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美關稅戰中,受影響最大的中國省份據稱將是浙江省,因為它對美國出口的依存度達71.4%。隨後是廣東、上海、江蘇和福建等中國沿海地區和經濟大省。
微信公眾號“智穀趨勢”星期五(4月11日)發布文章,根據2024年中國各省外貿對美出口額與地區生產總值(GDP)的比重,順序排列。前十名依次為浙江(71.4%)、廣東(68.3%)、上海(52.4%)、江蘇(43.9%)、福建(40.9%)、山東(27.1%)、天津(22.9%)、重慶(22.5%)、四川(19.2%),以及河南(18.6%)。
整體而言,東部省份與美國貿易往來最多,其次是中部。
文章分析,同為外貿大省,廣東、江蘇、山東、浙江的地理位置不同,出口側重點也不一樣。浙江對美出口依存度最高,因為浙江人更喜歡去美國闖蕩,美國人也青睞浙江貨,義烏的小商品市場甚至成了美國大選的一個“晴雨表”。廣東則靠近港澳台和東南亞,江蘇山東靠近日韓。
重慶、四川、河南等中西部省份雖然沒有海港,但也建立了較為完善的國際物流體係,可通過國際航班或公路、鐵路、水運模式,將本地貨物運到美國,所以對美出口依存度,也都超過15‰。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資本市場研究院聯席院長趙錫軍向《聯合早報》分析,中國政府早在川普第一任期掀起貿易戰時已意識到,國際市場越來越難做,中國經濟結構須調整,但很多企業產生依賴途徑後,不願轉型升級,也不願放棄國際市場。川普重返白宮再引爆關稅戰,相當於“給中國加了一鞭子”,讓企業不得不想辦法調整,也讓中國政府更堅定地沿著已製定路線走。
以浙江省為例,趙錫軍說,除了義烏小商品,浙江也有以人工智能企業深度求索(DeepSeek)和機器人企業宇樹科技等為代表的“杭州六小龍”。他說,浙江與其他地方政府一樣,不僅嚐試擴內需,也推動產業創新升級,但從技術研發轉換成被消費者接受的產品,要經過一段漫長時間。
新加坡管理大學李光前商學院副教授傅方劍也認為,眼下的關稅戰給中國帶來“危”與“機”。積極的一麵是,外部壓力將倒逼中國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包括把對外貿市場或對美國單一市場的依賴轉為內銷,或開拓多元化市場。
前述文章列出對美出口依存度較高的中國省份,正好也是發揮壓艙石作用的經濟大省,如廣東、江蘇、浙江等。為此,趙錫軍認為,關稅戰肯定影響出口大省的經濟表現,但中國經濟已在轉型路上,隻要企業堅持下去,“影響會越來越小”。
在微博和小紅書上,有多篇貼文討論關稅戰如何衝擊中國不同地域、行業和就業機會。關於浙江,有網民稱,義烏受衝擊較大;另有網民稱,作為外貿第一省的廣東最受傷。
浙江省在4月10日召開推動外經貿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強調要及時了解企業困難和訴求,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國內市場。廣東省商務廳廳長張勁鬆則在4月6日至11日率經貿代表團赴越南、馬來西亞開展經貿交流活動。
傅方劍說,浙江好些地方如溫州、紹興等山多田少,早期很多人為了過上好日子,都出國做生意。所以,浙江人和廣東人一樣善於經商,溫州人足跡更是遍布歐美,浙江貨確實在美國受歡迎。
他判斷,關稅風暴將倒逼浙江和中國各地民企,朝科技含量更高的方向發展。在轉型過程中,必然會有部分企業倒下,特別是那些隻押注美國、“一棵樹上吊死”的企業將被淘汰,但也會有更優質的企業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