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激光雷達一夜劇變!
誰也沒想到,代表著美國激光雷達產業“最後的希望”——Luminar,突然就宣布,公司的主心骨在內部調查後立即離職。
這個主心骨不是別人,是創始人、CEO,奧斯汀·羅素(Austin Russell) 。
這位剛過而立之年的矽穀天才,17歲輟學創辦Luminar,24歲帶領公司登陸納斯達克,25歲躋身福布斯億萬富翁榜。
但如今一紙公告,他被自己一手打造的公司,踢出局了。
這種劇情,喬布斯之於蘋果,侯曉迪之於圖森未來……
但不同於蘋果和圖森未來當時所處的行業位置,Luminar目前在全球激光雷達領域,基本被中國廠商壓著打,現階段創始人CEO出局,百害無一利——喬布斯走後蘋果一度瀕臨破產,侯曉迪走後圖森……名字都失去了。
Luminar,危;美國激光雷達,危。
美國激光雷達一夜劇變,創始人被董事會踢出局
美國激光雷達公司Luminar,以一則新聞稿宣布了管理層的移交。
公司95後創始人羅素,被董事會的審計委員會展開商業行為和道德規範的調查。
隨後,他立即辭去了公司總裁、CEO及董事會主席職務。
事發突然,時間節點也意味深長,這個消息其實是和公司一季度財報在同一天公布。
但財報和幻燈片演示中,並沒有提及領導層的變動。
有關羅素離職的更多細節,例如是被迫離職還是主動辭職,目前還沒有更多透露。
新聞稿隻表示,目前他仍繼續留任董事會,就過渡和技術事宜,協助5月21日即將上任的新CEO——保羅·裏奇(Paul
Ricci)。
巧合的是,裏奇也畢業於斯坦福,不過他完成了學業,拿到了經濟學學士和碩士學位
。
和年輕的羅素不同,裏奇是行業老炮。而新聞稿中大篇幅的筆墨,實際也大多花在裏奇身上。
他曾在Nuance擔任了近二十年的董事長兼CEO,將Nuance從一家小型圖像軟件發行商,成功轉型為一家價值20億美元的對話式語音、AI解決方案領先提供商。
你的蘋果手機助手Siri,就曾采用過他家的語音識別引擎。甚至有說法稱,全球至少過半的語音識別都曾采用過Nuance的引擎。
這家公司也在2021年,被微軟以197億美元(在當時約1248.98億元人民幣)的高價收購。
回到裏奇本人,2000年加入Nuance之前,他還在施樂公司(美國知名文檔管理、處理技術公司)工作了十多年,擔任部門總裁,可謂管理經驗豐富。
現在,對於裏奇的加入,Luminar董事會成員馬特·西蒙奇尼 (Matt Simoncini) 表示:
我們非常高興地宣布保羅將出任我們的下一任首席執行官。
裏奇對創新的執著、拓展組織規模的能力以及對技術發展方向的敏銳預測,使他成為帶領我們開啟下一輪增長篇章的理想人選。
不過,裏奇究竟能不能帶領Luminar,撐起美國激光雷達最後的希望,還要畫一個大大的問號。
因為Luminar是由羅素一手創辦,在過去幾年的商業傳奇故事中,兩者的名字總是綁定出現。
如今Luminar不再由羅素掌舵,幾乎如同抽去了主心骨。
能守住美國激光雷達最後的希望嗎?
