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litico報道,川普政府一直表示在與中國的貿易戰中占據上風,但身體似乎很誠實。
上周對白宮宣布對中國征收高達145%的天價關稅,現在政府高級官員在周末又忙於為消費電子產品的豁免進行辯護。
白宮辯稱,這一豁免既不是免除,也不是政策回撤,因為這些電子產品仍將麵臨一項單獨的20%關稅,而且未來部分電子元件可能還會麵臨針對特定領域的關稅。
但對白宮的一些盟友來說,這些豁免恰恰反映了政府在與中國開打貿易戰時所處的相對弱勢。這些豁免也暴露了白宮麵臨的困境:美國試圖通過對中國商品加征新關稅來推動製造業回流,但這些關稅反而對美國製造商造成嚴重衝擊,因為他們目前對中國產零件高度依賴。
迄今為止,美國顯示出在這場不斷升級的對抗中,比中國更容易讓步。
“習近平不會退讓,”一名前川普政府官員表示,“如果退讓,中國共產黨會對他失去信心。”
“這場對抗將變得非常難看,”這名前官員說。
目前的僵局,反映出中國政府在川普本月早些時候宣布所謂“解放日”關稅之前就已精心準備。北京迅速做出反製:跨領域的措施,包括加征關稅、對美國工業至關重要的關鍵礦產的出口限製、以及針對美國公司的官方調查或製裁,全麵觸及美國經濟的痛點。
白宮發言人庫什·德賽則表示,川普正在采取“細致而戰略性的方式”,打擊中國的不公平貿易行為,並重新在美國本土建立對國家和經濟安全至關重要的高科技製造業。他指出,政府正在推進互惠和行業導向的雙重關稅策略。
“這一策略將建立在政府已獲得的數千億美元電子和半導體投資承諾基礎上,不讓中國繼續鑽空子破壞美國產業和工人,”德賽在一份聲明中表示。
他還說,那些沒有直接與總統或他的貿易團隊溝通的人,“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麽”。
盡管如此,川普政府決定將關鍵技術產品排除在關稅之外,這也悄然引發了川普核心圈層內部一些人的不滿。
他們認為,針對半導體及其他電子產品的行業特定關稅,可能遠低於對中國征收的145%關稅。
“你必須在政策上堅定、一致,”一位接近白宮的人士表示。“而25%的關稅根本不會產生任何效果。”
他指的是川普今年2月曾提到未來對半導體可能征收的關稅水平。
不過,目前即將出台的新一輪關稅預計將僅影響半導體。但白宮可能會擴大至更全麵的“電子供應鏈”,正如川普在最近一次Truth
Social發布中所暗示的。
上周末,川普承諾將在接下來一周內宣布半導體的具體關稅稅率,但目前尚未給出具體時間表或稅率細節。
北京方麵也意識到,川普對關稅引發股市和債市波動非常敏感,這一認知令中國決策者更加有信心,相信他們可以等到川普主動尋求通過談判來緩解貿易緊張。
“我三月大部分時間都在中國,關稅宣布前就很明顯,中國不會向另一個‘皇帝’進貢,”美國國務院“中國事務辦公室”(China
House)首任協調員、現任卡內基中國事務主管裏克·沃特斯說,他所在機構隸屬於中間派智庫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
他表示:“現在就是一場比拚誰先眨眼的博弈——習近平可能會接川普的電話,但不會主動出擊或提前做出讓步。而在高層未達成某種共識之前,低層級的溝通渠道也無法取得實質成果。”
但白宮方麵同樣堅定表示,川普不會主動給習近平打電話。
“我們認為,川普給習近平打電話就是在遞橄欖枝,”川普政府一名人士表示。“他們是壞人,我們不會遞出這根橄欖枝。”
另一位白宮官員則稱,川普的關稅豁免措施雖然被批評者視為比中國處於更弱勢的表現,實際上是一種戰略上的“踩線”行為,目的是在施壓科技企業將製造業務遷回美國的同時,減輕對美國消費者的衝擊。
