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華為Atlas 800推理服務器。
美國商務部13日撤銷拜登政府時期的《人工智能擴散規則》(以下簡稱AI擴散規則,AI Diffusion Rule),同時加強AI芯片出口管製,禁止全球使用華為昇騰芯片。美國商務部強調,這些行動將確保美國持續站在人工智能創新前沿,並維持全球AI領導地位。
美國商務部負責工業和安全(BIS)的副部長傑弗裏.凱斯勒(Jeffery Kessler)明確指示,BIS執法人員不得執行《AI擴散規則》。
凱斯勒表示,特朗普政府將與全球“可信賴的夥伴國家”攜手,構建大膽且包容的人工智能技術戰略,防止這些技術落入敵對國家之手的同時,與全球可信賴的外國夥伴共享美國的AI技術。
此外,BIS也宣布加強針對AI芯片的出口管製措施,包括世界任何地區使用華為昇騰芯片,都構成違反美國出口管製條例;此外,若美國AI芯片被用於訓練或推理中國人工智能模型,相關企業將麵臨嚴重後果。同時,美國商務部要求美國企業,重新審視供應鏈合作夥伴,強化審查機製,防範技術轉移風險。
美國維持民主國家在先進技術與中國的代差優勢
台灣的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所長蘇紫雲接受本台訪問時表示,中國濫用高科技運用於軍事用途,對其他國家構成威脅。美國此次出口禁令,實質上將中國AI芯片發展技術,凍結在成熟製程層級,借此維持民主國家在先進技術上領先中國的代差優勢。其次,中國目前全力加速自主開發芯片與光刻機,尤其是EUV極紫外光技術,但這一領域技術門檻高、進展緩慢,風險仍屬可控。更何況台積電已邁向埃米級製程(1納米以下),進一步拉大雙方距離,保持代差是重要的風險管理。
“整體而言,美國雖在關稅問題上與中方談判,但在高科技領域則采取‘去風險化’戰略,”他說。
高階芯片與國安密不可分
東吳大學企管係兼職講師林修民對本台表示,自從美國總統特朗普第一任期之初,美中貿易戰已開打,雖一度達成貿易協議,但美方仍針對中國的中興通訊、福建晉華與華為等企業祭出出口管製。可見,貿易與國安議題早已脫鉤。與此同時,美國下一代F-47第六代戰機已試飛成功,進入戰術評估階段,核心功能包括引導無人機作戰,對芯片技術高度依賴,顯示高階科技與國防密不可分。
林修民說,“在此背景下,美國就算完全取消對中產品的關稅,對華為及中國半導體的出口禁令仍然不會放鬆,甚至有可能進一步加嚴。”
法新社指出,過去數年來,美國不斷加強對中國出口先進芯片的限製,擔心這些芯片可能被用於強化中國軍事係統,並進一步威脅美國在AI領域的主導地位。
拜登政府提出的芯片出口管製規範將全球分為三個等級:日本和韓國等第一等級國家將不受出口限製;墨西哥和葡萄牙等第二等級國家受芯片數量配額限製;第三級國家包括中國、俄羅斯、伊朗和朝鮮,則被全麵禁止取得芯片。
林修民:印巴衝突示範 芯片即未來戰爭
林修民進一步分析,近日印度與巴基斯坦的軍事衝突,為全球示範何謂“芯片即未來戰爭”。據報導,雙方共出動125架戰機,卻未跨越彼此領空,顯示戰爭形態已轉變為高科技主導的遠距精準打擊,戰機無需深入敵境即可發動攻擊。實質上比拚的是雷達偵測、導引飛彈精準度與幹擾能力,而這些都取決於背後的芯片效能。芯片技術對戰場感知能力產生關鍵影響,現代戰爭仰賴高階芯片驅動的無人機、導引飛彈與衛星通訊係統,誰能掌握更快速、準確的戰場資訊。
“戰場勝負不再單憑火力,而是科技能力、也就是‘算力’的對決。在這樣的格局中,芯片已成國家安全戰略資源,不僅美國,世界各國都不可能低估芯片所帶來的國家安全威脅,”林修民表示。
美國鬆綁英偉達芯片銷沙特
在美國商務部聲明指出,《AI擴散規則》這些新規定將嚴重扼殺美國創新能力,並對企業造成繁重的監管負擔。同時,該規則還因為將數十個國家降為“第二等級”出口對象,損害了美國與這些國家的外交關係。
近日,美國總統特朗普訪問中東包含沙特等國,由沙特設立的主權財富基金PIF宣布成立全新子公司Humain,將與英偉達等美國科技大廠建立戰略合作夥伴關係。英偉達執行長黃仁勳宣布將向Humain提供逾1.8萬片最新的AI芯片。
蘇紫雲分析,美國對於沙特解開封印,允許英偉達向沙特出口AI芯片有三個目的,其一,是彌補英偉達無法對中出口造成的市場份額的損失;其二,支持沙特等中東國家打造AI中心,強化美國與中東在外交與合作關係;第三則是潛在的懲罰,如果發現任一國家把AI芯片轉口到中國,可能就立即斷供,這也是風險控管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