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職校就業率超90%,網友調侃“985不比大專差”

職校就業率超90%,網友調侃“985不比大專差”

文章來源: 騰訊新聞 於 2025-03-07 09:42:5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據教育部統計,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1222萬人,人數創下近十年新高。互聯網上,“985畢業月薪3000”“名校畢業去做家政”“大學生回爐讀職校”的帖子層出不窮,一些家長在孩子“高學曆低收入”的尷尬局麵中開始反思:為孩子規劃的教育之路錯了嗎?為何上完大學依舊難以找到體麵的工作?

本期騰訊新聞《文話教育》特別策劃《再塑生命力》,邀請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誌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劉永謀,一起探討大學生的求職之路。

01

大學生不稀缺了,準確說他們是具有一定技能的普通勞動者

騰訊新聞教育頻道:網上很多家長和學生抱怨說現在大學畢業也很難找到工作,現實情況也的確如此,畢業生人數逐年增長,大學生畢業從事體力勞動的情況已經不少見了,這是為什麽?

陳誌文:

在高等教育普及的背景下,隻有沒文化才去從事體力勞動,大學就一定能找體麵工作的認知肯定是錯誤的。中國的高等教育普及非常快,80年代的中職生、專科生也是天之驕子,

從90年的60萬到98年的108萬,本科加專科增長了48萬人,1999年大學生開始大規模擴招,同比增長52萬人,這一年的增量超過了整個90年代的總和,直到2024年,高校畢業生達到了1179萬人,占到城鎮新增勞動力的90%,預測未來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還會持續穩定增長10年左右。

高等教育普及化,我國隻用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這個速度在世界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在這個幾乎人人都是大學生的時代,很多人對職業的期待存在一個錯位,不自覺地用過去精英教育時代的尺子量當下精英教育普及化的大學生就業。

因此,我們需要調整認知,重新定位對大學教育和就業的期待,避免不必要的失望和落差。這種轉變需要時間,但大家會逐步適應。

劉永謀:

今天的大學生實際上是具有一定技能的普通勞動者,我們要正確認識大學生的定位,不論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都要明白普通大學的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培養普通勞動者的技能。

老師也要適應學生的素質和未來發展,不要隻追求不切實際的“精英教育”模式。高等教育除了知識的學習,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社會分層的功能,從整體比例上看,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人群的結構會相對穩定,盡管大家的知識水平在不斷提高,但不可能所有人都憑借高學曆變成高收入人群。

02

職業學校就業率更高,“本升專”才是人上人?

騰訊新聞教育頻道:很多學生為了就業,用高分去讀職校,為什麽職業學校的就業率普遍高於大學,甚至是名牌大學?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白皮書》,近5年,高職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穩定在90%左右,中職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穩定在95%左右。

智聯招聘發布的《2024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本科、碩博學曆應屆畢業生的offer獲得率分別為45.4%、44.4%,均低於去年的47.5%、56.7%。
陳誌文:

很多人在這裏有兩個誤區,第一個誤區,大家普遍認為就業率和學校的教學水平相關。目前就業率最高的學校是中職,其次是高職,然後才是大學,這並不是因為職校的教學質量高,而是因為職校學生的就業期望低。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原因在於大學生對工作待遇的期望較高,不願意接受較低的薪酬或對工作條件不滿意。

而相較之下,學曆稍低一些的同學對這些方麵的要求沒那麽高,他們不會過分在意工作是藍領還是白領,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

另一個誤區,很多學生和家長誤以為大學是職業教育或技能培訓,認為學的知識必須直接對應實際應用。但大學教育,尤其是基礎學科如哲學、曆史、文學、物理、數學等,並不教授具體技能。難道因此就不需要這些學科了嗎?大學的本質在於培養學習能力和知識儲備,而不是單純的技能培訓。

研究型大學雖然沒有教授學生具體的職業技能,但培養了學生強大的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適應能力。現代社會變化迅速,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崛起,使得具體技能可能很快過時。真正能讓學生保持競爭力的,是他們在實踐中快速掌握新技能的學習能力,而不是學校教授的具體技能。

03

大學生回爐讀職校是社會的進步、理性的回歸

騰訊新聞教育頻道:如何看待這種放棄本科學曆去上職業技術學校的選擇?

