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明珠最“恨”的對手,想要來一場逆襲?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曾被董明珠多番公開炮轟、與格力對簿公堂數十次的奧克斯電氣(以下簡稱“奧克斯”),如今終於站在了IPO的關鍵節點之上。

上月中旬,奧克斯正式向港交所遞表。若順利完成IPO,奧克斯將與美的、海爾智家等家電巨頭齊聚港股,搶奪投資者們的注意力。

在招股書中,奧克斯這樣自我介紹道:“大眾市場家用空調第一”“全球空調行業第五”……不過仍難掩其身後的麻煩——關於錢,關於技術,也關於公司整體的形象。

如今,奧克斯能否借遲來的上市走出眼下的困境?

董明珠最“恨”的對手,想要來一場逆襲?

​​​​​​​

“價格殺手”

1994年,奧克斯空調問世。

那是個家電行業尚以高利潤率著稱、大小企業們前赴後繼入局的年代。彼時,空調正經曆由奢侈品向日常耐用品轉型,需求迅速釋放,國內市場湧現了近400個注冊品牌,索尼、鬆下等也紛紛組建合資企業進入中國。

其中,行業老大春蘭於當年占據了40%的市場份額,實現53億元營收、6億元淨利潤,並在上交所掛牌上市,股價一路上漲。而後來的空調巨頭美的和格力,前者空調產量不足春蘭的1/5,後者銷售額則隻是春蘭淨利潤的規模。

誕生之初的前七年裏,奧克斯在這樣的戰局中可謂寂寂無名。

直到2002年,借入選首批20家空調免檢企業的機會,奧克斯發布《空調製造成本白皮書》,詳細列出空調每個部件的成本,公開其一款售價1880元的1.5匹空調,生產成本和銷售費用分別為1378元、370元,賣一台廠家賺52元;而當時市麵上其他廠商的同規格空調均價在3000元左右。

由此,奧克斯宣布將自家主打機型平均降價20%以上,向一眾前輩發起了口號為“免檢是爹,平價是娘”的“爹娘革命”。隨之,奧克斯喜提“價格殺手”稱號,迅速出圈,搶占市場份額,當年便以157萬台的銷量邁入行業四強。

而平價空調,至今仍是奧克斯的主戰場。在招股書中,奧克斯將自己介紹為中國大眾市場家用空調品牌第一。據其定義,大眾市場即產品單價低於2500元的空調消費市場。

不同的是,在家用之外,奧克斯又將覆蓋場景延伸向了寫字樓、商場等商用場景。但目前來看,家用空調仍是其核心支柱。

根據招股書,去年前9個月,奧克斯營收為242.78億元,空調貢獻98%以上,其中家用空調占了總營收的88.32%。



2024年前三季度,奧克斯營收構成。圖/中國新聞周刊整理自招股書

在家電行業專家丁少將看來,奧克斯的特點是品牌資產集中於單一品類,有助於培養用戶心智,同時其非常擅長打造性價比產品,這也讓奧克斯得以在日益激烈的空調市場競爭中保持競爭力。

如此特點,也讓奧克斯海外業務穩步提升。招股書顯示,其業務已覆蓋140多個國家和地區,去年前三季度,其海外收入占比已達45.9%。

這或許也能解釋,去年前三季度,在中國空調市場零售額同比下降7.8%(奧維雲網數據),及同樣以空調為核心業務的格力營收同比下降5.34%的情況下,奧克斯營收為何能獲得15.40%的增長。

若將時間拉長,奧克斯2022年、2023年均保持著不錯的增速,營收分別同比增長17.89%、27.16%。雖營收規模與格力仍有相當大的差距,譬如2023年奧克斯的210.39億元對格力的2039.79億元,但與同期格力營收0.60%、7.93%的漲幅相比,奧克斯的未來似乎還有空間。



