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2025年,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世界冠軍

2025年,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世界冠軍

文章來源: 人物 於 2025-05-17 21:48:55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2025年,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世界冠軍

4月20日,巴西人雨果·卡爾德拉諾(Hugo Calderano)在2025年乒乓球世界杯中奪冠,是的,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的世界冠軍。

「雨果走進了自己的悲慘世界」

一年前,巴黎奧運會,巴西人差一點就拿到了他們的第一塊乒乓球奧運獎牌。

在巴黎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八強賽中,來自巴西的雨果·卡爾德拉諾 (Hugo Calderano)以4比0的壓倒性優勢戰勝韓國選手張禹鎮,晉級四強——在除了亞洲和歐洲的其他大洲,雨果是第一位達成這一成就的運動員。

半決賽開始前,所有人都以為雨果將會創造新的曆史,挺入決賽,但狀況接二連三在發生。半決賽對陣瑞典球員莫雷加德的第一局,雨果在10:4大比分領先情況下,連丟8分,被莫雷加德以12:10逆轉,失去了一局更失去了先機,直接導致了最終失利。隨後的銅牌爭奪戰,麵對法國選手費利克斯·勒布倫時,雨果再一次在關鍵時刻接連丟分,最終輸掉比賽,獲得了乒乓球男子單打第四名,與奧運會獎牌擦肩而過。

賽後,雨果迅速收拾球拍、背包離開,在混合區接受采訪時,他用白色毛巾捂住頭,蹲在牆壁前哭了。

事實上,作為亞歐大陸之外最好的乒乓球運動員,雨果在他參加的三屆奧運會中,每一屆都會進步,一直在刷新自己的最好成績——2016年裏約奧運會,20歲的雨果打入16強,1/8決賽輸給了最終的銅牌獲得者日本選手水穀隼,拿到了第九名。那次失利之後,雨果就覺得非常遺憾,他坐在教練雷內身邊,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哭了好久。

5年後的東京奧運會,雨果在1/4決賽輸給了德國選手奧恰洛夫,後者在半決賽中給馬龍製造了很大的麻煩,甚至險些取勝。來到巴黎,雨果再次向前一步晉級半決賽,但接連兩場在關鍵時刻發揮失常,遺憾止步。



東京奧運會,雨果在1/4決賽輸給了德國選手奧恰洛夫。圖源視覺中國

奧運獎牌近在咫尺卻最終擦肩而過的遺憾令雨果非常痛苦,「銅牌戰中所有的失望都隻是說明了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我一直以來都在全心全意地投入,把乒乓球當做了人生的中心,所有的選擇都是為了乒乓球,為了這項事業,我已經多年遠離家人,每天都在堅持訓練,一周七天無休。」說到這裏,他又開始哽咽,但麵對鏡頭,他仍然快速地調整了自己的呼吸,眼淚沒有掉下來,他說:「能經曆這樣的時刻,本身就是一種美好。我想這種失落感可能會持續好多天,好幾周,甚至幾個月,但我也一定會堅持走下去。」

很多人都為他感到惋惜,為他遺憾,有媒體這樣寫道:「雨果走進了自己的悲慘世界。」

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雨果都被困在這種失落與遺憾中。教練雷內透露,巴黎的淘汰讓雨果陷入了極深的自我懷疑,此後的比賽中,他站在球台之前眼裏完全沒光,「就像完成一件任務」。這次世界杯之前的賽季,他的勝率不足60%。

在拿到世界杯的冠軍後,他告訴記者,一個月前自己如果被問到夢想、冠軍,他真的很沮喪,當時狀態非常糟糕的他沒覺得自己能夠有所突破。「這對我來說太瘋狂了。」

他還是繼續訓練、參加比賽,但是無法像以前一樣有動力了,甚至看著球台和乒乓球心生厭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29歲的雨果失去了打球的樂趣,他也無法像過往那樣享受比賽。「那個時候最難克服的是失望,付出了很多準備和努力,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去爭取一塊獎牌,結果離它那麽近,那種動力下降讓我失去了夢想。無法繼續保持小時候,像年輕運動員那種天真和純真的感覺。」

帶著這樣的狀態,雨果來到了中國澳門,準備參加乒乓球世界杯的比賽,比賽前,有球迷也開始唱衰雨果,稱他此前是「最被高估的乒乓球員」。

雨果也感受到了來自外界的異樣眼光。在賽前的一次采訪中,他提到:「很多人質疑我,說我在乒乓球比賽中不可能有更好的前途,我聽了這些話反倒固執了起來。」

比賽即將開始,雨果終於重新燃起了鬥誌。



2025澳門乒乓球世界杯男單決賽上的雨果圖源視覺中國

巴西隊的希望

1996年,雨果在巴西的裏約熱內盧出生,那是一座充滿陽光、河流遍布的海濱城市。

他成長於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體育老師。在雨果自己的記憶裏,一家人日常都是體育運動的愛好者。他從小就是一個好動的孩子,童年過得非常健康——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極力希望他能夠從事與體育運動相關的工作或事業,這樣能夠促進他的全麵健康,於是,熱愛運動的大家庭給他提供了一個「可以玩耍、學習、成長的環境」。

