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小官巨貪校長”,讓鄉鎮初中生吃不飽

“小官巨貪校長”,讓鄉鎮初中生吃不飽

文章來源: 中國新聞周刊 於 2025-05-22 00:07:3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我們還在發育期,經常吃不飽,有時候晚上還會餓醒”“建議飯堂換點飯菜,一點都不好吃”……

華南地區一地級市所轄區紀委監委辦案人員走進該區一所鄉鎮初級中學副校長黃凱華(化名)的辦公室,在抽屜裏發現了大約20封學生手寫“投訴信”,部分信中透露了上述內容。信件都沒有署實名,有的落款是“一群沒吃飽的學生”。

這些信件是學生們放進校長信箱,時任校長練金峰(化名)看完後,轉給黃凱華的。而黃凱華則把信件隨意塞進抽屜裏,沒有再理會。直到去年,當地紀委監委查辦該校“校園餐”案件,這群初中生的“呐喊”才真正被人聽到。

這所中學是一所有著近70年校史的鄉鎮初級中學,周邊群山環繞,有在校生一千餘名。而就在這樣一所鄉鎮初中內,有多人因“校園餐”腐敗問題被查。

《中國新聞周刊》從區紀委監委了解到:學校飯堂負責人張雲寶(化名)連續11年套取學生餐費;張雲寶與其堂弟經營的企業勾結作案,一頓僅7元錢的學生午餐,經過張雲寶、黃凱華、練金峰與供應商的一番操作,能套取2元多;該校涉案人員被查後,該區召開全區教育係統警示大會,此後短短一周時間內,區內20餘人主動投案……

在案情進展方麵,黃凱華、張雲寶已獲刑。練金峰因還查出涉及其他嚴重違紀違法問題,涉案金額大,性質惡劣,是一名典型的“小官巨貪校長”,其相關問題目前仍在查辦中。

“小官巨貪校長”,讓鄉鎮初中生吃不飽

圖/IC

“一頓7元的餐費被套取2元多”

這所中學的“校園餐”問題因巡察而東窗事發。

2024年5月,全國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活動拉開序幕。同月,該區區委巡察辦進駐這所中學。當月某天早上6點多,巡察辦工作人員對該校飯堂的供應商當天配送的食材突擊檢查,發現送貨單和實際交付的食材數量之間嚴重不符。

根據該供應商的送貨單,這天的送貨金額在6000元左右,巡察人員根據豬肉、豆類、青菜等標注的單價進行稱重,發現實際價格僅有4500元左右。

“比如,送貨單顯示這一天配送的豬肉有60斤,稱重後卻發現隻有三四十斤。該校周一到周五每天都由這個供應商配送,僅這一天就虛增了大約1500元。這樣的虛增讓巡察人員十分震驚。”區紀委監委一位受訪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2024年6月,區委巡察辦將這一線索移交至區紀委監委。該案主辦人、區監察委員會委員王小飛(化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收到線索後,辦案人員就對該校時任飯堂負責人張雲寶等重點人員全麵摸查。

辦案人員利用大數據等手段發現,張雲寶與涉案供應商實際控製人是堂兄弟關係,張雲寶是堂哥。這層親屬關係引起了辦案人員的關注,而這個發現也成為查辦這起“校園餐”腐敗案件的突破口。

王小飛說,隨著辦案力度的進一步深入,辦案人員還未找張雲寶,張雲寶便迫於壓力,當月主動投案,並交代了其與黃凱華、練金峰與堂弟的涉案情況。



涉案的供應商食品配送公司已未實際經營。攝影/本刊記者 周群峰

張雲寶投案後被留置,同年8月底,因涉案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黃凱華被區紀委監委移送檢察機關,此後,練金峰與上述涉案供應商實控人相繼被采取留置措施。

張雲寶是該中學時任數學老師,且長期擔任飯堂負責人,負責采購、下單、驗收等工作。黃凱華在該中學工作時間超過10年,曾擔任總務處主任,至案發時,已任該校副校長六七年。練金峰在2012年卸任某校副校長職務後,出任該中學校長,直至2022年9月才離任,之後任該區某中學工會主席。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8月, 練金峰還曾同時擔任該區四所學校校長。他在2021年被區教育局評選為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在一次接受省內媒體視頻采訪時,練金峰提道:“我們學校嚴格按照上級有關部門食品飲食標準,做到信息公開、操作規範、食品安全、就餐有序,確保全校所有師生的飲食安全。”