2012年創建Luminar時,羅素隻有17歲,剛剛從斯坦福應用物理專業輟學。
這個醉心物理的矽穀天才,從小就展現了過人的天賦,2歲時熟記元素周期表,12歲時寫下了他的第一項專利。
在上大學之前,他就已經對激光雷達展現出了濃厚的興趣,高中開始在加州歐文分校貝克曼激光研究所學習,師從光學大牛Jason
Eichenholz(後成為Luminar聯創和CTO)。
進入斯坦福3個月後,羅素參加了2011年成立的泰爾獎學金項目。
這個項目專為年輕人提供為期兩年、共計10萬美元的資助,讓他們不必上大學或輟學,就能追求自己的創新想法。
拿著這筆獎學金,羅素決定專注於激光雷達,自己設計和製造激光雷達組件,一家名為Luminar的公司由此誕生。
在5年的隱姓埋名後,Luminar在2017年突然宣布進軍自動駕駛汽車領域,並開始活躍於資本市場,A輪就拿下了3600萬美元融資(約2.6億元)。
2018年,公司宣布已經在激光雷達方麵擁有完全集成的技術堆棧,代表產品Iris在2019年初步亮相,波長1550nm(當時大多是905nm),可用於在乘用車、Robotaxi和卡車上實現自動駕駛。
憑借當時的技術優勢,Luminar接連拿下了全球多家巨頭OEM、Tier
1客戶。英偉達、Mobileye、高通、豐田、沃爾沃、奔馳、奧迪、上汽等等,都成為了Luminar的合作對象。
巔峰直至2020年,Luminar登陸納斯達克,上市前估值就已達到34億美元(約246億元),一度成為美股市值最高的激光雷達企業。
但潮水退去,激光雷達行業開始洗牌,例如也曾如日中天的激光雷達公司Quanergy宣布破產,Ouster和Velodyne合並過冬等等。
美國激光雷達玩家逐漸凋零,Luminar成為最大、也是最後的希望。
在接連幾次出現業績未達預期、現金流吃緊後,Luminar在今年第一季度,終於交出了一份令投資者稍感寬慰的財報。
財報顯示,第一季度Luminar銷售額1890萬美元(約1.36億元),同比下滑約10%,但超出了華爾街預期的1620萬美元(約1.17億元)。
一季度毛損為810萬美元(約1515億元),同比收窄22.5%。
一季度淨虧損為7650萬美元(約5.5億元),同比收窄39%。並且可以看到去年下半年,Luminar已經出現了小幅盈利的情況。
取得這樣的業績成果,主要來自兩方麵提升。
首先就是由出貨量帶動。Luminar在第一季度出貨約6000個激光雷達,環比提升約50%。
Luminar預計,到2025年末,公司激光雷達出貨量將增長三倍,銷售收入也將同比增長10%至20%。
其次就是公司的降本措施初步取得了成效,具體包括裁掉約140名員工,並終止了部分承包商的合作等等。
目前,公司一季度非GAAP營業費用下降到了4500萬美元(約3.25億元),同比減少38%。
Luminar還宣布將繼續簡化產品開發,統一行業標準,以此進一步節約營業費用和開發成本。
但增長趨勢以外,Luminar的生存壓力依然沉重。
一方麵來自市場競爭,如今車載激光雷達市場,基本已經被中國玩家拿下多數。
據不久前Yole Group發布的《2025年全球車載激光雷達市場報告》顯示:
2024年,全球乘用車激光雷達市場持續高速增長,市場規模攀升至6.92億美元,同比增長68%。
其中,中國激光雷達雙雄速騰聚創和禾賽科技,雙雙拿下全球26%的市場份額,華為緊跟其後,達到24%的市占率。
也就是說,前三名玩家均來自中國,且合計拿下了全球約76%的市場。
相比速騰、禾賽動輒幾十萬台的年出貨規模,Luminar的交付數據就顯得單薄很多。
且越來越多全球OEM和Tier 1,正在選擇中國激光雷達,留給Luminar的蛋糕已經不多了。
也正是基於這種形勢,Luminar還要麵臨來自投資者的壓力。
目前,Luminar市值為2.16億美元(約15.6億元),與年初相比股價已下跌約16%,過去一年下跌了83%左右。
更不用說巔峰時期相比,當初120億美元(約866億元)的最高市值,現在98%都蒸發掉了。
如果Luminar不行,要麽以後美利堅都需要中國激光雷達,要麽就隻能跟著馬斯克走在純視覺的技術路線上了。
對了,馬斯克雖然不喜歡激光雷達,但還挺欣賞羅素的,甚至Luminar的車企訂單裏,還有特斯拉的貢獻——馬斯克買激光雷達用來測試和標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