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能想到有一天Lesbian (女同性戀)這個詞成了被打假對象呢?
當別人轉發給我這條消息時,我以為是在開玩笑,但這居!然!是!真的!
江蘇電視台在“315”特別節目中上演了一出讓人啼笑皆非的大鬧劇:他們居然曝光英語軟件中出現“lesbian”詞匯,題目中出現句子“My
aunt has a
wife.(我的姑姑有一位妻子)”等。義正詞嚴地呼籲英語平台禁止或屏蔽所謂“性少數詞匯”。這番操作不僅讓人懷疑這家電視台的智商餘額是否已透支,還讓人不禁想問:這到底是文化自信,還是文化自卑?就算自卑,也不至於自卑到這個程度了吧?
這家電視台的“敏感”嗅覺,居然能在英語軟件裏揪出“lesbian”這樣的單詞,還如獲至寶地拿來當作“315”打假的素材。可惜,這敏感用錯了地方。英語詞匯量豐富得像個大雜燴,“lesbian”不過是描述性取向的一個中性詞,跟“apple”或者“cat”沒啥本質區別,跟漢語中有“同性戀”、“異性戀”等詞匯一樣,我不是照樣在這兒寫嗎?
現在全世界已經有37個國家和地區同性婚姻合法化了,有幾個國家的元首和政府首腦也是同性戀,難不成學英語的人,提到某個人是女同性戀的時候,都改用省略號嗎?
我在英語國家生活過,在日常交往中,經常會有女生介紹她的Wife給我認識,男生介紹他的husband給我認識,既然是學英語,就要學習文化,你要尊重一個事實啊,你不接受同性戀,你就讓人家外國女同都不能有wife啊?強迫別人介紹的時候一律改成“室友”嗎?
這種對語言的“潔癖”,與其說是保護用戶,不如直接說是暴露了自己的無知和狹隘。文化自信不是靠屏蔽幾個單詞就能體現的,倒是這種動不動就大驚小怪的舉動,真是讓人懷疑智商。
遇到某些愚昧行為,你可以一笑了之,而對於將Lesbian 詞匯上綱上線來搞事的,我真的是想抽他。
“315”節目不去曝光假貨、揭露黑心商家、維護消費者權益,變成了“語言道德警察”的舞台?這麽愛揮舞道德大棒,幹脆把牛津詞典也告上法庭,理由是“收錄了不該收的詞”?
仿佛“lesbian”這個詞會像病毒一樣,通過屏幕能傳染給觀眾,學了這個詞就能從直變彎?學個單詞“lesbian”就大呼小叫,那看到“knife”是不是就要喊“殺人啦”?把自己的無知包裝成正義,硬塞給觀眾,我都要被這種低級操作都逗樂了!
你可以無知,但你拿無知當德行,就有點過頭了。
英語國家的人要是聽說這家電視台因為“lesbian”這個詞在那大驚小怪,估計得笑到肚子疼。都2025年了,就算用上最先進的人工智能,但某些人的腦子還停留在原始社會。
這家電視台的“315單詞獵巫”暴露的無非是自己的無知、狹隘和跑偏的價值觀。語言是人類溝通的橋梁,快別再拿“保護”之名幹著自曝其醜的事兒了。
這再次驗證了一個樸素的道理:恐同就是無知,但把無知當美德,實在丟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