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中國的“兩院”院士,為什麽沒有屠呦呦?

中國的“兩院”院士,為什麽沒有屠呦呦?

文章來源: 現實的模樣 於 2025-05-06 23:36:44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4月30日,屠呦呦教授成功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這消息一公布,在輿論場引起了軒然大波。

人們議論的焦點是,美國科學界的頂尖組織機構,都能吸收屠呦呦成為院士,為啥我們的“兩院”(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不能?

難道屠呦呦不夠資格?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

屠呦呦主要的科學貢獻是發現了青蒿素。經過多年研究,她從中醫古籍中得到啟迪,改變了青蒿素傳統提取工藝。她創建的低溫提取青蒿抗瘧有效部位的方法,成為青蒿素發現的關鍵性突破。

2015年10月,屠呦呦以“從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青蒿素,開創瘧疾治療新方法”,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自青蒿素問世以來,據世衛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每年治療患者數億人。在中國,從上世紀40年代每年約3000萬的瘧疾病例,經過70年不懈努力,如今已完全消除。這一偉大成就,屠呦呦可謂功不可沒。

可就是這樣一位為人類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中國科學家,卻因種種條件限製,始終未能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於是,屠呦呦就成了我國最著名的“三無科學家”(無博士學位、無留洋背景、無院士頭銜)。

美國國家科學院

看了這些,或許有人會說,我們的“兩院”那是“優中選優”,美國的科學院,是不是個“草台機構”?

據公開資料顯示,美國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863年,屬私人非營利性組織。科學院的成員由被選為院士的傑出科學家、工程師和醫學專家組成。該院是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的頂尖組織之一,擁有來自各個領域的知名學者和專家,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和國家科學獎章獲得者。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選舉,是基於院士在自己的領域內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和對整個領域的重要性來進行的,是通過對院士的名譽和聲望的高度認可來選出的。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是美國的最高學術榮譽之一。

到目前為止,美國國家科學院共有2662名院士,其中556名屬外籍院士。

看到此,誰還敢說美國國家科學院是“草台機構”呢?

中國“兩院”院士

關於中國“兩院”院士的入選,一直就非議不斷。

在中國科學界,院士,那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稱號,常常被視為科學領域的頂尖精英,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學術影響力,對國家的科技發展可謂意義深遠。

然而,近年來關於中國院士入選黑幕的傳聞卻不絕於耳。

①評選過程存在“人脈關係”。據相關調查顯示,在部分院士評選中,有候選人憑借著與某些現有院士的師徒關係或者校友關係,從而獲得了更多的支持。一些學術成果並非特別突出的候選人,卻因為與多位有投票權的院士有著緊密的人脈聯係,在評選中便能一路“過關斬將”。

一場本該以實力為評判標準的科學競賽,選手的出身背景和人際關係卻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這樣選出的院士,已背離了科研能力和創新成果的要求,隻能算作“關係院士”。

②科研成果評定存在“誇大”或“注水”現象。有專家表示,一些所謂的“重大科研成果”,在經過深入探究後發現,其實際的科學價值和創新性並沒有宣傳中那麽大。某些科研團隊為了讓自己的成員入選院士,不惜動用大量的資源來美化成果。奇怪的是,這些成果卻能在院士評選中被作為重要的砝碼來參與評定。

這種評選,背後明顯存在利益共同體的包裝和推動的無恥勾當,這樣選出來的院士,隻能算作“水分院士”。

③地域因素和單位因素的畸形影響。有數據表明,某些地區或一些特定的科研單位,院士的入選人數呈現出一種不合理的集中現象。這些地區或者部門為了提升自己的科技聲譽,集中資源和力量來推動本地區的候選人入選,而真正優秀的候選人,卻被莫名其妙地排除在外了。

這種在評選過程中,明顯的地域保護主義和特殊的推薦安排選出來的院士,隻能算作“地域院士”。

在“關係院士”、“水分院士”和“地域院士”的重重作用下,象屠呦呦這樣優秀的科學家不能當選院士,似乎也就情有可原了。

優秀的,不一定是院士;而院士,也不一定就優秀。像最近因董襲瑩事件,被網友諷刺得體無完膚的王院士之流,不就是最好的例證麽?

