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長三角,人口也開始“東北化”了嗎

長三角,人口也開始“東北化”了嗎

文章來源: 國民經略 於 2025-05-21 08:37:12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人口東北化,不再是傳說。

01全國最“老”的地方,不全在東北。

走在深圳、上海街頭,最大感受是,一個遍地都是年輕人,一個隨處都能碰到老年人。

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提供了佐證。

截至2024年末,上海戶籍人口1538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577.6萬人,占比37.6%;65歲以上452萬人,占比29.4%。

在各大城區中,老城區明顯高於新城區,虹口區、黃浦區、崇明區占比分別為45.2%、44.0%和43.9%。

長三角,人口也開始“東北化”了嗎

你能想象,一座城市戶籍人口超過三分之一都是老年人,“三人行必有一老”成為現實。

單看戶籍人口,上海的老齡化率已經超過東北多地,在萬億城市中位居最前列。

所幸的是,上海還有1000萬外地人,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

可以說,外地人的存在,托底了上海的人口結構,對衝了老齡化的嚴峻度。

然而,即使加上非戶籍人口,2023年,上海65歲以上人口占比仍接近20%,僅次於遼寧。

如果將範圍放寬到60歲以上常住人口,上海在2022年就已超過25%,目前正在持續逼近30%。



一般而言,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20%,為中度老齡化;超過30%,則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從中度老齡化到重度老齡化,老年社會正在變成現實。

02

二十歲的珠三角,四十歲的長三角。

不隻是上海,整個長三角地區的老齡化程度,都超出想象。

截至2023年底,長三角三省一市共有60歲以上人口5235萬人,占總戶籍人口的25.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即使加上非戶籍人口,長三角地區老年人口占比也已超過20%。

其中,2023年江蘇60歲以上人口占比高達24.5%,65歲以上也達18.5%,2024年進一步提升。

與之對比,廣東60歲以上人口占比僅為14%,65歲以上人口僅為10%,在全國倒數。



這還是整個廣東,如果隻看珠三角地區,人口結構更為年輕。

根據七普數據來看,全國最年輕的30個城市,廣東一省就占了7城,深圳、東莞老齡化率全國最低。

與之對比,全國最“老”的30座城市中,不全出現在東北,長三角、川渝多個城市躋身其中。

江蘇南通、揚州、泰州,安徽黃山等地赫然在列。

03

廣東、江浙滬,人口結構為何如此懸殊?

一般而言,經濟越發達,城鎮化越成熟,人均預期壽命越高,老齡化率就隨之水漲船高。

然而,一地的老齡化率,還受到少子化、人口流動的雙重拉扯。

生育水平越高,人口淨流入越快,老化的速度也能隨之而放緩。

廣東就是“魚和熊掌兼得”的典型,出生人口連續7年全國第一,外地人口超過3000萬人,有力托底了人口結構。

長三角雖然不乏外來人口淨流入,但本身生育率過低,導致老齡人口占比不斷提升。

2024年,廣東人口出生率高達8.89‰,位列全國第7位,是唯一躋身前十的經濟大省,排在前麵的都是西部省份。



與之對比,上海、江蘇、浙江分別隻有4.75‰、5‰、6.17‰,滬蘇的生育水平已經逼近遼寧。

就此而言,長三角地區,無論是生育水平、老齡化水平,都已有東北化的跡象。

04

長三角越來越“老”,影響有多大?

