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內對外總革命 特朗普“風暴式改革”前景如何?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特朗普及其團隊在全球政治舞台上掀起了一場顛覆性風暴,挑戰傳統政治規則和外交理念,引發廣泛關注與爭議。其“使美國再次偉大”的革命計劃,不僅涉及美國內政大刀闊斧的改革,更在外交上展現直言不諱和強勢姿態,引發國際社會擔憂。現在特朗普針對美國文化、社會和製度層麵的腐敗、退化和衰落問題,決心通過革命性手段挽救國家命運,雖爭議不斷,但無疑正以新方式重塑美國。

然而,成功之路充滿挑戰,需克服國內外阻力。特朗普團隊展現出的堅韌精神和執行力,加之共和黨掌控權及團隊年輕化、基層化特點,為其推進改革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國內外對特朗普革命的逐漸適應和安靜接受也值得深思。總之,特朗普革命正深刻影響美國和世界,雖成敗未卜,但引發的思考與討論意義重大,提醒我們麵對這種變化需保持開放心態和敏銳洞察力。

01 “特朗普革命”進行時

盡管特朗普已經開始了其“使美國再次偉大”的革命計劃,但全世界的精英依然視他的言行是非理性的瘋癲。的確,無論在內政還是在外交上,他的政府似乎在以一種瘋狂的方式進行著“革命”與“自我革命”。

馬斯克掌控的政府效率部正以“拆廟趕和尚”的方式迅速關閉美國國家發展署。特朗普也告訴他任命的教育部長,她的目的就是“使自己失業”,即取消美國教育部。實際上,如果按照馬斯克的改革計劃,這些變化僅僅是一些細小的開端,更大的風暴還在後麵。盡管對政府體製的一些改革也有之前的總統在任期間討論過或者試圖實施過,但沒有一個總統領導著如此這般的改革。

在國際層麵,他直言不諱的程度更是令人咂舌。比如特朗普說中國控製了巴拿馬運河,因此美國要奪回來;美國要控製格陵蘭島,不讓其落入俄羅斯和中國手中;加拿大要並入美國,成為美國的第51州,這樣至少在安全和經濟兩方麵可以造福加拿大人民;美國可以接管加沙地帶,實現和平等等。所有這些瘋狂的言論使得人們感覺到這個世界似乎回到了十九世紀和二十世紀初美國的大擴張時代。

對內對外總革命 特朗普“風暴式改革”前景如何?

加沙地帶(圖源:央視新聞)

02 “特朗普革命”引發廣泛討論

美國內外對特朗普所作所為的反應更是五花八門:一些人出於認知問題,從前沒有總統是這樣幹的,現在特朗普這樣幹了,覺得太不一樣了,難以接受;一些人出於對自己利益的考量,認為這些改革觸動和損害了他們的利益;一些人從他們所認知的美國的國家利益出發,認為特朗普這樣做不僅不能促成美國的再次偉大,反而會導致美國的加速衰敗。在國際層麵,除了將特朗普的行為視為是在複興老式帝國主義之外,國際社會的反應基本上也是這些方麵。

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人們不能把特朗普如此係統的行為方式僅僅理解為非理性,或者認為這隻是為了他自己或者他的政治盟友的利益。從更深層來看,特朗普的作為是經過他理性思考過後的產物,即實現“使美國再次偉大”的宏大目標。

03 特朗普對美國問題的診斷與改革

那麽,重點在於,美國到底出了什麽問題,會使得特朗普認為美國衰落了?

1

美國腐敗、退化和衰落的根源

在很大程度上來說,美國國家的形成是典型的柏拉圖式的“理想國”的具象化體現。或者說,世界上再也找不到除美國之外更接近柏拉圖“理想國”模式的第二個國家。柏拉圖的“理想國”是一個“理念”(或“形式”),代表著最理想和最完美的國家狀態。正是因為“理想國”是最理想和最完美的,因此人類的曆史便是一部腐敗、退化和墮落的曆史。柏拉圖把政體的蛻化分為四個類型,在最完美國家之後出現的第一種政體是“榮譽政體”,即追求榮譽與名聲的貴族統治;第二種是寡頭政治,即富有家族的統治;第三種是民主政治,即自由的統治,意味著不要法製;最後出現的是僭主政體。正是因為腐敗、退化和衰落是必然的過程,那麽人類不僅要選擇“哲學王”來統治,以最大的努力來阻止這一過程,而且還不時地需要英雄來拯救人類。

柏拉圖雕像(圖源:澎湃新聞)

柏拉圖雕像(圖源:澎湃新聞)

曆史地看,幾乎所有國家都是從原始部落演變而來的,或者說,所有國家都有其曆史淵源。但美國不一樣。因為它沒有任何曆史的包袱,美國可以根據當時可得的最理想的理念和價值來人為地構建一個新國家。《聯邦黨人文集》就清晰的展現了美國國父對設計這個理想國的討論和爭論過程。實際上無論從理論還是實踐層麵看,美國的多黨製、三權分立製衡、參眾兩院製、聯邦和州雙重主權等製度的設置就人類理性來說是裏程碑式的。所以自美國立國以來,不僅美國自身把這套製度視為是人類最理想的製度,其它國家也一直視美國為世界政體的燈塔。

