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越來越多人認為經濟不會好 興起“2025不花錢”運動

越來越多人認為經濟不會好 興起“2025不花錢”運動

文章來源: 綜合編譯 於 2025-02-03 12:57:2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No non-essential Buys in 2025. Take the challenge. A powerful economic message to send to big business and banking, that prices and interest rates are just too damn high to sustain a decent living. #nobuy2025. pic.twitter.com/cygfsv0DuY

— VanDeCarlo (@TravelersEHR) January 31, 2025
綜合編譯自NBC:

“‘No Buy 2025’運動

這個理念是,在一定時間內(一年)取消所有非必需的購物。可能包括新衣服、化妝品、書籍、家居裝飾和外賣等。

自新年開始以來,社交媒體上一直有個詞在流傳。

它叫做‘No Buy’,意思是除了少數例外,你什麽都不買。

現在這個詞已經成為了2025年希望在消費上更節製的人的一個挑戰。

那麽,你怎麽做才能做到呢?這種購物習慣的改變,會不會對我們的經濟帶來衝擊?

下麵是關於#NoBuy2025趨勢的更多內容。

‘NO-BUYERS’是誰?媒體采訪了一些人……

“疫情之後,我有點過度沉迷於偶爾犒賞自己一點,偶爾犒賞自己一點。”

Emilia Grace是南佛羅裏達的一個博主的筆名,已經創作內容12年了。

2022年,她開始深陷社交媒體的“兔子洞”,發現了‘no buy’的概念。

這個理念是,在一定時間內,通常是一年,取消所有非必需的購物。包括新衣服、化妝品、書籍、家居裝飾和外賣等。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製定嚴格或寬鬆的規則,決定自己可以買什麽,不能買什麽。

對於Emilia來說,她取消了這些購物,並對她的‘問題領域’設定了嚴格的規則。

“主要是外出就餐,我看到有一大部分錢花在了外麵就餐上,不是說過度負債,但確實比我希望的要高。還有就是一些訂閱服務,我意識到這些都需要控製一下,”她說道。

因此,為了讓自己保持責任心,她和許多網友一樣,記錄下了自己的進展。

“我發現自己能放棄一些以前很難放下的東西。雖然才過去一個月,但這個月我做得很好,設定了明確的參數,並安排了可以稍微放鬆一點的時刻,”她說。

2024年,僅僅通過‘no buy’挑戰,她就節省了2,432.67美元。

她為‘no buy 2025’設定的目標是將這個數字翻倍,甚至更多。

“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解決生活方式的膨脹問題,不成為消費主義的犧牲品,不大量購買,而是看看我可以放棄什麽,仍然過得很好。”

為什麽選擇‘NO BUY’? 一些在線用戶表示,他們參與這個挑戰的原因有:

節省更多的錢;

擺脫債務;

幫助環境;

理解自己的購物習慣;

更加有意識地進行購買。

經濟學專家也認為,可能還有其他原因促使某些人參與。

“這個運動的主要原因是我們所麵臨的物價問題,”佛羅裏達國際大學經濟學教授哈坎·伊爾馬茲庫代(Hakan Yilmazkuday)說道。

“如果你看看物價和我們工資的變化,你會發現它們的調整頻率不同,也就是說:我們幾乎每次去雜貨店或其他零售店時,都能看到價格上漲,而我們的工資要麽是每年調整,要麽根本沒有調整。所以,這取決於我們的購買力變化的多少,也就是我們賺多少錢和物價之間的差距。”

‘NO BUY’對經濟的影響 伊爾馬茲庫代表示,像這樣的運動可以產生兩種效果。

一種是需求效應,意味著某個商品的需求量增減。另一種是轉移效應:你花在一個商品上的錢現在轉而花在另一個商品上。

伊爾馬茲庫代舉了個例子:“今晚我不去外麵吃飯,但我會去超市買東西自己做。”

