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王健林自救八年,萬達怎麽還在懸崖邊?

王健林自救八年,萬達怎麽還在懸崖邊?

文章來源: 冰川思想庫 於 2025-05-27 22:00:40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王健林自救八年,萬達怎麽還在懸崖邊?

題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懸崖,住宅

從萬科被國資接管到萬達的資產甩賣,曾經頭部龍頭房地產公司的困境,事實上預示著的是舊模式的終結已不可逆,而新生的陣痛仍將長久持續。

昔年首富王健林,還在甩賣自己的家當。

2025年5月,王健林又一次把核心資產拿出來,計劃將旗下48座萬達廣場打包出售。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近日披露的信息,太盟投資集團(PAG)聯合騰訊、京東、陽光人壽等機構設立的合營企業,擬收購大連萬達商管旗下48家公司的全部股權。根據列表,這48家目標公司分別對應北京、廣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多個一、二線城市的萬達廣場項目。

也就是說,你家門口的萬達廣場雖然名字還叫萬達,但很可能已經不再屬於王健林了。這也難怪,曾經馳騁熱搜、有娛樂圈紀檢書記之名的王思聰都消失許久了。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今天關於首富的神話,早已經和地產沒什麽關係了。

01

賣掉萬達,毫無疑問是王健林不得已的選擇。

要知道,萬達廣場是大連萬達集團最核心的資產,目前全國一共開業了400多座萬達廣場,萬達不僅有運營權,還以重資產的形式持有大部分資產。

5月27日消息,天眼查App顯示,王健林所持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超3億股權已被凍結,執行法院為大連市西崗區人民法院。

今年以來,王健林所持有的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合興投資有限公司、萬達體育有限公司、珠海萬達銳馳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等部分股權先後被凍結,合計被凍結股權數額超4.9億元。

說起來多少有些悲涼,這點數字要換在十年前,對於王健林來說,也不過是幾個小目標而已。但現在卻令他不得不靠甩賣萬達最核心的資產來緩解危機,可見其目前現金流之困。

從萬達危機的直接原因來看,對賭協議的“爆雷”是重要導火索。

2021年,萬達商管與投資者簽訂協議,承諾2023年底前完成港股上市,否則需以8%年利率回購380億元股權。由於上市失敗,融創、蘇寧等債權人啟動仲裁追償,觸發股權凍結以保全債務清償。

盡管賣掉部分萬達廣場可能是為了緩解短期流動性危機的一個必要步驟,但從長遠看,如何有效降低負債率、優化資本結構、提升核心競爭力,才是王健林的萬達集團需要長期麵對的真正挑戰。

一個沒有未來增長可能性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02

客觀地說,環顧整個房地產行業,能做到今天這步,王健林已經非常不容易。

從本次接盤萬達的企業名單來看,基本上都是“熟麵孔”。到了今天還有朋友們願意接盤,這也足以證明王健林當年的人緣還是不錯的。

相比他的同行們,王健林已經強了不知道多少倍。早在房地產危機顯現之前,這位昔年首富就已經嗅到了危機的信號。

在2017年,王健林將萬達旗下的77家酒店以約20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了富力地產,同時將13個文化旅遊項目以438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了融創中國。這一係列動作被外界解讀為萬達開始從重資產模式向輕資產模式轉型的重要標誌。

通過出售這些資產,萬達不僅回籠了大量資金,還減輕了自身的負債壓力。與此同時,王健林宣布萬達將不再單純依賴於房地產業務的增長,而是轉向更加注重服務、文化和娛樂等多元化發展的方向。

事後看來,王健林的決定顯得非常具有預見性。

隨著監管部門對房地產金融風險控製的加強,以及“房住不炒”政策的實施,房地產市場的高速增長逐漸放緩,許多曾經激進擴張的房地產企業都陷入了債務困境。而萬達通過提前布局,避免了更為嚴重的財務危機。

這些舉措顯示了作為老江湖的首富對於市場趨勢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能力,盡管後來萬達集團仍然麵臨了不少挑戰,但相比那些未能及時調整策略並最終陷入更大危機之中的同行們,王健林顯然走在了前麵。也正是因為他的遠見,萬達才得以度過最壞的時刻。

03

有句話說,一個人的命運固然需要靠自己的奮鬥,但也要考慮曆史的進程。

盡管首富早早就看到了危機的端倪,可從近期的一係列進展來看,危機始終都未曾消除,還有繼續加劇的趨勢。

房地產行業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近年來正經曆一場深刻的結構性調整。盡管王健林早在2017年前後便敏銳地意識到行業拐點的到來,並率先推動輕資產轉型,但隨著政策調控的深化以及消費市場的有待提振,這場行業危機隻是從水麵上轉入了水麵之下。

對於萬達集團來說,到了今天,盡管最壞的時刻可能已經過去了,可它所麵臨的挑戰已從單一的流動性壓力演變為長期壓力,而這所折射出的,是整個行業在高杠杆、高周轉模式下的深層矛盾。

城市化進程放緩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導致住房需求結構性萎縮,三、四線城市庫存高企、空置率攀升,而一線城市土地成本與房價倒掛現象加劇,開發商利潤空間被無限壓縮。