從小到大,雨果都愛笑,他的眼睛很亮,笑起來時總能讓人覺得充滿熱情。他善於運動,拿到過學齡前兒童跳遠比賽的州冠軍。但與大多數巴西小孩子不同,雨果對足球並不感興趣,日常他隻會和小朋友們踢球玩玩。「我對排球更感興趣。」他說。

雨果曾是裏約熱內盧少年排球隊的成員,那時的他也善於進攻,在一段過去的影像中,年少的雨果會在排球比賽中頻頻跳起來進攻扣殺。看到兒子從小就很擅長運動,他的媽媽埃莉薩·博爾赫斯也一直覺得,「他以後肯定會成為專業的運動員。」

8歲那年,雨果開始和爸爸打乒乓球,打球的初心再簡單不過——純粹是為了好玩。

但玩著玩著,雨果的天賦漸漸顯露。爸爸帶他進入家附近的乒乓球隊進行訓練,一周3次,在這個過程中,雨果慢慢對乒乓球有了更多細膩的感知,在他眼中,乒乓球是一項節奏快,刺激性強的運動,它要求運動員有極其靈敏的反應,能做出快速的動作,需要力量和極強的控製感,同時,這也是一項「需要精神投入的運動」,他迷戀這樣的過程。

國際乒聯曾經給雨果拍攝了一支紀錄片,攝製組一起來到了雨果日常訓練的地方,那是一間很破敗的體育館,設備很不完善,偌大的體育館內,隻有零星的兩三張球台。



圖源ITTF國際乒聯紀錄片

裏約熱內盧處在熱帶,常年炎熱潮濕,到了夏天,氣溫和雨水驟增,訓練變得更加不適。攝像機跟隨雨果的時候,正好趕上裏約熱內盧的秋天,穿著短袖的雨果問紀錄片的攝像師:「你能想象夏天在這裏打球是什麽感覺嗎?」

更麻煩的問題是,在巴西,一個少年能有機會站在乒乓球台前,這並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想要上台練球,雨果唯一能做的就是和其他隊員打比賽、同台競爭,有時候想打球的人有20人,打一場比賽往往要等上半小時到一個小時,有時候即便贏了也無法上台,每天訓練,都需要經曆漫長的旁觀和等待。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告訴雨果的父母,他打球很有天賦和靈性,可以成為很專業的乒乓球員。雨果自己也渴望進行連貫、有規劃的訓練,「比起亞洲和歐洲的同齡選手,我接受係統訓練的時間已經太晚了。」雨果說。

決定成為職業乒乓球運動員後,雨果來到了離家更遠的俱樂部進行訓練。車程兩個多小時,在那裏,雨果提高了訓練頻率,下午和晚上都增加了訓練,晚上還要留下時間上文化課。日程很滿,每天半夜才會回到家,到家的時候,雨果都會看見爺爺趴在窗戶上等著他。「太累了,到家就要馬上睡覺。」第二天還要一早起床,繼續去訓練,日複一日。

2010年,他獲得了拉丁美洲乒乓球比賽青少年組冠軍。那次比賽後,有報道稱:「雨果·卡爾德拉諾是巴西隊的希望。」於是,14歲的雨果離開裏約來到了聖保羅,他第一次以職業運動員的身份進入了國家隊,穿上了巴西乒乓球隊的隊服。

他也逐漸在各大比賽中嶄露頭角。2011年,他先後在巴西、秘魯和阿根廷等地獲得了青少年組個人和團體賽冠軍;2012年,雨果第一次參加世界級比賽,在波多黎各舉辦的世界青少年挑戰賽上,他獲得了一塊銅牌,為了慶祝這塊獎牌,巴西國家隊的領隊和雨果的主教練雷內還一起敲響了象征著勝利和奇跡的勝利鍾。

隨後,18歲的雨果在中國舉行的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奪得了銅牌——這是巴西乒乓球曆史上首枚青年奧運獎牌。

雨果成了整個巴西最好的乒乓球運動員,但由於乒乓球在巴西實在太過小眾,這也意味著他需要離開巴西,去更大的世界。他在國家隊的一名教練帕布羅認為,雨果需要更完備的訓練條件:「這孩子真是個天才。但即使有優秀教練的密切監督,由於空間不足,也無法進行充分的訓練,必須要想方法才能充分發揮他的潛力。」

來自德國的奧克森豪森乒乓球俱樂部向雨果發來了邀約,雨果決定離開巴西,前往德國。



2014南京青奧會乒乓球男單決賽,雨果(最右)獲得銅牌。圖源視覺中國

孤獨的

作為最熟悉、了解雨果的人,雨果的媽媽曾經說,雨果的成就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與裏約熱鬧的氛圍不同,奧克森豪森是一個人口隻有6000的德國小鎮,這裏常年陰雨連綿,人與人之間鮮少有親昵、輕鬆的交往,雨果形容,這裏有著「更嚴肅的氛圍」,「人們很有野心,喜歡挑戰自己的極限」。