奧克斯與格力營收對比。圖/中國新聞周刊整理自招股書、財報

核心技術受製

但漲勢不錯的同時,奧克斯的隱憂也並不少。

從業績上看,與其他家電企業相比,奧克斯的毛利率並不高。

根據招股書,去年前三季度,奧克斯綜合毛利率為21.46%,與此前兩年相比有所下降。同期,美的、海爾智家、格力的綜合毛利率則分別為26.76%、30.85%、30.21%。若單以空調業務毛利率對比,去年前三季度,奧克斯未達20%,格力則在30%以上。

“製約奧克斯盈利能力的因素之一是它的定價策略。較低的價格雖然有助於提升市場份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壓縮了利潤空間,且導致其在高端市場的競爭力不足。”中關村物聯網產業聯盟副秘書長袁帥告訴中國新聞周刊。

中國企業資本聯盟副理事長柏文喜則表示,考慮到營收規模間的差距,奧克斯在原材料采購、生產成本等方麵的控製可能不如競爭對手有效,這也會對其毛利率造成影響。

這背後延伸的一個問題是,奧克斯在空調的核心技術上與格力、美的等企業仍存在差距。

奧克斯在招股書中也坦承,包括空調的“心髒”壓縮機在內的關鍵零部件,仍依賴於外部采購。而像格力和美的,則均具備壓縮機自主生產能力,前者完全自研,後者則通過收購日本東芝實現技術自主。

丁少將指出,奧克斯的生產模式當然有其合理性,但也帶來了問題。“在產業鏈合作共贏的時代裏,不是所有企業都需要從頭到尾把產業鏈上所有環節都做一遍。但客觀來說,沒有核心部件的研發製造能力,那麽在成本控製以及產品技術的迭代方麵,就會處於劣勢。”

“核心零部件存在對外采購的依賴,也會讓奧克斯麵臨供應鏈風險。”萬聯證券投資顧問屈放對中國新聞周刊補充。

而技術專利糾紛,正是導致格力與奧克斯纏鬥十餘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早在2013年,董明珠便曾公開指責奧克斯挖自家的人,目的是“偷技術”。2015年,格力首次將奧克斯告上法庭,指控其侵犯3項新型實用專利,並以格力勝訴告終。2017年,格力再對奧克斯提起訴訟,涉及多項專利侵權,最終奧克斯被判向格力賠償4000萬元,轟動一時。浙商雜誌在2023年4月的一篇報道中提及,截至當時,格力共27次起訴奧克斯侵權,全部勝訴。

奧克斯也曾反擊。2017年及2018年,奧克斯三度起訴格力侵權,後均因涉案專利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宣告無效,選擇撤訴。根據公開資料,麵對格力,奧克斯無論是主動出擊還是被動迎戰,至今仍未嚐一勝。

專利之爭,後續也演變成了格力對奧克斯空調產品的一記重錘。

2019年6月,格力在其官微上發文,向中國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舉報奧克斯銷售不合格空調,涉及能耗虛標等問題。隨後,奧克斯發表聲明回應稱,格力舉報行為屬於詆毀,涉嫌不正當競爭,並向公安機關報案、向司法機關提起訴訟。不過次年,寧波市監局便責令奧克斯整改利用能效標識進行虛假宣傳的做法,並罰款10萬元。

根據上海清算所發布的奧克斯集團年報,2020年,奧克斯營收較上年的250.48億元大跌35.25%,至162.18億元。此後其營收雖逐年回升,但至2023年的248.32億元,仍未回到2019年的水平。

在這些因技術而起的大大小小的紛爭中,奧克斯損失的既有真金白銀,亦有難以估量的品牌形象與價值。

“家電的競爭最終仍然是產品的競爭,而產品的競爭最終落在核心技術的競爭中。”屈放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而對於站在上市關口的奧克斯來說,這意味著其仍有重要的功課需要補足。

急轉港股

這一問題,在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當下被進一步放大。

據奧克斯援引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18~2023年,全球空調市場銷售額年均複合增長率為4.0%,國內市場則為2.9%。空調滲透率的提升、產品創新不足、房地產的不景氣及消費行為趨於保守等因素影響下,整個行業已進入存量競爭階段。