經查實,練金峰涉及“校園餐”腐敗問題始於2013年3月,到2024年6月案發,作案時間長達11年之久。

2013年1月,張雲寶擔任該中學飯堂負責人,僅僅兩個月後,他就開始在“校園餐”上做手腳。該中學的食堂一直是自營的,不過當時該區還未要求學校對食材供應商走招投標流程,張雲寶可以到菜市場和商鋪自行購買食材。在市場上,張雲寶找到了一些相對固定的供應商,其中不少供應商都配合張雲寶套取學生餐費。

“當時僅這三人就能確定購買哪家供應商的食材。練、黃、張三人約定將套取的學生餐費按照8.5:0.75:0.75的比例分配,三人每個月合計套取的餐費為數百元。”王小飛說。

三年後的2016年,隨著住校生人數增加,餐費也有所提高,他們就改變了分配方法。練金峰和黃凱華不再過問張雲寶找哪個供應商合作,張雲寶每個月從自己套取的學生餐費中,隨機分給練金峰和黃凱華一筆錢。“給他們1000元,他們拿;給他們2000元,他們也拿。”王小飛稱。

2019年開始,為提高“校園餐”質量,該中學領導班子開會決定,學校飯堂與供應商合作時要貨比三家。同年9月,該中學決定與後來被查的這個供應商合作,食材的采購、驗收、管理,仍由張雲寶一人負責。

疫情發生後,該校住宿生數量由此前的100餘人,增加到了400餘人,食材采購量進一步增加,張雲寶可以操控的餐費更多了。

“這時,張雲寶每個月會將套取的餐費分給練金峰和黃凱華一部分,具體分多少並不固定,少的時候每個月一兩千元,多的時候五六千元,留給自己的部分有時可達上萬元。”王小飛說。

這麽多學生餐費究竟是如何套取的?辦案人員稱,張雲寶等人的套取手段主要包括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等。

在缺斤少兩方麵,辦案人員根據就餐人數、進貨單、發票等進行分析測算,發現在一段時間內,該校學生平均每天食用的大米約1.3斤。而正常情況下,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一般每天食用量為0.6斤。也就是說,僅僅是大米這一項,該校就虛增了一倍以上。

在以次充好方麵,辦案人員發現,相關人員將每斤10多元的低品質雞肉送貨單,做成每斤30元的高品質雞肉送貨單,相當於讓學生吃了“質劣價高”的雞肉。

“我們算了一筆賬,他們能從平均7元的午餐費或晚餐費裏麵,套取2元多餐費。”王小飛稱。

一周內20多人主動投案

這所中學雖是一所鄉鎮初中,但並沒有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膳食補助,學生的餐費全部來自學生家長。

學生家庭並不富裕,多數都在農村。辦案人員後來了解到,當時每天17元的餐費(早餐3元,午餐和晚餐都是7元),有的家長給孩子預交時,每次隻能按照一周或兩周的周期來交費。該校一名班主任跟辦案人員說,家長節衣縮食給孩子交餐費,孩子卻連飯都吃不飽。他的一些學生經常跟他反映這個問題,希望他跟學校提意見。

“我們跟校領導反映過,也得不到解決。我隻得跟同學們建議,盛飯的時候,嘴甜一些,讓飯堂阿姨多給你加一點米飯。”這位班主任說。



運行中的“陽光食堂”智慧平台。攝影/本刊記者 周群峰

最終經查證,張雲寶、黃凱華、練金峰三人套取侵吞校園餐費共92萬餘元,王小飛說,單看三人的涉案金額,不算多大,這是“校園餐”案件的普遍特征。但其嚴重影響了這些農村學生的切身利益,性質非常惡劣。“初一到初三的孩子,正處在長身體的時候,卻長期因為餐費被套取,吃不好也吃不飽。孩子們的投訴又得不到解決。這種腐敗行為讓我們深感驚愕和痛心。”

2024年10月,區人民法院一審宣判,張雲寶和黃凱華因貪汙罪,分別獲刑1年3個月、1年。二人認罪認罰,沒有上訴。練金峰除了涉及“校園餐”問題,還被查出其他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目前尚未結案。

涉事的供應商也被查處。4月17日,《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在涉事公司看到,一樓門口張貼的廣告“為大小飯堂供貨”還依稀可見,辦公樓內還張貼著該公司的組織架構圖、管理製度等,但樓內已經空空如也。

據《中國新聞周刊》了解,伴隨著該案的查辦,該公司已經沒有實際經營。不過,張雲寶的堂弟還涉及當地其他學校飯堂問題,辦案人員還在深挖。

2024年11月6日,在區教育局召開的現場警示教育會上,區紀委監委通報了該中學“校園餐”問題。區紀委監委、區教育局、學校、負責采購的工作人員等共計120餘人參會。

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對現場的教育工作者表示:“你們很多人也是從農村出來的,你們麵對的很多學生都是農村孩子,如果涉及‘校園餐’問題,你們於心何忍?”