在德國,遠離自己熟悉的成長環境,遠離家人,有段時間,雨果晚上老哭、缺乏安全感,也很孤獨。但他從沒想過放棄,因為「我知道自己為何而來」。

在奧克森豪森俱樂部,雨果付出了遠超常人的努力。「我從未見過如此瘋狂的人。」俱樂部教練曾回憶,雨果會在每天淩晨4點起床跑步,然後早上8點帶著微笑來到健身房開始一天的力量訓練,膝蓋常常會貼著厚厚的肌肉貼,卻從不喊疼。「一個來自裏約熱內盧的小夥子,從18歲起就獨自生活在德國的一個村莊裏,沒有家人和朋友的陪伴,這也表明了他的雄心壯誌。」這位教練說。

除了紮實的技術、強大的體能,專注力也是雨果作為運動員最出眾的素質之一。法國的運動科學欄目《運動員的大腦》係列節目曾邀請雨果參加測試,在穩定性和注意力的測試中,雨果達到了最高的100分,這證明了他擁有遠高於平均水平的極致的專注力。

這種專注並非是全然的天賦,還有後天的不斷訓練,而這種練習的其中一項,則是去開拓更多興趣,讓自己變得更多元且廣闊。

「必須每天都設定一些小目標,我需要精神上的放鬆,才能享受練習乒乓球的樂趣,享受每天身體上的痛苦,享受訓練中的痛苦。」在雨果的公寓客廳裏,擺著兩副國際象棋,偶有空暇的時候,會想想棋局的排兵布陣,另外還有兩把吉他。在雨果的認知中,不同的嚐試會給他提供更多幫助,不是隻在乒乓球上,「它們可以開闊我的思路,讓我從不同維度去思考、想辦法。」

他房間的櫃子裏,擺放著大大小小幾十個魔方,他還曾嚐試在水下破解魔方,甚至還可以在7秒之內拚完一個魔方,運動心理學家瑪麗亞·席爾瓦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分析道:「像雨果這樣通過多元興趣調節壓力的運動員,往往會在關鍵時刻更冷靜。」

極致的專注,多元的興趣,更廣闊的精神世界,這些都在幫助雨果抵消身為一名巴西乒乓球運動員的孤獨。



圖源ITTF國際乒聯紀錄片

在巴西,足球和排球一直是備受國民關注的體育項目。巴西民間流傳的俗語是:每個孩子收到的第一份禮物都是足球。政府也很重視足球,會在每次國家隊比賽時舉國慶祝,在各個體育媒體的網站上,與足球相關的賽事賽況占據了整個版麵,乒乓球則被歸類於「其他」。巴西前首都裏約熱內盧一家研究和社會學中心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這個國家足球場的數量甚至超過了宗教寺廟的數量。

因此,雨果的成就在巴西體育界很不尋常,「我們開玩笑說,雨果有點像來自埃塞俄比亞或剛果的滑雪選手。」雨果的教練雷內曾經在媒體采訪中這樣打趣。

關於雷內,很多人都會問起他一個問題,怎麽教雨果的?但雷內坦陳,自己跟雨果學習到的東西似乎更多。自己平常能夠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他。

很多世界大賽,雨果都是獨自參賽,因為其他巴西選手的排名過低,無法獲得比賽資格。「如果能有一些人和我一起比賽就好了。像其他國家的人一樣,有說著相同語言的隊友和朋友會很有幫助。」雨果說。

「乒乓球就像一場精神的戰役。」雨果說。想要在這場戰役中取勝,他隻能依靠自己。他很早就知道了這件事。他每天都會告訴自己不去想結果,隻關注當下,看自己能做到什麽。結果很重要,但輸贏相交的過程同樣精彩。低落的時候,他就去海灘待上個一周左右,充滿電後再回來投入訓練和比賽。

每次比賽完回到裏約家裏,父母都會開玩笑地問他,你確定你還要回去嗎?你不想放棄嗎?但每次聽到這些問話,雨果會打斷他們,並說:「別,我要走了。」

就這樣,這位來自巴西的乒乓球運動員,一點一點地突破著這個國家在這項運動中的極限,從裏約奧運會的第九名,到東京奧運會的第五名,再到巴黎奧運會的第四名,他的世界排名也從第五十四、第三十二、第十六、第四,最高時曾達到世界第三。

雨果的突破也帶來了很多新鮮的改變——裏約奧運會後,乒乓球被列為巴西政府全民健身計劃的一部分,政府會通過組織社區賽事和活動,幫助普通民眾培養運動習慣,也通過這些活動推廣乒乓球,人們開始在家裏、在餐桌上打乒乓球。現在,巴西的乒乓球訓練班人滿為患,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上課。

雨果的前教練瓦萊斯卡·馬拉尼昂也被激勵。2015年她從巴西國家隊退役,但因為解說了雨果的比賽,她又重新燃起對乒乓球的熱愛,於2022年8月重返賽場。她參加了多項比賽,甚至擊敗了巴西國家隊的運動員,並在當年12月的全國排名中名列第一。「看到了包括雨果在內的偉大運動員在比賽,我感到自己也有同樣的衝動。」瓦萊斯卡說。



