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再次上台後,隨即推翻上屆拜登政府的多項措施,包括在周五(2月7日)宣布準備簽署行政命令,廢除在2027年前停用膠飲管的規定。川普認為紙飲管“行不通”,因此高呼“塑料(飲管)回歸”,到底此舉是為了令美國民眾有更多選擇權,還是背後有更大盤算?
《華盛頓郵報》提到,上屆拜登政府推出聯邦政府逐步在飲食、活動及包裝淘汰塑料計劃,並在2035年前擴展至所有聯邦部門,而塑料飲管亦包括在內。拜登政府當時認為,聯邦政府是全球最大的消費者產品采購者,因此希望帶頭減少塑料可以產生漣漪效應,並促成減少生產即棄式塑料產品。
廢除塑料飲管的浪潮可追溯至2011年由1名佛蒙特州(Vermont)的兒童發起,並在2015年一段YouTube流傳的影片受到全球重視,當時片段顯示有海龜的鼻遭塑料飲管堵塞,不少網民甚至名人紛紛發起“走塑”活動,將塑料飲管與破壞環境劃上等號。
美國之後就有很多食肆製定停用即棄式塑料措施,以紙或金屬飲管取代塑料飲管。西雅圖在2018年成為全美首個禁用塑料餐具的大城市,加州、新澤西、華盛頓及佛蒙特等州份則立法限製企業供應即棄式塑料飲管。不過隨著各地開始禁用即棄式塑料飲管後,就惹來不少反對聲音,認為不應該限製選擇櫂。
川普當時就將這個爭議演變成商機及爭取支持的機會,推出自家品牌的可再用塑料飲管。
報道引述保守派智庫企業競爭研究所(Competitive Enterprise Institute)能源及環保政策總監Daren Bakst認為,拜登政府限製民眾的消費自由,由汽車、家庭電器,甚至連飲管都不放過,川普就把握這一點大造文章。The Trump campaign is selling plastic straws because, "liberal paper straws don't work."
— Tim Young (@TimRunsHisMouth) July 19, 2019
...And I'm laughing so hard at this trolling that I can't breathe. pic.twitter.com/p5lnaz4fID
眾所周知,塑料是石油的副產品,分析認為,如果川普推翻上屆政府的“走塑”承諾,或為在競選期間向他“課金”10億美元的石油業帶來好處,取消對業界實施的環境限製。亦有環保人士覺得,外界不應隻將矛頭指向塑料飲管,指大家忽略到處存在的即棄塑料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