區紀委監委還表示,如果涉及相關問題,能主動、如實、全麵說清問題並退贓,且保證引以為戒,可以從輕處理。

會議結束一周內,全區有20餘名教育工作者(包含校長、副校長、飯堂負責人等)主動向區紀委監委投案,均涉及“校園餐”問題。

讓區教育局局長成曉媛(化名)印象深刻的一個細節是,有一天,某校“一把手”來到教育局後,在局長辦公室門口徘徊不前。“我將她叫到辦公室,耐心與其交流,關注她的心理變化,她慢慢敞開了心扉。她當時家庭遇到了一些問題,參加完警示教育會後,又擔心自己丟掉工作。經過我的勸導,她主動去區紀委監委說明了個人問題,並退回了個人套取的數萬元‘校園餐’款項。”

截至目前,全區共查出30餘名涉及“校園餐”問題的教育工作者,涉案金額共計200多萬元,手段和張雲寶等人類似,均為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等。不過,除了張雲寶3人,其餘人員涉及金額多的數萬元,少的上千元不等,因交代問題主動、退贓積極,均被從輕處理。他們主要受到了嚴重警告、警告、降職、取消評優資格等處分,有的預備黨員則延長了考察期。

部署“智慧監管”

學校飯堂的食材品類、時令單價、采購數量、加工過程、支出情況、當日食品檢測報告等信息,通過電子屏幕即可盡收眼底;執法人員無須去校園即可隨時查驗廚工健康證;禁止采購人員與供應商直接接觸,規定雙方必須通過智慧網絡平台交易;“智慧秤”及時把關杜絕缺斤少兩的操作空間;可實時監測學校庫房運行情況,廚工出入庫動態……這是近日《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在該區采訪時,看到的“陽光食堂”智慧平台運作時的場景。

“我們不會回避過去存在的問題。”成曉媛說。該區一位紀委副書記、區監委副主任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區內出現“校園餐”貪腐問題,暴露了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師德師風問題。所以,全區在辦案的同時,還將持續做好“校園餐”問題整改的“後半篇文章”。

多方監管的智慧平台是該區開展“校園餐”整治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這一平台正在區內一所小學試點運行,試圖構建“源可溯、量可視、質可控、用可統、責可究”的校園食堂監管新體係。



涉案的鄉鎮初級中學內,學生在午餐時排隊打飯。攝影/本刊記者 周群峰

在這所試點小學的智慧平台上,《中國新聞周刊》看到,電子屏幕的左下側,滾動顯示供應商的名稱和當日采購明細,如食品名稱、單價、數量、金額等。針對此前食堂采購人員與供應商直接接觸下單,缺少監督的問題,該區規定,供應商必須統一在智慧平台進行采購,並且每天將當日肉類檢驗報告和蔬果快檢報告等拍照上傳智慧平台,進行公示。該平台還可以將信息同步推送至審計、市場監管、紀委監委等部門,接受多方監督。

“采購時,學校負責管理食堂的工作人員,根據食堂每日製定的烹飪菜譜所需物料,進入該平台,創建采購單,確定供應商及采購日期,選擇食材種類和數量、規格等信息後,提交審批。學校分管領導則通過電腦或微信小程序進行審批。如果發現采購訂單有誤,需要修改訂單,校方隻能向區教育局提交書麵說明,由教育局‘一把手’簽字後方可修改並重新下單。”成曉媛稱。

審批完成後,食堂平台會通過電子郵件和微信的方式,發送給供應商。供應商接到訂單後,將食堂所需食材進行標識、分類、稱重,再由配送人員送往學校,接受校方驗收。

成曉媛說,從該區查辦的案例看,此前校方缺少對驗收人員的監督,是“校園餐”腐敗的高發風險點,因此,該區要求全區學校所有教職工輪流參與食材驗收,食材每天由2名教職工以及廚工、供應商三方聯合驗收。

驗收工具是智慧平台的“智慧秤”,即校園飯堂配備的“智能可視電子秤”,該秤在確保稱重準確的同時,可以將具體數據實時傳入智慧平台,確保驗貨時的重量與下單提報時一致。

食材入庫,依然處在智慧平台的監控之下。在電子屏幕的“智慧庫房”板塊,可以實時監測到該校兩個庫房的情況,裏麵哪位廚工在操作、庫房存放了哪種食材也一目了然。一旦有廚工進入庫房取食材,需要刷臉認證,智慧平台會實時記錄廚工出入情況、保存視頻監控,以便追溯。