陳誌文:

我認為這是一種社會的進步。當大學生畢業後沒有得到體麵工作時,很多人會思考:我還要不要上大學?這不僅僅涉及學費問題,還包括時間成本。今年廣東一所民辦本科學校有1700多人未報到,甚至清華、北大、人大這樣的名校也不是100%報到率。學生會權衡專業是否符合預期,或者普通大學是否值得花費4年時間和學費來實現目標。

過去20年,公辦大學學費被嚴格控製未漲,但民辦學校因無財政支持,學費偏高,在高昂學費麵前,學生更注重投入產出比,選擇不上報到,或等待更好的機會。這種現象反映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進步:機會是有的,但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必須選擇上大學。

劉永謀:

出現這種情況是理性的,這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態度。每一個要進入大學的學生,包括他的家庭,都要認真地去思考這個問題。如果發現自己選擇的大學或專業與期望不符,那麽可以選擇去提升自己,重新考試,尋找更合適的學校和方向,或者幹脆選擇不讀大學,去追求其他更契合自己人生規劃的道路。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第一批丁克夫妻離世,遺產留給誰?
史上最大離職潮!美10萬公務員明將集體辭職
全世界都發現,灰姑娘是一個恐怖故事
嫁入豪門的盡頭,是直播帶貨?
三個月裁員11000+人!CEO給全球70+萬員工下最後通牒




24小時討論排行

萬斯:政府寧願關門 絕不給非法移民免費醫療
清華大學爆重大醜聞!多名師生帶遊客入校牟利被逮
川普政策促人才流失 85位美國頂尖科學家轉向中國
中國“世界最高橋”正式通車 懸空於625米
川普召集全球800位將領講話 美媒:不能線上辦嗎
美拋“美台芯片五五分”震撼彈!台灣的時間到了
川普炫耀24K純金裝飾 網吐槽:根本平價賣場貨噴漆
心態已經崩了!在中國,逆市房東不如狗
24小時內美國發生兩起伊拉克退伍軍人槍擊案,致7人死
H-1B簽證費暴漲,中國推出K字簽證和美國搶人才
黃仁勳質疑“對中鷹派”不愛國!川普前國師怒批
1次是悲劇 4次是模式…於朦朧非首例 這人被反複提及
黃仁勳“中國隻差美國幾納秒” 他是中共影響代理人?
故宮拒絕身著女裝漢服的男生入內,"穿衣自由"還有多遠
YouTube將支付特朗普2200萬美元 了結法律糾紛
美國教堂槍擊縱火案,死者增至五人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職校就業率超90%,網友調侃“985不比大專差”

騰訊新聞 2025-03-07 09:42:51

據教育部統計,2025屆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規模預計將達到1222萬人,人數創下近十年新高。互聯網上,“985畢業月薪3000”“名校畢業去做家政”“大學生回爐讀職校”的帖子層出不窮,一些家長在孩子“高學曆低收入”的尷尬局麵中開始反思:為孩子規劃的教育之路錯了嗎?為何上完大學依舊難以找到體麵的工作?

本期騰訊新聞《文話教育》特別策劃《再塑生命力》,邀請中國教育在線總編輯陳誌文、中國人民大學哲學院教授劉永謀,一起探討大學生的求職之路。

01

大學生不稀缺了,準確說他們是具有一定技能的普通勞動者

騰訊新聞教育頻道:網上很多家長和學生抱怨說現在大學畢業也很難找到工作,現實情況也的確如此,畢業生人數逐年增長,大學生畢業從事體力勞動的情況已經不少見了,這是為什麽?