不過,正如柏拉圖所論述的,正是因為“理想國”是最理想的政體,其發展過程也必然是一個腐敗、退化和衰落的過程。而現在,特朗普站出來了,想成為挽救美國的英雄。至少從其言論上看,特朗普也一直再用類似“腐敗”“退化”“衰落”等概念來形容美國現狀。

那麽,美國的腐敗、退化和衰落到底發生在哪裏呢?特朗普沒有係統敘述過,但如果把他在不同場合所說的綜合起來看,就不難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表現在文化層麵。在文化上,美國文化的內核是以宗教為基礎的保守主義。但這種文化在當代越來越受到左派文化的侵蝕。左派把以“認同政治”為核心的“覺醒”文化提高到一種體現為“政治上正確”的“意識形態”層麵,LGBTQ的文化泛濫從根部毀滅了宗教文化,而小眾文化(包括少數族群文化)的崛起從外部挑戰主流文化。也應當指出的是,特朗普陣營那麽痛恨“覺醒文化”和馬斯克的個人經驗也有關係,因為他自己的子嗣就因為“變性”而背叛了他的價值觀。

人們在美國紐約參加集會反對亞裔仇恨(圖源:新華社)

人們在美國紐約參加集會反對亞裔仇恨(圖源:新華社)

其次是在社會層麵。美國傳統主流文化信仰的是新教倫理,勤奮、努力工作、節約、幫助別人等被視為是美德。每一個人都需要通過自己的努力而爭取獲得更好的生活。歐洲人信仰的是人生而平等,人的權力是生而有之,這其實並不符合美國的新教倫理觀。在新教倫理信仰者看來,這不是進步,而是腐敗、退化和墮落的表現。在特朗普看來,美國的左派已經把美國帶上了歐洲的道路。在左派思想影響下,美國正在演變成為歐洲式的福利社會,人人都要享受權利,但不想幹活。特朗普是傳統宗教文化的捍衛者,他對類似奧巴馬醫改這樣的被左派視為是進步的項目恨之入骨。作為企業家的馬斯克更是不認同左派的“養懶人”文化,從他對歐洲右派政治的大力支持行為就不難看出其所代表的價值觀。

2

特朗普的外交革命

在外交領域,特朗普認為美國同樣在腐敗、退化和衰落。在美國保守派眼中,美國是一個“天選”國家,在謀求自身的發展的同時要改變世界。美國的曆史也是這樣展開的。美國先是一個封閉的國家,注重自身發展,在成為世界上最強大國家之後開始擴張,造就了今天的美國。不過,在特朗普看來,美國外交已經腐敗,表現在各個方麵。

第一,美國外交行為已經遠遠超出了為美國自身利益的範疇,而轉向提供對美國利益並不那麽相關的“國際公共品”。提供“國際公共品”一直被視為美國大國責任的一部分,也是美國人感到驕傲的地方,但特朗普對此並不感興趣。

第二,美國過度卷入到其它國家和區域的政治中,不僅犧牲了美國的利益,也犧牲了其它國家和區域的利益。例如,特朗普指出,美國已經把中東轟炸了幾遍,但不僅沒有解決問題,反而惡化了中東局勢。

2022年,工作人員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整理美國國旗(圖源:新華社)

2022年,工作人員在比利時布魯塞爾的歐盟總部整理美國國旗(圖源:新華社)

第三,美國豢養了一大批不負責任的“盟友”,這些盟友在安全上高度依賴美國,但並不想花錢。因此,在加重美國的國際負擔的同時,也使得這些國家沒有能力來自我保護。在特朗普的“威脅”下,盡管歐洲諸國已經提高了軍費預算,但還遠遠未達到特朗普的目標。其它盟友,包括日本、韓國和澳大利亞都存在這樣情形。

第四,在特朗普看來,美國在外交上過度地依賴軍事力量,忽視了經濟力量的使用。這一認知和特朗普從商經驗有關。在商業上,他善於“交易”,通過使用經濟力量來追求自己的利益。進入白宮之後,他顯然把商業交易文化注入到了美國的外交政策領域。很顯然,特朗普使用經濟力量的目標不僅僅是經濟領域,更是通過經濟手段來達到非經濟目標。例如,他通過對墨西哥和加拿大加征25%關稅的手段來達到墨西哥和加拿大管控非法移民和毒品走私的目標。應當說,這樣的實踐一直體現在美國外交政策中,但特朗普現在把它用到了極致。

2月3日,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在首都墨西哥城出席例行新聞發布會(圖源:新華社)

2月3日,墨西哥總統辛鮑姆在首都墨西哥城出席例行新聞發布會(圖源:新華社)

04 “特朗普革命”成功

的可能性與影響

盡管特朗普革命的內涵和外延還處於一個不斷被定義的過程,但至少在上述方麵的內容已經很清楚了。人們可以設想,即使在這些領域,特朗普革命如果成功了,那也必將是一場轟轟烈烈的革命。倘若特朗普成功了,的確可以促成美國的再次偉大,特朗普的功績甚至可以比肩華盛頓了。