飯菜上桌,智慧平台的監控依然繼續。《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在電子屏幕的右上側,還清晰地顯示當日飯堂的消費總額以及所有人員就餐消費明細,該明細具體到學生姓名、餐次、金額等。如4月15日11時47分,該校飯堂消費總額1345元,馮某某早餐消費3元。據了解,平台消費分析係統可對學校采購成本和學生消費金額進行動態分析,建立膳食經費風險預警機製。

另外,該平台的電子屏幕還可實時顯示該校飯堂的廚工、庫房、供應商、當日食品檢測報告等多個信息。比如,平台顯示,該校飯堂目前共有9名廚工,他們的“食品從業人員健康證”、姓名、照片、領證時間、到期時間等信息都一目了然。

成曉媛表示,全區19所設有食堂的公立學校將在2025年5月統一完成部署,安裝智慧平台。

“後半篇文章”還能怎麽做?

除了智慧平台這一“大招”,該區還推出了不少其他措施。如過去出現“校園餐”案件,也說明此前教育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存在監管不到位、部門間配合協調不足的問題,為此,區教育局牽頭組織發改、財政、市場監管、衛健、審計等部門成立“學生餐”專項整治工作監督專班,共同推動“學生餐”專項整治工作。

再如,該區還要求所有師生“同餐同菜同價”。區內中小學此前曾設有的教職工食堂或教師專窗已全部取消,全區所有中小學校食堂都實行師生、廚工同餐同菜同價。

“比如之前,學生吃得差,老師吃得好,取消教職工食堂或教師專窗後,我們要求中小學校食堂麵向全體師生開放,做到‘同樣的飯菜、同樣的質量、同樣的價格’,師生‘同吃一鍋飯’。”成曉媛說。

黃凱華等人被查處後,該校現任校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截至2025年春季,該校共有在校生1045人,其中住宿生545人,每餐就餐師生約580人(走讀生一般家校距離在3公裏以內,他們午餐也回家吃)。飯堂配備廚工7人,從去年3月開始,該校校領導、教職工在學校飯堂與學生同餐同菜同價。

“我在校時,早、午、晚飯都是和同學們一起排隊,花與學生相同的錢刷卡取餐。”這名校長說。

4月15日中午,《中國新聞周刊》在該校飯堂看到,當天的午餐菜單有紹菜、豬肉香芋、炆豆腐、紫蘇炆麻鴨等。“現在的飯菜比以前量大價低,還豐盛可口了。晚自修後學校還提供夜宵,8個餃子僅需3元。”一位排隊的學生稱。

此外,該區的“校園餐”價格在去年出現了整體下降的現象。該校現任校長表示,受招投標和配送運輸遠近等因素影響,全區各校餐價有所差異。通過降低進貨價等方式,去年,該區“校園餐”價格出現了下降。以該校為例,2024年下半年,該校早餐3元價格不變,午餐晚餐則由7元降至6元,此外還增加了3元的夜宵。

經過招投標,2024年9月,該區供銷合作聯社控股的一家公司成為該校飯堂食材供應商。

該供銷合作聯社主任說,以前公司為校園飯堂供應食材時,價格會低於當地菜籃子價格3%。“考慮到我區經濟不發達,特別是很多鄉鎮學校的學生基本來自農村,我們就主動壓縮利潤空間,現在送到學校飯堂的食材是當地菜籃子價格的九折。”

2024年12月,區紀委監委到該中學清點當年的餐費情況,發現當年還結餘3.1萬餘元,後來,這筆餐費退還給了學生。這是該校第一次出現“校園餐”退費情況。

對學生和家長來說,“校園餐”也不再那麽神秘。該校每月將飯堂收支明細在取餐區的公示欄上公示,公示內容涵蓋食材采購、設備維護等各項支出,以及餐費收入等詳細信息。

多位受訪者表示,在該區,3.6萬名師生的“校園餐”問題還將被進一步關注,“校園餐”專項整治工作還將繼續。

查看評論(7)

24小時熱點排行

紐約時報:特朗普從南非身上得償所願 卻害了美國
得州擬立法禁止中國公民買房 華人聚州長家門口抗議
中國留學生:我在哈佛正好好上學 特朗普禁令來了
今年最窒息新聞:一位腦死亡女性被要求必須分娩
李嘉誠旗下長實集團樓盤被控貪汙造假 10人被拘捕