另一方麵,房企融資渠道受限,尤其是表外融資工具的監管趨嚴,使得依賴高負債擴張的企業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困境。以恒大、碧桂園為代表的頭部房企債務危機,不僅暴露了行業過度依賴金融杠杆的脆弱性,也引發了上下遊產業鏈的連鎖反應。

按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2.77萬億元,同比下降10.3%,降幅較1—3月擴大0.4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開發投資額同比下降9.6%,降幅擴大0.6個百分點。根據中指數據,4月,300城住宅用地成交規劃建麵同比下降1.4%,房企拿地意願降至曆史低位,行業整體進入深度調整期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盡管王健林可以通過出售核心資產回籠資金,短期緩解債務壓力,但長期來看,這種“斷腕式”自救並未觸及債務結構的根本問題。所以一定程度上,萬達的困境,也是整個房地產行業麵臨的挑戰的縮影。

當資本從地產大規模轉向AI、半導體等硬科技領域,房企被“遺忘”不僅是市場選擇,更是中國經濟告別土地財政依賴、重構增長動能的必然代價。

從萬科被國資接管到萬達的資產甩賣,曾經頭部龍頭房地產公司的困境,事實上預示著的是舊模式的終結已不可逆,而新生的陣痛仍將長久持續。

萬達的命運是中國房地產黃金時代終結的注腳。過去“膽大為王”的擴張邏輯已被“碎銀時代”的精細化生存取代,而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在政策調控與資本博弈中的騰挪空間日益逼仄。

留給王健林的時間和空間,確實都已經不多了。

查看評論(4)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81歲退休校長街頭拾荒被昔日學生認出:我很好!
哈裏王子低調現身上海談環保,使用公爵頭銜
可怕!UC女生晚上在校園散步 被拖到路邊強奸
兩歲神童成門薩最年輕會員:七個月說話,智商超群
詳細調查:朝鮮驅逐艦翻船事故是如何發生的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永遠會退縮”成流行語 川普:那是談判技巧
萬斯大罵:人工智能是“共產主義技術”
胡錫進:性蕭條導致消費低迷 反對“萬惡淫為首”觀念
中國拚命“挖運河” 背後是真正的國運之戰
悲劇!爸爸教女兒學車 車輛從二樓衝出 當場身亡
川普:哈佛外國學生數限製在15% 並提供學生名單
上億豪宅“英之園”一夜間夷平 官方曾提充公遭拒
白宮遭設局“伏擊” 南非總統:我當時完全懵了......
哈佛之後是加州大學?特朗普政府準備大規模指控
讓學生拉不出屎,是社會的失敗,是新的民族恥辱
川普赦免詐騙+漏稅真人秀夫婦:他們該有第2次機會
川普讓美國不再是投資天堂 7.5萬億亞洲資金出逃潮
美股急升,美國國際貿易法院阻止對等關稅生效
巴倫申請哈佛被拒?梅拉尼婭打破沉默
“大美麗法案”的隱藏條款 或將終結美國現行民主製度
坑人!華人$700萬豪宅僅僅1.7萬被拍賣 原因竟是…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王健林自救八年,萬達怎麽還在懸崖邊?

冰川思想庫 2025-05-27 22:00:40



王健林自救八年,萬達怎麽還在懸崖邊?

題圖由豆包生成,提示詞:懸崖,住宅

從萬科被國資接管到萬達的資產甩賣,曾經頭部龍頭房地產公司的困境,事實上預示著的是舊模式的終結已不可逆,而新生的陣痛仍將長久持續。

昔年首富王健林,還在甩賣自己的家當。

2025年5月,王健林又一次把核心資產拿出來,計劃將旗下48座萬達廣場打包出售。

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官網近日披露的信息,太盟投資集團(PAG)聯合騰訊、京東、陽光人壽等機構設立的合營企業,擬收購大連萬達商管旗下48家公司的全部股權。根據列表,這48家目標公司分別對應北京、廣州、成都、杭州、南京、武漢等多個一、二線城市的萬達廣場項目。

也就是說,你家門口的萬達廣場雖然名字還叫萬達,但很可能已經不再屬於王健林了。這也難怪,曾經馳騁熱搜、有娛樂圈紀檢書記之名的王思聰都消失許久了。

眼見他起高樓,眼見他樓塌了。今天關於首富的神話,早已經和地產沒什麽關係了。

01

賣掉萬達,毫無疑問是王健林不得已的選擇。

要知道,萬達廣場是大連萬達集團最核心的資產,目前全國一共開業了400多座萬達廣場,萬達不僅有運營權,還以重資產的形式持有大部分資產。

5月27日消息,天眼查App顯示,王健林所持大連萬達商業管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超3億股權已被凍結,執行法院為大連市西崗區人民法院。

今年以來,王健林所持有的大連萬達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大連合興投資有限公司、萬達體育有限公司、珠海萬達銳馳企業管理有限公司等部分股權先後被凍結,合計被凍結股權數額超4.9億元。