下一個問題在於,特朗普是否有能力獲得成功?任何改革都會遇到內外的阻力,改革越是進入深水區,反對阻力也就越大越強。正因為存在難以衡量的阻力,無論是特朗普本人還是輔助他的馬斯克都已經意識到存在國內勢力或者國外勢力“暗殺”的可能性。

2024年7月13日,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市的競選集會現場被護送離開(圖源:新華社)

2024年7月13日,特朗普在賓夕法尼亞州巴特勒市的競選集會現場被護送離開(圖源:新華社)

1

特朗普及其團隊的執行能力

盡管如此,沒有任何理由去輕視特朗普本人及其團隊的執行能力。特朗普本人的個性和經驗很重要。他從企業起家,一直活躍於美國社會中,沒有任何一個美國政治人物能夠像他那樣“讀懂美國”和“理解美國”。盡管人們指責他搞民粹主義,但並非所有政治人物具有搞民粹的資質,特朗普搞民粹的能力是他的生活經曆賦予給他的。他甚至具備一種“不成功便成仁”的性格。特朗普無論在第一任期還是之後四年的“在野”期間,都會表現的越戰越勇。在選舉期間險些被暗殺的經驗也使得他相信自己擔負有“特殊使命”,並且受上帝庇蔭。所有這些使得特朗普可能成為美國曆史上最為美國人所認識(如果不是所認可)的政治人物。

同樣,也不能低估特朗普團隊的能力。盡管不喜歡和痛恨特朗普團隊的美國人往往指向特朗普用人方麵的錯誤和偏見,認為這個團隊隻是忠誠於特朗普本人的“烏合之眾”。《紐約時報》曾經發文說,特朗普團隊是“宮廷”(court)政治而非“共和”(republic)政治,指的就是這個意思。盡管這些判斷並非沒有一點道理,但人們也需要考慮到這個團隊的優勢。

第一,這個團隊基本上由企業家或者具有企業家精神的官員組成,具有各個方麵的發展和改革的實踐經驗。

第二,這個團隊來自美國基層,了解美國社會。

第三,這個團隊年輕,以八零後為主體。也就是說,這個群體並非現存體製既得利益的一部分,這使得這個群體在考慮改革時並不需要過度考慮到既得利益,或者既得利益所能引起的反彈,而隻需要考慮理性算計。

第四,因為這個群體大都來自企業界,他們基本上已經處於“財富自由”的狀態,因此他們並不需要考慮為個人謀利,而可以做到超越個體利益而追求國家利益。

美國華盛頓的國會大廈(圖源:新華社)

美國華盛頓的國會大廈(圖源:新華社)

2

美國政治格局的變化為特朗普革命

提供條件

一個更為重要的政治條件就是今天美國呈現出集中集權的趨勢。在過去,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並不是沒有出現好的改革理念或者計劃,但問題是這些理念或者計劃沒有辦法落實下去。如前麵所討論的,美國體製體現的是多黨製、三權分立製衡、聯邦和州雙重主權等。這些製度設計避免了權力的過度集中,黨爭自然經常成為美國政治的主要特征。現在的情況則很不一樣了。共和黨掌控了參眾兩院,民主黨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三權又趨於合一。對特朗普來說,這個政治條件無疑極其重要。盡管不能認為特朗普不會遇到阻力,但是可以相信這些阻力已經變得可以克服。例如,在人事任命上,盡管特朗普也遇到了阻力,但最終還是順利過關。

從政策執行效果來說,人們更應當相信特朗普改革成功的可能性。盡管特朗普上任還沒有到百日,但已經有了不少收獲。在內部,特朗普就任當日就廢除了大量的現存政策,尤其是拜登政府期間簽署的總統行政命令;馬斯克領導的政府效率部已經果斷“關閉”了國際發展署,並且正在向其它領域(例如財政)推進。在外部,特朗普已經簽署退出世界衛生組織和巴黎氣候條約等,美國也表示要再次退出聯合國人權理事會;特朗普用關稅大棒促成墨西哥和加拿大來回應美國的關切,包括阻止非法移民和毒品走私等;國務卿盧比奧成功促成拉美一些國家重新“回歸”美國。

05 “特朗普革命”

成功與否尚難預料

更應當強調的是,上述內容構成了人們所謂的特朗普風暴,盡管也有一些零星的抗議,但比較而言,無論美國內部還是外部世界的反應都顯得那麽的“靜悄悄”。從一個觀察者的角度來說,這非同小可。從前,無論美國做什麽,都會導致內部或者外部的巨大反應,而這次則顯得出奇的安靜。是否美國人並沒有具備他們往日所宣稱的那樣的抗議精神?還是世界各國似乎也失去了往日的抗美精神而在快速適應美國的變化?這些問題值得思考。

不管怎麽說,特朗普在推進其革命,美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世界也在跟著發生變化。盡管人們可以質疑特朗普革命是否能夠促成美國重回往日的“理想國”狀態,但不能輕視或者忽視正在發生的所有這些變化(包括前麵提到的世界的“安靜”狀態),因為它們不僅在改變美國,也在對世界發生深刻的影響。

查看評論(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