雖然許多人誓言在2025年不會再買那麽多東西,但這位佛大教授認為佛羅裏達人今年的消費可能實際上會更高。

“好消息是通貨膨脹率正在逐漸下降,這意味著價格上漲會停止。”

伊爾馬茲庫代表示,如果想要對我們的經濟或消費方式產生較大影響,可能需要50%到60%的美國人參與這個趨勢,但他不認為這會發生。

‘NO BUY’參與者想讓你知道的事情 但對於像Emilia這樣的人來說,這個趨勢更多的是做出讓自己感覺好的選擇。

“我認為過去幾年,很多人都陷入了網購,我正在努力回歸本地購物,”她說。

“它不僅僅是購物的體驗,而且我覺得這是我正在嚐試接受的另一種方式。把它變成一個不僅僅是點擊按鈕然後等著包裹送到家裏的過程。”

通過這些小的改變,她希望最終會有更多人開始參與。

“它可能會在商店的思維方式上產生漣漪效應,促使商店重新思考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真正購買的東西,或許對產品設計和生產方式產生積極的影響。”

對於那些有意參加挑戰的人,Emilia也有一些建議。

她說,首先專注於一個你消費上比較困難的領域。

如果你有很多產品,她建議可以嚐試‘產品耗盡法’。也就是把一個產品用到最後,然後再購買新的。”

查看評論(6)

24小時熱點排行

川普高喊“美經濟將如火箭飆升”:現在就去買美股!
不丹大王母風韻猶存騎摩托,4位親姐妹共侍一夫
馬斯克20歲“女兒”意外亮相真人秀,穿露臍背心熱舞
美國加稅145%,“他”的1000萬聖誕樹訂單說沒就沒了
百色一葬禮牆體倒塌多人死傷,悲劇如何釀成?

24小時討論排行

特朗普稱印巴在美國的斡旋下停火,魯比奧透露細節
二戰結束80年 “台灣籍日本兵”的雙重身份認同之爭
美商家曬關稅賬單:進口3000美元付關稅4600美元
特朗普在做中國想做的事:讓自由亞洲電台噤聲
奧特曼國會聽證會發言:美國模型領先於中國,但...
ICE在紐約執法!多名亞裔被捕,華裔在內
特朗普又反悔?這次要推動上調“超級富豪稅”
趙作海去世,冤案製造者結局如何?
特朗普:將對各國維持至少10%基準關稅 但允許例外
1.9萬名村官被查背後 治理農村基層幹部‘微腐敗’
副總統萬斯:印巴兩國衝突 “根本上不關我們的事”
印度前外交官:讓巴基斯坦緩和局勢 中國說的話好使
“你好呀,丁真!好多年了…”華春瑩與丁真同框
告別戶口本!中國婚姻登記實現全國各地通辦
女子曾冒用他人學籍,多年後發現自己學籍也被冒用
張本智和稱深受雨果世界杯奪冠衝擊:下次該輪到我了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越來越多人認為經濟不會好 興起“2025不花錢”運動

綜合編譯 2025-02-03 12:57:21

No non-essential Buys in 2025. Take the challenge. A powerful economic message to send to big business and banking, that prices and interest rates are just too damn high to sustain a decent living. #nobuy2025. pic.twitter.com/cygfsv0DuY

— VanDeCarlo (@TravelersEHR) January 31, 2025
綜合編譯自NBC:

“‘No Buy 2025’運動

這個理念是,在一定時間內(一年)取消所有非必需的購物。可能包括新衣服、化妝品、書籍、家居裝飾和外賣等。

自新年開始以來,社交媒體上一直有個詞在流傳。

它叫做‘No Buy’,意思是除了少數例外,你什麽都不買。

現在這個詞已經成為了2025年希望在消費上更節製的人的一個挑戰。

那麽,你怎麽做才能做到呢?這種購物習慣的改變,會不會對我們的經濟帶來衝擊?