其一,養老金轉移支付的重擔,將更多落在廣東身上。

我國不僅有財政轉移支付,還有養老金全國統籌調劑,形成“南金北濟”的格局,廣東和江浙滬包郵區是最大貢獻主力。

然而,江浙滬老年人口越來越多,自身的養老金支出壓力有增無減,能貢獻給其他地區的越來越有限。

當前,廣東貢獻的養老金上繳金額已占半壁江山。

僅2023年一年,廣東省上繳養老金高達1158億元,是江浙滬總和的5倍左右。

過去5年來,廣東累計淨上繳養老金近4000億元,接近其他所有省份的總和。

其二,刺激生育,長三角麵臨比廣東更大的壓力,政策力度自然要有過之而無不及。

廣東有著相對濃厚的生育文化,加上育齡人口規模龐大,無論廣府還是潮汕地區,出生率普遍高於全國。

反觀長三角地區,生育意願明顯弱於廣東,而當年過度嚴厲的生育政策,又導致當下育齡人口不足,提振生育可謂難上加難。

因此,無論是發放生育補貼、鼓勵結婚,還是降低養育、生育、教育成本,都要付出比廣東更大的政策努力。

其三,無論長三角、珠三角還是其他地區,從搶人到留人越來越有緊迫性,人口爭奪戰勢必更加白熱化。

根據《20多個省,人口負增長》一文,2024年內地31個省份中,隻有8省人口正增長、3省零增長,近2/3省份都是負增長。

部分地區是自然人口負增長所致,部分地區是人口淨流出所致,但不少省份遭遇“少子化+人口流失”的雙重衝擊。

這背後是全國人口大盤見頂,增量時代結束,人口競爭淪為零和博弈,但人口之於發展的重要性卻有增無減。

人口不是負擔而是資源,既是生產力、創新力,也是消費力,年輕人更是養老金的蓄水池。

不難發現,搶人大戰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一開始隻爭搶大學生,後來是年輕勞動力,如今隻要是人,來者不拒。

當然,比搶人大戰更重要的,是如何留人。

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湧入一個地方與拋棄一個地方,隻在毫厘之間。

查看評論(0)

24小時熱點排行

美債大拋售主凶抓到了!不是外資不是債務失控是它
賀建奎無法出境 新婚妻被拒入境中國 曬美國綠卡
諾獎得主:芬太尼危機在美泛濫,為何歐洲沒有?
盧比奧:這國恐再爆大規模內戰 陷“史詩級動蕩”
高關稅撐不住 川普轟“吞下去”!沃爾瑪終於回應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退出世衛組織 中國宣布提供5億美元 成最大金主
川普縱容?俄放話:烏克蘭不談判就無條件投降
中國亮出“九天”空中母艦 競爭美國“死神”無人機的殺招?
南海中業島:菲律賓居民對抗中國威脅的日常
川普生日閱兵細節:25輛M1坦克70架飛機7000士兵
川普3.0?川普兒:或許有朝一日會參選美國總統
川普“力挺”拜登,怒揭真正“毀國”黑手!
紐約時報:成都為何成了中國“最有幸福感城市”
耿爽聯合國舌戰美代表:你的發言與大家格格不入
震驚!移民法庭當庭吊銷身份 ICE探員現場抓人…
著名演員朱媛媛去世終年51歲,丈夫辛柏青發布訃告
央視主播胡蝶口誤"兩國"遭起底 丈夫陸川是秦嵐舊愛
歐洲震驚:特朗普的承諾不到一天就作廢?
報道稱殲-10擊落印度戰機,印巴衝突助推中國軍力信
川普的“美麗大法案” 實際上更低效 更不公平 美國更承受不起
川普晤南非總統 突播視頻指南非白人遭“種族滅絕”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長三角,人口也開始“東北化”了嗎

國民經略 2025-05-21 08:37:12

人口東北化,不再是傳說。

01全國最“老”的地方,不全在東北。

走在深圳、上海街頭,最大感受是,一個遍地都是年輕人,一個隨處都能碰到老年人。

最新發布的統計數據,提供了佐證。

截至2024年末,上海戶籍人口1538萬人,其中60歲及以上人口577.6萬人,占比37.6%;65歲以上452萬人,占比29.4%。

在各大城區中,老城區明顯高於新城區,虹口區、黃浦區、崇明區占比分別為45.2%、44.0%和43.9%。

長三角,人口也開始“東北化”了嗎

你能想象,一座城市戶籍人口超過三分之一都是老年人,“三人行必有一老”成為現實。

單看戶籍人口,上海的老齡化率已經超過東北多地,在萬億城市中位居最前列。

所幸的是,上海還有1000萬外地人,絕大多數都是年輕人。

可以說,外地人的存在,托底了上海的人口結構,對衝了老齡化的嚴峻度。

然而,即使加上非戶籍人口,2023年,上海65歲以上人口占比仍接近20%,僅次於遼寧。

如果將範圍放寬到60歲以上常住人口,上海在2022年就已超過25%,目前正在持續逼近30%。



一般而言,60歲以上人口占比超過20%,為中度老齡化;超過30%,則進入重度老齡化階段。

從中度老齡化到重度老齡化,老年社會正在變成現實。

02

二十歲的珠三角,四十歲的長三角。

不隻是上海,整個長三角地區的老齡化程度,都超出想象。

截至2023年底,長三角三省一市共有60歲以上人口5235萬人,占總戶籍人口的25.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即使加上非戶籍人口,長三角地區老年人口占比也已超過20%。