24小時討論排行

馬斯克:中國實力不一般,大多數人並不了解
特朗普:若不在美製造iPhone 須繳納至少25%關稅
通過數據分析,網友們發現全國地鐵公司負債已超4萬億
台灣國防部長:相信美國對中國犯台企圖仍具威懾
中國留學生訴美國政府案 加州法官發布全美初始禁令
澳央行副行長:中國不想人民幣貶值 那會便宜美國人
哈佛醫學院盜賣捐贈屍體案 停屍房經理等8人認罪
洛杉磯低收入家庭每月得千元補貼,可用於去迪士尼
iPhone將漲破3500?分析師示警"美國製造"代價超驚人
9歲冠軍少年跳樓身亡 死因就藏在他爸爸的朋友圈裏
25年性侵299人 受害者最小僅1歲 法戀童癖醫生認罪
社會文化:為啥中國人一離職就愛去大理?
凱特王妃竟向哈裏梅根低調示好?微妙信號引猜測
哈佛外籍生禁令"掃到比利時公主",王室回應了
川普如何伏擊南非總統:播白人滅絕片 氣氛瞬間凝重
AI飛速更迭:替代人類程序員所需的條件,現在它都有了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小官巨貪校長”,讓鄉鎮初中生吃不飽

中國新聞周刊 2025-05-22 00:07:34



“我們還在發育期,經常吃不飽,有時候晚上還會餓醒”“建議飯堂換點飯菜,一點都不好吃”……

華南地區一地級市所轄區紀委監委辦案人員走進該區一所鄉鎮初級中學副校長黃凱華(化名)的辦公室,在抽屜裏發現了大約20封學生手寫“投訴信”,部分信中透露了上述內容。信件都沒有署實名,有的落款是“一群沒吃飽的學生”。

這些信件是學生們放進校長信箱,時任校長練金峰(化名)看完後,轉給黃凱華的。而黃凱華則把信件隨意塞進抽屜裏,沒有再理會。直到去年,當地紀委監委查辦該校“校園餐”案件,這群初中生的“呐喊”才真正被人聽到。

這所中學是一所有著近70年校史的鄉鎮初級中學,周邊群山環繞,有在校生一千餘名。而就在這樣一所鄉鎮初中內,有多人因“校園餐”腐敗問題被查。

《中國新聞周刊》從區紀委監委了解到:學校飯堂負責人張雲寶(化名)連續11年套取學生餐費;張雲寶與其堂弟經營的企業勾結作案,一頓僅7元錢的學生午餐,經過張雲寶、黃凱華、練金峰與供應商的一番操作,能套取2元多;該校涉案人員被查後,該區召開全區教育係統警示大會,此後短短一周時間內,區內20餘人主動投案……

在案情進展方麵,黃凱華、張雲寶已獲刑。練金峰因還查出涉及其他嚴重違紀違法問題,涉案金額大,性質惡劣,是一名典型的“小官巨貪校長”,其相關問題目前仍在查辦中。

“小官巨貪校長”,讓鄉鎮初中生吃不飽

圖/IC

“一頓7元的餐費被套取2元多”

這所中學的“校園餐”問題因巡察而東窗事發。

2024年5月,全國中小學校園食品安全和膳食經費管理突出問題專項整治活動拉開序幕。同月,該區區委巡察辦進駐這所中學。當月某天早上6點多,巡察辦工作人員對該校飯堂的供應商當天配送的食材突擊檢查,發現送貨單和實際交付的食材數量之間嚴重不符。

根據該供應商的送貨單,這天的送貨金額在6000元左右,巡察人員根據豬肉、豆類、青菜等標注的單價進行稱重,發現實際價格僅有4500元左右。

“比如,送貨單顯示這一天配送的豬肉有60斤,稱重後卻發現隻有三四十斤。該校周一到周五每天都由這個供應商配送,僅這一天就虛增了大約1500元。這樣的虛增讓巡察人員十分震驚。”區紀委監委一位受訪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2024年6月,區委巡察辦將這一線索移交至區紀委監委。該案主辦人、區監察委員會委員王小飛(化名)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收到線索後,辦案人員就對該校時任飯堂負責人張雲寶等重點人員全麵摸查。

辦案人員利用大數據等手段發現,張雲寶與涉案供應商實際控製人是堂兄弟關係,張雲寶是堂哥。這層親屬關係引起了辦案人員的關注,而這個發現也成為查辦這起“校園餐”腐敗案件的突破口。

王小飛說,隨著辦案力度的進一步深入,辦案人員還未找張雲寶,張雲寶便迫於壓力,當月主動投案,並交代了其與黃凱華、練金峰與堂弟的涉案情況。



涉案的供應商食品配送公司已未實際經營。攝影/本刊記者 周群峰

張雲寶投案後被留置,同年8月底,因涉案事實清楚,證據確鑿,黃凱華被區紀委監委移送檢察機關,此後,練金峰與上述涉案供應商實控人相繼被采取留置措施。

張雲寶是該中學時任數學老師,且長期擔任飯堂負責人,負責采購、下單、驗收等工作。黃凱華在該中學工作時間超過10年,曾擔任總務處主任,至案發時,已任該校副校長六七年。練金峰在2012年卸任某校副校長職務後,出任該中學校長,直至2022年9月才離任,之後任該區某中學工會主席。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8月, 練金峰還曾同時擔任該區四所學校校長。他在2021年被區教育局評選為區優秀教育工作者,在一次接受省內媒體視頻采訪時,練金峰提道:“我們學校嚴格按照上級有關部門食品飲食標準,做到信息公開、操作規範、食品安全、就餐有序,確保全校所有師生的飲食安全。”