說到底,這些都是“關係”“圈子”的蠅營狗苟謀利伎倆在作怪。科學界,有假院士,文化界,一樣也是黑幕重重。

如,本該是文學淨土的中國作協,同樣也充斥著“關係會員”“水分會員”和“地域會員”。那些真正埋頭耕耘,作品質量上乘的作家,卻總是得不到應有的認可;而一些水平一般,但會玩關係、會投機鑽營的人,卻能憑著幾部“糞草作品”,堂而皇之就成了會員。這不僅是在作踐文學,也是在赤裸裸地丟盡了作協的臉麵!

科學界、文化界都尚且如此,其他的,還能好到哪兒去呢?

當“優秀”的評判標準被套上利益的“枷鎖”後,“評判者”就會抬著一雙“狗眼”,望著“被評者”振振有詞地說:左看右看,你的水平都很低!

這,就是現實裏對“評優”的莫大諷刺,謂曰——狗眼看人低!

“狗眼”,什麽時候,才能被“人眼”所替代呢?

查看評論(19)

24小時熱點排行

印度前外交官:讓巴基斯坦緩和局勢 中國說的話好使
“你好呀,丁真!好多年了…”華春瑩與丁真同框
大法官蘇特逝世:從保守派“隱形王牌”到自由派旗手
特朗普稱印巴在美國的斡旋下停火,魯比奧透露細節
ICE在紐約執法!多名亞裔被捕,華裔在內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聲稱中美談判取得 “重大進展”
美商家曬關稅賬單:進口3000美元付關稅4600美元
中國貨船歸零!加州州長:關稅恐讓美國丟'最大經濟體'地位
美國收到"令人震驚情報",範斯致電印度總理促停火
中國籃協歸化新規:球員要棄原國籍、學唱國歌
英法德波四國領袖突訪問基輔 表態力挺烏克蘭
特朗普:將對各國維持至少10%基準關稅 但允許例外
告別戶口本!中國婚姻登記實現全國各地通辦
日本首相表示不會接受英美關稅協議中的10%汽車關稅
奧特曼國會聽證會發言:美國模型領先於中國,但...
他是中國國務院熱門接班人?“三重派係”背景全都有
1.9萬名村官被查背後 治理農村基層幹部‘微腐敗’
趙作海去世,冤案製造者結局如何?
特朗普在做中國想做的事:讓自由亞洲電台噤聲
特朗普又反悔?這次要推動上調“超級富豪稅”
馬斯克20歲“女兒”意外亮相真人秀,穿露臍背心熱舞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中國的“兩院”院士,為什麽沒有屠呦呦?

現實的模樣 2025-05-06 23:36:44

4月30日,屠呦呦教授成功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

這消息一公布,在輿論場引起了軒然大波。

人們議論的焦點是,美國科學界的頂尖組織機構,都能吸收屠呦呦成為院士,為啥我們的“兩院”(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不能?

難道屠呦呦不夠資格?

“三無科學家”屠呦呦

屠呦呦主要的科學貢獻是發現了青蒿素。經過多年研究,她從中醫古籍中得到啟迪,改變了青蒿素傳統提取工藝。她創建的低溫提取青蒿抗瘧有效部位的方法,成為青蒿素發現的關鍵性突破。

2015年10月,屠呦呦以“從中醫藥古典文獻中獲取靈感,先驅性地發現青蒿素,開創瘧疾治療新方法”,獲得了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自青蒿素問世以來,據世衛組織不完全統計,在全世界已挽救了數百萬人的生命,每年治療患者數億人。在中國,從上世紀40年代每年約3000萬的瘧疾病例,經過70年不懈努力,如今已完全消除。這一偉大成就,屠呦呦可謂功不可沒。

可就是這樣一位為人類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的中國科學家,卻因種種條件限製,始終未能入選中國科學院院士和中國工程院院士。

於是,屠呦呦就成了我國最著名的“三無科學家”(無博士學位、無留洋背景、無院士頭銜)。

美國國家科學院

看了這些,或許有人會說,我們的“兩院”那是“優中選優”,美國的科學院,是不是個“草台機構”?