其中,2023年江蘇60歲以上人口占比高達24.5%,65歲以上也達18.5%,2024年進一步提升。

與之對比,廣東60歲以上人口占比僅為14%,65歲以上人口僅為10%,在全國倒數。



這還是整個廣東,如果隻看珠三角地區,人口結構更為年輕。

根據七普數據來看,全國最年輕的30個城市,廣東一省就占了7城,深圳、東莞老齡化率全國最低。

與之對比,全國最“老”的30座城市中,不全出現在東北,長三角、川渝多個城市躋身其中。

江蘇南通、揚州、泰州,安徽黃山等地赫然在列。

03

廣東、江浙滬,人口結構為何如此懸殊?

一般而言,經濟越發達,城鎮化越成熟,人均預期壽命越高,老齡化率就隨之水漲船高。

然而,一地的老齡化率,還受到少子化、人口流動的雙重拉扯。

生育水平越高,人口淨流入越快,老化的速度也能隨之而放緩。

廣東就是“魚和熊掌兼得”的典型,出生人口連續7年全國第一,外地人口超過3000萬人,有力托底了人口結構。

長三角雖然不乏外來人口淨流入,但本身生育率過低,導致老齡人口占比不斷提升。

2024年,廣東人口出生率高達8.89‰,位列全國第7位,是唯一躋身前十的經濟大省,排在前麵的都是西部省份。



與之對比,上海、江蘇、浙江分別隻有4.75‰、5‰、6.17‰,滬蘇的生育水平已經逼近遼寧。

就此而言,長三角地區,無論是生育水平、老齡化水平,都已有東北化的跡象。

04

長三角越來越“老”,影響有多大?

其一,養老金轉移支付的重擔,將更多落在廣東身上。

我國不僅有財政轉移支付,還有養老金全國統籌調劑,形成“南金北濟”的格局,廣東和江浙滬包郵區是最大貢獻主力。

然而,江浙滬老年人口越來越多,自身的養老金支出壓力有增無減,能貢獻給其他地區的越來越有限。

當前,廣東貢獻的養老金上繳金額已占半壁江山。

僅2023年一年,廣東省上繳養老金高達1158億元,是江浙滬總和的5倍左右。

過去5年來,廣東累計淨上繳養老金近4000億元,接近其他所有省份的總和。

其二,刺激生育,長三角麵臨比廣東更大的壓力,政策力度自然要有過之而無不及。

廣東有著相對濃厚的生育文化,加上育齡人口規模龐大,無論廣府還是潮汕地區,出生率普遍高於全國。

反觀長三角地區,生育意願明顯弱於廣東,而當年過度嚴厲的生育政策,又導致當下育齡人口不足,提振生育可謂難上加難。

因此,無論是發放生育補貼、鼓勵結婚,還是降低養育、生育、教育成本,都要付出比廣東更大的政策努力。

其三,無論長三角、珠三角還是其他地區,從搶人到留人越來越有緊迫性,人口爭奪戰勢必更加白熱化。

根據《20多個省,人口負增長》一文,2024年內地31個省份中,隻有8省人口正增長、3省零增長,近2/3省份都是負增長。

部分地區是自然人口負增長所致,部分地區是人口淨流出所致,但不少省份遭遇“少子化+人口流失”的雙重衝擊。

這背後是全國人口大盤見頂,增量時代結束,人口競爭淪為零和博弈,但人口之於發展的重要性卻有增無減。

人口不是負擔而是資源,既是生產力、創新力,也是消費力,年輕人更是養老金的蓄水池。

不難發現,搶人大戰正在悄然發生變化:一開始隻爭搶大學生,後來是年輕勞動力,如今隻要是人,來者不拒。

當然,比搶人大戰更重要的,是如何留人。

人隨產業走,人往高處走,湧入一個地方與拋棄一個地方,隻在毫厘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