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淑莉是彭博社觀點專欄作家,負責報道亞洲市場。她曾是投資銀行家,也曾擔任《巴倫周刊》的市場記者。她在文章中指出,特朗普在關稅政策上的急轉彎暴露了他的核心弱點。北京完全可以輕鬆削弱美國的避險地位。
中國已停止對特朗普對華征收高額關稅的對等報複,稱這一屆政府的行為是“笑話”,已經不值得再做出對等回應。
現在的問題是,習近平是否會找到更有力的手段來回擊對手,畢竟北京周五又重申將“戰鬥到底”。

中國手中握有的一張危險牌,7,600億美元的美國國債,是僅次於日本的美國第二大外國債權國。
上周,10年期美國國債收益率躍升50個基點,達到4.49%,創下自2001年以來的最大單周漲幅。一些最劇烈的波動發生在亞洲交易時段,引發外界猜測北京可能正在市場中操作。
中國會不會將所持美債武器化並拋售?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對此不以為意。
他在接受塔克·卡爾森采訪時談到,作為全球最大借款國的“妙處”。他說:“如果你向銀行貸款,銀行掌握主動權,他們可以收回你用來抵押的資產。但如果你借的錢足夠多,那你反過來就掌握了銀行的主動權。”
雖然在債務危機情境中,這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目前的情況並不適用。
特朗普突然在關稅政策上急轉彎,暴露了白宮的阿喀琉斯之踵:他退縮了,暫停了對除中國以外所有國家的關稅上調——因為他眼看著美國國債價格暴跌。
畢竟,正在主導關稅談判的貝森特,需要一個穩定的債券市場來進行發債。今年,他的部門需要發行大約2萬億美元的新債券,並為大約8萬億美元的到期債券進行再融資。
每上升一個基點的收益率,都會讓政府多付大約1,000億美元的利息成本。
而白宮不希望爆發財政危機的這一弱點,正好給了中國一個機會。如果這一屆政府再搞出更具創意的升級措施?
沒關係,等亞洲市場一開盤就拋售些美債,特朗普就會感受到壓力。
其實,北京甚至無需大量拋售美債,就足以製造持續的市場看跌情緒。邏輯很清楚:如果特朗普執意要用高關稅牆把美國變成經濟孤島,那外國自然沒必要再大量持有美元。
美元在國際貿易和金融中的主導地位已經出現下滑。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數據,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的占比,去年已經從20年前的70%以上下降至58%。
除了貿易緊張局勢之外,近年美債也未能提供穩定的總回報,因為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在利率政策上的搖擺不定。

上周有消息稱,中國人民銀行連續第五個月增加黃金儲備。這一消息引發了市場的搶購潮,更多投資者認為黃金比美元更具吸引力。
換句話說,在反美、反霸淩情緒高漲的環境下,中國人民銀行要打破美元和美國國債的避險地位,並不需要做太多。全球投資者樂於尋找其他選項。
比如,加拿大最大的幾家養老基金,就把歐洲視為資本流向的一個有吸引力的替代目的地。
在X平台上,對衝基金億萬富翁比爾·阿克曼稱讚白宮在關稅上的急轉彎,稱這是“精彩執行”,“完全符合談判藝術的教科書範例”。這種公開恭維特朗普的方式很聰明,但也頗為虛偽。
實際上,特朗普混亂的政策決策暴露了他的核心弱點。現在,他自己的一畝三分地已經燒起來了。而中國一定會善用手中的7,600億美元武器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