2016年,巴西裏約奧運會上的雨果圖源視覺中國

那場比賽

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雨果時常會被記者問到一個問題:「你的乒乓球偶像是誰?」麵對這個問題,雨果的回答極為坦誠,他說,在乒乓球這項運動中,馬龍的沉穩讓他知道有完美技術,但自己最喜歡的乒乓球運動員就是自己,「在這項運動中我沒有任何偶像」。

但在乒乓球的世界之外,雨果的偶像是網球運動員納達爾。

納達爾是著名的「紅土之王」——在巴黎羅蘭加洛斯的紅土球場看台上,有一句網球世界中最著名的slogan:勝利屬於最堅韌不拔之人。而就在這塊球場上,納達爾贏得過14次法網冠軍,這是這個星球上從未有人達到過的成就。

而在納達爾的網球哲學中,叔叔托尼的話影響了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你必須學會接受,如果你必須訓練兩小時,那就堅持訓練兩小時;如果你必須訓練五小時,那就堅持訓練五小時;如果你必須重複某個訓練五萬次,那就訓練五萬次。這就是冠軍和天才的區別。這是成為勝利者必須具備的品質。」還有忍耐,「忍耐,忍受比賽中所發生的一切,學會克服軟弱與痛楚,將自己推到崩潰的臨界點,但永不屈服。」

所有這一切也深深影響著乒乓球台旁的雨果,這幾年,每每提起納達爾,他還經常談起那場對納達爾意義非凡的比賽。

那是2022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的男單決賽,剛剛養傷歸來的納達爾對陣年輕的梅德維德夫,那場比賽耗時5小時24分鍾,在總比分0:2落後的情況下,35歲的納達爾拖著殘破的膝蓋最終完成逆轉,時隔13年後拿到了自己的澳網第二冠,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中的第21座大滿貫冠軍。



2022澳網男單決賽,納達爾奪冠。圖源視覺中國

當時,遠在德國的雨果也觀看了這場比賽,納達爾獲勝後,他第一時間發了社交媒體慶祝。在之後的很多次媒體采訪中,他都會主動聊起納達爾、聊起這場比賽,「在他(納達爾)的職業生涯中,他多次從懸崖邊回來。他從不放棄,這正是我想要學習的。我覺得他甚至不相信自己能拿到冠軍,但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奮鬥。隻要不斷嚐試,就會有好事發生。」

終於,在經曆了2024年痛徹心扉的失敗後,雨果也迎來了自己的終極戰役。這次澳門世界杯,他接連擊敗了世界排名第三的日本選手張本智和,世界排名第二的中國選手王楚欽,決賽中,他的對手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選手林詩棟。

開局失利後,從第二局開始,雨果通過自我調整,利用發球優勢把分差逐漸拉開,連贏4局,以4:1的比分贏得比賽,奪得了2025年乒乓球世界杯男子單打冠軍。取勝的那一刻,他躺在藍色的球場上,張開雙臂,隨後掩麵而泣。

這是亞歐大陸之外的運動員第一次獲得乒乓球世界級比賽的單打冠軍,巴西總統為雨果發來賀電,南美洲大大小小的報紙頭條都印上了他的照片,巴西乒協製作了幾十張帶有雨果頭像和金牌的表情包。巴西的網友們湧入他的社交媒體,留下一條條充滿了表情包和感歎號的激勵——世界杯奪冠之後,雨果社交媒體的粉絲數增加了20萬。

拿到世界冠軍的比賽結束後,雨果和教練遲遲沒有離開賽場。他給親友們打了視頻電話,麵帶笑容把場館熱鬧的景象全方位展示給對方。來到混合區接受采訪時,雨果再一次落淚,有人說,他的這場勝利是「桑巴民族真正的奇跡」,至於奇跡是如何發生的,雨果的回答值得每一個人反複回味——

「在巴西,打乒乓球意味著『孤獨』——沒有專業教練,沒有大賽機會,甚至找不到人對練。但我相信,隻要球不落地,就永遠有翻盤的可能。」





2025澳門乒乓球世界杯男單決賽中獲勝的雨果圖源微博@雨果·卡爾德拉諾

查看評論(15)

24小時熱點排行

拆解霹靂-15E未爆彈研究 印軍宣稱:中國導彈不如我們
坎耶30歲妻子近乎赤身逛西班牙 當地民眾也無奈
中國掀起“文組生低成本做飯”熱潮 一個月420元搞定
中國首批4張稀土磁體出口許可 大眾汽車供應商在列
黃仁勳宴請台灣供應商 今年更強調人工智能AI工廠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撰稿人說出關稅最殘酷真相 :隻會讓窮人更窮
2027攻台成真?《紐時》曝習近平整肅軍方內幕
沃爾瑪漲價預告惹怒特朗普:賺幾十億還敢怪關稅
為啥中國寺廟擠滿了磕頭的老外?
川普火大!飆粗痛罵澤倫斯基“像撒尿一樣”揮霍援助
馬斯克迎來至暗時刻:千億蒸發 政壇崩盤 家庭內戰
56年無人解開的數學難題,被穀歌的新AI突破了
美國恢複“追債”行動:欠十年前的錢 45萬老人慘了
美國痛失最後一個3A評級!白宮炮轟:這是政治決定!
2025年,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世界冠軍
95後天才創始人突然被趕走!美國激光雷達亂套了
微軟老員工48歲生日被裁,妻子發帖怒斥算法裁人
穀歌CEO皮查伊回應“穀歌已死”論:AI決定未來
美軟件工程師因AI失業 投800份簡曆不果 靠送外賣維生
“瞌睡唐”來了?78歲特朗普疑似在沙特王宮中昏昏欲睡
胡錫進:這場外交戰 未到場的普京操控了所有人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2025年,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世界冠軍