說起來多少有些悲涼,這點數字要換在十年前,對於王健林來說,也不過是幾個小目標而已。但現在卻令他不得不靠甩賣萬達最核心的資產來緩解危機,可見其目前現金流之困。

從萬達危機的直接原因來看,對賭協議的“爆雷”是重要導火索。

2021年,萬達商管與投資者簽訂協議,承諾2023年底前完成港股上市,否則需以8%年利率回購380億元股權。由於上市失敗,融創、蘇寧等債權人啟動仲裁追償,觸發股權凍結以保全債務清償。

盡管賣掉部分萬達廣場可能是為了緩解短期流動性危機的一個必要步驟,但從長遠看,如何有效降低負債率、優化資本結構、提升核心競爭力,才是王健林的萬達集團需要長期麵對的真正挑戰。

一個沒有未來增長可能性的公司,才是最可怕的事情。

02

客觀地說,環顧整個房地產行業,能做到今天這步,王健林已經非常不容易。

從本次接盤萬達的企業名單來看,基本上都是“熟麵孔”。到了今天還有朋友們願意接盤,這也足以證明王健林當年的人緣還是不錯的。

相比他的同行們,王健林已經強了不知道多少倍。早在房地產危機顯現之前,這位昔年首富就已經嗅到了危機的信號。

在2017年,王健林將萬達旗下的77家酒店以約200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了富力地產,同時將13個文化旅遊項目以438億元人民幣的價格賣給了融創中國。這一係列動作被外界解讀為萬達開始從重資產模式向輕資產模式轉型的重要標誌。

通過出售這些資產,萬達不僅回籠了大量資金,還減輕了自身的負債壓力。與此同時,王健林宣布萬達將不再單純依賴於房地產業務的增長,而是轉向更加注重服務、文化和娛樂等多元化發展的方向。

事後看來,王健林的決定顯得非常具有預見性。

隨著監管部門對房地產金融風險控製的加強,以及“房住不炒”政策的實施,房地產市場的高速增長逐漸放緩,許多曾經激進擴張的房地產企業都陷入了債務困境。而萬達通過提前布局,避免了更為嚴重的財務危機。

這些舉措顯示了作為老江湖的首富對於市場趨勢敏銳的洞察力和果斷的決策能力,盡管後來萬達集團仍然麵臨了不少挑戰,但相比那些未能及時調整策略並最終陷入更大危機之中的同行們,王健林顯然走在了前麵。也正是因為他的遠見,萬達才得以度過最壞的時刻。

03

有句話說,一個人的命運固然需要靠自己的奮鬥,但也要考慮曆史的進程。

盡管首富早早就看到了危機的端倪,可從近期的一係列進展來看,危機始終都未曾消除,還有繼續加劇的趨勢。

房地產行業作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柱,近年來正經曆一場深刻的結構性調整。盡管王健林早在2017年前後便敏銳地意識到行業拐點的到來,並率先推動輕資產轉型,但隨著政策調控的深化以及消費市場的有待提振,這場行業危機隻是從水麵上轉入了水麵之下。

對於萬達集團來說,到了今天,盡管最壞的時刻可能已經過去了,可它所麵臨的挑戰已從單一的流動性壓力演變為長期壓力,而這所折射出的,是整個行業在高杠杆、高周轉模式下的深層矛盾。

城市化進程放緩和人口結構的變化,導致住房需求結構性萎縮,三、四線城市庫存高企、空置率攀升,而一線城市土地成本與房價倒掛現象加劇,開發商利潤空間被無限壓縮。

另一方麵,房企融資渠道受限,尤其是表外融資工具的監管趨嚴,使得依賴高負債擴張的企業陷入資金鏈斷裂的困境。以恒大、碧桂園為代表的頭部房企債務危機,不僅暴露了行業過度依賴金融杠杆的脆弱性,也引發了上下遊產業鏈的連鎖反應。

按照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4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額為2.77萬億元,同比下降10.3%,降幅較1—3月擴大0.4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開發投資額同比下降9.6%,降幅擴大0.6個百分點。根據中指數據,4月,300城住宅用地成交規劃建麵同比下降1.4%,房企拿地意願降至曆史低位,行業整體進入深度調整期已經是人所共知的事實。

盡管王健林可以通過出售核心資產回籠資金,短期緩解債務壓力,但長期來看,這種“斷腕式”自救並未觸及債務結構的根本問題。所以一定程度上,萬達的困境,也是整個房地產行業麵臨的挑戰的縮影。

當資本從地產大規模轉向AI、半導體等硬科技領域,房企被“遺忘”不僅是市場選擇,更是中國經濟告別土地財政依賴、重構增長動能的必然代價。

從萬科被國資接管到萬達的資產甩賣,曾經頭部龍頭房地產公司的困境,事實上預示著的是舊模式的終結已不可逆,而新生的陣痛仍將長久持續。

萬達的命運是中國房地產黃金時代終結的注腳。過去“膽大為王”的擴張邏輯已被“碎銀時代”的精細化生存取代,而對於房地產企業來說,在政策調控與資本博弈中的騰挪空間日益逼仄。

留給王健林的時間和空間,確實都已經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