經查實,練金峰涉及“校園餐”腐敗問題始於2013年3月,到2024年6月案發,作案時間長達11年之久。

2013年1月,張雲寶擔任該中學飯堂負責人,僅僅兩個月後,他就開始在“校園餐”上做手腳。該中學的食堂一直是自營的,不過當時該區還未要求學校對食材供應商走招投標流程,張雲寶可以到菜市場和商鋪自行購買食材。在市場上,張雲寶找到了一些相對固定的供應商,其中不少供應商都配合張雲寶套取學生餐費。

“當時僅這三人就能確定購買哪家供應商的食材。練、黃、張三人約定將套取的學生餐費按照8.5:0.75:0.75的比例分配,三人每個月合計套取的餐費為數百元。”王小飛說。

三年後的2016年,隨著住校生人數增加,餐費也有所提高,他們就改變了分配方法。練金峰和黃凱華不再過問張雲寶找哪個供應商合作,張雲寶每個月從自己套取的學生餐費中,隨機分給練金峰和黃凱華一筆錢。“給他們1000元,他們拿;給他們2000元,他們也拿。”王小飛稱。

2019年開始,為提高“校園餐”質量,該中學領導班子開會決定,學校飯堂與供應商合作時要貨比三家。同年9月,該中學決定與後來被查的這個供應商合作,食材的采購、驗收、管理,仍由張雲寶一人負責。

疫情發生後,該校住宿生數量由此前的100餘人,增加到了400餘人,食材采購量進一步增加,張雲寶可以操控的餐費更多了。

“這時,張雲寶每個月會將套取的餐費分給練金峰和黃凱華一部分,具體分多少並不固定,少的時候每個月一兩千元,多的時候五六千元,留給自己的部分有時可達上萬元。”王小飛說。

這麽多學生餐費究竟是如何套取的?辦案人員稱,張雲寶等人的套取手段主要包括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等。

在缺斤少兩方麵,辦案人員根據就餐人數、進貨單、發票等進行分析測算,發現在一段時間內,該校學生平均每天食用的大米約1.3斤。而正常情況下,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一般每天食用量為0.6斤。也就是說,僅僅是大米這一項,該校就虛增了一倍以上。

在以次充好方麵,辦案人員發現,相關人員將每斤10多元的低品質雞肉送貨單,做成每斤30元的高品質雞肉送貨單,相當於讓學生吃了“質劣價高”的雞肉。

“我們算了一筆賬,他們能從平均7元的午餐費或晚餐費裏麵,套取2元多餐費。”王小飛稱。

一周內20多人主動投案

這所中學雖是一所鄉鎮初中,但並沒有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膳食補助,學生的餐費全部來自學生家長。

學生家庭並不富裕,多數都在農村。辦案人員後來了解到,當時每天17元的餐費(早餐3元,午餐和晚餐都是7元),有的家長給孩子預交時,每次隻能按照一周或兩周的周期來交費。該校一名班主任跟辦案人員說,家長節衣縮食給孩子交餐費,孩子卻連飯都吃不飽。他的一些學生經常跟他反映這個問題,希望他跟學校提意見。

“我們跟校領導反映過,也得不到解決。我隻得跟同學們建議,盛飯的時候,嘴甜一些,讓飯堂阿姨多給你加一點米飯。”這位班主任說。



運行中的“陽光食堂”智慧平台。攝影/本刊記者 周群峰

最終經查證,張雲寶、黃凱華、練金峰三人套取侵吞校園餐費共92萬餘元,王小飛說,單看三人的涉案金額,不算多大,這是“校園餐”案件的普遍特征。但其嚴重影響了這些農村學生的切身利益,性質非常惡劣。“初一到初三的孩子,正處在長身體的時候,卻長期因為餐費被套取,吃不好也吃不飽。孩子們的投訴又得不到解決。這種腐敗行為讓我們深感驚愕和痛心。”

2024年10月,區人民法院一審宣判,張雲寶和黃凱華因貪汙罪,分別獲刑1年3個月、1年。二人認罪認罰,沒有上訴。練金峰除了涉及“校園餐”問題,還被查出其他嚴重違紀違法問題,目前尚未結案。

