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印度被曝對美態度突然變調,從積極談判,到提議對美加征關稅。
5月14日,彭博社報道稱,尚不清楚印度態度突變的原因,但此消息曝光時,距中美經貿會談剛剛取得成果僅隔幾個小時,時間點如此靠近,引發各方聯想。多名專家分析認為,中國給印度“打了個樣”,即一味妥協並不能獲得回報,印度意識到必須在美國麵前“表現出勇氣”。
自特朗普第二任期開始以來,印度政府就積極與美國就貿易問題進行接觸。
今年2月,印度總理莫迪訪美,成為美國總統特朗普上台後接見的第四名外國領導人。特朗普4月2日宣布“對等關稅”後,印度也成為首批與美國展開貿易談判的國家之一。在此期間,莫迪曾竭力安撫白宮,在從貿易到移民等一係列問題上做出讓步。
但據媒體13日披露,印度此前致信世貿組織,指責美國征收25%鋼鋁關稅是貿易保障措施,對印度價值76億美元的出口造成了影響,預計將產生19.1億美元的關稅。作為回應,印度擬提高部分美國商品的關稅。
同時,有知情印度官員告訴彭博社,與美國的貿易談判進展順利,雙方有希望在7月初(特朗普“對等關稅”生效日)之前達成一項臨時協議。
但彭博社指出,最新消息意味著印度在貿易問題上的立場發生轉變,可能采取特朗普重返白宮以來的首個報複措施。這一跡象表明,在中國反抗美國並取得成果後,印度正在談判中采取更強硬的態度。
報道稱,雖然尚不清楚印度為何選擇此時采取反擊措施。報道認為,這可能是印度政府的一項談判策略,因為印度商務部長皮尤什·戈亞爾將於17日至20日訪問美國進行貿易談判。據印度官員稱,新德裏計劃對美國商品征收的報複性關稅將成為美印談判的一部分。
更重要的是,上述消息對外披露的幾個小時前,美國剛剛大幅削減中國產品關稅。
印度研究機構社會發展委員會教授比斯瓦吉特·達爾表示,迄今為止,美國一直在“向印度發號施令”。擬議的報複性關稅是印度願意“站出來采取強硬措施”的第一個跡象。達爾稱,中國促使美國達成協議,表明印度“必須更加堅定地維護自身利益,並展現出自己的勇氣”。
報道提及,特朗普此前宣布對所有進口鋼鐵和鋁征收25%的關稅,從3月起生效。據世貿組織披露的一份通知,今年4月,印度曾尋求與華盛頓進行磋商,將關稅上調稱為“保障措施”或貿易限製。但美國拒絕了這一請求,稱關稅是基於“國家安全考慮”,不符合保障措施的要求。
新加坡谘詢公司Asia Decoded
Pte創始人普裏揚卡·基肖爾稱,印度國內“越來越覺得”政府“在貿易談判中向美國做出了太多讓步”。她表示,印度“或許可以借此機會重申其作為平等貿易夥伴的地位”。
據報道,在印度代表團即將訪美之際,特朗普反複聲稱他促成了印巴停火,這可能會給美印談判蒙上陰影。13日,特朗普再次表示,他“在很大程度上利用貿易”來解決印巴兩國間衝突,盡管印度幾個小時前才表示,貿易從未出現在這些談判中。
對此,達爾表示,特朗普已經“越過了紅線”,而“當你處於劣勢,就沒法和美國人打交道”。
5月10日至11日,中美經貿高層會談在瑞士日內瓦舉行,雙方同意在90天內降低關稅,將稅率下調115%。這一消息迅速引起國際社會和市場的高度關注,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世界最大的兩個經濟體在解決貿易爭端過程中邁出的重要一步。
“不要被特朗普的虛張聲勢唬住,中國給全世界打了個樣。”美國《大西洋月刊》12日刊文稱,特朗普向全球高舉關稅大棒,同時發出嚴厲警告:“不得報複,必有回報”。然而中國無視了這一警告,最終卻得到了回報。12日,中美在經貿高層會談後同意在90天內降低關稅,將稅率下調115%。
“特朗普基本暫停了貿易戰,得到的隻是中方持續談判的承諾,”文章作者在文中寫道,“受到特朗普威脅的每個人,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大學,都可以從中國那裏學到一課。”
文末,作者向全球發出呼籲,“對抗特朗普並不意味著會贏,但屈服就注定會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