人物 2025-05-17 21:48:55



2025年,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世界冠軍

4月20日,巴西人雨果·卡爾德拉諾(Hugo Calderano)在2025年乒乓球世界杯中奪冠,是的,巴西人真的拿到了乒乓球的世界冠軍。

「雨果走進了自己的悲慘世界」

一年前,巴黎奧運會,巴西人差一點就拿到了他們的第一塊乒乓球奧運獎牌。

在巴黎奧運會乒乓球男子單打八強賽中,來自巴西的雨果·卡爾德拉諾 (Hugo Calderano)以4比0的壓倒性優勢戰勝韓國選手張禹鎮,晉級四強——在除了亞洲和歐洲的其他大洲,雨果是第一位達成這一成就的運動員。

半決賽開始前,所有人都以為雨果將會創造新的曆史,挺入決賽,但狀況接二連三在發生。半決賽對陣瑞典球員莫雷加德的第一局,雨果在10:4大比分領先情況下,連丟8分,被莫雷加德以12:10逆轉,失去了一局更失去了先機,直接導致了最終失利。隨後的銅牌爭奪戰,麵對法國選手費利克斯·勒布倫時,雨果再一次在關鍵時刻接連丟分,最終輸掉比賽,獲得了乒乓球男子單打第四名,與奧運會獎牌擦肩而過。

賽後,雨果迅速收拾球拍、背包離開,在混合區接受采訪時,他用白色毛巾捂住頭,蹲在牆壁前哭了。

事實上,作為亞歐大陸之外最好的乒乓球運動員,雨果在他參加的三屆奧運會中,每一屆都會進步,一直在刷新自己的最好成績——2016年裏約奧運會,20歲的雨果打入16強,1/8決賽輸給了最終的銅牌獲得者日本選手水穀隼,拿到了第九名。那次失利之後,雨果就覺得非常遺憾,他坐在教練雷內身邊,忍不住流下了眼淚,哭了好久。

5年後的東京奧運會,雨果在1/4決賽輸給了德國選手奧恰洛夫,後者在半決賽中給馬龍製造了很大的麻煩,甚至險些取勝。來到巴黎,雨果再次向前一步晉級半決賽,但接連兩場在關鍵時刻發揮失常,遺憾止步。



東京奧運會,雨果在1/4決賽輸給了德國選手奧恰洛夫。圖源視覺中國

奧運獎牌近在咫尺卻最終擦肩而過的遺憾令雨果非常痛苦,「銅牌戰中所有的失望都隻是說明了我付出了多少努力,我一直以來都在全心全意地投入,把乒乓球當做了人生的中心,所有的選擇都是為了乒乓球,為了這項事業,我已經多年遠離家人,每天都在堅持訓練,一周七天無休。」說到這裏,他又開始哽咽,但麵對鏡頭,他仍然快速地調整了自己的呼吸,眼淚沒有掉下來,他說:「能經曆這樣的時刻,本身就是一種美好。我想這種失落感可能會持續好多天,好幾周,甚至幾個月,但我也一定會堅持走下去。」

很多人都為他感到惋惜,為他遺憾,有媒體這樣寫道:「雨果走進了自己的悲慘世界。」

隨後的很長一段時間,雨果都被困在這種失落與遺憾中。教練雷內透露,巴黎的淘汰讓雨果陷入了極深的自我懷疑,此後的比賽中,他站在球台之前眼裏完全沒光,「就像完成一件任務」。這次世界杯之前的賽季,他的勝率不足60%。

在拿到世界杯的冠軍後,他告訴記者,一個月前自己如果被問到夢想、冠軍,他真的很沮喪,當時狀態非常糟糕的他沒覺得自己能夠有所突破。「這對我來說太瘋狂了。」

他還是繼續訓練、參加比賽,但是無法像以前一樣有動力了,甚至看著球台和乒乓球心生厭倦。在很長一段時間內,29歲的雨果失去了打球的樂趣,他也無法像過往那樣享受比賽。「那個時候最難克服的是失望,付出了很多準備和努力,做了所有能做的事情去爭取一塊獎牌,結果離它那麽近,那種動力下降讓我失去了夢想。無法繼續保持小時候,像年輕運動員那種天真和純真的感覺。」