下麵是關於#NoBuy2025趨勢的更多內容。

‘NO-BUYERS’是誰?媒體采訪了一些人……

“疫情之後,我有點過度沉迷於偶爾犒賞自己一點,偶爾犒賞自己一點。”

Emilia Grace是南佛羅裏達的一個博主的筆名,已經創作內容12年了。

2022年,她開始深陷社交媒體的“兔子洞”,發現了‘no buy’的概念。

這個理念是,在一定時間內,通常是一年,取消所有非必需的購物。包括新衣服、化妝品、書籍、家居裝飾和外賣等。

你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製定嚴格或寬鬆的規則,決定自己可以買什麽,不能買什麽。

對於Emilia來說,她取消了這些購物,並對她的‘問題領域’設定了嚴格的規則。

“主要是外出就餐,我看到有一大部分錢花在了外麵就餐上,不是說過度負債,但確實比我希望的要高。還有就是一些訂閱服務,我意識到這些都需要控製一下,”她說道。

因此,為了讓自己保持責任心,她和許多網友一樣,記錄下了自己的進展。

“我發現自己能放棄一些以前很難放下的東西。雖然才過去一個月,但這個月我做得很好,設定了明確的參數,並安排了可以稍微放鬆一點的時刻,”她說。

2024年,僅僅通過‘no buy’挑戰,她就節省了2,432.67美元。

她為‘no buy 2025’設定的目標是將這個數字翻倍,甚至更多。

“重新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解決生活方式的膨脹問題,不成為消費主義的犧牲品,不大量購買,而是看看我可以放棄什麽,仍然過得很好。”

為什麽選擇‘NO BUY’? 一些在線用戶表示,他們參與這個挑戰的原因有:

節省更多的錢;

擺脫債務;

幫助環境;

理解自己的購物習慣;

更加有意識地進行購買。

經濟學專家也認為,可能還有其他原因促使某些人參與。

“這個運動的主要原因是我們所麵臨的物價問題,”佛羅裏達國際大學經濟學教授哈坎·伊爾馬茲庫代(Hakan Yilmazkuday)說道。

“如果你看看物價和我們工資的變化,你會發現它們的調整頻率不同,也就是說:我們幾乎每次去雜貨店或其他零售店時,都能看到價格上漲,而我們的工資要麽是每年調整,要麽根本沒有調整。所以,這取決於我們的購買力變化的多少,也就是我們賺多少錢和物價之間的差距。”

‘NO BUY’對經濟的影響 伊爾馬茲庫代表示,像這樣的運動可以產生兩種效果。

一種是需求效應,意味著某個商品的需求量增減。另一種是轉移效應:你花在一個商品上的錢現在轉而花在另一個商品上。

伊爾馬茲庫代舉了個例子:“今晚我不去外麵吃飯,但我會去超市買東西自己做。”

雖然許多人誓言在2025年不會再買那麽多東西,但這位佛大教授認為佛羅裏達人今年的消費可能實際上會更高。

“好消息是通貨膨脹率正在逐漸下降,這意味著價格上漲會停止。”

伊爾馬茲庫代表示,如果想要對我們的經濟或消費方式產生較大影響,可能需要50%到60%的美國人參與這個趨勢,但他不認為這會發生。

‘NO BUY’參與者想讓你知道的事情 但對於像Emilia這樣的人來說,這個趨勢更多的是做出讓自己感覺好的選擇。

“我認為過去幾年,很多人都陷入了網購,我正在努力回歸本地購物,”她說。

“它不僅僅是購物的體驗,而且我覺得這是我正在嚐試接受的另一種方式。把它變成一個不僅僅是點擊按鈕然後等著包裹送到家裏的過程。”

通過這些小的改變,她希望最終會有更多人開始參與。

“它可能會在商店的思維方式上產生漣漪效應,促使商店重新思考消費者的需求、消費者真正購買的東西,或許對產品設計和生產方式產生積極的影響。”

對於那些有意參加挑戰的人,Emilia也有一些建議。

她說,首先專注於一個你消費上比較困難的領域。

如果你有很多產品,她建議可以嚐試‘產品耗盡法’。也就是把一個產品用到最後,然後再購買新的。”