據公開資料顯示,美國國家科學院成立於1863年,屬私人非營利性組織。科學院的成員由被選為院士的傑出科學家、工程師和醫學專家組成。該院是美國國家科學、工程和醫學的頂尖組織之一,擁有來自各個領域的知名學者和專家,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和國家科學獎章獲得者。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的選舉,是基於院士在自己的領域內所做出的卓越貢獻和對整個領域的重要性來進行的,是通過對院士的名譽和聲望的高度認可來選出的。

美國國家科學院的院士,是美國的最高學術榮譽之一。

到目前為止,美國國家科學院共有2662名院士,其中556名屬外籍院士。

看到此,誰還敢說美國國家科學院是“草台機構”呢?

中國“兩院”院士

關於中國“兩院”院士的入選,一直就非議不斷。

在中國科學界,院士,那是一種至高無上的榮譽稱號,常常被視為科學領域的頂尖精英,他們的研究成果和學術影響力,對國家的科技發展可謂意義深遠。

然而,近年來關於中國院士入選黑幕的傳聞卻不絕於耳。

①評選過程存在“人脈關係”。據相關調查顯示,在部分院士評選中,有候選人憑借著與某些現有院士的師徒關係或者校友關係,從而獲得了更多的支持。一些學術成果並非特別突出的候選人,卻因為與多位有投票權的院士有著緊密的人脈聯係,在評選中便能一路“過關斬將”。

一場本該以實力為評判標準的科學競賽,選手的出身背景和人際關係卻成了決定勝負的關鍵因素。這樣選出的院士,已背離了科研能力和創新成果的要求,隻能算作“關係院士”。

②科研成果評定存在“誇大”或“注水”現象。有專家表示,一些所謂的“重大科研成果”,在經過深入探究後發現,其實際的科學價值和創新性並沒有宣傳中那麽大。某些科研團隊為了讓自己的成員入選院士,不惜動用大量的資源來美化成果。奇怪的是,這些成果卻能在院士評選中被作為重要的砝碼來參與評定。

這種評選,背後明顯存在利益共同體的包裝和推動的無恥勾當,這樣選出來的院士,隻能算作“水分院士”。

③地域因素和單位因素的畸形影響。有數據表明,某些地區或一些特定的科研單位,院士的入選人數呈現出一種不合理的集中現象。這些地區或者部門為了提升自己的科技聲譽,集中資源和力量來推動本地區的候選人入選,而真正優秀的候選人,卻被莫名其妙地排除在外了。

這種在評選過程中,明顯的地域保護主義和特殊的推薦安排選出來的院士,隻能算作“地域院士”。

在“關係院士”、“水分院士”和“地域院士”的重重作用下,象屠呦呦這樣優秀的科學家不能當選院士,似乎也就情有可原了。

優秀的,不一定是院士;而院士,也不一定就優秀。像最近因董襲瑩事件,被網友諷刺得體無完膚的王院士之流,不就是最好的例證麽?

說到底,這些都是“關係”“圈子”的蠅營狗苟謀利伎倆在作怪。科學界,有假院士,文化界,一樣也是黑幕重重。

如,本該是文學淨土的中國作協,同樣也充斥著“關係會員”“水分會員”和“地域會員”。那些真正埋頭耕耘,作品質量上乘的作家,卻總是得不到應有的認可;而一些水平一般,但會玩關係、會投機鑽營的人,卻能憑著幾部“糞草作品”,堂而皇之就成了會員。這不僅是在作踐文學,也是在赤裸裸地丟盡了作協的臉麵!

科學界、文化界都尚且如此,其他的,還能好到哪兒去呢?

當“優秀”的評判標準被套上利益的“枷鎖”後,“評判者”就會抬著一雙“狗眼”,望著“被評者”振振有詞地說:左看右看,你的水平都很低!

這,就是現實裏對“評優”的莫大諷刺,謂曰——狗眼看人低!

“狗眼”,什麽時候,才能被“人眼”所替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