帶著這樣的狀態,雨果來到了中國澳門,準備參加乒乓球世界杯的比賽,比賽前,有球迷也開始唱衰雨果,稱他此前是「最被高估的乒乓球員」。

雨果也感受到了來自外界的異樣眼光。在賽前的一次采訪中,他提到:「很多人質疑我,說我在乒乓球比賽中不可能有更好的前途,我聽了這些話反倒固執了起來。」

比賽即將開始,雨果終於重新燃起了鬥誌。



2025澳門乒乓球世界杯男單決賽上的雨果圖源視覺中國

巴西隊的希望

1996年,雨果在巴西的裏約熱內盧出生,那是一座充滿陽光、河流遍布的海濱城市。

他成長於一個普通家庭,父母都是體育老師。在雨果自己的記憶裏,一家人日常都是體育運動的愛好者。他從小就是一個好動的孩子,童年過得非常健康——在他很小的時候,父母就極力希望他能夠從事與體育運動相關的工作或事業,這樣能夠促進他的全麵健康,於是,熱愛運動的大家庭給他提供了一個「可以玩耍、學習、成長的環境」。

從小到大,雨果都愛笑,他的眼睛很亮,笑起來時總能讓人覺得充滿熱情。他善於運動,拿到過學齡前兒童跳遠比賽的州冠軍。但與大多數巴西小孩子不同,雨果對足球並不感興趣,日常他隻會和小朋友們踢球玩玩。「我對排球更感興趣。」他說。

雨果曾是裏約熱內盧少年排球隊的成員,那時的他也善於進攻,在一段過去的影像中,年少的雨果會在排球比賽中頻頻跳起來進攻扣殺。看到兒子從小就很擅長運動,他的媽媽埃莉薩·博爾赫斯也一直覺得,「他以後肯定會成為專業的運動員。」

8歲那年,雨果開始和爸爸打乒乓球,打球的初心再簡單不過——純粹是為了好玩。

但玩著玩著,雨果的天賦漸漸顯露。爸爸帶他進入家附近的乒乓球隊進行訓練,一周3次,在這個過程中,雨果慢慢對乒乓球有了更多細膩的感知,在他眼中,乒乓球是一項節奏快,刺激性強的運動,它要求運動員有極其靈敏的反應,能做出快速的動作,需要力量和極強的控製感,同時,這也是一項「需要精神投入的運動」,他迷戀這樣的過程。

國際乒聯曾經給雨果拍攝了一支紀錄片,攝製組一起來到了雨果日常訓練的地方,那是一間很破敗的體育館,設備很不完善,偌大的體育館內,隻有零星的兩三張球台。



圖源ITTF國際乒聯紀錄片

裏約熱內盧處在熱帶,常年炎熱潮濕,到了夏天,氣溫和雨水驟增,訓練變得更加不適。攝像機跟隨雨果的時候,正好趕上裏約熱內盧的秋天,穿著短袖的雨果問紀錄片的攝像師:「你能想象夏天在這裏打球是什麽感覺嗎?」

更麻煩的問題是,在巴西,一個少年能有機會站在乒乓球台前,這並不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

想要上台練球,雨果唯一能做的就是和其他隊員打比賽、同台競爭,有時候想打球的人有20人,打一場比賽往往要等上半小時到一個小時,有時候即便贏了也無法上台,每天訓練,都需要經曆漫長的旁觀和等待。

即便如此,還是有人告訴雨果的父母,他打球很有天賦和靈性,可以成為很專業的乒乓球員。雨果自己也渴望進行連貫、有規劃的訓練,「比起亞洲和歐洲的同齡選手,我接受係統訓練的時間已經太晚了。」雨果說。

決定成為職業乒乓球運動員後,雨果來到了離家更遠的俱樂部進行訓練。車程兩個多小時,在那裏,雨果提高了訓練頻率,下午和晚上都增加了訓練,晚上還要留下時間上文化課。日程很滿,每天半夜才會回到家,到家的時候,雨果都會看見爺爺趴在窗戶上等著他。「太累了,到家就要馬上睡覺。」第二天還要一早起床,繼續去訓練,日複一日。

2010年,他獲得了拉丁美洲乒乓球比賽青少年組冠軍。那次比賽後,有報道稱:「雨果·卡爾德拉諾是巴西隊的希望。」於是,14歲的雨果離開裏約來到了聖保羅,他第一次以職業運動員的身份進入了國家隊,穿上了巴西乒乓球隊的隊服。

他也逐漸在各大比賽中嶄露頭角。2011年,他先後在巴西、秘魯和阿根廷等地獲得了青少年組個人和團體賽冠軍;2012年,雨果第一次參加世界級比賽,在波多黎各舉辦的世界青少年挑戰賽上,他獲得了一塊銅牌,為了慶祝這塊獎牌,巴西國家隊的領隊和雨果的主教練雷內還一起敲響了象征著勝利和奇跡的勝利鍾。

隨後,18歲的雨果在中國舉行的青年奧林匹克運動會上奪得了銅牌——這是巴西乒乓球曆史上首枚青年奧運獎牌。

雨果成了整個巴西最好的乒乓球運動員,但由於乒乓球在巴西實在太過小眾,這也意味著他需要離開巴西,去更大的世界。他在國家隊的一名教練帕布羅認為,雨果需要更完備的訓練條件:「這孩子真是個天才。但即使有優秀教練的密切監督,由於空間不足,也無法進行充分的訓練,必須要想方法才能充分發揮他的潛力。」

