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季度,我國經濟延續穩中向好、穩中回升的態勢,同比增長5.4%,不僅高於去年全年5%的增速,也高於去年一季度5.3%的增速。
城市表現則出現分化。其中,榆林、洛陽、曲靖、柳州等區域經濟重鎮,一季度GDP均出現負增長,也就是經濟總量比去年同期更低。這些城市均為省內經濟第二城,其經濟發展對地方經濟影響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這幾座城市一季度GDP實際增速均為正,這是因為實際增速按不變價格計算,考慮了物價變動的影響。而不考慮價格變化直接比較GDP數值得出的增速,被稱為名義增速。
例如柳州,近年來GDP實際增速基本保持正增長,但2024年的GDP比2018年還低,經濟總量“停滯不前”。
實際增速為正、名義增速為負,通常出現在當地物價水平下降時期。一季度,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下降0.1%,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指數(PPI)同比下降2.3%。PPI下降較多,對工業產品影響較大,而上述四座城市,無一例外都是傳統工業城市。
數據之外,產業亟待升級轉型,成為它們共同的挑戰。
01
榆林:能源周期
榆林在陝西省內GDP僅次於西安,就算放眼整個中西部,它也是一座明星城市。
在中西部地區,除了各大省會城市,榆林的GDP最高,由此獲得了一個響亮的名號——中西部非省會第一城。如果論人均GDP,榆林甚至超過不少沿海經濟大市。
回顧過去10年,榆林經濟一路高歌猛進,GDP從2000多億元上漲至7000多億元。除了2020年GDP有所下降,其他年份榆林GDP均在上升,高峰期甚至一年上漲超千億元,相當於一個小型地級市的經濟體量。
支撐榆林經濟發展的重點產業是化石能源。以2023年為例,陝西原煤產量、天然氣產量居全國第三,原油產量全國第四,而陝西省約80%的原煤、70%的天然氣、43%的原油均出自榆林。(注:2024年榆林統計公報還未發布。)
能源價格時常波動,導致榆林GDP變化差異大。例如2020年其GDP數值仍在下降,但2021年由於煤炭價格走強,當年GDP名義增速高達33%。
今年一季度,榆林GDP實際增速5.6%,但名義增速卻下降0.42%。物價下降是重要原因,其中煤炭價格又是重要影響因素。
中國煤炭運銷協會數據顯示,3月下旬,環渤海港口5500大卡動力煤現貨報價同比下跌20%,山西焦肥精煤綜合價格同比下跌32%。而同期,陝西省的煤炭銷量僅上漲1.77%。
西安交通大學公共政策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特聘研究員杜金鋒對城市進化論分析,從榆林以能源為主導的產業結構特點看,能源產業對當地整體經濟發展影響較大。
榆林也早已注意到這一情況,近年來在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發展氫能、現代煤化工、新能源裝備等新興產業,但傳統產業仍占主導地位,短期內新興產業難以完全對衝傳統產業的下行壓力。
02
洛陽:產業重塑
今年一季度,洛陽GDP為1355.4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5.9%,跑贏全國平均水平。但其GDP與2024年同期相比,減少近19億元。
這已是洛陽連續兩年一季度GDP增量為負,2024年一季度,洛陽GDP就下降了67億元。
一個可能的原因是,洛陽物價下降,影響了GDP增長。當地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2月份,洛陽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下降2.2%,3月份同比下降1.0%。具體到商品類別,食品煙酒類、醫療保健類、生活用品及服務類、交通和通信類的價格均在下降。
洛陽沒有公布工業品價格變化,但從全國來看,一季度PPI同比下降2.3%,作為工業城市的洛陽顯然會受到影響。洛陽依賴的鋼鐵、化工等傳統產業,一季度均麵臨價格下行壓力。
實際上,洛陽有著輝煌的過去。2009年之前,洛陽GDP比合肥、南昌等省會城市還高,即使後來被超過,洛陽也是中西部非省會第一城。
不過在2022到2023的兩年時間內,洛陽接連被三座中西部城市趕超。2022年,榆林GDP超過洛陽;同一年,湖北襄陽GDP也超過了洛陽;第二年,湖北宜昌也實現反超。
