,不少未成年女孩也成為受害者。
一個月後,愛潑斯坦突然在監獄中神秘死亡,據說他錄有很多名流的動作片視頻。
在美國大選期間,特朗普就一再承諾,要揭露愛潑斯坦案真相,公布傳說中的“客戶名單”。
查來查去,現在司法部和FBI宣布最後調查結果:沒有“客戶名單”,也沒有證據愛潑斯坦敲詐過知名人士;美國政府還公布了愛潑斯坦最後的鏡頭,認定他是自殺。
但偏偏視頻又缺少了一分鍾。
所以,結論公布後,美國輿論嘩然,尤其是特朗普的支持者MAGA群體,100個不信,矛頭對準了司法部長邦迪,甚至特朗普本人。
前福克斯新聞主播卡爾森就稱,“正在掩蓋罪行,用他們自己的說法掩蓋非常嚴重的罪行”。
別忘了,特朗普和愛潑斯坦有很多合影,一些合影中,還有很多年輕漂亮女孩環繞在身邊。
很多美國人甚至認為,特朗普就在愛潑斯坦的名單上,不然他承諾的真相,怎麽就這樣爛尾了呢?

特朗普也急了。
7月12日,他發布了一條長長的推文,向他的支持者喊話,說:“我的兄弟們,還有一些姐妹,你們都怎麽了?大家都在針對司法部長邦迪,但她的工作非常出色!”他還說,“我們是一個團隊,MAGA(“讓美國再次偉大”),我不喜歡正在發生的事情。”
他並且聲稱,愛潑斯坦案,完全是奧巴馬、希拉裏、拜登等人編造的,現在大家還執著於這個案件,就是幹擾他工作的當局,所以,“不要在愛潑斯坦身上浪費時間和精力了,那是個沒人關心的人”!
真沒人關心嗎?
反正,非常罕見的一個現象,以往特朗普一呼百應的推文,這一次90%以上都是反對,都是質疑,都是認為他違背諾言。
真的非常罕見。
自然,也不會沒有攻擊。
美國參議員喬恩就痛批,“真的有人認為,這位曾經與傑弗裏·愛潑斯坦一起聚會的性侵犯總統會公布愛潑斯坦的文件嗎?”
美國作家沃爾夫更繪聲繪色說,愛潑斯坦曾向他展示了一些照片,照片中一些上身沒穿的女孩,坐在愛潑斯坦泳池邊特朗普腿上,其中一張照片“顯示特朗普褲子前麵還有一塊汙漬,三四個女孩正笑著指著它……”
這不是我說的,這都是美國媒體報道的。

反正,很多事都死無對證,也不排除是栽贓陷害,但總有人言之鑿鑿,特朗普說得清嗎?
也不得不說,在愛潑斯坦案發酵過程中,馬斯克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別忘了,在不久前與特朗普鬧翻後,馬斯克祭出大殺器,宣布:“是時候投向真正的震撼彈了,特朗普就在愛潑斯坦名單裏,這也是他們不願意公開名單的真正原因。”
他當時還宣布:記住這條推文,以後真相會大白於天下的。
他隨後還轉發別人的帖子,上麵寫道:特朗普和愛潑斯坦的關係眾所周知,他至少乘坐過愛潑斯坦的飛機7次……
雖然後來馬斯克刪掉了上述推文,還向特朗普表達了歉意。但隨著兩人關係又轉惡化,馬斯克宣布成立美國黨,還表態:“如果特朗普不公布愛潑斯坦相關文件,怎麽能指望人們對他有信心?”
美國司法部宣布沒下文後,他馬上發布一張小醜形象的梗圖,展示了美國政府在這個問題上不斷變化的立場:我們將公布愛潑斯坦案名單→我們需要更多時間→愛潑斯坦案名單就在我桌子上→愛潑斯坦無“客戶名單”。
他還公開“喊話”特朗普:“他說了六次‘愛潑斯坦’,同時告訴大家不要再談論愛潑斯坦。按承諾公布文件吧。”

有意思吧。
愛潑斯坦案無疑是21世紀美國最具爭議的案件之一,罪惡的行徑,離奇的結局,卷入的眾多政商名流,動搖了美國人對這些精英、媒體機構乃至美國司法係統的信任。
所以,這起案件早已超越了普通的刑事案件,夾雜著眾多的猜測乃至陰謀論,成為一項可供操縱的政治籌碼或資源。
大選期間,特朗普承諾公布真相,既是回應公眾的關切,也在暗示這是民主黨的罪惡和陰謀;哪知道,特朗普真上台了,不僅沒有公布所謂的真相,反而稱都是民主黨編的,也沒有“客戶名單”。
民主黨不答應,特朗普你的承諾,不能這樣爛尾;美國社會更不相信,說好的名單呢?匆匆結案為什麽?特朗普你是不是就在名單裏麵?
特朗普可能是被冤枉的,也可能真有難言之隱。
但輿論被動員起來後,卻早已變得不罷不休,美國司法部所謂的最終調查結果,不是在平息大眾不滿,而是在徹底激化大眾情緒。
甚至特朗普的MAGA陣營,最相信有“客戶名單”的那群人,也站到特朗普的對立麵。
聰明如馬斯克,更找到了一個重要突破口:指責特朗普關稅政策,特朗普會辯護說這是國家利益;批評特朗普遣送非法移民,特朗普會回應這是嚴格執法;但在愛潑斯坦案上發難,與愛潑斯坦曾過從甚密的特朗普,也是百口莫辯。
真相到底是什麽?
我們不知道,或許特朗普知道,或許他也不知道。
但毫無疑問,這已是特朗普的一個軟肋,會時不時被人提出來,甚至爆出各種黑料,成為特朗普執政生涯的一個噩夢,更是美國社會情緒的一個黑洞。
這個吃人的社會,真相最終成了一個羅生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