來自德國的奧克森豪森乒乓球俱樂部向雨果發來了邀約,雨果決定離開巴西,前往德國。



2014南京青奧會乒乓球男單決賽,雨果(最右)獲得銅牌。圖源視覺中國

孤獨的

作為最熟悉、了解雨果的人,雨果的媽媽曾經說,雨果的成就並不是一蹴而就的。

與裏約熱鬧的氛圍不同,奧克森豪森是一個人口隻有6000的德國小鎮,這裏常年陰雨連綿,人與人之間鮮少有親昵、輕鬆的交往,雨果形容,這裏有著「更嚴肅的氛圍」,「人們很有野心,喜歡挑戰自己的極限」。

在德國,遠離自己熟悉的成長環境,遠離家人,有段時間,雨果晚上老哭、缺乏安全感,也很孤獨。但他從沒想過放棄,因為「我知道自己為何而來」。

在奧克森豪森俱樂部,雨果付出了遠超常人的努力。「我從未見過如此瘋狂的人。」俱樂部教練曾回憶,雨果會在每天淩晨4點起床跑步,然後早上8點帶著微笑來到健身房開始一天的力量訓練,膝蓋常常會貼著厚厚的肌肉貼,卻從不喊疼。「一個來自裏約熱內盧的小夥子,從18歲起就獨自生活在德國的一個村莊裏,沒有家人和朋友的陪伴,這也表明了他的雄心壯誌。」這位教練說。

除了紮實的技術、強大的體能,專注力也是雨果作為運動員最出眾的素質之一。法國的運動科學欄目《運動員的大腦》係列節目曾邀請雨果參加測試,在穩定性和注意力的測試中,雨果達到了最高的100分,這證明了他擁有遠高於平均水平的極致的專注力。

這種專注並非是全然的天賦,還有後天的不斷訓練,而這種練習的其中一項,則是去開拓更多興趣,讓自己變得更多元且廣闊。

「必須每天都設定一些小目標,我需要精神上的放鬆,才能享受練習乒乓球的樂趣,享受每天身體上的痛苦,享受訓練中的痛苦。」在雨果的公寓客廳裏,擺著兩副國際象棋,偶有空暇的時候,會想想棋局的排兵布陣,另外還有兩把吉他。在雨果的認知中,不同的嚐試會給他提供更多幫助,不是隻在乒乓球上,「它們可以開闊我的思路,讓我從不同維度去思考、想辦法。」

他房間的櫃子裏,擺放著大大小小幾十個魔方,他還曾嚐試在水下破解魔方,甚至還可以在7秒之內拚完一個魔方,運動心理學家瑪麗亞·席爾瓦在一篇文章中這樣分析道:「像雨果這樣通過多元興趣調節壓力的運動員,往往會在關鍵時刻更冷靜。」

極致的專注,多元的興趣,更廣闊的精神世界,這些都在幫助雨果抵消身為一名巴西乒乓球運動員的孤獨。



圖源ITTF國際乒聯紀錄片

在巴西,足球和排球一直是備受國民關注的體育項目。巴西民間流傳的俗語是:每個孩子收到的第一份禮物都是足球。政府也很重視足球,會在每次國家隊比賽時舉國慶祝,在各個體育媒體的網站上,與足球相關的賽事賽況占據了整個版麵,乒乓球則被歸類於「其他」。巴西前首都裏約熱內盧一家研究和社會學中心開展的一項研究發現,這個國家足球場的數量甚至超過了宗教寺廟的數量。

因此,雨果的成就在巴西體育界很不尋常,「我們開玩笑說,雨果有點像來自埃塞俄比亞或剛果的滑雪選手。」雨果的教練雷內曾經在媒體采訪中這樣打趣。

關於雷內,很多人都會問起他一個問題,怎麽教雨果的?但雷內坦陳,自己跟雨果學習到的東西似乎更多。自己平常能夠起到的作用,就是引導他。

很多世界大賽,雨果都是獨自參賽,因為其他巴西選手的排名過低,無法獲得比賽資格。「如果能有一些人和我一起比賽就好了。像其他國家的人一樣,有說著相同語言的隊友和朋友會很有幫助。」雨果說。

「乒乓球就像一場精神的戰役。」雨果說。想要在這場戰役中取勝,他隻能依靠自己。他很早就知道了這件事。他每天都會告訴自己不去想結果,隻關注當下,看自己能做到什麽。結果很重要,但輸贏相交的過程同樣精彩。低落的時候,他就去海灘待上個一周左右,充滿電後再回來投入訓練和比賽。

每次比賽完回到裏約家裏,父母都會開玩笑地問他,你確定你還要回去嗎?你不想放棄嗎?但每次聽到這些問話,雨果會打斷他們,並說:「別,我要走了。」

就這樣,這位來自巴西的乒乓球運動員,一點一點地突破著這個國家在這項運動中的極限,從裏約奧運會的第九名,到東京奧運會的第五名,再到巴黎奧運會的第四名,他的世界排名也從第五十四、第三十二、第十六、第四,最高時曾達到世界第三。