於奧克斯而言,前有同期巨頭格力、美的,規模、產品分布難以匹敵;後有小米這樣的新秀,以性價比及智能家居生態快速崛起。奧維雲網數據顯示,去年,美的、格力、小米分列線上份額前三名,奧克斯則位列第五。

更何況,相比於其他對手各有多元化通道,業務單一的奧克斯尚無其他退路。

當然,空調行業仍有更多空間等待玩家挖掘。在丁少將看來,整個行業未來有兩大發展機遇,一是全球綠色低碳的產業趨勢下,市場對高節能、低碳的空調產品仍有較大需求;二是隨著AI技術的高速發展,消費者對空氣調節等效果的智能化需求仍待滿足。“對企業來說,加強技術方麵的投入,構建科技競爭壁壘將是非常重要的。”

已過而立之年的奧克斯並非沒有意識到問題。

公開報道顯示,2023年底,奧克斯宣布與鬆下達成研發與生產戰略合作,在安徽蕪湖建設空調壓縮機生產基地,一期投資超過22億元。“進一步提升一體化產業鏈的競爭優勢”,在招股書中,奧克斯如此介紹這次合作的意義。

在銷售方麵,奧克斯也在探索轉型之路,並持續加強銷售和經銷渠道建設。

但研發投入、製造能力升級和渠道建設,都是需要大本錢的。與同行相比,奧克斯並不寬裕。

從淨利潤水平來看,2022年、2023年及去年9月,奧克斯分別實現淨利潤14.42億元、24.87億元、27.16億元,同期,格力淨利潤分別為245.07億元、290.17億元、219.61億元,美的則更高。

與此同時,去年前三季度,奧克斯經營活動所得現金流量淨額同比下滑近40%至約25億元;截至該期末,奧克斯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為28.95億元,較上年末減少51.02億元。截至2024年9月,奧克斯的資產負債率達到84.6%,大幅高於同期美的和格力的約65%,存在較高的風險。

自身資金並不算充足的同時,奧克斯自2016年底計劃上交所上市、2018年10月開始上市輔導至今,遲遲還未能打開二級市場的融資渠道,進度遠落後於頭部家電企業。

“奧克斯目前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需要調節發展速度與資金充足間的平衡。因此上市融資對奧克斯而言較為迫切。”屈放分析。

這或許也是奧克斯籌謀A股上市八年後,改道港股的原因之一。“港股上市相對容易,監管要求相對簡單,審核周期較短,更符合奧克斯早日實現上市的訴求;同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擁有更為成熟的資本市場和更廣泛的投資者基礎,有助於奧克斯提升國際知名度和競爭力。”袁帥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

同時柏文喜指出,A股市場家電企業眾多,奧克斯在200多億元營收的規模下,較難在A股市場獲得足夠的關注,而港股市場更關注企業的成長性,奧克斯表現出的增長性符合港交所的取向。

不過值得一提的是,奧克斯於去年前三季度進行了一次37.9億元的分紅。這個數字,是其當期內淨利潤的1.4倍。這也讓不少投資者生出了對其融資動機的質疑。

對此,康德智庫專家、北京清律(上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齊鵬帥分析,IPO前的大額分紅,一方麵會導致公司資金壓力的必然上升,此時公司如果嚴重依賴IPO的募資運營,會導致市場對於公司發展潛力的判斷,進而影響股價;另一方麵,大額分紅多數情況下會引起市場的關注,此時還在IPO的企業也會因此遭遇監管機構延長問詢周期,同時對分紅的合理性以及資金來源進行說明的要求。此外,大額分紅如果主要流向控股股東,會導致市場對於公司治理結構有效性的負麵評價。

從這一點來看,奧克斯能否如願登陸港股,又能否在投資者那兒拿到期待中的市值,仍有待觀望。

查看評論(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