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中國東部一座14世紀鼓樓的重建屋頂以戲劇性的方式局部坍塌,引發了一項調查,人們質疑這座建築的現代翻新是否偷工減料,甚至違規。
網上流傳的視頻顯示,周一,數十人聚集在鳳陽縣鼓樓下麵的露天廣場上時,樓頂的瓦片如瀑布般落下。圍觀的人群四散奔逃,建築周圍揚起大片灰塵。
據鳳陽政府稱,沒有人員傷亡的報告,並表示,坍塌的原因正在調查中。
這座塔被鳳陽縣所在的安徽省指定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據報道,它的底座是中國現存最大的鼓樓,建於1375年的明朝。鼓樓經常出現在中國城市的中心,在曆史上被用來幫助社區計時。
但位於鳳陽鼓樓基座上的那座鋪著瓷磚的弧形屋簷建築是在1995年重建,原建築已在19世紀被毀。鳳陽政府在坍塌事件後表示,去年對該建築進行了翻新,專門解決了屋頂瓦片掉落的問題。
這在網上引發了人們對這項耗資約300萬元的翻修工程質量的質疑,以及公共資金是否被濫用。據中國官方媒體報道,10年前,負責此次修繕的公司在安徽翻修一座祠堂時,曾因失火損毀部分建築。
更令人擔憂的是,中國國家電視台中央電視台本周披露,基座頂部的整座重建建築都是在上世紀90年代非法建造的,並稱其為“假古董”,未經文化遺產監管部門的批準。
中央電視台沒有解釋為什麽沒有在更早的時候對該建築進行檢查。近幾十年來,隨著文化旅遊的興起,中國各地的許多曆史遺跡都得到了翻新。
在中國,建築質量低劣是長期存在的問題,尤其是在40年前經濟騰飛的最初幾年。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建築質量低劣的校舍造成了多達1萬名學生的死亡。盡管監管有所加強,但建築事故仍然是一個牽動公眾神經、有時釀成慘劇的問題。
2007年,同樣位於鳳陽縣的一座明代城門在一次建築工程中倒塌。據官方媒體新華社報道,調查人員當時認定,違章施工和質量問題可能是造成事故的原因。
根據鳳陽政府的聲明,鼓樓屋頂的瓦片從2017年開始脫落。2023年,政府啟動了翻修工程的公開招標程序。中標企業黃山市徽州中亞建築安裝古典園林有限公司於2023年9月開工,並於去年3月完工。
鳳陽文化和旅遊局局長盧德永在接受中國國家廣播電台采訪時說,僅在九個月後的12月,官員們就注意到建築頂部出現了裂縫。他說,但官員們認為,屋頂瓦片總體上是安全的。
他為翻修的費用進行了辯護,稱工程包括修複瓷磚和欄杆,以及增加水泥砂漿層。“至於是否是工程質量問題,需要專家的論證,”他說。
當被問及中央電視台關於1995年重建工程未經批準的報道時,盧德永對中國執政的共產黨控製的《新京報》說,該工程獲得了批準。記者未能聯係到文旅局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