對半導體征收關稅,可能會導致汽車、電腦、玩具和家電等大量依賴該技術的產品價格上漲。
“這兩件事可以同時成立。川普意識到重建這些關鍵供應鏈需要時間,這也是他為什麽不斷施壓,特別是要求科技和芯片製造商盡快投資、盡快開始發展的原因,”這位官員說。
不過川普本人似乎繼續對習近平釋放善意姿態。他周一告訴記者,自己“完全不怪中國”,表示美國經濟對中國的依賴是自身問題。他還強調了對中國國家主席的尊重。
上周末,他稱習近平是“非常優秀、非常聰明的領導人”,領導著“一個非常大、非常偉大的國家”。
一些川普盟友認為,這些表態說明他正采取“與敵為友”的策略,為與中國達成某種協議做準備。
但北京毫無退讓之意。
“中國利用關稅作為武器,施加極限壓力,謀取一己之私,把自身利益淩駕於國際社會公共利益之上,”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周一表示。林劍說,中國要撤銷對美國產品125%的關稅,前提是川普政府必須“在平等、尊重和互利基礎上通過對話解決問題”。
與此同時,白宮也啟動了與幾個東南亞國家——越南、日本、韓國和印度的貿易談判。這些國家不僅被視為關鍵貿易夥伴,也是遏製中國的重要戰略力量。
白宮正重點打擊那些大規模非法轉運行為,即通過越南和柬埔寨等第三國洗白中國產品的現象。美國也將這些國家視為替代貿易夥伴,希望借此擺脫對中國的依賴,並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
習近平則試圖反製這一布局,本周對越南、柬埔寨和馬來西亞進行國事訪問,在川普不斷擴大貿易戰的背景下,向這些國家推銷中國是更可靠的貿易夥伴。
中國官方媒體周一報道稱,習近平對越南總理範明政表示,兩國“應保障貿易順暢流動”。雖然習近平沒有提及美國或川普,但他在河內的東道主顯然領會到了他的暗示:呼籲越南與中國合作,共同反對“霸權主義、單邊主義和保護主義”,對川普形成間接批評。
川普聽懂了。他周一對記者表示,習近平與範明政的會晤就是在“設法搞美國”。
盡管美國長期對自己在製藥和電子等關鍵供應鏈上對中國的依賴感到擔憂,但將製造業遷回美國將是一個漫長過程,企業還需要時間在亞利桑那和德克薩斯等地建立相關運營。
部分公司已經開始這一進程。英偉達周一宣布投資5億美元,在美國本土生產AI超級計算機,這是首次在美國實現全麵生產,這是在川普對台灣實施32%對等關稅後宣布的。此前台積電宣布將投資1000億美元在美國建設芯片製造設施,蘋果也宣布將在美國擴建工廠,投資達5000億美元。
不過這些項目其中一些之前已經在推進,另外一些則需要很多人,台積電在川普第一個任期內也做出了類似承諾,但成果寥寥。
川普關稅政策上的調整受到企業和市場的歡迎,仍有一些公司選擇觀望。
在幾個月堅稱不會對關稅政策做出任何豁免後,川普上周五似乎略微鬆口,表示出於“顯而易見的原因”可能會有一些豁免,並重申10%的基礎關稅。
當天下午,美國海關和邊境保護局發布了一份關稅豁免產品清單,其中包括某些電子產品。
到周日,川普已經承認,“在談判中你必須表現出一定的靈活性”。
他周一在橢圓形辦公室對記者表示,可能會對那些想將製造業務遷回美國的汽車企業,臨時豁免部分關稅。在接受ABC節目“This
Week”采訪時,商務部長霍華德·盧特尼克稱,半導體的豁免可能隻是暫時的。
“聽著,我是一個非常靈活的人,”川普周一在橢圓形辦公室表示,“我不會改變主意——但我很靈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