曾有河南當地學者分析,當合肥等經濟總量曾經落後於洛陽的城市已經在發展芯片、新能源汽車等高附加值產業,洛陽還是和幾十年前一樣,在做重型裝備、軸承、耐火材料等傳統產業。
市委書記的發言更是公開傳遞出洛陽產業轉型的壓力。4月7日,洛陽市委政研室微信公眾號刊發了洛陽市委書記江淩在市十六屆人大四次會議閉幕式上的講話節選,江淩提到:
“洛陽如果不能從根本上重塑產業格局,就會在產業變革的浪潮中被淘汰出局。
洛陽如果不能全麵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快實現由要素驅動發展向創新驅動發展的轉變,就會陷入發展動能衰減的困境。”
眼下,洛陽的發展方向是,加快推動產業向數智化方向轉型,抓住新材料、新能源、機器人等“風口產業”的跨區域布局機會,吸引更多年輕人到洛陽就業定居。
03
曲靖:等待複蘇
作為在雲南省內經濟體量僅次於昆明的副中心城市,曲靖GDP已連續兩年(2024和2023)下降,甚至2024年實際增速也為負。
今年一季度,曲靖GDP仍處於下降趨勢,同比減少109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和第二產業增加值分別下降1%和1.2%,全市固定資產投資同比下降3%。
曲靖是傳統資源型城市,煙草、煤炭和電力綠能、鋼鐵和有色金屬、化工和建材“老四樣”產業,曾是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如今,綠色鋁、矽光伏和新能源電池等新興產業,成為曲靖的“新三樣”產業。
但今年一季度,曲靖部分傳統產業和部分新興產業均出現下滑,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發電量下降6.3%,綠色矽光伏產業(不含光伏發電)增加值下降39.2%。
新興產業競爭激烈,價格也常有較大波動。據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矽業分會,一季度,國內N型複投料(多晶矽的一種)價格同比下跌41.49%,基本跌破所有在產企業的現金成本。
官場腐敗,一定程度上也影響當地經濟發展。據曲靖市紀委監委官方通報,2024年,當地至少有70餘人因涉嫌違紀違法接受調查,其中包括曲靖原市委書記李石鬆。
第五次全國經濟普查中,曲靖將2023年GDP大幅下調,從4049億元下調至3724億元。
今年2月份,雲南省委副書記、省長王予波到曲靖調研,要求曲靖深刻反思,在全省發展中勇挑大梁,最重要的仍是“大抓產業、主攻工業”。
對於曲靖來說,仍在等待複蘇時刻的到來。
04
柳州:重振工業
今年一季度,柳州GDP為720.03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4.6%,但是對比去年同期,經濟總量減少16.2億元。
柳州一季度CPI同比下降0.4%,降幅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居民消費價格下降更多。
同期,柳州的電力、熱力、燃氣及水生產和供應業下降11.7%。能源供應大幅下降,意味著生產活動在減少,或者能源利用率更高,抑或產業結構正在快速調整,從高能耗的傳統產業轉向低能耗的新興產業。
如果將時間維度拉長,柳州GDP實際上已經多年停滯不前。從2018年起,柳州GDP就在上下浮動,沒有形成實質的增長態勢,2024年的GDP(2950.67億元)甚至比2018年(3053.65億元)更低。
從2024年數據來看,柳州多項主要工業品產量在下降,機製紙及紙板下降了31.5%、發動機下降36.5%、家用洗衣機下降98.3%,水泥、生鐵、鋼材的產量降幅也在10%以上。
廣西外國語學院數字經濟管理學院教授傅遠佳對城市進化論分析,柳州是一個傳統工業城市,機械製造、汽車、化工等傳統產業增長空間已經有限,最近幾年柳州開始調整產業結構,新能源、新材料等有了起色,但總體來說速度仍較慢,背後也有技術創新不足的因素。
傅遠佳認為,廣西的強首府戰略將更多資源給了南寧,沒有充分發揮柳州工業基礎的優勢。他表示,柳州應該找到自己優勢所在,與廣西整體的產業發展戰略結合,在既有基礎上培育相關聯的新興產業。
《柳州日報》5月6日的文章稱,雖然一季度增速在廣西全區排名仍屬靠後,但從柳州自身發展情況來看,已是近幾年來同期最好成績。
在今年一季度經濟運行情況中,柳州統計局表示,當地工業經濟加速回升,主要行業增勢良好。從數據來看,新興產業正加速發展,鋰離子電池、服務機器人、工業機器人、新能源汽車等產品的產量均保持了較高增速。
“全力以赴重振柳州工業雄風,再創工業輝煌。”這是《柳州日報》傳遞出的柳州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