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與越共中央總書記蘇林在河內舉行會晤,為了應對美國的關稅,中國加強了與他國的雙邊貿易關係。
中國政府周一警告其他國家,不要為爭取美國的關稅豁免而限製與中國的貿易,並誓言將對這樣做的國家采取反製措施。
中國商務部稱警告是針對外國媒體的報道發出的,有報道稱特朗普政府在關稅談判中采取的一個策略是試圖迫使其他國家限製對華貿易。
“綏靖換不來和平,妥協也得不到尊重,”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在答記者問時說。“為一己一時私利,以損害別人利益來換取所謂豁免是與虎謀皮,最終隻能是兩頭落空,損人不利己。”
中國“堅決反對任何一方以犧牲中方利益為代價達成交易”,商務部說,並補充說,中國“將堅決對等地采取反製措施”。

特朗普政府尚未正式表示將向各國施壓,要求它們限製對華貿易,以換取關稅豁免。但特朗普已表示,他對這個想法持開放態度。上周,在福克斯新聞的西班牙語節目中,主持人問特朗普,拉丁美洲國家是否將被迫在中國與美國的投資之間做出選擇。
“有可能,是的,有可能,”特朗普回答道,“它們應該做選擇。”
在最新幾輪關稅之前,美國曾是中國商品的最大單一市場國,但中國政府近年來一直在努力讓出口市場多元化,這在一定程度上是針對日益加劇的中美緊張關係所采取的保護措施。
自最新一輪中美貿易戰升級以來,中國一直在努力加強與其他國家的貿易關係,這樣做既是為了傳遞中國不會被孤立的信息,也是為了將自己塑造為難以預測的美國的可靠替代者。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曾在本月初接待了來訪的西班牙首相,並在上周訪問了幾個東南亞國家。習近平在越南呼籲其他國家與中國一道,共同捍衛自由貿易和“開放合作的國際環境”。他在馬來西亞敦促東亞地區“拒絕脫鉤斷鏈”、“濫征關稅”。
中國官媒周一還專門報道了英國財政大臣的說法,他說停止與中國接觸是“愚蠢之舉”。中國官員們一直在與歐盟、日本、韓國的官員進行接觸。

其他國家限製對華貿易不僅關乎中國與它們的直接貿易關係,也關乎中國商品繼續進入美國市場的潛在途徑。近年來,中國製造商已在越南和墨西哥等國建廠,讓商品在沒有“中國製造”的標簽情況下繼續銷往美國。如果這些國家限製與中國的貿易,這些“後門”將麵臨危險。
已有跡象表明,一些國家可能會向美國提供與中國相關的讓步。越南官員已承諾打擊轉運,也就是讓中國貨物通過美國征收較低關稅的第三國運往美國。美國官員已指責中國通過越南進行轉運。
其他國家也沒有響應中國對聯手抵製美國關稅的呼籲。一個隸屬於中國官媒的社交媒體賬號稱中、日、韓已同意采取聯合應對措施後,一名韓國官員說,這種說法“有些誇大”。
但世界各國也小心翼翼地不冒犯中國。例如,越南並沒有在打擊貿易欺詐的承諾中明確提到中國。
甚至在商務部周一發表聲明之前,中國已經明確表示,除了進行外交努力外,不會在采取更嚴厲措施上手軟。今年3月,中國對來自加拿大的菜籽油和菜籽粕、豬肉及其他食品征收最高100%的關稅。這些關稅表麵上對是加拿大對中國商品征收關稅的反製。但中國官媒也表示,征收關稅是警告加拿大不要以犧牲中國利益為代價來討好特朗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