雨果的突破也帶來了很多新鮮的改變——裏約奧運會後,乒乓球被列為巴西政府全民健身計劃的一部分,政府會通過組織社區賽事和活動,幫助普通民眾培養運動習慣,也通過這些活動推廣乒乓球,人們開始在家裏、在餐桌上打乒乓球。現在,巴西的乒乓球訓練班人滿為患,很多家長帶著孩子上課。

雨果的前教練瓦萊斯卡·馬拉尼昂也被激勵。2015年她從巴西國家隊退役,但因為解說了雨果的比賽,她又重新燃起對乒乓球的熱愛,於2022年8月重返賽場。她參加了多項比賽,甚至擊敗了巴西國家隊的運動員,並在當年12月的全國排名中名列第一。「看到了包括雨果在內的偉大運動員在比賽,我感到自己也有同樣的衝動。」瓦萊斯卡說。



2016年,巴西裏約奧運會上的雨果圖源視覺中國

那場比賽

在整個職業生涯中,雨果時常會被記者問到一個問題:「你的乒乓球偶像是誰?」麵對這個問題,雨果的回答極為坦誠,他說,在乒乓球這項運動中,馬龍的沉穩讓他知道有完美技術,但自己最喜歡的乒乓球運動員就是自己,「在這項運動中我沒有任何偶像」。

但在乒乓球的世界之外,雨果的偶像是網球運動員納達爾。

納達爾是著名的「紅土之王」——在巴黎羅蘭加洛斯的紅土球場看台上,有一句網球世界中最著名的slogan:勝利屬於最堅韌不拔之人。而就在這塊球場上,納達爾贏得過14次法網冠軍,這是這個星球上從未有人達到過的成就。

而在納達爾的網球哲學中,叔叔托尼的話影響了他的整個職業生涯,「你必須學會接受,如果你必須訓練兩小時,那就堅持訓練兩小時;如果你必須訓練五小時,那就堅持訓練五小時;如果你必須重複某個訓練五萬次,那就訓練五萬次。這就是冠軍和天才的區別。這是成為勝利者必須具備的品質。」還有忍耐,「忍耐,忍受比賽中所發生的一切,學會克服軟弱與痛楚,將自己推到崩潰的臨界點,但永不屈服。」

所有這一切也深深影響著乒乓球台旁的雨果,這幾年,每每提起納達爾,他還經常談起那場對納達爾意義非凡的比賽。

那是2022年澳大利亞網球公開賽的男單決賽,剛剛養傷歸來的納達爾對陣年輕的梅德維德夫,那場比賽耗時5小時24分鍾,在總比分0:2落後的情況下,35歲的納達爾拖著殘破的膝蓋最終完成逆轉,時隔13年後拿到了自己的澳網第二冠,這也是他職業生涯中的第21座大滿貫冠軍。



2022澳網男單決賽,納達爾奪冠。圖源視覺中國

當時,遠在德國的雨果也觀看了這場比賽,納達爾獲勝後,他第一時間發了社交媒體慶祝。在之後的很多次媒體采訪中,他都會主動聊起納達爾、聊起這場比賽,「在他(納達爾)的職業生涯中,他多次從懸崖邊回來。他從不放棄,這正是我想要學習的。我覺得他甚至不相信自己能拿到冠軍,但他一直在努力,一直在奮鬥。隻要不斷嚐試,就會有好事發生。」

終於,在經曆了2024年痛徹心扉的失敗後,雨果也迎來了自己的終極戰役。這次澳門世界杯,他接連擊敗了世界排名第三的日本選手張本智和,世界排名第二的中國選手王楚欽,決賽中,他的對手是世界排名第一的中國選手林詩棟。

開局失利後,從第二局開始,雨果通過自我調整,利用發球優勢把分差逐漸拉開,連贏4局,以4:1的比分贏得比賽,奪得了2025年乒乓球世界杯男子單打冠軍。取勝的那一刻,他躺在藍色的球場上,張開雙臂,隨後掩麵而泣。

這是亞歐大陸之外的運動員第一次獲得乒乓球世界級比賽的單打冠軍,巴西總統為雨果發來賀電,南美洲大大小小的報紙頭條都印上了他的照片,巴西乒協製作了幾十張帶有雨果頭像和金牌的表情包。巴西的網友們湧入他的社交媒體,留下一條條充滿了表情包和感歎號的激勵——世界杯奪冠之後,雨果社交媒體的粉絲數增加了20萬。

拿到世界冠軍的比賽結束後,雨果和教練遲遲沒有離開賽場。他給親友們打了視頻電話,麵帶笑容把場館熱鬧的景象全方位展示給對方。來到混合區接受采訪時,雨果再一次落淚,有人說,他的這場勝利是「桑巴民族真正的奇跡」,至於奇跡是如何發生的,雨果的回答值得每一個人反複回味——

「在巴西,打乒乓球意味著『孤獨』——沒有專業教練,沒有大賽機會,甚至找不到人對練。但我相信,隻要球不落地,就永遠有翻盤的可能。」





2025澳門乒乓球世界杯男單決賽中獲勝的雨果圖源微博@雨果·卡爾德拉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