涉事的供應商也被查處。4月17日,《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在涉事公司看到,一樓門口張貼的廣告“為大小飯堂供貨”還依稀可見,辦公樓內還張貼著該公司的組織架構圖、管理製度等,但樓內已經空空如也。

據《中國新聞周刊》了解,伴隨著該案的查辦,該公司已經沒有實際經營。不過,張雲寶的堂弟還涉及當地其他學校飯堂問題,辦案人員還在深挖。

2024年11月6日,在區教育局召開的現場警示教育會上,區紀委監委通報了該中學“校園餐”問題。區紀委監委、區教育局、學校、負責采購的工作人員等共計120餘人參會。

區紀委監委相關負責人對現場的教育工作者表示:“你們很多人也是從農村出來的,你們麵對的很多學生都是農村孩子,如果涉及‘校園餐’問題,你們於心何忍?”

區紀委監委還表示,如果涉及相關問題,能主動、如實、全麵說清問題並退贓,且保證引以為戒,可以從輕處理。

會議結束一周內,全區有20餘名教育工作者(包含校長、副校長、飯堂負責人等)主動向區紀委監委投案,均涉及“校園餐”問題。

讓區教育局局長成曉媛(化名)印象深刻的一個細節是,有一天,某校“一把手”來到教育局後,在局長辦公室門口徘徊不前。“我將她叫到辦公室,耐心與其交流,關注她的心理變化,她慢慢敞開了心扉。她當時家庭遇到了一些問題,參加完警示教育會後,又擔心自己丟掉工作。經過我的勸導,她主動去區紀委監委說明了個人問題,並退回了個人套取的數萬元‘校園餐’款項。”

截至目前,全區共查出30餘名涉及“校園餐”問題的教育工作者,涉案金額共計200多萬元,手段和張雲寶等人類似,均為缺斤少兩、以次充好等。不過,除了張雲寶3人,其餘人員涉及金額多的數萬元,少的上千元不等,因交代問題主動、退贓積極,均被從輕處理。他們主要受到了嚴重警告、警告、降職、取消評優資格等處分,有的預備黨員則延長了考察期。

部署“智慧監管”

學校飯堂的食材品類、時令單價、采購數量、加工過程、支出情況、當日食品檢測報告等信息,通過電子屏幕即可盡收眼底;執法人員無須去校園即可隨時查驗廚工健康證;禁止采購人員與供應商直接接觸,規定雙方必須通過智慧網絡平台交易;“智慧秤”及時把關杜絕缺斤少兩的操作空間;可實時監測學校庫房運行情況,廚工出入庫動態……這是近日《中國新聞周刊》記者在該區采訪時,看到的“陽光食堂”智慧平台運作時的場景。

“我們不會回避過去存在的問題。”成曉媛說。該區一位紀委副書記、區監委副主任告訴《中國新聞周刊》,區內出現“校園餐”貪腐問題,暴露了一些教育工作者的師德師風問題。所以,全區在辦案的同時,還將持續做好“校園餐”問題整改的“後半篇文章”。

多方監管的智慧平台是該區開展“校園餐”整治工作的重要舉措之一。這一平台正在區內一所小學試點運行,試圖構建“源可溯、量可視、質可控、用可統、責可究”的校園食堂監管新體係。



涉案的鄉鎮初級中學內,學生在午餐時排隊打飯。攝影/本刊記者 周群峰

在這所試點小學的智慧平台上,《中國新聞周刊》看到,電子屏幕的左下側,滾動顯示供應商的名稱和當日采購明細,如食品名稱、單價、數量、金額等。針對此前食堂采購人員與供應商直接接觸下單,缺少監督的問題,該區規定,供應商必須統一在智慧平台進行采購,並且每天將當日肉類檢驗報告和蔬果快檢報告等拍照上傳智慧平台,進行公示。該平台還可以將信息同步推送至審計、市場監管、紀委監委等部門,接受多方監督。

“采購時,學校負責管理食堂的工作人員,根據食堂每日製定的烹飪菜譜所需物料,進入該平台,創建采購單,確定供應商及采購日期,選擇食材種類和數量、規格等信息後,提交審批。學校分管領導則通過電腦或微信小程序進行審批。如果發現采購訂單有誤,需要修改訂單,校方隻能向區教育局提交書麵說明,由教育局‘一把手’簽字後方可修改並重新下單。”成曉媛稱。

審批完成後,食堂平台會通過電子郵件和微信的方式,發送給供應商。供應商接到訂單後,將食堂所需食材進行標識、分類、稱重,再由配送人員送往學校,接受校方驗收。

成曉媛說,從該區查辦的案例看,此前校方缺少對驗收人員的監督,是“校園餐”腐敗的高發風險點,因此,該區要求全區學校所有教職工輪流參與食材驗收,食材每天由2名教職工以及廚工、供應商三方聯合驗收。

