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娛樂圈這個對顏值要求近乎變態的名利場,楊紫用二十年時間完成了從“醜小鴨”到實力派的逆襲。
最近白玉蘭獎入圍名單公布,當人們看到她的名字和閆妮、周迅這些老戲骨並列時,才猛然發現這個被宋丹丹說“不夠漂亮”的姑娘,已經悄悄殺進了演技派的第一梯隊。
當年《家有兒女》裏那個戴著眼鏡的“小雪”,可以說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11歲的楊紫把初中生演得活靈活現,全國人民都記住了這個機靈丫頭。
可誰能想到,這份國民度反而成了她少年時期的緊箍咒。十五六歲跑去劇組試戲,導演們看著她直搖頭:“你這張臉太有親切感了,演不了其他角色。”連合作過的宋丹丹都勸她:“咱長得不算漂亮,別吃演員這碗飯了。”這些話擱現在看簡直魔幻,但當時就是這麽個看臉的時代。
楊紫的轉型之路堪比升級打怪。別人在曬美照搞醫美的時候,她把自己關在房間裏啃劇本。拍《戰長沙》那會兒才19歲,要從16歲少女演到人妻人母,劇組裏沒人看好這個“童星專業戶”。結果她愣是把霍建華都給演服了,那場抱著孩子躲避空襲的戲,鼻涕眼淚糊了一臉,完全顛覆了小雪的形象。這劇後來成了豆瓣9.1分的神作,但當年根本沒人關注,楊紫照樣得坐冷板凳。
真正讓觀眾改觀的是《歡樂頌》裏的邱瑩瑩。這個咋咋呼呼的傻白甜角色,換別人演可能就是災難現場,但楊紫硬是演出了職場新人的真實感。被白主管騙財騙色那段,她蹲在馬桶邊哭得妝都花了,觀眾一邊罵角色蠢一邊心疼演員真。這時候大家才發現,原來那個“小雪”已經長成了能駕馭複雜情緒的成熟演員。
這兩年楊紫徹底開了掛,《承歡記》和《國色芳華》兩部大劇直接把她的演技送上熱搜。
在《承歡記》裏演麥承歡,和母親吵架那場戲堪稱教科書級別——嘴唇發抖但強忍著不哭,手指頭無意識摳著沙發縫,把中國式家庭裏那種“我愛你但受不了你”的矛盾演得紮心。有網友說看完這段直接給家裏打了個和解電話,這大概就是演技的社會價值。
《國色芳華》裏的牡丹商人更絕,楊紫把古代女強人演出了現代職場劇的爽感。麵對生意場上的爾虞我詐,她眼神裏透著精明卻不世故;和閨蜜鬧掰又和好那場戲,眼淚在眼眶裏轉了三圈愣是沒掉下來,這種克製比嚎啕大哭更難拿捏。
據說這劇帶火了菏澤牡丹產業,當地花農現在逢人就說楊紫是“牡丹娘娘”,這可比什麽帶貨數據實在多了。
關於白玉蘭獎的爭議,其實暴露了行業偏見。有人說古偶劇不配拿獎,可當年《甄嬛傳》也是從古偶賽道殺出來的。楊紫在《長相思》裏一人分飾兩角,男裝時糙得能蹲路邊啃燒餅,女裝時貴氣得讓人不敢直視,這種切換可比某些全程麵癱的演員強多了。
馬蘇說得在理:“她演戲有種靈動的真實感,就像你身邊真有個這樣的人。” 現在回頭看宋丹丹那句話,反而成了楊紫最好的注腳。
在錐子臉橫行的娛樂圈,她證明了演員的臉就該為角色服務。拍《香蜜》時為了演出被霜花凍住的效果,她能在零下二十度裏躺四個小時。
演《烈火英雄》滿臉黑灰根本認不出是誰,但觀眾記住了那個哭著吃雞腿的消防員遺孀。這種對自己下狠勁的勁兒,可比玻尿酸填充的臉耐看多了。
白玉蘭獎對楊紫來說就像高考後的錄取通知書,拿不拿得到其實已經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她撕掉了童星魔咒,打破了顏值偏見,在85花集體轉型的當口搶跑成功。
接下來要是能接幾個現實題材的本子,往正劇圈再邁一步,說不定下次就能跟周迅們真正掰手腕了。畢竟這姑娘才三十出頭,娛樂圈的故事,從來都是笑到最後的才最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