陳誌文:

在高等教育普及的背景下,隻有沒文化才去從事體力勞動,大學就一定能找體麵工作的認知肯定是錯誤的。中國的高等教育普及非常快,80年代的中職生、專科生也是天之驕子,

從90年的60萬到98年的108萬,本科加專科增長了48萬人,1999年大學生開始大規模擴招,同比增長52萬人,這一年的增量超過了整個90年代的總和,直到2024年,高校畢業生達到了1179萬人,占到城鎮新增勞動力的90%,預測未來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還會持續穩定增長10年左右。

高等教育普及化,我國隻用了短短二十多年的時間,這個速度在世界上都是前所未有的。所以在這個幾乎人人都是大學生的時代,很多人對職業的期待存在一個錯位,不自覺地用過去精英教育時代的尺子量當下精英教育普及化的大學生就業。

因此,我們需要調整認知,重新定位對大學教育和就業的期待,避免不必要的失望和落差。這種轉變需要時間,但大家會逐步適應。

劉永謀:

今天的大學生實際上是具有一定技能的普通勞動者,我們要正確認識大學生的定位,不論是學生、家長還是老師,都要明白普通大學的教育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培養普通勞動者的技能。

老師也要適應學生的素質和未來發展,不要隻追求不切實際的“精英教育”模式。高等教育除了知識的學習,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擔著社會分層的功能,從整體比例上看,高收入、中等收入和低收入人群的結構會相對穩定,盡管大家的知識水平在不斷提高,但不可能所有人都憑借高學曆變成高收入人群。

02

職業學校就業率更高,“本升專”才是人上人?

騰訊新聞教育頻道:很多學生為了就業,用高分去讀職校,為什麽職業學校的就業率普遍高於大學,甚至是名牌大學?

根據教育部公布的《中國職業教育發展白皮書》,近5年,高職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穩定在90%左右,中職畢業生半年後就業率穩定在95%左右。

智聯招聘發布的《2024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顯示,本科、碩博學曆應屆畢業生的offer獲得率分別為45.4%、44.4%,均低於去年的47.5%、56.7%。
陳誌文:

很多人在這裏有兩個誤區,第一個誤區,大家普遍認為就業率和學校的教學水平相關。目前就業率最高的學校是中職,其次是高職,然後才是大學,這並不是因為職校的教學質量高,而是因為職校學生的就業期望低。大學生就業難的關鍵原因在於大學生對工作待遇的期望較高,不願意接受較低的薪酬或對工作條件不滿意。

而相較之下,學曆稍低一些的同學對這些方麵的要求沒那麽高,他們不會過分在意工作是藍領還是白領,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

另一個誤區,很多學生和家長誤以為大學是職業教育或技能培訓,認為學的知識必須直接對應實際應用。但大學教育,尤其是基礎學科如哲學、曆史、文學、物理、數學等,並不教授具體技能。難道因此就不需要這些學科了嗎?大學的本質在於培養學習能力和知識儲備,而不是單純的技能培訓。

研究型大學雖然沒有教授學生具體的職業技能,但培養了學生強大的學習能力、獨立思考能力和適應能力。現代社會變化迅速,尤其是人工智能的崛起,使得具體技能可能很快過時。真正能讓學生保持競爭力的,是他們在實踐中快速掌握新技能的學習能力,而不是學校教授的具體技能。

03

大學生回爐讀職校是社會的進步、理性的回歸

騰訊新聞教育頻道:如何看待這種放棄本科學曆去上職業技術學校的選擇?

陳誌文:

我認為這是一種社會的進步。當大學生畢業後沒有得到體麵工作時,很多人會思考:我還要不要上大學?這不僅僅涉及學費問題,還包括時間成本。今年廣東一所民辦本科學校有1700多人未報到,甚至清華、北大、人大這樣的名校也不是100%報到率。學生會權衡專業是否符合預期,或者普通大學是否值得花費4年時間和學費來實現目標。

過去20年,公辦大學學費被嚴格控製未漲,但民辦學校因無財政支持,學費偏高,在高昂學費麵前,學生更注重投入產出比,選擇不上報到,或等待更好的機會。這種現象反映了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進步:機會是有的,但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必須選擇上大學。

劉永謀:

出現這種情況是理性的,這是對自己人生負責的態度。每一個要進入大學的學生,包括他的家庭,都要認真地去思考這個問題。如果發現自己選擇的大學或專業與期望不符,那麽可以選擇去提升自己,重新考試,尋找更合適的學校和方向,或者幹脆選擇不讀大學,去追求其他更契合自己人生規劃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