驗收工具是智慧平台的“智慧秤”,即校園飯堂配備的“智能可視電子秤”,該秤在確保稱重準確的同時,可以將具體數據實時傳入智慧平台,確保驗貨時的重量與下單提報時一致。

食材入庫,依然處在智慧平台的監控之下。在電子屏幕的“智慧庫房”板塊,可以實時監測到該校兩個庫房的情況,裏麵哪位廚工在操作、庫房存放了哪種食材也一目了然。一旦有廚工進入庫房取食材,需要刷臉認證,智慧平台會實時記錄廚工出入情況、保存視頻監控,以便追溯。

飯菜上桌,智慧平台的監控依然繼續。《中國新聞周刊》注意到,在電子屏幕的右上側,還清晰地顯示當日飯堂的消費總額以及所有人員就餐消費明細,該明細具體到學生姓名、餐次、金額等。如4月15日11時47分,該校飯堂消費總額1345元,馮某某早餐消費3元。據了解,平台消費分析係統可對學校采購成本和學生消費金額進行動態分析,建立膳食經費風險預警機製。

另外,該平台的電子屏幕還可實時顯示該校飯堂的廚工、庫房、供應商、當日食品檢測報告等多個信息。比如,平台顯示,該校飯堂目前共有9名廚工,他們的“食品從業人員健康證”、姓名、照片、領證時間、到期時間等信息都一目了然。

成曉媛表示,全區19所設有食堂的公立學校將在2025年5月統一完成部署,安裝智慧平台。

“後半篇文章”還能怎麽做?

除了智慧平台這一“大招”,該區還推出了不少其他措施。如過去出現“校園餐”案件,也說明此前教育部門、市場監管部門等存在監管不到位、部門間配合協調不足的問題,為此,區教育局牽頭組織發改、財政、市場監管、衛健、審計等部門成立“學生餐”專項整治工作監督專班,共同推動“學生餐”專項整治工作。

再如,該區還要求所有師生“同餐同菜同價”。區內中小學此前曾設有的教職工食堂或教師專窗已全部取消,全區所有中小學校食堂都實行師生、廚工同餐同菜同價。

“比如之前,學生吃得差,老師吃得好,取消教職工食堂或教師專窗後,我們要求中小學校食堂麵向全體師生開放,做到‘同樣的飯菜、同樣的質量、同樣的價格’,師生‘同吃一鍋飯’。”成曉媛說。

黃凱華等人被查處後,該校現任校長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截至2025年春季,該校共有在校生1045人,其中住宿生545人,每餐就餐師生約580人(走讀生一般家校距離在3公裏以內,他們午餐也回家吃)。飯堂配備廚工7人,從去年3月開始,該校校領導、教職工在學校飯堂與學生同餐同菜同價。

“我在校時,早、午、晚飯都是和同學們一起排隊,花與學生相同的錢刷卡取餐。”這名校長說。

4月15日中午,《中國新聞周刊》在該校飯堂看到,當天的午餐菜單有紹菜、豬肉香芋、炆豆腐、紫蘇炆麻鴨等。“現在的飯菜比以前量大價低,還豐盛可口了。晚自修後學校還提供夜宵,8個餃子僅需3元。”一位排隊的學生稱。

此外,該區的“校園餐”價格在去年出現了整體下降的現象。該校現任校長表示,受招投標和配送運輸遠近等因素影響,全區各校餐價有所差異。通過降低進貨價等方式,去年,該區“校園餐”價格出現了下降。以該校為例,2024年下半年,該校早餐3元價格不變,午餐晚餐則由7元降至6元,此外還增加了3元的夜宵。

經過招投標,2024年9月,該區供銷合作聯社控股的一家公司成為該校飯堂食材供應商。

該供銷合作聯社主任說,以前公司為校園飯堂供應食材時,價格會低於當地菜籃子價格3%。“考慮到我區經濟不發達,特別是很多鄉鎮學校的學生基本來自農村,我們就主動壓縮利潤空間,現在送到學校飯堂的食材是當地菜籃子價格的九折。”

2024年12月,區紀委監委到該中學清點當年的餐費情況,發現當年還結餘3.1萬餘元,後來,這筆餐費退還給了學生。這是該校第一次出現“校園餐”退費情況。

對學生和家長來說,“校園餐”也不再那麽神秘。該校每月將飯堂收支明細在取餐區的公示欄上公示,公示內容涵蓋食材采購、設備維護等各項支出,以及餐費收入等詳細信息。

多位受訪者表示,在該區,3.6萬名師生的“校園餐”問題還將被進一步關注,“校園餐”專項整治工作還將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